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东方财富证券:中国宏桥(01378)一体化优势和高股息属性突出 首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4:43
公司核心优势 - 公司形成完整的铝产品全产业链,已完成"铝土矿—氧化铝—原铝—铝深加工、整车拆解废铝—再生铝—汽车零部件及白车身"的完整闭环产业链布局,拥有电解铝产能645.9万吨(国内仅次于中国铝业781万吨)、氧化铝产能2100万吨(国内1900万吨+印尼200万吨) [1] - 公司通过铝电网一体化及铝水直供不落地的产业模式,充分发挥纵向整合上下游的业务优势及产业集群优势 [1] - 公司电解铝产能规模优势明显,2017年开始具备645.9万吨电解铝产能,山东/云南产能497.1/148.8万吨,山东滨州基地汇聚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 [2] 产能布局与战略 - 公司正在推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向云南搬迁置换,预计27年山东/云南产能将分别达到345.1/300.8万吨,实施"北铝南移"战略 [2] - 云南宏泰为砚山县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链主企业,打造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铝项目 [2] - 公司原铝生产全部采用电流强度为400KA以上的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液态铝合金占原铝产量比例90%左右,有利于节约铸造成本 [2] 上游资源保障 - 公司氧化铝产能富裕,现有氧化铝产能2100万吨(国内山东1900万吨、海外印尼200万吨),印尼项目为中企海外投资建设首个大型氧化铝冶炼厂 [3] - 公司参股几内亚"赢联盟"稳定上游铝土矿供应,2023年铝土矿产量达到4418.8万吨,几内亚铝土矿产量占比达35.9%、当地产量位居第一位 [3] - 铝土矿主要从投资的几内亚公司进口,同时在澳大利亚及印尼均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 [2] 成本控制与电力供应 - 公司于2005年开始新建自备热电厂,目前电力自给率50%左右 [2] - 山东地区生产所需氧化铝主要是自产自用,云南地区生产所需氧化铝主要从外部采购 [2] 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 - 公司铝精深加工技术国际领先,截至2024年有铝加工产能156.65万吨,在高精度铝板等高端铝材取得重大突破 [4] - 2023年山东滨州汽车轻量化大型一体化压铸项目一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打造轻量化材料基地 [4] 再生铝与循环经济 - 公司积极发展再生铝及循环经济项目,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中德宏顺循环利用科技园 [4] - 2023年20万吨废铝再生项目完工投产,致力于成为绿色铝金属包装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4] 财务表现与股息政策 - 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26.4/242.1/253.9亿元,对应EPS为2.44/2.61/2.73元 [1] - 公司22-24年股息率6.7%/10%/13.6%,高股息属性突出 [1]
让工业固废“变废为宝”(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工业固废处理技术发展 - 工业固废管理遵循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并重原则 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链条实现环境负担向可利用资源转化 [3] - 煤矸石通过破碎—筛分物理方法或光电分选技术分离富集高热值组分以满足电厂燃烧需求 硫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进行无害化处置 [3] - 团队在河南和山西建设两套生产装置 从电解铝固废中提取锂 实现原生资源有效利用 [4] 行业挑战与成本问题 - 固废资源属性认知不清导致组成复杂且生产线差异大 若未摸清前端生产工艺直接推进技术应用会造成回收效率低或杂质处理问题 投资成本与预期差距大 [5] - 市场竞争存在成本倒挂问题 通过煤矸石或粉煤灰制备铝系产品成本高于铝矾土原矿 需政策与市场调节共同推动技术推广 [5]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 团队完成芒硝法制备硫酸钾技术攻关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生产线已在青海等地投产 [6][9] - 十一五至今团队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和马海干盐湖开展氯化钾与氯化锂提取研究及工程建设 从废弃资源中实现元素梯级利用 [9] - 通过过程调控优化国产高岭土绝缘性能 解决绝缘行业依赖进口高岭土问题 提升市场认可度 [7] 科研模式与学科建设 - 以协同创新模式整合山西大学多专业形成学科群 通过项目纽带集聚国内外专家并联合培养人才 与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结合 [6] - 科研需聚焦制约行业发展的真问题 了解生产一线迫切需求并针对性开展研究 将成果返回生产检验 [6][7] 资源化利用前景 - 工业固废含有价值元素可进行梯级利用 团队发明的以废治废煤矸石堆场无害化处置集成技术实现煤矸石等固废规模化消纳 [2][4] - 循环经济方向以经济理念倒推硬技术发展 支撑资源循环利用 需各方携手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平衡 [8][9]
对话国家卓越工程师、山西大学教授程芳琴—— 让工业固废“变废为宝”(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04 21:56
工业固废处理技术 - 工业固废管理遵循"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并重"原则,区分"处理"(再利用)与"处置"(无害化)两个环节 [2] - 煤矸石通过物理方法(破碎-筛分)或光电分选技术分离高热值组分,用于电厂燃烧 [2] - 采用"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链条,将固废转化为资源 [2] - 团队从电解铝固废中提取锂,实现原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3]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固废资源化面临两大问题:资源属性认知不清(成分复杂导致回收效率低)和成本倒挂(固废制备产品成本高于原矿) [4] - 技术推广需政策与市场协同调节,例如煤矸石/粉煤灰制备铝系产品的成本优化 [4] - 国产高岭土绝缘性优化案例显示,解决行业真问题需精准对接生产需求 [7] 科研与产业化结合 - 团队通过芒硝法制备硫酸钾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相关生产线在青海盐湖投产 [8] - 科研需聚焦生产一线需求,如黄河流域煤基固废问题,平衡经济与环境效益 [9] - 协同创新模式整合高校学科群与企业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并服务产业转型 [6] 技术突破与案例 - 20年前自主研发硫酸钾生产技术,降低对外依存度并大幅削减成本 [5][6] - 煤矸石堆场无害化处置集成技术实现规模化消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8] - 青海盐湖废弃资源中提取氯化钾/氯化锂的工程化应用 [8] 行业方向与理念 - 循环经济以经济理念倒推技术发展,支撑资源循环利用 [8] - 固废资源化需长期投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是关键 [10]
万物新生上涨5.45%,报3.29美元/股,总市值7.2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4 14:22
股价表现 - 8月4日盘中上涨5.45%至3.29美元/股 成交额68.9万美元 总市值7.23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46.53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7.45% [1] - 归母净利润4280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146.09% [1] 公司治理 - 注册于开曼群岛 通过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 [1] - 成立于2011年 定位"互联网+环保"循环经济企业 [1] - 旗下四大业务线:爱回收、拍机堂、拍拍、海外业务AHS Device [1] 企业战略 - 使命为"让闲置不用 都物尽其用" [1] - 致力于打造ESG样本企业 将社会责任融入商业实践 [1] 信息披露 - 预计8月19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纳斯达克官网预计日期) [1]
安徽界首:“垃圾堆上”打造千亿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1:35
产业规模与产能 - 界首市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超过400万吨 [1] - 再生铅产能达到99万吨 [1] - 再生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1亿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即每5只动力电池中有1只产自界首 [1] - 界首田营科技园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160万吨,年产再生铅近100万吨,加工蓄电池2800万千伏安时,产能分别占全国的1/3和1/5 [2] 核心技术与工艺 - 华铂新材料采用自主"物理破碎—无氧热解—筛分提纯"工艺,对铜、铝、锂等材料的回收率高达98%以上 [1] - 天能电池智能工厂应用铅酸电池领域"富氧侧吹"制酸技术,将烟气中的硫回收为精制硫酸并回用于生产,该技术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 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度协同的产业闭环,实现"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的资源永续循环 [2] 产业链与集群效应 - 已形成"回收+处置+产品化"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 [1] - 吸引了骆驼、雅迪等下游行业龙头落户,完成入链、强链、固链和延链 [1] - 园区内企业高度协同,天能所需的铅锭、塑壳由园区企业足量供应,华铂新材料提炼的碳酸锂直接供应给下游材料厂 [2]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产业带动近5万个家庭增收,推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2] - 年加工再生塑料260万吨,节约石油1000万吨,相当于少建8个中型化工厂 [2] - 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络让10万余人参与废旧物资回收 [2] 创新驱动与发展目标 - 界首在皖北地区科技创新指数与研发投入占比均位居首位,在阜阳市以创新平台数量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 [2] - 产业正锚定"千亿级产业"目标,在绿色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发展 [1]
转转官宣朱珠成为集团品牌代言人 推动二手消费新风尚
央广网· 2025-08-04 07:59
品牌合作 - 转转集团宣布知名演员朱珠成为品牌代言人 携手推进二手消费新风尚[1] - 合作旨在提升品牌心智并加速"百类千品"战略落地[1] 战略发展 - 转转集团提出"百类千品"战略 致力于拓展多品类交易生态[2][3] - 旗下首家3000平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于今年6月正式开业[3] - 朱珠的多元化形象和跨圈层影响力有望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和女性群体关注二手交易[3] 市场定位 - 转转集团是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企业 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让闲置资源高效流转[2] - 公司已构建覆盖二手手机、3C数码、包袋、腕表、运动户外、图书、乐器、游戏、摄影摄像等百余种品类的卖场生态[2] 信任体系建设 - 公司首创"官方验"体系 坚持一物一验并自主研发国内领先的质检系统[4] - 拥有近10年质检行业经验 累计研发专利技术200余件[4] - 在全国建立深圳、成都、青岛3大质检中心 培养2000多名质检工程师和奢侈品鉴定师[4] - 将3C数码品类的质检、质保等核心履约经验复用于更多品类交易[4]
一个包装瓶,如何让欧莱雅和LVMH成“盟友”?
新浪财经· 2025-08-04 06:23
美妆行业循环经济转型 - 美妆包装从一次性容器转变为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 价值被重新定义[1] - 法国美妆行业启动"原瓶回用"试点项目 高端品牌首次大规模尝试再利用系统[2][5] - 法国《反浪费与循环经济法》设定明确目标:2025年包装再利用比例达7% 2027年提升至10%[2] 法国美妆香水循环圈项目 - 六家行业参与方联合启动"La Boucle Beauté Parfums"试点项目 涵盖Dior、Kenzo、Diptyque、Rochas四大品牌及Nocibé、Beauty Success两家连锁渠道[5] - 项目周期为2024年6月30日至10月31日 覆盖法国192家门店 采用二氧化碳干洗技术进行专业清洗[5][8] - 每个品牌设置独立回收激励机制 通过共享物流系统实现空瓶分类、清洗和重新投入使用[5][8] 再利用与回收的技术差异 - 再利用(Reuse)体系需完成收集→分类→清洗→安全认证→再分配全流程 比回收(Recycle)减少原材料重制环节 碳足迹更低[12][13][14] - 清洗技术采用二氧化碳干洗法 不依赖水、清洁剂或溶剂 具备更低环境影响[8] - 美妆行业95%的容器在使用一次后就会被扔掉 每年产生数百万吨包装废弃物[11] 国际品牌实践案例 - 欧莱雅集团采用"Replace可替换"战略 替换芯包装重量减轻30%至40%[9][11] - 丹麦彩妆Kjaer Weis超过90%产品可重复灌装 使用锌合金经久耐用包装[17] - 英国品牌LUSH在2024年处理超过1700吨废物 其中32%被再利用或修复 2025年将更加注重再利用[20]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2020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1年《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和《"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相继出台[26] - 行业实践仍以回收为主 缺乏专业化清洗中心和第三方物流机构 包装厂商未建立兼容复用标准[29] - 渠道平台缺少公共回收入口 消费者对再利用存在卫生和价值认知壁垒[32] - 欧莱雅与京东推出可持续消费激励计划 珀莱雅与盒马合作采用可循环周转箱[32]
转转集团携手朱珠推进循环经济 加速“百类千品”战略落地
经济观察网· 2025-08-04 04:03
公司战略 - 转转集团宣布演员朱珠出任品牌代言人 共同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1] - 通过明星效应推动二手交易市场发展 加速"百类千品"战略落地 [1] - 集团CEO表示朱珠的跨圈层影响力将助力打破传统认知 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参与资源循环 [1] 行业趋势 -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消费观念升级 二手消费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1] - 朱珠作为环保践行者多次公开倡导低碳生活 其"物品应拥有第二次生命"理念与转转使命高度契合 [1] 业务布局 - 转转集团覆盖手机、包袋、运动户外等百余品类的"百类千品"战略 [1]
反对过度包装要“破”更要“立”
人民日报· 2025-08-04 01:48
商品过度包装现状 - 商品包装存在多层嵌套现象,如纸箱内套泡沫盒、礼盒、铁盒等,追求"高端奢华"但实际效用低[1] - 包装废弃物占城市生活垃圾30%-40%,纸制包装每生产1吨需消耗20棵20-40年树龄树木及500吨水[1] - 过度包装助长铺张奢靡风气,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直接关联[1] 治理措施与成效 - 中国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强线上线下监管,重要节日开展专项整治[1] - 2023年500元以上月饼礼盒基本退出市场,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95%,智能装箱技术使包装耗材减量达20%[1] - 当前治理尚未完全杜绝过度包装现象,需持续强化监管[1] 包装产业转型机遇 - 包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配套产业,全球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塑料和纸占比约50%[2] - 浙江安吉"以竹代塑"可降解包装案例显示,绿色发展可创造新增长空间[2] - 行业需突破低价竞争模式,研发替代材料并融入文化设计,实现向绿转型[2] 绿色消费发展趋势 - 消费品行业需平衡绿色理念与用户体验,如竹制自行车、负碳家居等成功产品案例[3] - 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需从国家战略与细节治理双向推进[3] - 供给侧创新是推动绿色消费核心,需提升产品含绿量同时强化品质与创意[3]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572.87亿元,同比增长5.26%
产业信息网· 2025-08-03 09:25
行业概述 - 再生涤纶短纤以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丝等为原料制成,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家具填充料、服装、家纺等领域 [3] - 2020-2024年中国再生涤纶短纤产量波动上行,2024年达421万吨,同比增长5.8% [1][14] - 废旧纺织品回收量从2019年400万吨增至2024年515万吨,为再生纤维提供稳定原料来源 [10] 政策支持 - 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鼓励纺织企业优先使用再生纤维,提高替代比例 [5][7] - 2024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企业规范公告申报通知》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和行业升级 [5][7] - 多项政策将再生涤纶产品列入鼓励类目录,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包括废旧纺织品、乙二醇等,供应稳定性影响中游生产成本 [8] - 中游生产环节中,龙头企业如扬州天富龙、优彩资源等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 [16][17][19] - 下游服装领域需求最大,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如汽车内饰)市场潜力显著 [8] 竞争格局 - 扬州天富龙集团产品覆盖再生有色短纤维、差别化复合纤维等三大类,应用于汽车内饰、家用纺织等领域 [17] - 优彩环保2024年再生有色涤纶短纤营收5.41亿元,同比下降3.27%,但持续拓展出口市场 [19] - 宁波大发化纤为全球最大再生中空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产品规格超100种 [16][17] 发展趋势 - 环保政策趋严和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增长,汽车内饰等领域渗透率将提升 [23] -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等差异化产品因低碳、低成本优势前景广阔 [24] - 技术创新将提升产品功能性(如抗菌、吸湿速干),并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 [26]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纺织行业营收48353.66亿元,同比增长3.87% [12] - 2025年1-3月纺织行业营收10741.39亿元,同比增长0.90%,带动上游再生纤维需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