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宽松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纽约联储前主席杜德利:美联储分歧没那么大
新华财经· 2025-08-04 23:20
美联储内部动态分析 - 纽约联储前主席杜德利认为美联储内部分歧被严重夸大 上周两名理事的做法属于特例 未削弱主席鲍威尔的地位 [1] - 理事沃勒要求降息的动机被解读为有意接替鲍威尔的主席职位 而鲍曼则是出于美联储副主席的监督责任 [1] - 杜德利承认对美联储存在批评 包括2020年货币政策框架缺陷及量化宽松政策成本收益评估不足 但认为对鲍威尔潜在继任者的攻击过度 [1]
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美联储分歧没那么大
搜狐财经· 2025-08-04 21:43
美联储内部动态分析 - 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认为美联储内部分歧被严重夸大 上周两名理事的做法属于特例 未削弱主席鲍威尔的地位 [1] - 理事沃勒要求降息的动机与竞争美联储主席职位有关 理事鲍曼的行动源于其副主席的监督职责 [1] - 杜德利批评美联储2020年货币政策框架存在缺陷 量化宽松政策的成本收益评估不充分 [1] - 鲍威尔潜在继任者近期受到的舆论攻击被评价为过度 [1] 美联储政策争议 - 杜德利对美联储的批评集中于货币政策框架设计和量化宽松实施细节 [1]
铂钯上市专题系列(一):铂金价格走势及产业链介绍
格林期货· 2025-08-04 10:40
报告核心观点 - 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铂、钯期货及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标志我国期货市场在品种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完善了贵金属衍生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机遇 [1] - 铂金市场未来将持续存在供需缺口,预计延续至2029年,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其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具备抗通胀、避险与成长性三重属性,价格中枢有望逐步上移 [13] 铂金现货价格 长期走势 - 2015年前,铂金价格走势与黄金相关性较高;2015年后二者走势逐渐分离,黄金受量化宽松政策、央行购买、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推动进入牛市,而铂金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工业需求疲软、地面库存偏高等因素,价格在成本附近区间震荡 [4] 近期走势 - 2025年第一季度铂金市场延续震荡格局,5月特朗普政府拟对铜加征50%关税消息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囤货、资金涌向贵金属、铂金ETF持仓量与零售投资需求攀升、南非产量下滑等因素推动铂金价格快速上行 [10] - 7月底美国宣布精炼铜进口关税豁免,政策风险解除,囤货必要性下降,部分企业暂停采购,前期追高资金获利了结,导致铂金价格快速回调 [11] 铂族金属介绍 - 铂族金属包括铂、钯、铑、铱、锇和钌,是贵金属重要类别,具有高熔沸点、电热稳定性、化学惰性与稳定性、抗腐蚀性、抗氧化性、优异催化性能等特点,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材料 [17][18][19] 铂金产业链结构 上游环节 - 涵盖铂金矿的勘探、开采及初步加工,全球铂金矿主要分布于南非、俄罗斯和津巴布韦,核心任务是从矿石中提取铂金及伴生贵金属 [22] 中游环节 - 聚焦铂金精炼与加工,将粗铂提纯并制成工业和商业用途的产品,如铂金催化剂、化合物、电极和板料等 [22] 下游环节 - 涉及终端应用与消费市场,包括汽车、化工、电子、投资等领域,全球环保法规趋严推动汽车领域对铂金需求持续增加 [25]
货币为何“缩水”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51
全球利率环境与货币政策 - 全球利率持续走低 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降息举措 [2] - 中国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逆回购利率 以平衡经济增长与债务风险 [2] 货币价值变动现象 - 物价持续攀升 蔬菜水果等价格明显上涨 [3] - 银行存款利息低于物价涨幅 投资理财收益难以覆盖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 [3] - 货币购买力缩水现象引发公众焦虑与经济学者关注 [3] 费雪货币理论框架 -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揭示货币量M 流通速度V 物价水平P与交易量T的动态关系 [3][12] - 货币供应量增加直接推高物价水平 形成通货膨胀 [8][12] - 费雪效应定义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 成为利率政策制定核心依据 [8] 货币与财富的本质区别 - 财富指土地房屋原材料等实物资产 具有内在使用价值 [9][10] -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与储藏手段 价值源于社会共识而非物理属性 [10] -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性表示 而非财富本身 [10][11] 物价影响因素分析 - 货币流通速度V影响购买力 消费投资意愿增强推高物价 [12][14] - 交易量T反映经济活跃度 供给增加可能稳定物价 [12][13] - 银行信用创造活动扩大货币供应 通过贷款增加购买力推高物价 [13][14] 间接物价影响机制 - 生产技术提升与资本积累增加商品供给 可能降低物价 [14] - 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增加供应 可能推高物价 [14] - 金本位制下黄金产量波动可能引发货币供应不稳定 [15] 常见经济观念纠偏 - 商家贪婪并非物价主因 市场竞争机制约束价格行为 [16] - 进口商品增加丰富市场供给 长期有利于生产效率提升与消费者福利 [16] - 错误经济观念可能导致政府制定不合理政策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17] 理论现实意义 - 费雪货币理论为百年后经济现实提供分析框架 尤其适用于全球货币价值波动背景 [17][18] - 货币价值是动态平衡过程 货币供应与信用创造的微小变化均会影响经济体系 [18]
邦达亚洲:美联储官员发表鸽派言论 美元指数小幅收跌
新浪财经· 2025-07-21 03:56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理事沃勒公开表达对美联储主席职位的兴趣,并暗示可能在7月降息,认为私营部门就业疲软是采取行动的理由 [1] - 沃勒表示上个月就业增长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状况不如外界认为的健康,若7月会议不降息可能提出异议 [1] - 沃勒对接替鲍威尔的可能性发表评论,表示如果特朗普邀请将接受美联储主席职位 [1] 欧洲央行政策预期 -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欧洲央行未来更倾向于使用定向贷款工具而非大规模量化宽松应对经济冲击 [1] - 欧洲央行内部对短期政策路径分歧明显,市场预期下周会议将暂停降息但对今年最后一次降息时点存在不同看法 [1] -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将在9月进行最后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约25%受访者认为降息周期已结束,21%预测12月降息 [1] 外汇市场动态 - 美元指数上周五震荡盘整小幅收跌,现交投于98.50附近,受美联储鸽派言论和独立性受挫影响 [3] - 欧元/美元上周五震荡上行小幅收涨,现交投于1.1620附近,受美元走软和欧洲央行按兵不动预期支撑 [4] - 英镑/美元上周五微幅收跌现交投于1.3410附近,受英国央行8月降息预期影响但美元走软限制跌幅 [5]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沃勒:主张温和整体缩表至5.8万亿,支持降息成“少数派”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00:14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 - 美联储理事沃勒提议将银行储备水平从3.26万亿美元逐步降至2.7万亿美元左右 [1] - 若计入美联储持有的货币与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从6.7万亿美元缩减至5.8万亿美元 [1] - 沃勒主张通过自然到期和提前偿还的证券退出资产负债表来减少准备金余额 [1] - 当前银行储备总额为3.26万亿美元,市场估算维持流动性的安全区间为3万亿至3.25万亿美元 [1] 储备充足水平与利率政策 - 沃勒建议明确设定"充足"储备的具体数值,区别于纽约联储等机构的宽泛定义 [2] - 沃勒认为当前联邦基金利率设定过于严格,可能支持本月美联储会议下调利率 [2] - 特朗普政府批评美联储未与其他央行同步调整利率,呼吁降息 [2] 资产负债表结构与资产配置 - 沃勒提出应增加短期资产比重,长期证券仅用于对冲货币负债或占美债持有量的一半 [2] - 针对市场建议将短期资产占比设为20%的方案,沃勒认为会延长资产负债表期限并增加潜在收入损失风险 [2] - 部分批评者主张将资产负债表规模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约8000亿美元水平 [2]
好书推荐 | 下一个超级周期什么时候来?
点拾投资· 2025-07-08 07:04
巴菲特早期投资表现 - 1957-1968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收益远超道琼斯指数 1968年业绩领先道琼斯指数50个点 [1] - 1966年停止接受新投资者 1967年表示难以适应市场形势 1968年获评"全美最优秀的投资经理"后宣布退出投资界 [1] 超级周期特征 - 战后1945-1968年黄金年代:马歇尔计划推动经济爆发增长 婴儿潮刺激需求端 [7] - 1982-2000年现代周期:通胀问题解决(利率从20%降至10%) 柏林墙倒塌提振信心 道琼斯指数年化实际回报达15% [8] - 2009-2020年后金融危机周期:标普500从高点跌57%后开启最长牛市 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估值修复 [10] - 共同驱动因素:低估值起点 下降的资金成本 初始低收益率 叠加技术变革与全球化 [11][12] 肥而平时期特征 - 1968-198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发高通胀 标普500名义回报率-5%(年化-0.4%) 仅实物资产正回报 [15][16] - 2000-2009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叠加9·11事件 房地产繁荣后崩盘引发银行业危机 [17][18] 后现代周期驱动因素 - 宏观转向:资金成本上升(量化紧缩) 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增速下降) 全球化转为区域化 [23][24] - 成本结构变化:劳动力/大宗商品价格升高 政府债务及税收增加 ESG需求推高资本支出 [24][25] - 地缘政治影响:供应链区域化重构 多极化世界提升风险溢价 人工智能与碳减排催生新机会 [21][22][26]
低利率时代系列(六):日本居民财富配置30年变迁
东吴证券· 2025-07-03 07: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日本自1990年代泡沫破裂后长期陷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环境,居民财富配置从非金融资产主导转向金融资产多元化、从保守储蓄向逐步接受风险资产演变,变迁与宏观经济周期、政策工具创新和人口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呈现“保守为主、稳健增长”特征,低利率、人口老龄化和政策激励是关键因素 [1][13][6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在2025年4月30日报告梳理资管机构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变迁基础上,本报告探讨日本走向低利率过程中居民财富配置变迁 [12] 日本低利率环境下的居民财富配置变迁 1990 - 200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房地产配置退潮,转向低风险资产 - 经济泡沫破裂,股市与房地产价格下行,人均GDP年均增速从1980年代约6%降至此后30年的0.6%,CPI年均增速从1991年峰值3.25%下跌至1995年的 - 0.13%,日经指数从1989年高点几乎腰斩,住宅类土地价格同比从13.2%跌至负值并长期下行 [14][16] - 居民撤出非金融资产,配置低风险金融资产,1990 - 2003年非金融资产比重从63.8%降至42.7%,土地资产比重从54.3%降至32.7%,金融资产占比提升至57.3% [17] - 金融资产内,风险偏好下降,现金及存款配置占比回升至50%以上成主导,保险及养老金1990年配置比重首超20%,2000年占比达28%,股权和投资基金占比从1989年峰值24.6%降至1998年的6.26% [21][23] - 债券配置初期提升,后因利率逼近零值占比降低,1994 - 2000年代从6.5%降至2%水平 [27] 2000 - 2010年代:老龄化加剧,保险类资产占比提高 - 日本维持超低利率,2001年3月推QE,2006年经济短暂复苏暂停QE,2008年金融危机后加大QE力度并买入股票型ETF等风险资产 [31] - 2006年前后日经指数和利率回升,居民风险资产配置占比短期回升后回落,债券类资产配置占比走低 [34] - 受零利率影响,2000 - 2010年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从29.5%升至46.2%,定期和储蓄存款占比从69.7%降至52.5% [35] - 日本快速老龄化,2000年人口平均寿命突破81岁,2010年4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50%,65岁以上占比达23%,年长群体资产多,养老金制度改革推动现金及存款和保险及养老金总配置占比2000 - 2010年提升至85% [38] - 2000年代养老金及保险占金融资产比重维持在30%水平,因养老金存入和取出人数增加,总比例稳定 [42] 2010 - 2020年代:多重政策驱动权益类投资回暖,资产配置多元化 - 2010年引入全面货币宽松政策,2013年实施QQE,2016年推出YCC,政策压缩固定收益类产品回报空间,债券配置占比接近0,定期和储蓄存款占比从2010年的52.5%降至2020年的33%,活期存款占比从46.2%升至65.5% [47][48] - 政策激励和经济企稳,股票市场回暖,2014年实施NISA制度,2017年扩大iDeCo制度,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回升,股权和投资基金占金融资产比例从2010年前10%升至2015 - 2022年的15%左右 [50][54] - 海外资产配置兴起,2015 - 2023年公募投资信托投资海外股票、债券、投资基金总规模从26.6万亿日元增长到78.7万亿日元,2023年居民对外证券投资规模达33.64万亿,超2010年规模2倍 [58] 总结 日本居民资产配置“保守为主、稳健增长”,非金融资产占比下降,金融资产由现金及存款和保险及养老金主导,权益类资产占比缓慢提升,低利率、人口老龄化和政策激励是关键因素 [62]
顶住特朗普压力按兵不动 美联储为何坚持不降息?
搜狐财经· 2025-06-26 06:45
美联储利率决策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4.25%至4.5%不变,为2014年11月降息后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 [6] -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美国经济仍在扩张,劳动力市场稳固,但通胀率上升至2.4%(CPI)和2.52%(核心PCE),高于2%目标 [6] - 美联储继续收缩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从8.96万亿美元降至6.677万亿美元,低于2020年6月量化宽松前的7万亿美元水平 [7] 特朗普与美联储分歧 - 特朗普批评美联储不降息将使"美国损失数千亿美元",因高关税政策导致金融市场震荡需宽松货币政策稳住股市 [7][8] - 特朗普需降息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以配合扩张性财政预算,并推动减税和制造业振兴目标 [8]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持基于经济数据的决策,认为当前1.4%的经济增长率无需干预,且需维护美元信用(国际储备占比降至58%) [8][9] 下半年降息预期 - 美联储下半年降息可能性大,因当前利率偏高且全球经济低迷,若第二季度增长疲软可能触发1-2次降息 [10] - 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央行基准利率均低于美国,若美国经济走弱将加大美联储降息压力 [10] - 降息或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压力,但当前高利率已导致其本币贬值及融资困难 [10] 对中国的影响 - 美联储政策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跨境资金流动更多受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开放政策驱动 [11] - 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受利差影响,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管理能力可保持稳定 [11] -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可自主调控以支持经济发展 [11]
看懂了美元是如何控制全世界的,就知道为啥美国,总要挑起战争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16
美元霸权的历史形成 - 美元本质是建立在军事霸权基础上的信用体系,失去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地位后其价值将大幅贬损 [1]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军工制造和租借法案积累巨额财富,奠定美元霸权基础 [3]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当时美国持有全球75%以上黄金储备 [5] 美元体系的演变与矛盾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将美元与石油挂钩,1973年OPEC确立石油美元结算机制 [7] - 80-90年代衍生金融产品超过2000种,量化宽松政策推动资金涌入期货市场,投机导致全球通胀通缩交替 [7] - 美元通过SWIFT系统掌控全球金融交易,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被踢出系统引发经济震荡 [10] 美元霸权的全球影响机制 - 加息周期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本回流美国,工业链断裂和经济崩溃 [10] - 美国国债规模达30万亿美元(2020年),通过利率调控操控他国经济命脉 [10][16] - 高科技领域投资形成科技霸权,配合长臂管辖和经济控制策略 [11] 挑战美元霸权的历史案例 - 伊拉克2000年尝试用欧元定价石油,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恢复石油美元 [13] - 利比亚2011年计划采用欧元结算石油,卡扎菲政权在阿拉伯之春中倒台 [13] - 阿根廷1976-2002年经历债务从250亿激增至1500亿美元,通胀率最高达4924% [15] 美元霸权的当代特征 - 通过金融、军事和舆论三大手段掌控全球话语权 [18] - 近年全球危机(俄乌战争、台海局势、中东震荡)均与美元策略存在关联 [16] - 美国国债规模与军事霸权深度绑定,形成全球财富收割循环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