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不免责

搜索文档
“带病”退市别想“赖账” 多维度追责杜绝“一退了之”
金融时报· 2025-09-11 03:10
两家已退市公司收超千万元罚单 2024年7月25日,华铁股份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股票上市规则》的终止上市 条件。2024年8月27日,深交所正式终止华铁股份股票上市。 华铁股份在退市一年后收到超2400万元罚单,多名责任人被精准追责;泰禾集团在退市两年后,公 司以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款合计超1700万元——这些案例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资本市场的"退市不免 责"是刚性约束,"带病"退市的公司别想"赖账"。 退市只是公司生命周期的终点,却不是法律责任的终点。在"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执法背景 下,退市不是违法者的"避风港",而是全链条追责的新起点。 公告显示,2020年至2022年,泰禾集团先后卷入23起重大诉讼,其中,21起单笔金额超5000万元。 对此,泰禾集团选择了隐瞒。2023年5月才披露1起,剩余22起直到2025年2月才陆续披露完毕。 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在退市前,华铁股份已被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罚。2024年5月份,广东证监局对华铁股份及相关责任 人员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书。华铁股份及高管因2019年至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 漏,被广东证监局合计罚 ...
监管秉持“退市不免责” 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证券日报· 2025-09-07 23:21
监管处罚动态 - 上海证监局拟对龙宇股份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3810万元 因财务造假及未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1] - 福建证监局对泰禾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1740万元 因年度报告重大遗漏及未披露重大诉讼 [2] - 2024年以来证监会查处60多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对40多家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 [3] 退市公司违规案例 - 龙宇股份因2019-2022年财务造假及2022-2023年资金占用未披露 于2025年7月3日被摘牌 [2] - 泰禾集团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 于2023年8月4日被摘牌 [2] - 年内24家退市公司收到25张罚单 数量接近去年全年 [1] 监管执法特点 - 实现"一案双查"深化 既处罚公司也严惩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关键少数 [3] - 强化跨部门协作 联合地方政府督促资金追回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3] - 实施全链条穿透式监管 追溯历史账目与关联方交易 [3] 投资者保护进展 - 龙宇股份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一审判决投资者胜诉 被选为示范案件 [4][5] - 泰禾集团董事长因涉嫌违法被实施留置措施 [5] - 巴安水务、世茂股份等公司证券纠纷案件正在法院审理中 [5] 制度完善方向 - 需完善司法救济机制 推广示范案例并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5] - 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 要求控股股东或中介机构设立专项基金 [5] - 构建退市补偿专项基金、完善追偿法律路径等"四位一体"机制 [6]
退市不免责!退市龙宇财务造假遭重罚3810万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1:18
今年7月从沪市摘牌,退市龙宇依然要为其持续多年的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行为付出代价。 9月5日,上海证监局对退市龙宇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因虚增收入利润,以及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 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等事项,退市龙宇及相关负责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此前于2024年12月16日,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 因财务造假遭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退市龙宇在2019年至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利润,通过虚构贸易链条、 人为增加业务环节等方式,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 假记载。 此外,2022年至2024年,退市龙宇实际控制人徐增增安排人员陆续成立并控制多家公司,且安排前述关 联公司充当供应商、客户等角色。公司对作为供应商的关联公司提前大比例或?额付款、对作为客户的 关联公司给予较长回款账期,由此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退市龙宇未及时披露上述非经 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监管机构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明确传达了"退市不免责"的监管导向。 对于公司相关问题,上海证监局于2024年4月29日对公司及责任 ...
退市不免责!退市龙宇及相关责任人被重罚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5 16:05
9月5日,退市龙宇(退市板块证券简称为"龙宇3")公告,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 告知书》,对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拟合计罚款3810万元。 早在2024年4月,上海证监局就已对退市龙宇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并于同年12月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立案 调查。即便公司在2025年7月因审计意见问题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黯然离场,调查也并未停止。 公司退市后,上海证监局一方面持续推进案件调查,对公司退市前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一查到底,查实 公司财务造假;另一方面积极督促控股股东偿还占用资金。最终,上海证监局通过层层穿透公司架构、 细致追溯历史账目,锁定其自2019年至2022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等一系 列违法违规事实。 "退市只是资本市场身份的终结,绝不是法律与监管责任的终点。"某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告诉中国证券 报记者,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恶性行为的事后追责,正在变得更快、更严、更彻底。 财报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上海证监局的调查,退市龙宇出于做大收入规模或赚取资金收益等目的,通过虚构贸易链条、人为 增加业务环节等方式,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导致2019年、2020年、2021 ...
时评:退市不是“免责金牌”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5
退市监管执法趋势 - 3家退市公司泰禾集团、华铁股份、美尚生态因上市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在退市约1年或2年后仍被地方证监局行政处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均被重罚[1] - 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坚持"一追到底"原则,决不允许"金蝉脱壳"或"一退了之",退市违法必究已成常态[1] -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安排,通过改革已逐步丰富和细化退市指标,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1] 立体化追责机制 - 证券监管部门2024年以来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其中对44家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处罚覆盖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2] - 退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目前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支持诉讼等多种维权渠道已畅通[2] - 证监会2024年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司法部门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康得新原董事长钟玉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 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 - 泽达易盛、紫晶存储、太安堂等系列案例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有力支持[2] - 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提升民事诉讼便捷性,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2] - 需要强化行刑衔接,完善失信惩戒体系,通过立体追责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2] 退市制度市场功能 - 退市机制通过"能进能出"保持市场活力,责任体系通过"违法必究"维护市场公平[3] - 健全的退市制度和责任体系使资本市场能真正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居民财富管理的作用[3]
多家退市公司连遭重罚!“退市≠安全上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7:05
监管处罚动态 - 华铁股份累计罚款达5565万元 实控人宣瑞国被罚95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张璇被罚250万元并禁入5年 [2] - 泰禾集团因隐瞒13起重大诉讼被罚600万元 [2] - 2024年证监会已对44家退市公司开出12亿元罚单 63名高管被终身禁入市场 [2] - 约20家退市公司稽查处罚程序仍在推进中 [2] 三罚联动机制 - 行政处罚方面 财务造假与资金占用退市公司遭大额罚款 [2] - 刑事追责方面 2024年以来33家退市公司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锦州港高管被批捕 康得新原董事长获刑15年 [2] - 民事赔偿方面 太安堂案通过代位诉讼追缴5.72亿元股东占款 成为全国首例"零成本"全额追回案例 [2] 监管政策导向 - 退市不免责机制全面实施 无论公司是否退市均对侵害投资者权益行为一追到底 [3] - 监管层通过行政处罚、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三方面形成全方位围剿违法者态势 [2][3]
退市也跑不掉,两公司连收巨额罚单,一实控人被罚9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3:51
核心监管信号 - 退市公司仍被追究法律责任 传递"应罚尽罚、终身追责"强烈监管信号 [2] - 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机制实现全方位追责 [2] - 2024年以来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 已完成处罚44起 合计罚款12亿元 [2][8] 华铁股份处罚详情 - 累计被罚5565万元 涉及三次行政处罚 [2][4] - 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2][4] - 财务总监张璇两次被罚合计330万元 并处5年市场禁入 [4] - 多名时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被罚50-80万元 [4] 华铁股份违规行为 - 2023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5] - 未披露关联交易: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与关联方资金往来11.34亿元 仅转回3.51亿元 [5] - 虚增存货:通过调整合并报表存货金额导致三份定期报告虚假记载 [6] - 虚增货币资金:子公司遗漏记账导致半年报多计5200万元 三季报多计6981.97万元 [6] 泰禾集团处罚情况 - 因未依法披露重大诉讼问题被处600万元罚款 [2][6] - 涉及13起诉讼导致2020-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6] 监管执法机制 -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的市场禁入处罚 [2][8] - 已处罚44家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要事项被罚 [9] - 2024年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涉及33家退市公司 [9] 民事赔偿进展 - 法院已受理巴安水务和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9] - 投服中心在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通过代位诉讼追回资金占用本息5.72亿元 [9] - 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多种投资者维权方式 [9]
退市也跑不掉,两公司连收巨额罚单,一实控人被罚9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3:47
监管政策与执法趋势 - 监管层对退市公司实行"应罚尽罚、终身追责"原则 明确传递退市不等于责任终结的信号 [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 已完成处罚44起 合计罚款12亿元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市场禁入 [1][8] - 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机制成为监管新趋势 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追责 [1][8] 华铁股份违规案例 - 公司累计被罚款5565万元 涉及2023年三份定期报告的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1][3][5] - 未披露与4家关联企业11.34亿元资金往来 实际资金流入关联方11.34亿元 转回3.51亿元 [5] - 通过调整合并报表虚增存货 子公司遗漏记账导致半年报多计货币资金5200万元 三季报多计6981.97万元 [5][6] - 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张璇两次累计被罚330万元 [1][3][5] 泰禾集团违规案例 - 因未依法披露13起重大诉讼问题 导致2020-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1][6] - 公司被处以600万元行政处罚 [1][6] 民事与刑事追责进展 - 2024年移送公安机关线索涉及的退市公司达33家 康得新前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8][9] - 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为大安堂案追回资金占用本息5.72亿元 成为全国首例全额追回案例 [9] - 法院已受理巴安水务、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民事赔偿机制持续完善 [9]
重罚!退市不免责又一例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27
监管处罚情况 - 泰禾集团因未披露重大诉讼及年报重大遗漏被福建证监局警告并处以合计1740万元罚款 其中公司罚款600万元 相关人员罚款1140万元 [5][6] - 泰禾集团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发生13起诉讼累计标的额96.74亿元 占2020年净资产的48.21% 其中12起单笔超5000万元 [5] -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再发生10起诉讼标的额合计61.91亿元 占2021年净资产的41.84% 其中9起超5000万元 [5] - 华铁股份因未披露关联交易约11亿元 虚增存货6亿元 多计货币资金5000万元和7000万元 被广东证监局拟处罚合计2415万元罚款 [7] - 华铁股份时任财务总监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7] 执法趋势与数据 - 2024年以来证监会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其中44家已做出行政处罚 合计罚款12亿元 案均处罚金额2731万元 [8] -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实现实控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处罚全覆盖 [8] - 已处罚44家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处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处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点事项被处罚 [8] - 证监会2024年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8] - 康得新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ST博天实控人已被逮捕 [8] 投资者保护机制 - 受理巴安水务、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9] - 中证中小投服中心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帮助投资者维权 [9] - 太安堂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全额追回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 实现"零成本"司法追偿 [9]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明确"退市不免责"原则 无论公司处于上市或退市状态 违法行为均需接受行政、刑事、民事全方位追责 [1][7] - 推行"惩防治"并举、"行民刑"协同执法体系 坚持"打大、打恶、打重点"方针 [8] - 监管追责链条完整持续 旨在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和信息披露水平 [7][9]
重罚!退市不免责又一例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4:20
核心监管动态 - 证监会强化"退市不免责"监管态度 对已退市公司持续追责 体现全方位执法原则 [2][9] - 2024年以来已查处64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 其中44家完成行政处罚 合计罚款12亿元 案均处罚2731万元 [10] - 采用"行民刑"协同追责机制 行政处罚覆盖关键少数 刑事移送33家公司线索 民事赔偿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10][11] 泰禾集团处罚详情 - 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及年报重大遗漏 被福建证监局处以1740万元罚款 [5] - 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发生13起诉讼 标的额96.74亿元 占2020年净资产48.21% [6] -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新增10起诉讼 标的额61.91亿元 占2021年净资产41.84% 共22起诉讼延迟披露至2025年2月 [6] 华铁股份处罚详情 - 因新发违法违规行为 被广东证监局拟处罚2415万元 [8] - 具体违规包括:未披露关联交易约11亿元 三份定期报告虚增存货6亿元 两份报告多计货币资金5000万元和7000万元 [8] - 财务总监张璇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8] 执法效能提升 -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市场禁入措施 实现实控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处罚全覆盖 [10] - 已处罚44家公司中 28家因财务造假受罚 7家因资金占用受罚 9家因未披露重点事项受罚 [10] - 太安堂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全额追回5.72亿元本息 创司法协同典型案例 [11] 刑事追责案例 - 向公安机关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10] - 康得新时任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ST博天实控人赵笠均已被逮捕 [10] - 美尚生态/锦州港等公司责任人员已被判刑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