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第七大沙漠治理率达40% 实现“更绿的沙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3:09
中新社鄂尔多斯9月18日电(记者李爱平 陈溯)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16日至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 尔多斯市召开。在库布其沙漠一处新能源大基地里,作为与会嘉宾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 对外关系官马科斯·蒙托罗·阿卢埃并没看到他想象中的荒芜沙漠,而是欣赏到绿意盎然的秋景以及银光 闪闪的光伏板。 9月16日, 库布其沙漠中银光闪闪的光伏板。 杨净毓 摄 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库布 其沙漠治理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此后,鄂尔多斯设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技 术创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共赢。2023年,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启 动"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合作项目,库布其治沙模式开始惠及全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如今,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率,已从 本世纪初的4.6%达到现在的4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今年是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提出 ...
浙西乡村生态富民:茶香漫青山 流泉变“金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6:21
核心观点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通过生态保护推动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 实现生态经济转化和民生增收 [1][2][4][5][6] 茶产业发展 - 苏庄镇拥有50多家茶厂 其中傅富德茶厂年产量达2到3万斤 [2] - 当地主打绿茶"开化龙顶"和红茶"钱江源开门红"两大品类 年产值达4000万元到5000万元 [2] - 产品通过直营店销往杭州 上海 山东 北京等地 [2] - 茶农全面转向绿色种植方式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防虫 [1] - 茶厂开设共富工坊 为茶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1] 水产业发展 - 依托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 [4][5] - 赵建军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达500万箱 [5] - 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5] - 水厂设立共富工坊 提供30个就业岗位 实现人均月增收约5000元 [5] - 所有瓶坯和包装材料均外地采购 虽增加成本但保障生态可持续性 [5] 生态保护机制 - 开化县公安局构建"生态警务"体系 组建3800余人"钱江源卫士"队伍 [1] - 2022年成立生态保护融治中心 通过"林区融治集成应用"系统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测 [5] - 严禁在古田山开发污染产业 保障出境水水质和空气质量全国领先 [1][5] - 浙江省公安机关牵头建立生态警务机制 相关部门联动守护生态底色 [6]
国际代表“点赞”中国治沙成就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14
中新社内蒙古鄂尔多斯9月16日电 题:国际代表"点赞"中国治沙成就 中新社记者 陈溯 李爱平 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奇迹",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提升至50%以上、沙尘暴发生频率下降约90%......作 为中国防沙治沙的缩影,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近日吸引全球目光。16日至17日,第十届库布 其国际沙漠论坛期间,多位国际代表"点赞"中国治沙成就。 "土地退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威胁着我们的星球,每年有1亿公顷土地退化,相当于每秒消失四个足球场, 这破坏了粮食安全、生态系统、经济以及人类尊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 行秘书亚丝明·福阿德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荒漠化挑战极其严峻,迫切需要世界采取行动。 "在库布其,人们已早早采取行动。"亚丝明·福阿德表示,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同心协力 把荒漠变成生命之源,"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经验"。 20年前,中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防沙治沙跑出"加速 度"。中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515 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到2 ...
浙江省第六届户外运动大会在湖州安吉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8:13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5日电(林波 徐若然)近日,浙江省第六届户外运动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云 上草原度假区正式拉开帷幕。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浙江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体育,尤其 是户外运动,凭借其与自然深度结合的特性,成为该理念转化的重要载体。 近日,活动现场。(主 办方供图)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本届大会以"车轮在野,水与争锋"为主题,融合 赛事、展览、沙龙、音乐节等多元形式,不仅成为浙江全省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盛会,更是长三角地区体 育产业联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会延续了"主会场+N场赛事活动"模式,主会场设在安吉云上草原熊猫部落探险乐园,在9月13日 至14日期间,密集推出了十余项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活动。 近日,活动合影现场。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分为"时代启航""活力浙江""共生未来"三大篇章,既有各类精彩活动首发仪式,也有多项重磅发 布与授牌仪式。 其中包括环浙步道路书的首发、湖州市体育赛事经济白皮书的发布、明星体验官与首席宣传大使的授牌 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对"浙江体育践行'绿水青山就 ...
把握价值内涵 遵循制度逻辑 坚持多措并举 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人民日报· 2025-09-16 03:0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战略意义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重要部署 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供有力制度支撑[1] 生态产品的价值内涵与分类 - 生态产品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需品 包括清新空气 清洁水源 宜人气候等自然要素[2] - 生态产品具体分为物质供给类(如水产品 中草药) 调节服务类(如固碳 气候调节)和文化服务类(如精神享受 休闲娱乐)三大类别[2]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生态保护补偿 市场经营开发等方式体现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 使用者付费 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逻辑 - 价值实现基本过程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 再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最终促进自然资源保护[4] - 实现过程涉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政府绩效考核 生态保护补偿 市场经营开发 绿色金融服务等多维度制度创新[4] -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提出建立六大机制覆盖整个制度链条[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 -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培育生态产品走向市场 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6] - 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按照"谁受益 谁补偿 谁保护 谁受益"原则界定权利义务 开展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试点[6] - 探索多样化开发和经营模式 如做精生态乡村旅游 打造旅游景区村 提升生态产业化项目运营管理水平[6][7]
卫星视角见证吉林“十四五”生态蝶变 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画卷
央视网· 2025-09-15 04:24
央视网消息:品牌强农的故事仍在书写,生态兴农的篇章同样精彩。接下来,让我们搭乘"吉林一号"卫星,一同见证吉林在"十四五"期 间,如何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绿水青山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最美底色。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农业"激活吉林沃土,"生态+能源"探索低碳路径,"生态+旅游"赋能绿水青山,以生态 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9月的吉林查干湖烟波浩渺、芦苇摇曳,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背后是一场跨越世纪的生态修复行动。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积达到420平方 千米,水质提升至Ⅳ类,生态修复让当地的渔业资源实现快速增长,当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能直观地见证"十四五"期间查干湖的生态之变:2020年,查干湖水域已与松花江相连,但此时的水利设施较为简 单,整体置换水体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当地实施了以建设水利工程为核心的生态修复行动,建水渠、修管网、植芦苇……如今,查干湖已实 现与松花江、嫩江的连通。一渠贯通南北,三年时间就可将水体整体置换一次。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持续做好水生态治理,全省109个国家考核断面Ⅴ类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郑州日报· 2025-09-15 01:00
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坚持创新驱动、内容为王,加强扶持引导,强化资源整合,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拓展新型业 态和消费模式,着力塑造郑州"竖店"品牌,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议审议《郑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方案(2025—2030年)》,强调要坚持抓龙头、兴 产业、促振兴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扩容提质、科技赋能、融合发展、品牌强农、联农增收五大行动,引 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 会议还研究了2025年金秋消费月活动等其他事项。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折不扣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不断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 松劲心态,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防范自然灾害各项工作,更 ...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9-14 04:04
生态治理工程背景 - 头屯河全长190公里 流域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 曾因沿岸工业污染和滥采滥挖导致生态恶化 被周边群众称为"头疼河" [1] - 2016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复《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启动跨区域综合治理工程 [2] 治理实施机制 - 采用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保护 兵团第十二师负责东岸整治 昌吉州负责河道及西岸整治 [2] - 兵地携手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和城市形象展示区 [2] 具体治理措施 - 清理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 填平兵团第十二师采砂坑 清退河道两侧违规企业 [2] - 提升河道防洪标准 栽植乔木7万多棵 灌木花卉132种 实现绿化面积2000亩 绿地率达87% [3] - 昌吉市建设全长13.14公里庭州生态绿谷 包含五大主题公园 [2] - 兵团第十二师修建全长26公里的万亩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3] 投资与成果 - 总投资38.17亿元 历时5年的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于2021年全面完工 [2] - 2021年底兵团第十二师与昌吉州联合申报的国家4A级景区获批 [3] 经济效益转化 - 形成头屯河文旅产业带 举办红色主题灯光秀 马拉松赛事 国潮灯会等大型活动 吸引全疆各地游客 [3] - 带动周边住宅开发与商业活动 居民通过自行车出租等业务实现收入增长 [3] - 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 成为兵地融合典范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3]
青海“社零”增速首超全国的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9-13 04:55
核心观点 - 青海省2025年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7.25亿元 同比增长4.9% 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 为2024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其中7月单月增速15.8% 创近19个月新高 体现消费市场质与量同步升级的结构性突破 [2] - 增长动力源于政策精准制导、特色资源变现和市场活力释放的三力协同体系 形成"资源—产业—消费"闭环 为高原省份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青海经验" [5][6][7][8] 消费表现与结构特征 - 升级类消费领跑: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年内首次转正 同比增长18% 高能效等级家电音像器材、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4%、69.4%、179.3% [3] - 重点商品与企业发力: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8% 汽车类增长18%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7.8% 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4] - 内外联动激活市场:限上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6% 连续两个月两位数增长 FAVO国际品牌授权集合店落户 麦当劳、小米汽车等品牌首店年内落地开业 [4] 政策驱动机制 - 建立358家重点商贸企业调度服务机制 累计下达促消费资金5757.1万元 向488家企业拨付稳增长和入限纳统奖励6431.6万元 [6] - 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2.5% 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6] 产业资源转化 - 文旅赋能生态优势:青海文化旅游节签约项目8个1.1亿元 青海湖同宝山露营基地连续6天满房 莫家街小吃街旺季日均客流破万 上半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5.6% [6] - 冷凉产业突破:完成3800多栋蔬菜温棚智能化改造 建成154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1座恒温保鲜库 新增冷库库容10万吨 [7] - 品牌国际化:57个产品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三文鱼通过ASC、BAP国际认证 龙羊峡三文鱼基地产品远销新加坡、西班牙 [7] 特色资源价值实现 - 羽衣甘蓝通过STC认证后 经属地查检绿色通道72小时直达香港 售价从0.7元/斤升至1元/斤 亩收入提高1000元以上 [7]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12家LNG民营企业入限纳统 带动LNG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3.9% [4] - 青海家宴品牌在香港首发 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系列活动 [4] 发展模式启示 - 形成"种得好—卖得好—挣得多—花得旺"的闭环 产业增值让农牧民户均增收 反哺消费 破解"增收难—消费弱"恶性循环 [7][8] - 通过政策引导延伸"资源—开发—市场"价值链 聚焦企业调度机制、以旧换新、招商引资三个"小切口"实现精准施策 [8]
新疆头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9-13 01:01
核心观点 - 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成功将污染严重的"头疼河"转变为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幸福河" 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生态修复、产业集聚和城市形象提升 [1][2][3] 生态治理工程 - 2016年5月获批《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十二师和昌吉州三方协同实施综合治理工程 [2] - 昌吉市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历时5年 总投资38.17亿元 于2021年全面完工 [2] - 清理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 填平兵团第十二师采砂坑 清退河道两侧违规企业 有效解决"四乱"问题 [2] 生态建设成果 - 河西岸建成全长13.14公里庭州生态绿谷 由五大主题公园组成 栽植乔木7万多棵 灌木花卉132种 绿化面积2000亩 绿地率达87% [2][3] - 河东岸兵团第十二师修建全长26公里万亩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2021年底获批国家4A级景区 [3] - 河道防洪标准提升 实现"一河清水润两岸"的生态效果 [3] 经济效益体现 - 形成头屯河文旅产业带 举办"永远跟党走"灯光秀 马拉松赛事 国潮灯会等活动 吸引乌鲁木齐 石河子等地大量游客 [3] - 周边住宅小区增加 人气提升 居民通过自行车出租等经营业务实现收入增长 [3] - 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 成为兵地融合典范和对外展示窗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