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08:05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 显著带动文旅消费[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 成为突破同质化关键[5] - 18-24岁年轻观众占比达36.2%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时间密集出行 形成"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消费特征 - 年轻消费者重视情绪价值释放 沉浸式音乐体验带来精神满足感 传统景点游览模式吸引力下降[3]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通过AI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 创造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消费体验[3] - 音乐节配套市集汇聚地方特色小吃及文创产品 形成"微醺市集"等消费场景 实现味蕾与视听的双重体验[3] 经济影响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吸引14万跨城观众 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推动"演出+文旅+消费"模式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域赋能[5] 创新模式 -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机制 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5] -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打车补贴深度绑定 形成跨业态消费联动[5] - VR技术使敦煌壁画成为可触摸情绪载体 数字技术实现文明基因的创造性重生[5]
山东泰安:演艺经济驱动文旅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5:29
核心观点 -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升级改版后显著提升上座率和收入 并带动周边消费链增长 [1] - 泰安市通过实景演艺项目推动文旅融合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促进二次消费 [2] - 泰安市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 夜间演艺成为游客常态化选择 [3] 演出表现 - 升级改版后五一假期上座率同比增长39% 净收入同比增长57% [1] - 截至7月31日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单日最高观演人次突破3200人 [1] 周边经济带动 - 演出周边3公里内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50% [1] - 餐饮店铺营业额平均增长60% 旅游商品销售额增长50% [1] - 演艺项目激活区域民宿经济 如九女峰片区"故乡的月"演出 [2] 文旅产业影响 - 2024年泰安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 旅游收入902.7亿元 分别增长12.3%和12.6% [3] - 2024年外地游客平均留泰时间2.12天 同比提高10.4% [3] - 2025年1-6月旅游总人数4286.31万人次 同比增长8.96% 旅游总收入415.65亿元 同比增长9.08% [3] 战略定位 - 实景演艺成为留住客人、扩大消费的重要文旅破圈因素 [2] - 通过"泰山+"文章塑造新业态新场景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2] - 演艺IP作为动态展览馆推动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并产生二次消费 [2]
“音乐+文旅”点燃山东夏日消费 多元化场景供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新需求
搜狐财经· 2025-08-03 21:37
音乐演出市场与文旅融合 - 山东音乐演出市场全域开花,通过"音乐+文旅"模式吸引大批乐迷,联动多元化场景供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新需求 [12] - 刀郎在临沂举办两场演唱会吸引12万歌迷,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 [13] - 临沂推出"听歌游临沂"套餐,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畅游10家景区,带动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13] 二三线城市市场下沉 - 山东演出市场加速向临沂、日照、东营等二三线城市下沉,形成新兴聚集地 [13] - 刀郎演唱会带火当地餐饮住宿,代表城市美食IP的炒鸡店客流量翻倍,高端品牌酒店入住率超90% [13] - 东营河海音乐节两天呈现112个节目,汇聚19家非遗及文创摊位,打造沉浸式文化发现之旅 [14] 景区场景创新与常态供给 - 山东景区探索将音乐演出嵌入文旅场景,如台儿庄古城举办台风音乐季实现"白天逛古城、夜晚享音乐" [15] - 日照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推出31场演出,包括三场"超级周末"万人音乐会,构建可持续演艺经济矩阵 [16] - 日照将音乐舞台搭建在海滨一线,契合年轻人对"打卡感""仪式感"的追求 [16] 夜间经济与多元消费生态 - 日照万平口景区布局大地艺术市集、特色美食街区等,激活夜间经济,让海边成为"愿来、能留、想消费"的新选择 [18] - 青岛台湾美食文创嘉年华引入地道台湾美食与青年音乐表演,形成音乐散场后的"第二主场" [20] - 夏季夜间消费场景多元化推动需求释放,如烤鱿鱼等特色美食摊位在演唱会期间持续火爆 [17][19]
日照市政协:26次“阳光协商”,商议出150余条发展实招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1:17
演艺经济发展 - 日照市演艺经济活动密集 包括汽水音乐Chill派对吸引2.1万名乐迷 嘻哈闹海沙滩音乐节 2025日照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 管乐嘉年华 群星演唱会等大中小型演出[1] - 汽水音乐Chill派对官方账号直播创下全网曝光量超20亿次 斩获23个全网热搜热榜席位 创新打造的时光快闪音乐巴士全网出圈[1] - 跟着演出游日照成为城市文旅新名片 演艺经济促进文旅消费发展[1] 政策支持体系 - 市政协牵头召开培植演艺经济赛事经济促进文旅消费专题协商会议 开展商前调研和重点提案办理协商[1] - 通过市内调研 函调先进市经验做法 收集委员意见建议 起草专题协商报告呈阅市委[1] - 制定2025年重点履职任务分解表 市党委政府政协领导领办阅批督办政协重点提案一览表等台账 将工作细化为可量化可追踪指标[3] - 明确党委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的议题生成机制 建立调研协商交办反馈闭环流程[3] 履职成效数据 - 开展阳光协商活动26次 围绕7个议题提出150余条意见建议 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研究细化制定措施[4] - 提供招商引资线索10余条 一批优质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4] - 委员深入基层五进五送13次 深入群众讲听聚引帮120余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4] 能力建设机制 - 组织四位一体读书学习活动20余次 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协商议题[2] - 邀请专家学者围绕DeepSeek等作辅导授课 提升对新兴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2] - 开展能力要增强我该会什么专题研讨 举办新任委员培训班 系统学习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等实务技能[2] - 构建履职实绩+作风表现+群众满意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 将参加活动次数提案质量社情民意信息采纳数量纳入量化考评[3]
量质齐升 厦门同安文旅“半年答卷”亮眼
中国经济网· 2025-07-28 23:58
文旅产业发展态势 - 上半年同安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81 01万人次 同比增长13 4% [1] - 游客旅游总花费65 35亿元 同比增长15 2% [1] 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 - 同安区依托北部山区举办UTMB世界系列赛中国开年首站 吸引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顶尖跑者参与 [2] - 培育"古城杯"龙舟赛本土品牌赛事 吸引现场观赛群众4 1万人次 [2] - 上半年体育赛事活动创造直接经济收益4600万元 带动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 [2] - 举办"百事校园最强音年度盛典" 吸引4500名年轻观众参与 [2] - 推动同安区历史陈列馆 苏颂书院建成运营 打造古城文化地标 [2] 文旅融合与消费激发 - 春节期间举办"银城百艺秀"活动 开展主题花车巡演及非遗展示 [3] - 正月十五在小坪村举办第十八届厦门莲花褒歌比赛 [3]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厦门市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 [3] - 举办同安温泉文化旅游季 厦门国际会展周·同安波特曼之夜等活动 拓展"会展+" "温泉+"融合消费场景 [3] 暑期文旅活动 - 7月5日启动同安"环东风情季" 活动覆盖四个滨海渔村 [4] - 莲花镇推出夏季避暑攻略 依托军营村 白交祠村等高山村文旅资源 [4] - 新美街道推出无核荔枝品鉴会 挖掘特色农副产品 [4]
市政府召开第157次常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长江日报· 2025-07-20 00:33
城市发展战略 -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 [1] - 加快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抓好七方面重点任务落地生根 [1] 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承压回升 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态势 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和一季度 [2] - 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靠前 需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扛牢经济大市责任担当 [2] - 从供需两端发力优化政策供给 推动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提质增效 [2] -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 推动投资 消费 进出口协同发力 做好"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 [2] 创新发展举措 -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 [2] - 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开展"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行动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 - 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动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2] 演艺经济发展 - 立足文化资源优势 聚焦创作精品 活跃市场 培育消费 业态融合等关键环节 [3] - 完善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演艺之都 [3]
来的都是客 只需票一张
四川日报· 2025-07-16 00:32
大型演出消费生态 - 年轻人成为大型演出的主要消费群体,推动演艺消费形成新生态 [3] - 演出现场衍生多样化消费需求,包括明星应援杂货铺、文创饰品、品牌餐饮等 [5] - 观众因演出延长住宿时间并前往周边景区打卡,带动文旅消费 [5] 商家参与与业绩表现 - 音乐节现场近百家商家参与,餐饮类商家入场两小时售出1000多杯柠檬茶 [5] - 深圳市大曾文化传媒上半年已为全国多地演出提供餐饮服务,计划开发新产品 [5] - 化妆师在每场大型演出前可接10多个个性妆造订单 [5] 门票与文旅消费联动 - 《受到召唤·敦煌》超两万名观众可免费参观成都多家博物馆,130家商家提供联动优惠 [7] - 外省观众占比超45%,购票凭证引导其前往文旅点位,拉动周边消费 [7] - 成都1至5月音乐演出2100余场,票房4.74亿元,大型演出43场票房3.2亿元,带动综合消费超25亿元 [7]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划 - 四川12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聚焦演艺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 [8] - 四川省委提出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引进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活动 [8] - 四川将发展"音乐+旅游""演出+旅游"新业态,构建全域文旅产品体系 [8]
“浙BA”IP加持 浙江启动暑期文旅消费季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05:53
文旅消费活动 - 浙江省启动2025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通过打造"十大场景"、汇聚"百家优惠"、推出"千场活动"、带动"万家消费"、发放"千万优惠"推动文旅消费转型扩容升级 [1] - 现场发布暑期十大主题文旅消费场景,涵盖梦幻科技、海边度假、户外露营等主题,每个细分场景提供几十种游玩选择 [1] - 浙江省将累计发放价值3053.8万元的暑期文旅消费券,推出100项学生优惠、11项文旅演出观展优惠、123项住宿餐饮优惠及14项其他优惠活动 [1] 新业态与新场景 - 演艺经济、非遗经济、谷子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在浙江不断涌现,例如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等 [1] - 创新推出"浙BA"联赛,融合篮球竞技、地域文化与旅游体验,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 [2] 亲子游与市场推广 - 推出100条亲子研学线路,涵盖"科技探索""人文传承""自然生态"等主题 [2] - 第二批"浙江文旅宣推官"授牌,以网络博主视角推广暑期文旅新玩法、新线路和新福利 [2] 政策与行业支持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表示将围绕创新融合、惠民利民、服务保障三方面推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2]
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在广州举办,港澳、东盟采购商将参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04:45
展会概况 - 首届广东优品展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馆举办 主题为"广东优品·粤见美好" [1] - 展期3天 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 前两天面向专业观众 第三天向社会公众开放 预计吸引超8万名海内外专业观众 [3] - 现场设消费电子 服装美妆 玩具 食品 家居陶瓷5大主题展馆 [3] 参展企业与产品 - 重点展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消费电子及3C数码 智能健康管理设备 沉浸式娱乐设备 美妆个护 潮玩 食品等 [3] - 参展企业包括欧派家居 TCL电子 美的 东鹏陶瓷等1000多家企业 [4] -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服装美妆 玩具 食品 家居陶瓷等多个领域 [1][3] 采购商与市场策略 - 计划邀请2000多家专业采购商 包括沃尔玛 京东集团 唯品会 淘天集团 华润万家等 [3][4] - 邀请港澳 东盟等地区重点专业采购商参会 [1][3] - 坚持内贸 外贸双驱动策略 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3] 配套活动与推广 - 配套举办"广东优品·群星演艺嘉年华"广东专场 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 [4] - 在广州多个重点商业地标举办"优品驿站""商圈快闪"等活动 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4] - 依托广之旅进行海外渠道推广 [4]
演唱会深度激发城市新活力
北京晚报· 2025-07-06 06:59
演唱会经济带动周边消费 - 林俊杰北京鸟巢演唱会吸引大量观众,场馆附近新奥购物中心出现"紫色海洋"现象 [1] - 演唱会结束后观众分散至城市各处,带动夜间消费狂欢 [1] - 演唱会期间新奥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出现密集的化妆编发、纪念票打印和周边商品摊位 [2] - 单个化妆编发摊位单日接待约20位顾客,单场演唱会收益超千元 [2] - 购物中心内约有百余个临时摊位,售卖荧光棒、应援手环等商品,价格区间为几元至百元 [2] 酒店业积极应对演艺客流 - 北京6月28日单日6大场馆同时举办演唱会,吸引超10万人次观众 [3] - 鸟巢周边酒店在演唱会日预订量激增,部分酒店价格较平时增长1-2倍 [3] - 酒店推出"凭演唱会票入住优惠套餐",包括住宿折扣、餐饮赠送等服务 [4] - 泰富酒店针对演唱会观众提供包车、定点接送服务,并推出夜宵餐饮折扣 [4] - 演唱会观众成为酒店新兴客群,年龄集中在27-35岁之间 [4] 演艺经济对城市商业的拉动 - 演唱会深度激活场馆周边及城市重点商圈商业活力 [5] - 音乐人形象公仔出现在北海公园等城市地标,促进文旅融合 [5] - 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每张演出票能带动4.5-5倍的周边消费 [5] - 跨城观演成为文化消费习惯,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领域消费 [6] - 演唱会散场后消费延续至深夜餐厅和商圈,持续释放经济能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