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

搜索文档
11只游戏股翻倍!这波涨势 藏着中长线的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41
你可能也看到了,现在A股的游戏公司里,能叫得上名字的,差不多都在往上走。有数据说,跟去年8月底比,35家上市公司里,33家都在涨,几乎是全线 飘红。更显眼的是,11家公司股价直接翻倍,还有26家涨超50%,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三。这可不是个别股票的偶然波动,更像是整个板块在发力。 最近打开行情软件,估计不少朋友跟我一样,被游戏股的表现惊到了。说真的,这波行情确实有点让人始料未及——作为做了20年财经记者、一直盯着中长 线机会的投资者,我得说,游戏股这波"集体起舞",背后的东西值得好好琢磨。 就连跟踪游戏股的ETF,过去一年净值涨了103%还多,比沪深300的34%高出一大截。你去看它的走势图,之前跌了那么久,现在硬生生拉出一个"V"型反 转,这势头确实够猛。 其实从我的角度看,中长线投资者更该关注的,不是短期涨了多少,而是这波上涨背后的支撑力在哪。是行业政策变宽松了?还是游戏公司的业绩真的打了 翻身仗?或者是市场对"数字经济""文化消费"的预期在升温?这些才是决定这波行情能不能走远的关键。 我做财经记者那二十年,见多了板块的起起落落。短期的情绪推动可能让股价飞一阵,但能让资金真正沉淀下来、形成中长线机会的,一定是 ...
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3:47
活动概况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举行 [1] - 特设"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区 荟萃江西景德镇陶瓷 云南彝族刺绣 湖南湘绣技艺 冰碛岩雕刻技艺 岳州扇 山西彩灯技艺 乡宁紫砂制作技艺 苏州刺绣等非遗代表作 [1] 非遗开发现状 - 中国拥有10万余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非遗相关企业已近14万家 [2] - 非遗开发正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各地探索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1] - 江西 云南 湖南 山西 苏州等地突出表现为非遗文化与体验经济深度融合 [1] 展会创新模式 - 采用"展览+体验"双轨并行模式 突破传统博览模式 提供沉浸式文化场景 [2] - 设置非遗手工艺体验环节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展示走向参与 从保护走向活化 [2] - 观众可近距离观赏工艺 并通过亲手尝试理解文化脉络与美学理念 [2] 产业化发展路径 - 非遗通过年轻化表达与科技赋能突破文化壁垒 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货币" [2] - 高品会借助澳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中西文化交汇地的区位优势 将非遗资源置于全球消费市场整合推广 [3] - 探索"以消费带动传承 以市场激发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助力非遗项目实现品牌化与产业升级 [2][3]
“新意”刷屏,暑期文化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新华日报· 2025-08-25 07:09
这个暑假,江苏各地推出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文旅项目,以"新玩法""新场景"为游客带来充满趣味和新奇 的体验,也推动着文化消费热度不断攀升。 "今年,我们新推出古装爆笑喜剧《王老虎抢亲》,暑假在常州上演多场,上座率都达到八成以上。"常 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告诉记者。据介绍,剧团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一方面深耕传统剧目,如经 典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持续火爆,假期在全国巡演20多场;另一方面积极创新,由传统故事改 编的《王老虎抢亲》定位为古装爆笑喜剧,融入现代流行词汇和审美趣味,以顺应市场化发展趋势,吸 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这个暑假,原本的夫子庙喜剧汇正式更名为刘老根大舞台。8月22日夜晚,记者在夫子庙游船码头看到 一个矗立着的巨型广告灯箱,醒目地写着"刘老根大舞台南京剧场"。剧场运营部经理林青介绍,该灯箱 当天刚刚安装完毕。剧场专门安排了讲解员与引导员,负责向过往游客详细介绍演出具体信息。演员全 都来自东北,并定期更换,其中包括像宋晓峰、周云鹏等知名艺人。目前,剧场的日常上座率稳定在六 七成,周末上座率则达九成以上。"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借助这个品牌,我们既能吸 引更多观众,也能推动南北 ...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
人民日报· 2025-08-25 03:52
城市礼物行业发展现状 - 城市礼物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共同选择 涵盖当地特产 文创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 [1] - 北京举办2025全球文创大赛并推出12件新品 显示行业正通过专业赛事推动产品创新 [1] - 长沙礼物馆实现多业态融合 结合拍照打卡 地标文创和湘派辣卤等元素 创造能逛能玩能吃能带走的综合消费场景 [1] 文化赋能经济价值 - 城市礼物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和业态模式 [1] - 线下购物与城市礼物融合为游客了解城市提供新窗口 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1] - 行业已超越传统旅游商品范畴 正发展成为文化消费蓝海市场 [1] 产品开发策略 - 成功产品需兼具城市文化独特性和现代生活适应性 案例包括北京圆明园兽首盲盒和成都熊猫玩偶 [2] - 优秀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和生活场景 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获得持久生命力 [2] - 产品开发需持续推陈出新 在彰显文化特色同时适应当代审美需求 [2] 产业经济影响 - 景德镇手工制瓷作坊达5.8万家 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0万人 显示强大产业链带动效应 [3] - 苏州苏工苏作的极致追求涵养城市气质 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3] - 行业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催生新消费场景和城市活力 [3] 文化软实力建设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文脉 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 [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 通过独特文化 生动表达和鲜活传承 城市不仅能增强吸引力 更能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2][3]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4 21:59
行业趋势 - 城市礼物行业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 业态和模式 [1] - 城市礼物从旅游商品扩展为文化消费蓝海 与线下购物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并激发消费潜力 [2] - 行业通过文化赋能经济 游客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体验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1] 产品创新 - 北京推出12件新品礼物 包括京剧元素首饰 故宫麒麟潮流玩具 明代四大凤冠冰箱贴等创新产品 [1] - 产品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 圆明园兽首盲盒热销因其有趣且具历史教育意义 [3] - 成功产品需彰显城市文化独特性 同时适应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 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设计 [3] 文化价值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 如成都熊猫玩偶传递闲适生活文化 [3] - 产品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为游子提供思乡情感寄托 为游客提供旅途记忆载体 [3] - 千年瓷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 景德镇5.8万家手工制瓷作坊带动10万余人就业 [4] 城市发展 - 城市礼物成为文化软实力组成部分 中央会议指出需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3] - 苏州苏工苏作追求极致 涵养争先城市气质并为产业创新注入精神动力 [4] - 行业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涌现新消费场景并激发城市活力 [4]
七夕金价跳水 首饰抢购热
搜狐财经· 2025-08-24 13:28
七夕金价波动与消费热潮 - 七夕期间金价下跌近100元/克 叠加节日促销推动黄金消费爆发式增长 [2][3][4] - 上海豫园商圈金店出现抢购热潮 周大福每小时补货3次 老庙黄金"小象呼禄"系列单日售出超2000件 [4][5] - 25-35岁女性消费者占比68% 成为购买主力人群 [4] 年轻人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动机从婚庆"刚需"转向"悦己式"收藏和自戴 小克重饰品(1-3克)占比超60% [4][6] - 国潮IP产品溢价30%仍遭抢购 如故宫联名款和非遗珐琅工艺产品 [6] - 95后消费者将黄金视为文化潮品 兼具保值属性和时尚搭配功能 [6][7] 商家营销策略创新 - 品牌推出"轻量化+设计感"产品 周大福"竹福"苏绣系列国潮款占比达75% [6] - 周大福"云柜台"小程序单日访问量突破10万次 直播带货占比升至22% [8] - 老庙黄金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政策 期货套保锁定60%原料成本对冲金价波动风险 [8] 市场趋势与风险因素 - 黄金市场从"保值刚需"转向"文化消费" 反映消费观念蜕变和文化认同需求 [6][10] - 若美联储降息推高金价至3450美元/盎司 将压缩当前促销空间 [10] - 部分品牌库存达警戒线 需求不及预期可能面临30%减值压力 [10]
东莞上半年镇街经济“放榜”,有喜有忧|东莞一周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09:36
东莞2025年上半年经济表现 - 截至8月20日东莞20个镇街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 13个镇街暂未公布GDP或增速 [4] - 大部分镇街消费市场持续走强 进出口贸易活跃 固定投资增速放缓 [4] - 各镇街延续去年以来经济增长逐步回升态势 下半年将精准发力稳外贸促消费强投资谋增量 [4] 中考制度改革 - 东莞拟进行中考改革 总分由800分调整为680分 生物地理成绩不计入录取总分 [6] - 改革意见自2025年9月起实施 有效期5年 [6] 文化消费发展 - 第七届BIGGER艺术书展于8月15-19日在东莞举办 汇集书店插画生活品牌文创与出版社 [9] - 东莞从制造之城向文化消费新主场转型 文化场景转化为人文经济实践 [9] 建筑项目公共卫生风险 - 东莞17个在建房屋建筑项目防蚊灭蚊措施落实不到位 存在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12][13][14] - 涉及项目包括东莞香港中心商业办公楼 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 中天湾区天地广场 领益智造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扩建项目等 [13][14] 教育设施状况 - 东莞市南城中学学生宿舍使用三层床 茶水间改造成宿舍 单间容纳12人 [15] - 改造后宿舍缺乏阳台和洗手间 仅保留一扇窗 [15]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 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新华财经· 2025-08-21 14:23
上海书展表现 - 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1]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1] - 全市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1] - 全国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1] 实体书店转型 - 新增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20家江浙沪皖品牌书店首次集体进驻 [2] - 实体书店探索"书店+咖啡"业态结合及同城速递服务 [2] - 书店通过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安庆书店结合黄梅戏、黄山书店主打徽墨歙砚、杭州南宋书房推出宋韵文创 [3] - 实体书店从零售场域延伸至书展平台,与出版社、文创品牌形成联动 [3] - 杭州南宋书房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采用"书籍+文创+活动"融合模式 [4] 数字阅读发展 - 电子书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占比上升 [6]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9]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及150家网文平台合作,覆盖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版 [9] - 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9] - 实体书与数字阅读形成动态平衡关系,热门网络文学作品仍走向纸质出版 [5] 文创经济表现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10] -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日均文创销售额超万元 [11] - 七猫IP衍生策略延长作品生命周期,例如《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 [11] 书展生态扩展 - 书展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消费约1.81亿元 [12]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2]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2] - 首次推出"阅界夜市",强化双主场与商圈联动 [12]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2:06
上海书展核心数据表现 - 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2]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2] - 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2] - 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2] 实体书店转型策略 - 长三角20家品牌实体书店首次集体进驻书展黄金展区 [3] - 实体书店通过"书店+咖啡"、同城速递等业态融合突破经营困境 [3] - 书店结合地域文化开发特色文创(如黄梅戏主题文创、徽墨歙砚)实现差异化 [4] - 南宋书房采用"书籍+文创+活动"模式,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 [4] - 实体书店从图书销售点转型为多元文化承载平台 [4] 数字阅读生态发展 - 上海书城线上平台提供39元会员服务,含5万种电子书及3万集有声书 [4] - 电子阅读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等其他方式占比上升 [5]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7]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150家网文平台合作,实现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覆盖 [7] - 平台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7] 文创经济协同效应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翻倍增长 [8]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7] - 中版书房首次以文创品牌参展,日均销售额超万元 [8] - 七猫爆款小说《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依托IP粉丝转化消费 [9] 书展外溢经济价值 - 书展直接带动餐饮、零售、住宿等消费约1.81亿元 [10]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0]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0] - 通过"阅界夜市"、商圈联动实现流量互导 [9]
从卖克重到造体验,黄金楼成行业突围利刃?|黄金冰与火③
搜狐财经· 2025-08-21 09:50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同比增长23.69% 但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 呈现量价背离现象 [1] - 电商渠道吞噬30%传统黄金销售额 Z世代将黄金视为社交货币 推动行业渠道重构 [1] - 行业从传统贵金属交易向文化消费转型 通过黄金+文旅模式构建多业态融合商业生态 [13][17] 企业战略转型 - 传统珠宝企业通过打造黄金楼实现场景化体验式消费 将黄金从加工溢价拓展为体验溢价 [1][4] - 武汉中国黄金楼以财神爷寝殿为概念 老凤祥黄金楼融合楚文化打造文旅综合体 [5] - 长沙明牌珠宝黄金楼引入湘剧花鼓戏 成都真龙黄金楼结合变脸表演 形成文化打卡点 [6][7] - 河南黄金楼复刻八角鼓楼形制 设置AR虚拟试戴系统 预计年接待游客50-80万人次 [11][12][13] 产品创新与营销 - 菜百首饰联手故宫推出宫匠黄金系列 还原文物纹样配套AR技术 客单价提高40% [13] - 老庙黄金嫁接封神IP推出战火西岐风格产品 周生生合作泡泡玛特发售潮玩系列首饰 [14] - 周大生与华为合作智能黄金戒指 搭载鸿蒙系统实现家居控制 首批发售2万枚3日内售罄 [15] - 河南黄金楼推出商都传奇系列 以甲骨文青铜器为设计元素结合数字交互技术 [17] 文化赋能与运营 - 黄金楼通过非遗技艺展示 DIY工坊 文化沙龙等方式提升消费者文化认知与品牌忠诚度 [17] - 建筑强调打卡属性 使黄金成为社交炫耀资本 并通过会员制俱乐部增强用户粘性 [17] - 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如豫剧 河洛大鼓 甲骨文等 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 [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