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体

搜索文档
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发布,三家安徽企业牵头!
新浪财经· 2025-06-09 04:37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发布 - 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在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布 其中三家安徽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 [1] - 12家联合体牵头单位及名称公布 覆盖海洋信息传输 抗微生物感染药物 低轨卫星通信 人工智能源网协同 同位素技术 电测设备 集成电路大硅片抛光 智能机器人 绿色智能动力总成 机器人高速高精技术 无线微创手术系统 汽车低碳与智能技术等领域 [3] 联合体战略定位 - 创新联合体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主导产业方向 构建目标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联合体集聚 [4] 安徽企业参与情况 - 安徽皖仪科技牵头"长三角无线微创手术系统创新联合体" 安徽江淮汽车牵头"长三角汽车低碳与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 [3]
第二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发布!涉及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第一财经网· 2025-06-07 03:01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构建背景 - 构建背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主导产业方向以加大协同建设力度 [1][2]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及牵头单位 -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 [1] -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创新联合体" [1] - 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低轨卫星通信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 [1] - 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人工智能源网协同能管创新联合体" [1]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 [1] - 上海御渡半导体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电测设备创新联合体" [1] -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集成电路大硅片抛光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2]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绿色智能动力总成创新联合体" [2] -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高速高精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无线微创手术系统创新联合体" [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汽车低碳与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 [2]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构建目标 -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联合体集聚 [2]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下一步计划 - 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将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2] - 充分发挥牵头单位行业影响力和带动性,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力量 [2] - 开展前瞻性协同研究、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2] - 提升长三角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江苏将建设新一批省创新联合体鼓励概念验证、科技金融等机构参与
新华日报· 2025-06-01 23:28
创新联合体建设启动 - 2025年省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近日启动 目前全省已建设25家省创新联合体 并牵头建设3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1] - 鼓励概念验证 成果转移转化 检验检测 科技金融等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 [1] - 建设创新联合体旨在把企业 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合在一起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 创新联合体组建方式 - 由企业或重大科技平台牵头组建 [1] - 重点支持领军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围绕创新链 产业链发展需求提出技术攻关方向 整合高校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 [1] - 重点支持国家或省实验室 国家或省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或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基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基础前沿技术攻关需求 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聚合产学研优势力量共同组建 [1] 2023年建设重点 - 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聚焦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 产业技术的迭代方向 整合创新资源 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布局 [2] - 鼓励创新联合体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定位清晰 优势互补 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 [2] - 鼓励建立由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理事长的理事会 高效协调创新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成果转化收益 [2] - 鼓励跨地区整合创新资源 协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2] 现有联合体分布情况 - 自2022年以来分3批累计建设25家省创新联合体 [2] - 涉及集成电路 新材料 第三代半导体 氢能和新型储能 通用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12个产业领域 [2] - 分布在8个设区市 其中苏州7家 南京 无锡各有5家 [2] - 在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领域分别牵头建设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 长三角中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合体 [2]
科技成果如何协同转化?政企学共议创新联合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8:24
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 美国硅谷科技型企业创业成功率仅2%-3%,但高质量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能远超剩余97%-98%的投入[1] - 科研成果转化需聚焦产业痛点,科学家研究方向应与国家/地区产业需求紧密对接[1] - 西湖大学采用"首席科学家"机制,教授专注技术攻关,产业界团队负责公司运营[2] 创新联合体构建 - 浙民投提出"投先驱不投先列"策略,优先支持开拓性技术团队,产业化过程需10年以上耐心资本[2] - 投资人需在创业不同阶段扮演教练、陪练、啦啦队角色,提供市场指导与生态培育[2] - 学界、业界、资方需协同:科学家负责基础研究,企业家攻关规模化生产,投资人提供持久资本支持[3] 智能硬件产业化案例 - 杭州灵伴科技Rokid Glasses订单超产能,预计三年内年产量从数十万台跃升至千万级规模[3] - 产业化需同步解决技术"最长板"难题与生产"最短板"瓶颈[3]
协同联动构建创新联合体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09
创新联合体战略定位与价值 - 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 [1] - 创新联合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研动力并贯穿生产全过程 例如浙江省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组建41家创新联合体 整合超100家次高校院所和200家次上下游企业 [1] - 上海市聚焦LNG再液化装置等核心设备国产化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以科大讯飞牵头突破人机交互关键技术 [1] 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方向 - 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突出"体系化 任务型"定位 完善市场化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2] - 需构建大企业引领支撑 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通过重大科技专项联动实施提升组织科研效能 [2] - 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顶尖人才缺乏 企业协同难度大等挑战 需加强政策系统集成 [2] 区域协同与重点领域布局 - 加强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协同 促进科技资金跨区域使用和人才流动 [3] - 根据地区产业基础摸排重点攻关方向 实施"一家主导 多家协同"机制 通过项目群规划实现体系化攻关 [3] - 引导创新联合体采用总体部制科研组织模式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管理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链式突破 [3] 市场化机制与金融支持 - 探索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 技术共同转化 利益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4] - 开展PCT等高价值专利布局 实施专利池内部交叉许可和统一对外许可 构建竞争优势专利布局 [4] - 发挥科创基金引导作用 吸引产业基金 创投基金支持 探索龙头企业赋能中小企业无担保融资新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