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

搜索文档
智库策论丨美日政府债务率历史演进与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5-16 01:11
核心观点 - 中国应推动经济增长以稳定债务,保持政策理性连贯,重视私人部门债务健康管理,从多维度保障债务可持续性,如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协调、加强债务管理与风险防控等,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3][4] 美国政府债务率演变历史及特点 -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政府债务率因战后重建等因素下行,80年代起受经济形势及政治博弈影响上升 [5] - 第一阶段(40年代至70年代末):债务率下行,经济复苏与财政赤字降低是关键因素,杜鲁门削减军费与基建投资,艾森豪威尔减税并削减国防开支,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经济年均增长3.8%支撑债务率下行 [5] - 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债务率上升,里根减税政策开启上升通道,老布什加税未能扭转债务攀升,克林顿时期因信息技术革命债务率短暂下降,小布什减税催生房地产泡沫,奥巴马应对金融危机推高债务,特朗普减税与疫情援助计划使债务率维持高位 [6][7] 美国政府债务率上升原因 - 经济下行期政府债务成为刺激经济的关键工具,如金融危机与疫情期间的量化宽松与财政补贴直接推高债务率 [8] - 两党政治博弈导致财政决策短视,民主党倾向社会福利与公共投资,共和党主张减税与放松管制,均加剧债务攀升 [9] 日本政府债务率演变历史及特点 - 日本政府债务率自经济高速增长时缓慢上升,后因社保体系建设、经济泡沫等因素长期呈现上升态势 [10] - 60年代至70年代初债务率年均增长低于1个百分点,70年代中期至1987年因社保体系扩张年均增速跃升至4个百分点,1987年至1990年泡沫经济中债务率意外下降12个百分点 [11] - 90年代泡沫破裂后债务率年均增长7.8%,2008年金融危机与2020年疫情分别使债务率飙升12.2%和22.3个百分点至260%高位 [12] 日本政府债务率攀升原因 - 财政收入结构失衡,国债依赖症严重,2022年国债收入占比达34.3%,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高达48.5% [12] - 社保支出占比从1965年14.7%升至2022年33.7%,偿债支出占比达22.6%,双重挤压推高债务率 [13] - 经济泡沫破裂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削减投资、家庭抑制消费,政府被迫举债托底 [14] - 私人部门去杠杆周期过长,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僵尸企业挤占资源、老龄化削弱劳动力供给,抑制经济复苏 [15] 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增长是债务稳定的核心支撑,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升GDP对债务的稀释能力 [16] - 政策理性与连贯性至关重要,避免短期波动引致债务风险积聚,经济扩张期控制债务增速,衰退期精准施策 [17] - 重视私人部门债务管理,上行期引导合理加杠杆,下行期强化金融监管帮助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 [18] - 多维度保障债务可持续性,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强社保体系精算平衡、完善国债市场建设 [18]
《经济学的未来》:围观一场关于规则与市场的争论
搜狐财经· 2025-05-11 20:39
本书通过还原德国经济学界的争论,不仅展示了德国经济学从历史学派到秩序自由主义等一系列发展历 程对全球经济学界的启示,也引发了关于回归历史、社会、国别特色经济学还是采取普遍经济学原理的 广泛思考。这种方法论之争不仅对经济界,更是对整个社会科学界都具有推动作用,提醒人们任何单一 经济学理论都无法穷尽真理,应多种理论工具并用以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书中还强调制定经济政策要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依赖数学模型,德国经济学界的这场争论如同镜子,各国学界亦可观人观 己。 引来众多学界专家高度关注的本书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强调规则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强调尊重市 场、企业家与消费者。秩序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市场需要规则,而不是放任不管"。持这种观点 者认为,完全不受约束的"弱肉强食"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垄断、贫富分化甚至社会崩溃,所以政府必须建 立一套"游戏规则",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同时保护其他群体。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市场就像一场足球 赛,企业作为球员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遵守规则亦即法律,政府作为裁判者负责维持秩序,否则比赛 就会变成无序的乱殴。 2009年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德国发生了凯恩斯主义与秩序自由主义的观点 ...
被击穿的“事实”:经济学有态度,但不需要预设立场
搜狐财经· 2025-05-10 23:30
经济学研究态度与立场 - 经济学分析应避免预设立场,需基于可证伪的结论而非主观倾向 [2][4] - 学者对房地产行业观点出现180度转变(从"需征房产税"到"降价40-50%"再到"永恒朝阳产业"),反映立场先行的问题 [4] - 2024年经济增速5%存在结构性矛盾:二三季度下滑趋势与12万亿特别国债刺激形成背离 [6] 房地产行业动态 - 2023年学界提出征收房产税作为楼市解决方案但未实施 [4] - 2024年初出现降价40-50%的销售策略,部分地区实际降幅超50%仍未带动市场回暖 [4] - 行业观点出现极端反转,年底转为"永恒朝阳产业"的论断 [4] 宏观经济数据解读 - 2024年GDP增速5%包含政策刺激因素(9月加发12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6] - 经济增长依赖负债率提升,缺乏内生动力复苏证据 [6] AI技术应用观察 - 不同AI系统对相同经济数据产生对立解读("全球瞩目辉煌"vs"客观分析") [8] - AI输出结果受算法训练影响,存在预设立场可能性 [8]
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弱才刚开始(民生宏观林彦)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30 14:55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东”以稳为主,“西”的周期性下降渐近,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弱刚开始,资产配置或需长周期再平衡 [1][25]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 - 2023 - 2024年全球资产配置逻辑为“美国例外论”,与美股一枝独秀、美与非美经济体利差提供套利空间、全球资金青睐美元资产现象印证 [1] - 2021 - 2024年外资增持7.8万亿美元美股和1.4万亿美元长端美债 [2] - 2020 - 2022年年中中国资产是国际市场“宠儿”,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4322亿元人民币,境外对中国债券投资净流入938亿美元 [6] 中美经济周期关系 - 过去认为“美国经济周期领先中国半个身位”,隐含中美“身位”一样长和周期有因果或相关性两个前提 [11] - 逻辑一是中美在全球贸易中分别为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货物贸易使物价传导有通胀周期性,进而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和金融条件;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使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币值,掣肘中国政策和信用周期 [11][14] - 疫情和贸易战后发生本质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使通胀传导不直接,中国物价下降,美国通胀;疫情使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更自主,美国进入紧缩周期 [16] 美国债务周期 - 美国长周期下行本质是债务周期,债务是驱动美国经济变化重要变量,债务压力大时会出清 [16] - 债券市场流动性、利率和久期共同驱动债务周期,利率低、久期长、流动性充足时企业融资条件好,反之信用周期恶化会自我加强 [16][18] - 美国已出现流动性转紧、基准利率高、企业债务久期缩短迹象,虽溢价在历史低位,但到期债务规模上升会使溢价上升 [19][21] 美国信用紧缩预期 - 随着企业债到期高峰临近,2025年Q2可能出现加息以来首次像样的信用紧缩,以往解决办法是宽财政和联储配合,但特朗普政府财政政策和联储态度有不确定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