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明
icon
搜索文档
美归还的中国国宝,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凤凰网财经· 2025-06-17 13:28
文物回归与文化复兴 - 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向中国移交流失79年的战国帛书《五行令》与《攻守占》[2] - 回归仪式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 这批文物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3] - 自1840年以来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超过1000万件 包括大英博物馆等镇馆之宝[4] 博物馆热潮与文化认同 - 节假日博物馆成为最火爆打卡地 小长假超7000万人次参观[7][8] -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日接待42万人 故宫博物院65万人 成都博物馆206万人[9] - 剑桥教授评价中国文物完整串联上万年文明 每件藏品都在诉说历史[11] 国宝文物历史价值 - 贾湖骨笛展现9000年前七声音阶 西周何尊铭文首次出现"中国"一词[13][15] - 秦兵马俑还原古代军队风貌 三星堆隐藏未解之谜[17][20] -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被誉为文物界颜值巅峰[21] 《中国国宝全书》核心卖点 - 收录50家博物馆1000+件镇馆之宝 覆盖1万年文明史[28][31] - 10斤重巨幕开本 含禁止出境文物如红山玉龙 陈仓石鼓等[33][36][37] - 高清细节展示孝端皇后凤冠九龙九凤 大理国金翅鸟等珍品[44][46][49] 内容特色与工艺 - 360°无死角鉴宝 含考古学家手绘纹饰与功能解析[63][127] - 27轮专业校色还原文物本色 艺术纸呈现视网膜级画质[68][117] - 附历史年表与海外遗珍章节 完整串联文明脉络[59][153][154] 营销策略与定价 - 原价998元限时369元 相当于特价机票成本[80][81] - 预售赠4重礼包含藏书票 纹样画册 时间轴拉页[84][86][88] - 姊妹篇《绘画全书》《书法全书》同价发售 三套组合价1098元[210][241] 文化价值延伸 - 文物见证王朝兴衰 如越王勾践剑 晋公盘 唐三彩等[99][102][104] - 西方大师毕加索评价"谈艺术还得是中国人"[41] - 唯一未中断的文明通过文物展现5000年文化自信[110][111]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网· 2025-06-16 22:12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1] - 文明建设抓手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1] - 核心方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格局[1][3] 历史格局的突破路径 - 1921年后中国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应对西方现代化,内生式现代化取代外逼式模式[2] - 转变驱动因素: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组织领导、传统文化基因凝聚、人民主体性道义力量[2] -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走自己的路"确立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四个现代化"实践[4] 现代化道路的演进 - 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5][12] -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西方模式单一性,具有世界意义[6] - 道路选择强调国情适配性,反对照搬西方模式,后发国家可通过自主发展规避西方现代化弊端[12][13] 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 "第二个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体,破解"古今中西之争"[7][8][9] - 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民族主体性[7] - 现代化目标坚持人民至上与物质精神协调发展,区别于西方物质主义单向发展[11] 现代化理论的世界价值 - 破解"现代化之问"三大核心:目标人民性、道路自主性、后发国家优势发挥[10][11][12][13] - 提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新范式:规避殖民扩张代价、解决要素约束、建立独特发展路径[13] - 文明互鉴模式突破"西体中用""中体西用"局限,形成化学反应式文化融合[9]
文脉华章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4 12:01
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 拥有1500多年历史 是世界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地寻溯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5] - 敦煌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 4.5万平方米壁画 2000多身彩塑 是国内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多场耦合实验室和数字技术加强保护 [7] - 殷墟遗址是首个被考古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2024年新馆开放 全景式展示商文明考古成果 运用AI和多媒体技术增强沉浸体验 [8][12] 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 - 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项目 用户可沉浸式体验晚唐至清末的洞窟营造场景 [7] - 麦积山石窟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代表性龛像 打造"云上麦积"线上全景漫游平台 实现异地展览 [12] - 殷墟博物馆新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文物文献的时代表达方式 [12] 考古研究与文明实证 - 三星堆遗址代表古蜀文明最高水平 出土文物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考古实证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持续深化研究 [10][12] - 殷墟考古持续近百年 出土青铜器 玉器 甲骨文等文物 新馆集中展示考古成果 [8][11] - 云梦县博物馆获习近平总书记指示 需加强考古研究提升保护水平 为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13]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 国家博物馆推出"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 创新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14] - 敦煌 殷墟等遗址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保护与传播并重 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7][12] - 文化遗产成为民族复兴精神力量 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13]
感受文明不息的脉动(序与跋)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书籍内容与特色 - 书籍《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精选115件文物展现中华文明[2][3][4] - 内容涵盖5000年前彩陶盆舞蹈纹、商周青铜簋铭文、战国青铜节贸易凭证、东汉俳优俑说唱艺术等多元历史场景[2] - 包含近700张超清文物图片及350件关联文物知识谱系,突破展柜限制展示细节[4] - 创新性融入文物三维模型数据,支持360度立体观察[4] 博物馆与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43万余件文物,年接待观众约700万人次,“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面积近1万平方米展出2000余件文物[3][4] - “古代中国”陈列是全球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通史展览,成为观众首选参观项目[3] - 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2][3] 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 书籍通过文物解读中华文明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及五千多年文明史,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等特质[4] - 国家博物馆承担“为国护史、为国弘史”使命,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2][3] - 出版物旨在帮助公众理解文明基因,激发历史参与感与传承意识[4]
学习进行时|跟着总书记看中华文明之“最”
新华社· 2025-06-02 06:59
泱泱华夏,孕育了传承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有不少中华文明之"最"让人感到由衷自豪。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起感受中华文 明的魅力。 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 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202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 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指出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3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 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 ——20 ...
被特批在故宫拍照,气场全开,网友:中国美绝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3 12:51
故宫文化价值 - 故宫建筑美学体现600年历史沉淀 红黄青三色分别象征威仪 时光和信仰 [2] - 故宫藏有186万件文物 涵盖商周青铜 北宋山水 青花瓷 雕花珐琅等中华文明精华 [15] - 故宫是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宫殿建筑群 更是一部活着的中华文明史 [17][18] 文物艺术价值 - 故宫文物包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郎世宁《百骏图》等传世珍品 [20] -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包括翠玉白菜 肉形石 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稀有文物 [45] - 文物展现5000年东方美学演变 从战国帛画到宋徽宗瘦金体 从汉代漆器到明代极简家居 [49] 书籍产品特点 - 《最美故宫》收录四地故宫珍宝 采用8开巨幅呈现 包含10米长卷和400+幅李少白摄影作品 [27][28][38] - 书籍1:1高清复刻7米巨幅拉页 包含《千里江山图》等名作 经过15轮专业调色 [58][61] - 装帧采用铜版烫金工艺 全书600页重10斤 封面使用故宫红主题摄影作品 [52][53][54][56][152] 书籍内容架构 - 开篇系统梳理四座故宫历史渊源 包括北京 沈阳 南京 台北故宫的前世今生 [85] - 按绘画 书法 器物分类展示400+件精选文物 涵盖24朝美学流变和3000年书法史 [118][128] - 包含《步辇图》《祭侄文稿》《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名作的历史背景解读 [95][99][103] 营销推广信息 - 原价1298元 限时优惠399元 前100名赠送价值129元千里江山靠枕和79元书法定制帆布包 [63][66][67][69] - 适合作传家典藏或高端礼品 可提升全家审美眼界和文史知识 [51][71] - 出版社直发正品 采用160g雅韵特种纸和1800g高硬进口内板等优质材料 [142][158]
“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是其强大韧性”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3 03:31
哈比卜·巴达维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现代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对阿拉 伯国家来说,倡议是加强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机遇,特别是在能源和交通领 域。黎巴嫩处在东西方的交界处,能够为促进这种联通发挥关键作用。" 哈比卜·巴达维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 倡议,这些倡议反映了中国支持全球共同发展和促进文明对话的立场,其核心是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加强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 哈比卜·巴达维认为,当前黎中经贸合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黎巴嫩而 言,基础设施薄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应该制订更加清晰可行的合 作规划。他表示,阿拉伯国家同中国的战略利益相近,发展目标趋同,近年来双方务实合作取得了长足 进展。相信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这一关系将持续深化,阿拉伯国家也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 新机遇。 人民网迪拜5月22日电 (记者管克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延绵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从 哲学、科学、艺术到创新等各方面,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巨大贡献。"近日,黎巴嫩 ...
180余件夏商周时期一级文物将亮相“安徽文明史陈列”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01:31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将于5月1日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预开展,5月18日正式开放[1][2] - 展览共展出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2] - 展览分为"寻踪夏迹""煌煌商域""夷立淮土""诸侯方国""楚辉照耀"五个单元[2] 展览内容 - 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重点展示安徽寿春城遗址和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青铜器群[2][4] - 展览系统呈现安徽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演进轨迹,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2] 历史背景 - 夏商周时期安徽江淮地区是夏王朝兴国之地,淮河流域成为商王朝东南锁钥,经济文化影响力延伸至长江以南[5] - 西周时期淮夷族群崛起,夷夏为控制铜矿资源博弈,促进地域文明一体化[5] -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域方国林立,多种文化激荡碰撞,最终融汇于楚文化[6] 文化意义 - 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是夏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安徽在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5] - 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楚文化为中华文明承续写下重要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