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胡海忠:经史传统的三重内涵与方法论意义 | 文史哲
搜狐财经·2025-10-04 02:13

编者按 "经史传统——2025年中国哲学暑期讲习班"日前在广州进行,本期延续上期刊发之相关学者独家稿件,呈现胡海忠、李震、刘伟等就"经史作为中国哲学的 新地基""经史与诸子学的张力"的探讨。 其一是找回理解自我的框架。 20世纪以来,由前辈学者确立的 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经典范式,呈现了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脉络和研究进 路,这是中国哲学学科的共法,其方 法与价值必须得到充分继承和肯 定。当然这套范式也不是没有缺陷, 缺陷之一就是理论框架有时稍嫌外 在、拘定,与理论对象不尽贴合,难以 处理框架之外的问题。 分板块来讲,形上学、心性论是 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般的哲 学史写作处理相对成功的部分;工夫 论、认识论、伦理学、历史或政治哲学 虽然也被认为重要,但处理常常不太 出彩。至于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比 如中国文明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演化 规律 -- 这很接近我们今天所谓的 经史问题 -- 因为在板块之外,就很 小今神幼人计论的非国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责编 张 齐 美编 陈日升 校对 刘媛元 经史传统与 西哲有名谚曰:哲学是一种总在 自我拆台的工作。如果从更正面的 意义上理解,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