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破局者”到“掌舵者”,东阳光鲜虫草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8-22 07:11
核心观点 - 公司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为全球生态繁育冬虫夏草开创者 标志着在冬虫夏草生态繁育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1] - 公司通过18年科研投入与全产业链创新 突破冬虫夏草生态繁育技术瓶颈 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 推动行业供给侧历史性突破 [1][3][5] - 公司以技术革新树立品质标杆 通过专利加工技术提升营养留存率 严格质量检测构建产品护城河 连续5年全球生态虫草销量第一 [6][8] - 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 通过品牌营销 渠道布局和国际合作加速海外扩张 成为推动东方滋补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9][10][12][14] 科研突破与产能建设 - 累计投入40多亿元资金与260余名科研人员攻克生态繁育技术 突破菌种培养 昆虫侵染和大规模成草等核心瓶颈 [3] - 运用智能生态科技和大数据分析高度还原高原生长环境 使产品在菌种 化学成分和滋补作用上与野生冬虫夏草高度一致 [3] - 建成近40万平方米生态繁育基地 年产量达60吨以上 实现365天全天候供应 打破行业野生资源依赖 [5] - 获批建立全国唯一冬虫夏草国家重点实验室 奠定技术权威性 [3] 品质管理与产品创新 - 自主研发FD宇航冻干和智能生态保鲜技术 在采挖后12小时内快速锁住2.7倍以上SOD活力 营养留存率大幅提升 [6] - 通过10余项质量检测确保产品0添加 0掺假 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标准限度 [6] - 开发鲜虫草 冻干草 萃鲜等系列产品 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8] -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有机认证等多项权威资质 [8] 市场地位与品牌建设 - 冬虫夏草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公司以生态繁育技术解决行业供给短缺与品质参差问题 [6] - 签约明星代言人并冠名《天赐的声音》等5档热门综艺 品牌广告触达量超百亿次 [9][10] - 在150多个城市核心商圈开设350余家品牌门店 高频触达养生消费人群 [12] - 通过冠名CBA球队 赞助马拉松和高尔夫活动推动"滋补+运动"跨界融合 [1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形成琴澳协同产业链布局 [12] - 亮相博鳌亚洲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 举办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高峰论坛 [12] - 筹备海外旗舰店 加速品牌出海进程 [12] - 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推动出口波动增长 [9]
固生堂:“三驾马车”加速出海 打造全球中医第一品牌
智通财经· 2025-08-18 06:5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管理赋能、AI技术和产品三驾马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中医医疗健康第一品牌 [1][7] 管理出海战略 - 2024年3月收购新加坡宝中堂开启国际化 新加坡市场2025年7月收入同比增长119% [2] - 采用自建+并购+合作多模式拓展海外业务 计划2026年底在新加坡拓展至30家诊所规模 [2] - 输出国内数字化运营体系 包括AI医生健康助理和六大自研信息化平台支撑海外诊所运营 [3] AI技术突破 - 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 基于施杞、蔡淦等10位名医临床经验构建 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4] - AI分身可提升专家诊疗效率 辅助青年医生成长 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使海外中医师学习顶尖临床思维 [4][5] - 打破境内外中医人才分布壁垒 实现名医经验数字化传承与全球供给 [5] 产品研发与认证 - 2023年底与华西医院及百度共建中药大模型临床评价一体化平台 解决中医药临床评估难题 [6] - 积累超1700万就诊记录、800万份病历数据和2000多万份处方 含8位国医大师及数万名高级别中医师医案 [6] - 16款院内制剂投入临床 护发益发颗粒通过新加坡HSA认证 成为海外首个自主研发中成药 [6] - 未来将加大院内制剂研发 打造创新中成药服务平台体系 [7] 国际化成果与目标 - 新加坡市场实现119%业绩增长 首款中成药获海外认证 AI技术实现全球应用 [2][6][7] - 以新加坡为桥头堡 通过三驾马车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 向全球华人中医第一品牌目标迈进 [7]
固生堂(02273):“三驾马车”加速出海 打造全球中医第一品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4:23
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以"管理赋能+AI技术+产品"三驾马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中医医疗健康第一品牌[1] - 2024年3月收购新加坡宝中堂,2025年7月收入同比增长119%,专家首诊回头率和现场预约率位居集团前列[1] - 计划到2026年底在新加坡拓展至30家诊所规模[1] 管理出海策略 - 采取"自建+并购+合作"多模式并举策略:自建旗舰店、战略合作与整合、并购及相互持股[2] - 与新加坡当地连锁中医机构合作,并购优质西医诊所及综合医院,实现"中医+西医"协同发展[2] - 输出国内成熟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包括AI医生健康助理和六大自研信息化平台[2] AI技术应用 - 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临床经验深度构建[2][3] - 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达86%以上,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获专家高度评价[4] - AI分身可提升诊疗效率、辅助青年医生成长、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服务海外中医师[4] 产品研发与出海 - 2023年底启动"中药大模型临床评价一体化平台"项目,解决中医药临床评估难题[6] - 积累1700万就诊记录、800万份病历数据、2000多万份处方及大量高质量医案[6] - 16款院内制剂投入临床,护发益发颗粒通过新加坡HSA认证,为首个海外自主研发中成药[6]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大院内制剂研发力度,研发同名同方药和经典名方药[7] - 打造中国创新中成药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名医经验通过药品永久传承[7] - 以新加坡为桥头堡,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7]
多项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将在服贸会首发首展
北京商报· 2025-08-13 16:24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 以"智领未来 健康生活"为年度主题 [1] - 专题展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并同期举办近20场会议论坛及配套活动 [1][4] 参展规模与国际化程度 - 招商招展工作全部完成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率达54% 国际化率达53% [2] - 中医药主题活动有48家机构参展 其中线下27家 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龙头机构占比48% 创历年新高 [5] 展示内容与技术创新 - "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展区将集中发布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 场景化呈现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AI研发全流程15个环节 [2] - 展示诊断大模型和AI成果转化等先进案例 凸显数据标注和智能监测等服务能力 [2] - 设立人工智能互动体验区 分别面向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展示医疗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应用案例 [2] - 广安门医院"广医·岐智"大模型提供全场景沉浸式"AI中医未来诊室"体验 西苑医院首次亮相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 [5] 专题活动与论坛 - 举办首都国际医学大会 包括全体大会和多场平行论坛 涵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4] - 论坛将发布《BMJ中国医院临床研究国际影响力报告》和《数字医疗蓝皮书》等专业研究成果 [4] - 配套活动包括创新成果发布暨专题启动活动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第七届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医疗应用场景) [4] - 中医药专题将举办4场论坛和1场政策研讨会 聚焦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等前沿话题 [6] 特色展区与服务 - "全民健康服务矩阵"展区围绕健康管理 养老服务和中医药健康三大方向 开设"服贸健康大讲堂"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3] - 健康优先专区展示北京市医疗机构前沿成果转化项目 构建创新实践与应用价值展示平台 [3] - 康养服务专区聚焦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和智能化适老化家居与辅具 呈现老龄健康和养老产业最新趋势 [3] - 中医药主题活动策划"中医药24节气养生打卡"活动 通过国潮产品和时令药膳茶饮等体验项目提升市民参与度 [6] 成果发布与国际合作 - 专题展区将举办系列签约洽谈和成果发布活动 集中展示"北京服务"品牌案例 [2][3] -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交出亮眼"走出去"答卷 31家基地将整体亮相 [5] - 拟发布《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等10项标准 邀请海外组织驻华代表和两院院士等高级别代表参与 [6]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走访瑞典中医药诊疗保健机构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3 07:28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走访瑞典北京同仁堂和Norden Kinamedicin等中医药诊疗保健机构 实地了解中医药在瑞典发展情况 [1] - 推动中医药发展国际化 探索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新形式和新常态 [2] - 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增进中瑞两国人民友好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2] 中医药文化传播 -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体现中国人的健康理念 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形成的诊疗保健体系 [2] - 中医药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2] - 有关机构将加强与瑞典当地民众交流互动 不断弘扬中医药文化 展示中医药独特魅力 [4]
清华大学优秀师生赴凉山实践,深度调研好医生攀西药业
经济网· 2025-08-12 09:17
8月4日,清华大学优秀学子凉山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昌举行。随后,43名清华大学优秀老师和本硕博学子走进凉山开展社会实践。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当天,大家一同来到了好医生攀西药业调研考察,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交流探讨等形式,详细了解好医生攀西药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感受凉 山独特的资源优势、火热的干事创业氛围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科技硬核!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 来到好医生攀西药业企业文化展厅,清华大学师生通过现场图文、视频资料以及好医生云医疗平台动态监测情况展示,全面了解了公司的企业理念、发展历 程、助力乡村振兴情况,以及在生物医药、大健康、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产品展示区,大家对集团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好医生康复新液产生了兴趣。这款以美洲大蠊提取物为核心的中成药,在2023年获得在加拿大上市的全链法 定资质,是国内首个获得加拿大卫生部认证的创面修复药,不仅彰显了好医生康复新液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卓越实力,更为中药国际化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在这里,好医生的硬核科技打破了师生对传统药企的想象。好医生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 台,同时与澳门科 ...
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药经典名方产学研一体化高峰论坛”在珠海举行
新华网· 2025-08-12 06:1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中药经典名方产学研一体化高峰论坛于2025年1月21日在珠海横琴开幕 聚焦"构建港澳校企合作平台 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主题 [1] - 论坛由澳门科技大学与北京同仁堂集团联合主办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和同仁堂国药联合承办 多家机构协办 [1] - 活动启动"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处方药理学考证及制剂优化研究"项目 作为港澳校企合作的重要探索 [1] 与会重要嘉宾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澳门药监局中药处处长林富聪等权威专家出席论坛 [3] -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范红、澳门科技基金委员郑冠伟致开幕词 [3][5][7] -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朱依谆与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共同主持论坛 [3][27] 主题演讲内容 - 杨宝峰院士探讨非编码RNA发现与核酸药物研发的前沿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11][13] - 孟冬平副会长剖析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13] - 林富聪处长介绍澳门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规政策 [15] - 同仁堂研究院院长王志斌阐述古代经典名方的定义特点、工业化生产要求及注册上市流程 [17] 重点项目启动 - "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处方药理学考证及制剂优化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由澳门科技大学与同仁堂集团共同发起 [21] - 项目聚焦两个经典名方的药理学考证和制剂优化 旨在提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适应现代用药需求 [21] - 项目获得澳门特区政府资助 总额达1200余万澳门元 [21] 圆桌论坛讨论 - 专家学者围绕古代经典名方研发思路、港澳中医药产业优势、科技推动研发、产品注册与市场拓展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23][24] - 重点讨论药企合作平台构建的实践意义 表达对经典名方科研项目合作的美好愿景 [23][24] 合作展望与行业影响 - 同仁堂集团将发挥百年老字号品牌优势 搭建高质量发展合作平台 提升国际影响力 [7] - 澳门科技大学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技术手段 在经典名方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成果 [3] - 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 为中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推动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28]
“健康生活链”展示丰硕成果
北京晚报· 2025-07-23 10:42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设置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包括先进制造链 清洁能源链 智能汽车链 数字科技链 健康生活链 绿色农业链 [1] - 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 [1] - 健康生活链展馆汇聚医药健康领域头部企业 分享产品矩阵 服务升级理念和学术交流成果 共促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以岭药业展示 - 公司从夯实产业链 激活创新链 延伸健康链 学术链接世界等方面展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 [3]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全国建成60余个道地中药材种养殖基地 实现优质药材基地打造和农民增收 [4] - 展出通心络胶囊 参松养心胶囊 芪苈强心胶囊 八子补肾胶囊等专利新药 基于络病理论体系开发 [4] - 开发十余种独家专利亚健康调理产品 储备百余种产品概念 延伸至大健康领域 [4] - 产品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将继续以链为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5] 广药集团展示 - 通过数智化生态闭环构建 科研创新 智慧物流与全终端覆盖 国际化布局四大核心展区呈现供应链创新实践 [6] - 展出王老吉凉茶 白云山复方丹参片 中一消渴丸 明兴清开灵 奇星华佗再造丸 陈李济壮腰健肾丸 星群夏桑菊 汉方灵芝孢子油等产品 [6] - 在全国布局近90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其中4个通过新版GAP认证 [6] - 建成国内首个中药网络化智能生产线 引入机器人 AI视觉检测等技术 产能提升148% 效率提升289% [6] - 未来将深化产业链协同 加速数智化渗透与经典名方+创新技术升级 拓展国际合作 [6] 赛诺菲展示 - 今年恰逢在华实现本土化制造30周年 展示高质量生产制造能力和响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承诺 [7] - 通过沙盘模型展示流感疫苗从法国毒株到深圳工厂本土生产 包装 运输 接种的全流程追溯之旅 [7] - 展出9款涵盖免疫 呼吸 心血管代谢 移植 肿瘤 罕见病等关键疾病领域的突破性产品 [8] - 在北京 上海 苏州 成都建立四大研发中心 覆盖全国研发网络 [8] - 深度参与90%以上的全球同步开发项目 包括12款潜在产品 [8] GE医疗展示 - 展出覆盖CT 磁共振 核医学 先进可视化诊疗等领域的十余款最新国产高端医械智造成果 [9] - 联合核心供应商展示CT轴承及探测器 磁共振超导线 超声电路板等国产核心零部件 [9] - 与京东方联合研发多款高端医疗显示技术模组 本次展示3款监护产品显示模组创新成果 [9] - 与贝莱胜共同发起中国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 首批成员包括洛阳轴承 西部超导 科罗诺司 中国外运等单位 [9] -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展示负责任运营 拓展医疗可及性 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成果 [9] 稳健医疗展示 - 董事长李建全进行绿色实践主题演讲 表示要为地球减轻环境污染负担 [10] - 通过新品首发站发表《医疗科技守护健康与美》主题分享 推出全新医疗美护产品系列 覆盖清洁—修复—增效—防晒全流程 [10] - 展台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供应链绿色实践与创新实力 [10] - 未来将以创新技术与产品矩阵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智慧 [10]
以岭药业:一粒“中国造”小药片,如何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7:30
公司国际化发展 - 公司创新药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北美、中东、非洲、东欧、南美等市场 [3] - 公司从本土药企成长为全球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20强""中国中药企业10强" [3] - 公司采用"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 [5] 产品质量与科研合作 - 公司在全国20余个省市建立60多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确保原料品质 [5] - 生产车间通过美国、欧盟等国际药品生产标准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5] - 科研团队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40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发表300多篇SCI论文 [7] 中医药理论与创新 - 公司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框架,相关成果获6项国家级科技奖项 [8][9] - 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泰国等地成立络病学会,连续举办21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9][11] - 基于络病理论研发17个创新中药,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肿瘤等领域 [11] 国际化市场策略 - 采用"双线并行"策略,通过学术推广(络病学会、国际会议)与市场布局结合 [13][14] - 连花清瘟胶囊在东南亚以药品身份注册,在东欧部分国家归类为保健品,体现差异化策略 [13] - 将产品铺进海外连锁药房和超市柜台,直接触达高流量人群,如泰国市场 [15] 行业定位与未来目标 - 公司目标是在全球特定中医药领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品牌 [16] - 国际化被视为新起点,旨在让更多中国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患者 [15][16]
“中医是值得一生体悟和实践的东方智慧”(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22:12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德国籍中医马赛丽在中国学习并实践中医超过10年,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能使用多国语言与患者交流,助力中医药服务更具国际范儿 [4] - 中医药已推广到全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中医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能够结合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患者需求传播中医价值 [9] - 国医汇集团推出"国际青年中医健康服务团队计划",通过提供资金、品牌、供应链等支持,培养既精通中医又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9] 中医药文化传播 - 马赛丽积极向外国朋友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组织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用德语解释中医健康理念,并展示中医养生食疗 [8] - 马赛丽开设中医培训强化班,分为德语班和英语班,已在上海、天津、长春等地举办多次,帮助外国人系统性学习中医 [8] - 一位参与培训班的学员学成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开起了中医诊所,将中医带回故乡服务同胞 [9] 中医诊疗特色 - 中医临床注重辨证论治,针对病例的具体情况施以个性化治疗,问诊细节对判断体质对症下药很关键 [6] - 马赛丽在诊疗中充分考虑中外文化差异,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中医的抽象概念和诊疗原理,例如通过舌苔照片展示"上火"的表现 [6] - 中医是温和的、润物细无声的,马赛丽曾通过中药汤剂配合艾灸的整体治疗方法,帮助一位长期受免疫性疾病困扰的外国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6][7] 中医教育与学习 - 马赛丽初到北京学习中医时面临语言难题,中医术语晦涩难懂,德语里找不到对应词,她通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泡图书馆等方式克服困难 [5] - 马赛丽通过自身经历感悟到中医不仅是疗法,更是一门与自然对话的古老智慧,每一味草药都承载着医者的良苦用心 [5][6] - 学好中医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的临床实践,马赛丽提醒学习者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