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培育新型农业人才 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华日报· 2025-06-19 22:22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人才培养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和人才,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具备创新思维、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1] - 涉农综合性大学是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探索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路径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 - 新型农业人才是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智力来源,是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 [2] - 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与使用需要能够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农业人才 [2] -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培养造就一批"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2]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 [2] 生产力革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涉农综合性大学需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需求的人才 [3] - 农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掌握先进科技已成为农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3] - 农业生产力的跃升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农业教育需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能力,从地域局限转向全球视野 [3] 涉农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改革 - 全球"种业竞争"激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是农业科技中的重要变革性技术,是抢占世界农业种业竞争、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利器 [4] - 涉农综合性大学需坚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系统观念,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人才 [4] - 加快新农科专业建设步伐,依托"农业+多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新型人才 [4] - 创新农业人才培养课程架构,通过"爱农+思政"特色教育模式,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农业人才 [4] - 强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借助"校地+产教"融合平台,共同打造高素质新型农业人才 [4] -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学院+平台"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质量 [4]
希望的田野智“绘”好“丰”景 “三夏”生产向“新”而行
央视网· 2025-06-19 07:43
黑龙江农业生产 - 黑龙江农业生产进入夏管阶段 利用自走式变量喷雾机和多光谱遥感扫描技术精准高效除草 [1] - 新型自走式变量喷雾机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喷施作业 喷杆可灵活调节 精准喷洒肥料和除草剂 [1] - 无人机遥感系统对玉米地进行多光谱扫描 识别杂草分布和作物长势 生成精准喷施处方 [1] - 变量喷雾机能自动调节喷头流量 根据杂草密度动态调整喷雾量 [1] - 黑龙江省依托北斗导航 无人机遥感 智能变量作业等先进装备为夏季田间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5] 山东麦收生产 - 山东省小麦收获5869.9万亩 占比超过97% 机收5856.5万亩 [6] - 智慧农机大规模使用使三夏作业更加高质高效 [6] - 潍坊高密智慧农场使用搭载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新型智能农机进行麦收作业 [8] - 智能农机可自主规划收割路径 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和产量 动态调整作业参数控制机损率 [8] - 当地应用作物 养分 灌溉 灾害4个AI大模型整合土壤墒情 卫星遥感 气象数据为小麦机收提供最佳方案 [10] - AI模型可根据土壤养分流失情况为不同地块制定差异化水肥方案 实现精准投入和降本增效 [10] 河北廊坊农业生产 - 廊坊市129.87万亩小麦收割工作推进中 预计6月22日完成 已收获62.62万亩 [11][15] - 全市组织调度1.7万多台(套)农业机械投入作业 [11] - 智能联合收割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 实现收割 脱粒 除杂一体化作业 [11] - 新型智能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大数据科学规划收割路径 降低机收损失率 [13] - 玉米机播工作同步启动 4100多台玉米播种机投入作业 [15]
贵州贵定:从十二时辰观德新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3:07
烤烟产业 -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德新镇2024年种植烤烟44户,合同面积1703亩,产值665万元 [1] - 2025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800亩,烟农增至52户,预计产值712万元,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 [3] - 采用"烟叶+N"特色产业体系,农作物与烤烟轮作,改造高山生态蔬菜园、生态玉米园等 [1] 小黄姜产业 - 贵州高寒小黄姜专业合作社2024年成立,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基地种植300亩,带动农户种植180亩 [3] - 开创"订单式农业"模式,明确种植品种、质量标准、保底收购价格,开发姜茶、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带动农户405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48万元,农民工工资增加收入55.72万元,订单收购预计增加收入100万元 [5] 林下经济 - 德新镇林下经济包括天麻、骨碎补、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亩,每亩产值1.8万元 [5] - 天麻预计产量12万斤,何首乌园村民务工繁忙,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近100万元 [5] - 中药材销往知名公司,每年累计务工人员近10000人次 [5] 刺梨产业 - 德新镇刺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鲜果产量160吨,产值约65万元 [7] - 晓丰村为刺梨种植先行村,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原特色刺梨产业 [7] 黄桃产业 - 德新镇丰收村2021年开垦荒山种植黄桃,总投资67.5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10户共834人 [7] - 2024年鲜果产值13万余元,村民入股合作社实行滚动分红 [7] - 2024年引入水肥一体化建设,计划年投入40万元,2025年计划产出15万斤,用工量最大时每天约30人 [8]
一个“抢”字看“三夏”(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8 21:53
夏粮小麦收获情况 - 全国夏粮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成熟收获 截至6月18日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今年夏收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至3天 各地趁晴抢收 快速调整麦收节奏 [1] 小麦收获的关键因素 - 小麦黄金收获期为蜡熟末期到完熟初期的"九成熟"时 通常只有3至5天 [1] - 该阶段籽粒含水率15%至25% 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收获损失最少 [1] - 收获过早会导致灌浆不充分产量降低 收获过晚会加大落粒掉穗损耗 [1] - 需提防"烂场雨"突袭 连续阴雨易造成小麦倒伏受淹 霉变发芽 影响晾晒导致减产 [1] 政策与科技助力夏收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创新协同 提供"绿色通道""气象专报""送油下乡"等服务 [1] - 安徽颍上县开放政府大院吸引外地农机手 3天抢收3.3万亩小麦 [2] - 湖北钟祥市联合收割机搭载"北斗"系统 作业效率提升约30% [2] 夏收工作重要性 - "三夏"工作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 [2] - 保持"抢"的姿态抓好夏收夏种夏管 保障粮食安全 [2]
刘宁王凯会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
河南日报· 2025-06-18 10:37
省校合作 - 河南省委省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层会晤,强调深化省校合作[1][2]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作为合作平台,已在人才培养、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 - 双方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强合作[2] 合作方向 - 河南提出将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优势结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 - 哈工大表示将聚焦智慧农业、历史文化、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化合作[3] - 双方将拓展国际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3] 发展目标 - 河南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2] - 哈工大计划加大科研成果在河南的转化力度,助力现代化建设[3] - 双方将建设集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合作平台[2]
麦收不弯腰 丰收有底气(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小型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如今北斗导航系统已实现收割机田间精准作业[1] - 无人驾驶农机在示范田投入应用,农民可远程实时监控作业轨迹和面积[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4.5%提升至2022年62.4%[2]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农业无人机、"虫脸识别"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田间管理[2] - 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智能植物工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新型农业设施普及[2] - 良种培育技术使单位土地产出显著提升,农民反馈"地还是那块地,产出大不一样"[2] 智慧农业发展挑战 - 智慧农业企业面临前期高投入和运营成本压力,存在融资障碍[2] - 农民数字素养不足,对新设备接受度和应用能力需提升[2] - 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系,鼓励农业科研与田间实践结合[2] 农业人才培育方向 - 重点培养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电商带头人等"新农人"群体[2] - "新农人"可带动传统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2] - 人才培育是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核心动力[2][3]
拼多多持续推进千亿扶持,助力稳岗促就业
扬子晚报网· 2025-06-17 06:28
农业科技与电商合作 - 公司与国内10个联盟基地签订包销合作,订单种植面积达2万亩,预计惠及农户2000多人 [1] - 在上海和常州的两个工厂提供约300个就业岗位,未来将在武汉、成都、深圳等地兴建3.0版本工厂 [1] - 科技农产品是拼多多重点支持的新质商品品类,蔬菜沙拉和根茎生鲜两大主销产品单量同比翻番增长 [1]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对智慧农业的扶持促成"销量增长-就业扩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1] 电商平台就业促进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支持新质商家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中小商家的资源倾斜与补贴,帮助厂家稳岗扩岗、创收增收 [2] - 平台商家数量超过千万,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逾5500万个 [4] - 广西水族品商家从7人团队扩展到200多名员工,日销单量过万件,并新建4万平方米厂房 [3] - 山东蒙阴蜜桃店铺日均销量达8000单,是2017年的100倍,带动80多名员工就业,月均收入至少4000元 [3] 物流与区域市场拓展 - 拼多多保持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优惠,并对西部市场加码补贴,甘肃、内蒙古等地订单增长20%-30% [4] - 江苏东海县手工穿戴甲生产基地单店年销量高达五六十万单,美甲师月入过万 [4] - 拼多多驿站系统提供智慧仓储管理和社群运营培训,哈尔滨驿站旺季月收入达1.5万-1.6万元 [5] 新业态与乡村振兴 - "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结合"多多课堂""农云行动"等电商技能下乡活动,助力新农人带动农户、宝妈、老人等群体就业 [6] - 智慧农业赛道商家高价收购联盟基地农产品,预计帮助农户增收5000万元,每亩地产值达8000-10000元 [6] - 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将继续探索降佣举措,为商家创造更多成本空间和经营空间,催生多元化新岗位 [6]
琼中中平镇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项目助农增收
海南日报· 2025-06-17 01:05
项目概况 - 琼中中平镇黎明村利用1000亩荒地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 种植燕窝果 黄金山竹 高产油棕 红毛丹等原产国外的"新奇特优"品种 [1] - 项目采用生态智慧农业模式和数字农业平台 计划建设智慧果蔬园并创建有机高端水果品牌 [1] - 产业园规划新增种植100亩妈咪果 100亩椰柿和200亩澳洲坚果 这些高价热带水果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2] 区位优势 - 选址琼中因其低纬度高海拔地理特征和热带雨林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适宜果蔬种植 [2] - 项目紧邻万洋高速中平出口 毗邻万泉河和红岭水库 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资源 [3] 运营模式 - 企业4年前已在琼中营根镇建立燕窝果种植基地 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2] - 中平镇政府主动引进企业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发荒地资源 [2] - 计划延伸产业链 发展热带果蔬研学 四季采摘 共享农庄等业态 实现农业与旅游结合 [3] 社会效益 - 项目覆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617户2450人 预计惠及中平镇2450名村民 [2] -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产供销一站式"模式提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价值 [3]
一粒周口小麦的自述
河南日报· 2025-06-16 23:46
小麦生产规模与地位 - 周口市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 稳居河南省第一 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市 [5] - 2023年夏收周口市1104 2万亩麦田喜获丰收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5] - 周口市耕地面积达1266 65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120 93万亩 [7]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 - 周口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1053 9万亩 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4% 成为全国标杆 [7][8] - 2023年打造100万亩数字化示范区 实现管理数字化 作业自动化 生产智能化 [10] - 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9% 物联网 大数据 云平台技术广泛应用 [10][11] - 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实现"一个屏幕管理万亩良田" 水肥一体化 无人机作业普及 [10] 品种研发与种植技术 - 推广周麦36号 冠麦2号等高产抗逆品种 部分示范田单产突破1500斤/亩 [7] - 播种密度控制在25斤/亩 深度3-5厘米 采用药剂处理种子保障健康生长 [8] - 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起身期控旺长 拔节期抗干旱 灌浆期防病虫害等 [9][10] 收获与储运体系 - 2023年筹备30余万台农机 包括2 16万台联合收割机 引入5000台跨区作业机械 [13] - 设立30个储备收储库点 提供74万吨仓容 确定19个库点36万吨最低收购价仓容 [13] - 小麦品质普遍达二等及以上标准 容重高 不完善粒少 核心指标优异 [13] 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 开展农田机井检修 沟渠连通等专项行动 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 [10] - 政府主要领导一线督导 调度农机 协调电力 气象等多部门协同保障 [12][13] - 实施"三夏"生产攻坚战 干部党员带头帮扶 确保抢收抢种高效完成 [12]
农业银行 专项金融服务助力夏粮“丰收到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5 14:13
农业银行"三夏"金融服务行动 - 公司聚焦13个粮食主产区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建立粮油加工收购流通重点企业名单并安排专项信贷投放计划[1] - 针对粮食企业夏收期间资金需求特点 提高授信额度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 确保"钱等粮"[1] - 推出"粮食收购基金贷"产品 采用"增信+智能监控"模式 在湖南累计投放1.79亿元贷款服务67家企业[1] 农机金融服务创新 - 联合农机相关机构推出农机贷、惠农分期等系列产品 对财政补贴农机具提高抵押率[1] - 河北分行采用"经销商贴息+银行让利"模式 提供纯信用免抵押贷款 惠及3500户农户 惠农分期余额达6.39亿元[2] - 新疆分行创新"媒体+金融"模式 联合广播台开展覆盖500万人次的惠农宣传活动[2] 科技赋能农业服务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搭建智慧农服等四大涉粮场景 实现农事服务线上化[3] - 河南分行"智慧农资"场景上线4个月服务超2000户经销商 解决农资追溯难题[3] - 通过智慧粮仓场景实现粮食出入库、存货抵押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3] 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建档、开卡、贷款等上门服务[2] - 推广"粮农e贷"等专项产品 联合村两委开设金融讲堂进行政策宣传[2] - 全链条支持粮食生产 重点加大农田建设、农业科技等领域信贷供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