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国家税务总局:截至6月底,税务部门“反向开票”金额达到51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13:41
政策实施规模与数据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1] - 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产生交易104.95万台 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 其中汽车置换申请15275件带动消费20亿元 汽车报废申请5525件带动消费6.6亿元 [4] 企业运营效率提升 - 芜湖奇瑞资源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近800万元 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量达2万台增幅超100% [4]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公司通过反向开票政策 销售废旧物资同比增长超58% 累计生产4500万块环保砖 处理固废垃圾10.5万吨 减碳1.2万吨 [8] -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公司累计回收拆解废旧家电约860万台 实施政策后开具金额5600多万元发票 [9] 行业痛点解决 - 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源头票缺失难题 使企业收旧无阻换新畅通 [3] - 解决企业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行业痛点 [5] - 广西方圣纸业通过政策直接对接个人回收 减少中间成本和信息隔阂 规避税务风险 [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芜湖奇瑞拆解材料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 废钢废铝销往钢铁冶炼企业 电池输送至电池回收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 [4]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公司畅通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 提升建筑装修废料资源化率 [8] - 政策推动废物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运转 前4个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65% 废旧家电拆解超700万台增25% 废弃电器回收量增70% [9] 个人与小微企业参与度提升 - 湖南汨罗市居民叶光玉废旧物资销售量增加四成以上 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并办理税务登记 [7] - 自然人出售者通过注册个体工商户可自行开发票 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申报纳税 [7]
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税务部门“反向开票”服务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2:44
核心观点 - 税务部门实施"反向开票"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发票缺失问题 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开具5152亿元发票[1] - 政策推动行业合规经营和循环经济发展 提升废旧物资回收量和资源化利用率 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并优化产业链效率[4][7][8] 政策实施规模与效果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累计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1] - 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产生交易104.95万台 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 其中汽车置换15275件带动消费20亿元 汽车报废5525件带动消费6.6亿元[3] - 国内前4个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长65% 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增长2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增长70%[9] 企业运营效率提升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具近800万元发票 预计2024年报废车拆解量达2万台增幅超100%[2] - 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公司通过政策解决取票难题 废旧物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8% 累计处理固废垃圾10.5万吨并生产4500万块环保砖[7] -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公司累计开具5600多万元发票 财务成本降低使资金投向资源深加工 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8] 行业合规与产业链优化 - 政策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进项税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的行业痛点 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回收业务[3][4] - 广西方圣纸业通过直接对接个人收废减少中间成本 规避税务风险并提升产业链合作效率[4] - 汨罗市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并办理税务登记 其中个体回收者废旧物资销售量增加四成以上[6]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 建筑装修废料资源化生产环保砖减少对天然砂石依赖 降低采矿环节碳排放 减碳量1.2万吨可进入碳交易市场[7][8] - 报废车拆解后散件供给备件公司再利用 废钢废铝销往钢铁冶炼企业 电池输送至电池回收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2]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新规发布;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生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1:58
碳中和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共6章56条 加强计量业务管理 规范结算业务管理 强化结算风险管理 统一电费收付要求 首次明确用户侧与电网企业电费收付流程 [5] - 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44240-2024正式生效 适用于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 具有法律约束力 测试条款聚焦安全特性 吸纳IEC/UL/UN等国际标准关键测试项目 [6] - 循环经济议题首次纳入COP30主题日 大会将于2025年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 为期12天 涵盖六大行动主轴包括能源/工业/交通等 11月10-11日重点讨论适应/城市/基础设施/水/废物/循环经济等主题 [7][8] 地方动态 - 山西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需未来10年资金1483亿元 2024年粗钢产量6027.90万吨占全国6% 2023年行业营收占全省工业11.5% 需通过短流程/氢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提高废钢利用率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8] 企业实践 - 福佑卡车首条氢动力零碳新干线投入运营 全程450公里途经德州/济南/潍坊/青岛 采用氢能重卡车队 是智慧+绿色物流战略部分 未来将推动更多氢能专线开通 与新能源主机厂/加氢站运营方合作建立绿色货运生态 [9][10]
(经济观察)中国“反向开票”助力“两新”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1:22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5152亿元 开票511万份 [1] 政策核心机制 - 反向开票指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向资源回收企业销售报废产品时 资源回收企业可向出售者开具发票 [1] - 政策自2024年4月29日起实施 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源头票缺失难题 [1] - 政策允许企业作为开票主体向上游散户开具收购发票 畅通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 [3] 企业实践案例 - 安徽芜湖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近800万元 预计2024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 [2] - 浙江宁波建筑装修废料处理企业实施政策后废旧物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8% [3] - 广西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通过政策降低财务成本 将资金用于资源深加工 对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 [3] 行业协同效应 - 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将散件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减少新部件资源消耗 废钢废铝销往钢铁冶炼企业减少矿山采伐 电池输送给集团内电池回收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 [2] - 建筑装修废料回收提升资源化率 带动上下游协同 例如环保砖生产降低对天然砂石依赖 [3] - 家电回收企业对拆解的钢铁铝铜玻璃及稀有贵金属分类储存 深加工后重新应用于汽车电器家居装饰制造 [3] 政策经济影响 - 政策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第一张票问题 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且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行业痛点 [2] - 政策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2] 回收产业数据 - 2024年前4个月中国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 [4] - 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 [4]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 [4]
税务部门“反向开票”政策持续释放“三大效应”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1:13
资源回收行业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完成"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达511万份[1] - "反向开票"政策自2024年4月29日起实施 旨在提升资源回收企业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1] -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在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三大效应[1] 废物回收产业链运行数据 - 2024年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1] - 同期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实现25%增长率[1]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1]
倒计时5天!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即将开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0:48
21世纪ESG热搜榜产品 -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推出每周及每月更新的ESG热搜榜产品 通过跟踪全球头部机构ESG投资动态和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 开展中国ESG持续评价研究 [2] 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8月16日在上海开幕 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 [6] - 论坛将聚焦传统能源企业数字化改造 新能源企业技术路线应对 以及链主企业带动供应链绿色转型等议题 [6] - 论坛将发布21世纪"活力·ESG"实践报告(2025)并汇集政策制定者 企业代表 机构人士及高校专家参与 [6]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现金分红榜单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石油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位列分红总额前五名 [7]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度增长9% [7] - 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 33家超100亿元 61家超50亿元 [7] 农业防灾救灾资金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 水利部下达10.1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 用于支持洪涝和干旱受灾地区农业防灾减灾及水利救灾 [8] - 资金重点支持北京 河北 内蒙古 广东等地洪涝灾后农作物改种补种 设施修复 以及山东 河南 湖北等地干旱救灾措施 [8] 北京特大暴雨保险理赔 - 截至8月3日17时 北京保险机构受理特大暴雨报案5330件 估损金额1.55亿元 [9] - 车险报案3034件(估损7323万元) 农险报案286件(估损964万元) 家财险报案1670件(估损495万元) 其他财产险报案340件(估损6683万元) [9] - 保险机构已累计救援车辆1105辆 [10] 种植业减排技术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显示技术组合可实现15%甲烷减排量 同时保障粮食产量 [11] - 种植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平衡减排 高产和低成本目标 需结合区域特点开发轻简化 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11] 循环经济投资 - 英格卡集团旗下投资公司完成对中国塑料回收企业睿莫环保的成长型投资 这是其在华首笔循环经济投资 [12] - 睿莫环保通过技术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透明度再生聚丙烯(r-PP) 用于新产品制造 [12] 企业ESG管理变动 - 国联民生选举顾伟为新任董事长 并担任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 [12] 科技企业ESG实践 - 荣耀在AI技术落地中重点关注降低老年人应用门槛 正在研发"一键实现"等零门槛功能 [13]
倒计时5天!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即将开幕|ESG热搜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0:48
倒计时5天!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即将开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房钲杰 北京报道 2025年8月16日,上海,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的第三届21世 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即将开幕。 在本届论坛上,政策核心参与者锚定"十五五",领军企业代表分享ESG实战经验,机构人士深耕数据驱 动力,高校专家研判全球ESG政策趋势。21世纪"活力·ESG"实践报告(2025)也将重磅揭晓! 诚邀业界同仁共赴盛会,以"智启新程,共筑未来"为旨,看传统能源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能 效,新能源企业如何应对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链主"企业如何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 中上协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 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占据前五。 过去一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整体分红水平稳中有升。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 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9%。有9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 33家上市公司分红 ...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金额超50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10:23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3] - 政策自2023年4月29日起实施 旨在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乏进项抵扣凭证问题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规范行业秩序 [4] 企业实践案例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通过反向开票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5] - 该公司预计2024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同比增长超100% 拆解材料可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及钢铁冶炼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行业影响 - 反向开票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长期缺少第一张票的痛点 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 [5] - 政策推动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发展 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5]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金额超50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09:19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达511万份[1] -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企业负担并推动资源回收行业发展[1] 政策背景与机制 - 反向开票指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的特殊开票方式 主要用于解决资源回收行业自然人出售者不带票销售导致的进项抵扣凭证缺失问题[1] - 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4月发布专项公告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自4月29日起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实施反向开票[2] 企业实践案例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反向开票后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 财务成本显著下降[2][3] - 该公司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同比增长超100% 拆解产物包括再生金属、电池等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 行业影响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长期缺乏第一张发票导致的增值税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难题[3] - 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支持两新政策落地实施[2][3]
迪尔化工: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1 09:1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于硝酸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创新,核心产品包括硝酸、硝酸钾、硝酸镁、储能熔盐及高端水溶性肥料,广泛应用于光热发电、储能、化工、农业、军工等领域 [1] - 公司已建成"硝酸-硝酸盐-熔盐、硝基水溶肥"和"合成氨-硝酸-硝基苯-苯胺、橡胶助剂"两大绿色产业链,成为行业核心企业 [2] - 公司拥有2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迪尔化工""沃尔富""合欢树"三大自主品牌,取得多项国际认证 [2] 技术研发与认证 - 公司参与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包括《熔盐储能系统技术规范》《高温熔盐储能技术导则》等 [2] - 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 - 硝酸镁产品获得欧盟REACH认证,公司荣获2024年省级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等称号 [2] 业务发展 - 公司以"熔盐储能新材料研发"与"高效硝基水溶肥创新"为长期目标,持续加码光热储能、环保农业等新兴市场 [3] - 作为"中国光热电站开发供应链平台认证供应商",公司已中标多个大型储能项目,业务拓展至盐穴储能、光热发电等领域 [3] - 公司构建了成熟的全球供销网络,通过直销模式向境内外知名企业销售产品 [3] 财务数据 - 报告期末资产总计750,798,593.14元,较上年末下降2.12% [6] - 营业收入302,474,214.65元,同比下降26.59%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00,275.94元,同比下降46.67%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256,636.21元,同比下降216.57% [6] 股东结构 - 第一大股东兴迪尔控股股份公司持股19.64%,实际控制人刘西玉合计控制公司24.37%股份 [8] - 第二大股东华阳集团与刘西玉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37.04%的股份 [8] - 无限售股份占总股本48.57%,有限售股份占51.43% [6] 资产状况 - 货币资金113,937,306.20元因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被质押,占总资产15.18% [9] - 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1.78%,较上年末32.34%有所下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