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罚款超亿元 证监会重拳打击信披违规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08:40
原标题:年内罚款超亿元 证监会重拳打击上市公司信披违规 7月26日,证监会重拳出击信披违规,威创光电、瑞贝卡、*ST万方、*ST沐邦、太原重工5家上市公司 被立案调查。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有55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覆盖业绩预测失实、关 联交易隐瞒、重大诉讼未披露等多类违规行为。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以及58名高管被证监会公开处罚, 相关公司和个人合计处罚1.106亿元。 受访人士表示,相较于2019年,如今监管处罚范围更广,力度也显著增强。不仅缩短了从立案到处罚的 时间,而且,在处罚上市公司的同时,同步追查实控人、董监高及中介机构的责任,在财务造假案件 中,更是开启了对配合造假方的同步追责。 1.106亿元处罚金额 2025年以来,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家数明显增多,仅7月份以来,就有15家上市公司因为信披违规被 立案。从公开信息看,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业绩预告"变脸"是处罚的重灾区。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丁彦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披违 规类型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以及未按规定披露信息,其中最为常见的信披违规类型是 虚假记载。 记 ...
上市公司持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元!
经济网· 2025-08-12 06:59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 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98亿元 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7620万元 [2] - 虚假贸易业务涉及子公司包括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鸿数据 高鸿恒昌 高鸿鼎恒和高鸿鼎远 业务资金 合同 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 无实际货物流转 [2] 欺诈发行与资金募集 -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引用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3] - 2021年4月证监会批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 募集资金总额达12.50亿元 [3]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拟罚款1.6亿元 其中公司被罚1.35亿元 9位董监高合计被罚2675万元 [1][4]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 并被市场禁入10年 [4] -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江庆被警告并罚款700万元 同样被处市场禁入10年 [4]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2020年非公开发行构成欺诈发行 2015-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4]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若最终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5] 行业监管态势 - 监管部门对证券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 严打"害群之马"以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1] -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案例明显增多 多部门综合惩防体系加快构建 [7] - 监管打击力度显著增强 形成"露头就打 打则从严"的震慑效应 提高资本市场规范化水平 [7]
证监会:*ST左江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1月30日,证监会通报退市风险公司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 进展情况。 2023年11月24日,证监会对*ST左江立案调查。证监会表示,现已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 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该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依法严 肃处理。 因公司2022年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023 年5月4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左江科技"变更为"*ST左江"。在公司披星戴帽后, 股价不跌反涨,一路走高,最高达299.8元/股,成为史上最贵ST股。 【纠错】 【责任编辑:黄海荣 】 2023年12月1日,*ST左江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公司股 价大幅下跌。近日,*ST左江被游资炒作,股价再度翻倍上涨。1月23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 股票自2024年1月12日至1月22日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幅累计偏离110.78%,公司将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 况进行核查,自1月24日开市起停牌,停牌时间不超5个交易日。 此次证监会的通报,再度向市场传递 ...
多期财报虚假记载 ST恒久及实控人等拟被罚
新华网· 2025-08-12 05:38
公司违规行为与处罚 - 公司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有4期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 - 公司因对外财务资助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光导鼓外销业务内部控制缺陷、内部交易存货核算不规范及关联交易未披露被江苏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1] - 公司通过收购的闽保信息及其子公司制作虚假验收材料和伪造项目回款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其中2019年下半年虚增当年业绩 2022年下半年虚增当年业绩及2021年度成本 2021年上半年虚增当期业绩 [2] 行政处罚与市场禁入 - 公司被处以800万元罚款并被警告 实际控制人余荣清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被警告 另有两名责任人被处以不同金额罚款 [3] - 余荣清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时任闽保信息总经理林章威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股票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事件背景与监管动态 - 公司于2023年11月9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实际控制人于2024年4月17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 - 法律专家指出资本市场已形成行政、刑事、民事立体追责机制 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强化对财务造假的查处力度 [3] - 行业专家强调上市公司并购需关注业绩承诺履行责任 严防为完成承诺造假 从合同与制度层面保障投资者权益 [4]
虚增35亿元营收、40亿元利润总额 鸿达兴业实控人因涉嫌财务造假等拟被终身市场禁入
新华网· 2025-08-12 05:38
此外,鸿达兴业通过虚增营业收入以及虚减营业成本、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总额,导致2020年至 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涉嫌存在虚假记载。上述期间虚增利润总额分别占公司当期披露利 润总额(绝对值)高达94.11%、94.42%、618.70%和12.84%。涉案期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35.0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合计40.78亿元。 已从深市退市一年的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鸿达兴业",NQ400207)拟被重罚。江苏证监 局日前发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因涉嫌擅自改变可转债募集资金用途、多年财务造假、重 大诉讼、仲裁未依法披露等事项,江苏证监局拟对鸿达兴业、实控人及7名董监高人员开出合计5800万 元罚单。其中,公司拟被罚1850万元;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奕丰拟被罚2200万元,终身证券市场 禁入;财务总监林桂生拟被罚600万元,10年证券市场禁入。 对于擅自改变可转债募集资金用途、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对鸿达兴业及周奕丰均拟 实施顶格处罚。监管部门认为,周奕丰组织、指使公司在相关定期报告中编造、篡改重要财务数据,严 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组织、指使公司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
天茂集团退市之谜,投资房地产规模近200亿
36氪· 2025-08-12 02:23
主动退市安排 - 董事会审议通过主动终止上市议案 计划退市后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 [1] - 设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 由荆门市维拓宏程向除实际控制人外的全体A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行权价1.6元/股 [1][2] - 实际控制人刘益谦夫妇持有66%股份 预计现金选择权成本26亿元 [2] 退市原因及时间线 - 因无法披露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触发退市规则 若9月6日前仍无法披露年报将被强制退市 [2] - 5月6日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主动退市后仍将面临处罚 [4] - 需在8月21日股东大会获得中小股东"双三分之二"表决通过 否则9月初将强制退市 [3] 市场反应与估值变化 - 当前股东户数11.19万户 投资者质疑公司故意不披露财报打压股价 [3] - 汇添富基金7月1日将估值下调至0.27元/股 较停牌前2.74元下跌90% [3] - 8月11日股价涨停报收1.52元/股 总市值74.54亿元 市场反应源于行权价高于市价 [3] 财务数据异常 - 2021-2023年营收异常稳定:495.8亿元/496.2亿元/497亿元 [5] - 2024年国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346.39亿元 同比下降13.46% [5] - 国华人寿2021-2023年退保金达303.59亿元/303.37亿元/206.01亿元 占保险业务收入比例79.61%/80.21%/51.02% [6] 信托投资业务风险 - 国华人寿信托计划投资余额常年约500亿元:2021年538亿/2022年562亿/2023年485亿/2024年上半年477.42亿 [8] - 通过四川信托向泰禾集团提供融资39.95亿元 因泰禾爆雷无法执行 [11] - 2017年通过长安信托向宁波趵朴鑫盛发放贷款9.05亿元 后出现5.45亿元本金逾期 [12] 房地产投资布局 - 国华人寿投资性房地产规模超百亿 2024年上半年达193.22亿元 [15] - 控股14家房地产开发子公司 项目分布上海/武汉/宁波/成都/重庆/海南等地 [16] - 与宸嘉发展合作开发8个项目 包括武汉宸嘉100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国华合悦家康养项目等 [17] 投资亏损案例 - 2023年投资收益75.66亿元 同比下降24.3% [21] - 持有广汇汽车5084.78万股 因面值退市浮亏近6000万元 [21] - 减持新世界股份套现2.5亿元 较初始投资浮亏超3亿元 [21] 实际控制人动态 - 刘益谦2023年拍卖藏品回笼资金 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5.44亿港元 低于预估额 [23] - 失去长江证券控制权 湖北国资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8.22%) 新理益系持股降至19.27% [24][25] 退市后投资者安排 - 若存在财务造假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无法转入新三板 或进入流动性更低的"老三板" [26] - 投资者可在违法行为实施日至揭露日期间买入股票且产生亏损的 具备索赔资格 [27] - 需收集交易记录/资金流水等证据 诉讼时效为违法行为揭露日起三年 [27]
*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被重罚
金融时报· 2025-08-12 01:01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 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T系统等产品的"空转""走单"交易[1][2] - 2015年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98亿元 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7620万元[2] - 虚假贸易业务通过子公司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主体开展 供应商和客户由第三方撮合 形成资金和单据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2] 欺诈发行问题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3] - 2021年4月获批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 构成欺诈发行[3] - 非公开发行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3]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1.35亿元 对9位董监高合计罚款2675万元[4]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处以750万元罚款并处10年市场禁入[4] -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江庆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并处10年市场禁入[4]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1] - 因2020年欺诈发行和2015-2023年年报虚假记载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4]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但若最终认定将导致股票终止上市[5] 行业监管态势 - 监管部门对证券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严打"害群之马"[1] - 财务造假是监管重点打击对象 多部门综合惩防体系加快构建[7] - 今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明显增多[7]
13 段“爆料”视频,华熙生物前高管持续曝光“财务内幕”
舆论风波与爆料内容 - 自称华熙生物前高管的"David"通过YouTube发布13个爆料视频,指控公司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债券发行及逃税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2][3][5] - 爆料人身份为原华熙国际集团和华熙昕宇资本市场部总经理、华熙生物CEO特别助理兼全球投资者负责人,与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持股58.86%)有直接关联 [7][8][9] - 视频揭露公司CFO办公室管理混乱,财务团队分香港与山东两地运作,缺乏整合,且CFO与CEO赵燕存在同学关系,治理结构依赖私人关系 [14][15][16] 财务与管理问题 -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5%,远低于行业25%的标准,且财务体系薄弱,缺乏基础现金流预测和三张报表分析 [18] - 控股股东华熙昕宇被指控多项违规:2015年锦州银行IPO时代持3000万股未披露、2017年虚构1.17亿元营业成本及7483万元管理费用、欺诈发行18亿元债券并实际融资5亿元 [23] - 通过基金分红免税政策逃税5772万元,且华熙生物IPO招股书隐瞒大股东上述违法行为 [23][24] 公司回应与监管动态 - 华熙生物声明称爆料内容为境外捏造,指控爆料人李某曾因职务侵占900万元被立案,后取保候审并逃往海外 [28] - 李某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及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称2019年已向证监会举报华熙昕宇财务问题,2020年证监局对华熙昕宇出具警示函,指出其2017年债券募集说明书成本费用披露不准确 [29][30] - 华熙生物2019年IPO时上交所要求核查举报内容,中介机构确认无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 [31] 市场影响与后续发展 - 华熙生物作为"玻尿酸第一股"市值破千亿,事件持续发酵,投资者密切关注 [31][32] - 爆料涉及标签包括医美、财务造假、债券等,反映事件跨领域影响 [33]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8-11 10:53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2015-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6.94亿元(占比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5][6]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各年占比分别为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其中2019年虚增幅度最大达2190.52万元[5][6] - 虚假贸易模式包括:2015-2021年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无实际货物流转),2018-2020年组织IT系统虚假贸易,2022-2023年开展服务器及笔记本虚假贸易[5]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0亿元的文件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6] - 已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导致股票被实施ST[8] - 2024年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9]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10] - 当前另有7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类似风险,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3家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元道通信等4家仍在调查中[11]
A股异动丨ST高鸿一字跌停 财务造假近200亿 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格隆汇APP· 2025-08-11 07:01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1] - 如最终被处罚决定确认,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1] 违法事实详情 - 公司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1] - 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1]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1] 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1]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1] 市场反应 - 公司股票一字跌停,现报2.1元,封单逾400万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