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快来看会飞的种子,最远能飞1公里
长江日报· 2025-05-18 00:43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种子的力量:传承·创新·未来",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第21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主题活动 [5] - 共展出52种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种质资源植物的种子,吸引3000余名游客参观 [5] - 展览分为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区和重要种质资源植物展区 [5] 展品内容 - 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区展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中国特有物种,如坡垒、苏铁、大果人面子、云南金钱槭等 [5] - 重要种质资源植物展区展示野大豆、扁桃、野蕉、木油桐等作物近缘种及特色经济植物种子 [5] - 龙脑香科植物种子自带两片形似直升机螺旋桨的"翅膀",可在空气中旋转降落 [9] - 木蝴蝶种子长有薄如蝉翼的"翅膀",最远能飞行1公里 [9][12] - 其他奇异种子包括绒苞藤、坛腺棋子豆、猫尾木、马槟榔等 [20] 种子特性与价值 - 木蝴蝶种子因薄膜结构层层叠叠,别名"千张纸" [13] - 木蝴蝶的花和嫩果可食用,焯水后炒食或腌制酸菜,口感脆爽 [13] - 植物种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 展览目的 - 揭示植物种子的科学利用、经济开发与文化价值 [5] - 唤醒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20]
河南迁地保护200株“植物大熊猫”崖柏
中国新闻网· 2025-05-17 02:53
根据崖柏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该管理局制定了"弹性"浇水计划,在干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频 次和水量,确保崖柏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得充足水分。通过科学监测和精密管护,目前,这200株崖 柏生长态势良好,已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此次崖柏迁地保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 意义重大,也是探索珍稀植物跨区域保护协作的创新实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泉水表示,崖柏耐瘠薄干旱,忌积水,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因此 迁地保护选址需根据生长特性,充分考虑与生境的匹配度。 宝天曼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监测团队对200株崖柏种苗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监 测管理,已完成对其树高、冠幅、基径等生长指标的精确测量,并建立详细的生长档案,实时掌握其生 长态势。同时通过GPS定位设备,对每个移植点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进行精准记录,为全面研究崖柏生 长环境和生态适应性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中新社郑州5月16日电 (记者 阚力)记者16日从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宝天曼保护区") 管理局获悉,自重庆移栽至该保护区的200株崖柏,目前生长态势良好。 崖柏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 ...
健步南海子:在千年苑囿中,中国残联系统南片区职工共同感受生态与人文的交融
华夏时报· 2025-05-14 09:31
"本次活动集齐了残联系统南部片区的工会,热切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的号召,愿我们的热情与今 日气温同频共振!"随着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在开幕式上一声令下,环南海子公园的5公里健步走活动正式 开始。 古今交融的文化体验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描绘南海子公园的美景,"南囿""熏风""鹿鸣""雁影",或许相对恰当。这座承载着五朝皇家记 忆的生态宝库,此刻正以婆娑树影迎接着现代人的脚步。 程阔摄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5月13日的午后,骄阳如火,南海子公园的湖面蒸腾着细碎的光斑。在这里,来自中国残联系统南片区的多家单位 的500多名职工,身着统一样式的粉色、蓝色、白色等各色文化衫,齐聚南海子公园的牌楼下,准备开启一场活力 四射的健步走活动。 漫步在南海子公园的林荫步道上,斑驳的树影在滚烫的地面上织出清凉的网,湖面上吹来的习习微风给徒步职工 们带来极大的慰藉。冲刺在队伍前列的几位职工早已将运动手环调至高温模式,行至林荫茂密处,几位职工打趣 道:"这树荫下比空调房还凉快!当年乾隆皇帝晾鹰时,怕也在这歇过脚。" 队伍中,几名视障职工手持盲杖,导盲犬的牵引绳在 ...
南创科技,坚守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监测行业,引领行业高质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4 07:48
公司概况 - 安徽南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专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1] - 公司核心团队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化领域有8年经验,已积累行业庞大数据集[1] - 公司整合3S技术(GIS、GPS、RS)、大数据、AI和物联网设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平台[1]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关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等政策,明确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生态保护网络体系建设[2] - 中央财政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2] - 公司在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中因核心技术优势享有优先资格[2] 核心业务 - 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与物种AI识别:拥有超算中心和百万级专家审核的模型基础数据,开发物种AI大模型[3] - 物种监测硬件与软件创新:提供红外相机、鸟类声纹监测仪等设备及配套平台,应用于保护区、湿地等场景[6] - 本底资源调查平台:实现实时地图轨迹记录、智能化物种识别,免费向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开放[8] 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由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专家组成,设有算法与数据研究小组和无人机飞行团队[10] - 持续投入算法优化和数据集建设,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2025年上线物种AI生物大模型体验版[11] - 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算法研究和算力设备引入[12] 市场应用 - 产品应用于生态保护项目、景区等,协助生态环境部南京所打造丽水市智慧监测体系,获评优秀案例[13] - 在鄱阳湖湿地采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构建生态底座并实现健康评价[15]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市场规范化和行业健康发展[17]
“用云南的非遗,来讲云南的大象”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21
云南非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项目 - 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以"野象北上南归"为主题,展示白族扎染、傣族织锦等50余件非遗作品 [1] - 项目历时两年完成,消防总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用文化多样性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1] - 展馆以"金木土石布"为媒介,融合民族文化创意与追象护象故事 [1] 项目执行细节 - 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曾执行17个月、1300公里的野生亚洲象群监测任务,留存数TB视频和数万张图片 [1] - 教育宣传处指挥员茹龙俊带队拜访昆明、丽江等地非遗传承人,多数传承人欣然参与并拒收工本费 [1] - 传承人自发牵线搭桥,帮助丰富作品类型 [1] 代表性作品 - 最大展品为6.85米×1.85米的《北游时光》彝绣,由10名绣娘耗时3个月完成 [1] - 其他展品包括大理白族扎染《母爱情深》、掐丝珐琅彩画《吾心安处是故乡》等 [2] - 展馆开放后新增10余件作品,包括钱三毛大师主动送来的"一路向北"石影雕 [2] 项目影响 - 展馆吸引大量游客参观,部分游客从追象转为爱上云南非遗 [2] - 项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象保护的跨时空结合,文化多样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催化剂 [2] - 云南拥有127项国家级非遗和近700项省级非遗资源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5-12 07:04
北京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 北京市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丰富基因资源,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及产量 [1] - 资源库收集保存蔬菜、玉米、麦类、谷子等作物,涵盖33个科共计4万余份种子 [1] - 种质资源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物质基础,蕴含的遗传信息是培育新品种、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威胁的关键 [1] 种质资源利用与国际合作 - 资源库注重平衡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种质资源评价、筛选和创新利用 [2] - 积极推动种质资源共享与合作,为创新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2] - 参与国际合作引进生菜、大麦等资源300余份,丰富生物多样性 [2] - 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显著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 [2] 未来发展重点 - 资源库将扩大种质资源收集范围,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 [3] - 利用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提高遗传改良效率 [3] -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应对全球农业挑战 [3]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
人民日报· 2025-05-12 02:14
观鸟热潮兴起 - 北京野生鸟类达527种 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1] - 居民在中心城区实现"抬头观鸟"愿景 珍稀鸟类频繁现身[1] - 全国兴起"观鸟热" 反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 - 部分候鸟转变为留鸟 在城市公园安家[1] 鸟类生态价值 - 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2] - 鸟类被视为生态环境质量"试纸" 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2] - 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有助于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2] 生态环境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 连续5年达标[3] - 2024年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 4% 首次突破90%[3]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国家[3] - 设立三江源等首批国家公园 建立近万处自然保护地[3]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3] 珍稀鸟类保护成果 - 东方白鹳连续13年现身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4]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出现[4] - 小天鹅连续5年选择湖南洞庭湖过冬[4] - 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数量创监测新高[4] -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长江禁渔五年观察
新华社· 2025-05-11 13:55
长江禁渔成效 - 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 [1] - 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禁渔前(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种 [1] - 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长江干流、鄱阳湖提升2个等级,洞庭湖提升3个等级 [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观测到长江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较2022年的62头有所增加 [2] - 2023年至2024年湖南省监测到70多条野生鳤鱼,分布均衡,显示资源正在恢复 [3][4] - 2024年中华鲟放流规模首次超过100万尾,约11万尾幼鱼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 [4] 水质与生态改善 - 长江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2025年一季度长江等主要江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7] - 湖北宜昌对134家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33%降至20%以下 [7] - 江苏南通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03家,拆除违建6.5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99.2万千瓦 [7] 渔民转产安置 - 14.5万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22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0] -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渔民转产就业基地规模扩展至1800亩,2024年净利润突破100万元 [10] - 1.2万名生活困难渔民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实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 [10]
“它们的毛发像在发光一样”——记中国金丝猴在法国与公众见面
新华网· 2025-05-09 01:10
这是5月7日在位于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 摄 5月7日,经过一个月检疫隔离,来自上海野生动物园的3只金丝猴在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 生动物园正式与公众见面。据动物园官网介绍,这是金丝猴首次来到法国,也是首次来到欧洲。 这是5月7日在位于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 摄 在圣艾尼昂,动物园宣传册随处可见,餐厅店主甚至会主动询问客人是否为中国金丝猴而来。在动物园 的展区外,摄影爱好者一大早就架起"长枪短炮"等候,不少观众翘首以盼,期待一睹这些"新朋友"的真 容。 当天,动物园为金丝猴举行命名仪式。动物园园长鲁道夫·德洛尔介绍,通过网络投票,3只金丝猴分别 被命名为:"金豆"(雌)、"金宝"(雄)和"金花"(雌)。听到名字后,游客们纷纷尝试中文发音。罗 兰得知"金"代表"金色"后,称赞"特别有创意"。 新华社法国圣艾尼昂5月8日电 题:"它们的毛发像在发光一样"——记中国金丝猴在法国与公众见面 新华社记者王松宇 孙鑫晶 "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上午的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7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 博 ...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青春使命无上光荣——2025年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侧记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1:05
美丽中国建设青年行动 - 10名参赛选手通过英文演讲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故事 展现青年干部全球视野和绿色担当 [1] - 活动主题为"美丽中国建设 青年在行动" 现场反响热烈 [1] - 生态环境部青年干部在科技攻关 污染防治 应急监测等领域发挥先锋作用 [32]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3位90后选手分享国际环境治理经历 体现中国专业谈判能力 [6] - 国际合作司邓琳华展示长江环境改善与日内瓦塑料污染谈判的联动案例 [6] - 气候变化中心李仕楠在COP29推动公平气候未来 确保中国声音被尊重 [12] - 对外合作中心王昊杨通过实战成长为国际会议中国代表 充满坚定与自豪 [15] 绿色理念国际传播 - 环境规划院王君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中国角"传播绿色梦想 获国际认可 [18] - 海洋生态环境司郑彤展示海洋塑料废弃物再生案例 传递中国生态治理方案 [20] - 海河流域管理局高薇以密云水库保护案例展示中国水资源管理进步 [22] 专业领域实践创新 -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同舟强调核电安全0 01%疏忽都不容忽视的严谨态度 [25] - 南京环科所戚善择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 [32] - 中日中心张天驰将环境认证转化为实际环境改善行动 [32] - 环保基金会姜亿浓通过光伏项目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清洁能源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