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被置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绿色转型 [1] - 强调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力,推动重大政策、工程和举措落地 [1][2] 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2][3] - 要求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 支持重点区域将发展重心转向生态保护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3] 生态保护成效与数据 - 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2%,较2012年下降超15个百分点 [5] - 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 [5]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超4亿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 [5] 生态系统修复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4.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05亿亩 [6] - 全国森林覆盖率超25%,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6] - 长江禁渔成效显著,四大家鱼卵苗量达禁渔前6.2倍,江豚种群止跌回升 [6]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 2024年中央生态补偿资金超2000亿元,覆盖全国半数以上森林草原 [6] - 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推动"新安江模式"升级为全流域共治 [6] - 探索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市场建设 [6] 绿色转型政策方向 - 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碳统计核算与交易市场衔接 [7] -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和粮食减损 [7] - 研究设立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基金,拓展资金来源 [8]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 - 统筹推进"三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项目,采用自然与人工修复结合策略 [8] - 创新生态综合补偿路径,推动"面上保护+点上发展"模式 [8] - 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促进生态资产增值 [8]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19
核心观点 - 保护生态环境等同于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等同于发展生产力 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 [1] -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 [1] - 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 - 培育绿色生产力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 生态经济价值 - 良好生态蕴含巨大经济价值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与经济社会财富 [1] - 生态环境改善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持续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1] - 2013至2024年经济总量从59.3万亿元增长至134.9万亿元 翻一番多 [2] - 同期PM2.5平均浓度下降约57% 重污染天数减少93% 森林覆盖率提高3.4个百分点以上 [2] 产业发展路径 - 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包括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 [3] - 延长绿色产业链条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3] -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生产力发展 加大绿色低碳科技投入 研发节能环保与生态修复技术 [3] - 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生态破坏风险 [3] 机制建设 -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完善调查监测 价值评估 经营开发机制 [3] - 优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和交易机制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3] -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探索跨区域跨流域横向补偿 [3] -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
环保设施开放里的治理之道(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11
环保设施开放现状 - 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已达6批共2512家 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1] - 形成"老四类"(生态环境监测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危废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新四类"(石化 电力 钢铁 建材)的开放格局[1] 开放形式创新 - 开放方式从传统实地探访扩展到线上直播 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直观呈现和实时数据获取[3] - 南京金陵石化通过邀请居民代表走进企业闻气味听讲解看生产的方式改善行业认知[2] 公众参与机制 -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南京金陵石化对举报成功者给予100元手机话费奖励[2] - 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的方式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激发绿色发展支持热情[1] 治理成效 - 开放环保设施能有效减少"邻避效应" 增进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互信[2] - 监督无处不在的氛围推动企业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作为"转变 促进更好履行环保责任和加快绿色转型[3]
杭州高水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鲜活样本
中国环境报· 2025-08-06 01:35
城市生态建设成就 - 市区PM2 5年均浓度从70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 市控以上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从80 9%提升至100% 森林覆盖率达65 74% 湿地率为8% [8] - 记录物种超16000种 含陆生高等植物4868种 陆生脊椎动物689种 昆虫6967种 大型真菌1428种 淡水水生生物2055种 发现5个新物种和11个中国新记录物种 [9] - 建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市域绿道总长5000公里 主城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44% [18] 绿色经济发展 - 单位GDP能耗强度全省最低 2024年以占全省14%能耗贡献24%GDP 用煤总量较2020年减少21% 相当于减排150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7 6% [14] -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3 1%和46 2% 高新技术企业超1 6万家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 92% [15][16] - 淳安县水饮产业销售额突破160亿元 游客人次达1100万 入驻水饮料企业80余家 3个EOD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 [16][17] 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 - 月亮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7万元增至183 78万元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614元跃升至52910元 2024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 实现营收1225万元 [19][20] - 建成132个共富风貌驿 推出18条省级共富风貌游线 完成30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和314个省级未来社区建设 美丽乡村全覆盖 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0 1% [19][20] - 十大公众开放精品线路年接待超80万人次 开展万余场志愿活动 联动3万余名绿色志愿者 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6年全省第一 [24]
以高质量政治监督守护高品质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政治监督总体部署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以政治监督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1] -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 明确7方面31项重点监督任务[2] - 建立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合整治、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的工作格局[2] 监督任务具体化实施 - 制定7方面85项重点监督问题清单 建立6项机制并将生态环境等省直部门纳入重点监督对象[2] - 南阳市建立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清单[2] - 濮阳市对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等5方面24项重点问题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2] 精准化监督重点领域 - 紧盯生态环境系统"关键少数" 加强对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一把手"履职监督[3] -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 建立工作台账并制发通报函推动问题解决[3] - 三门峡市梳理48项重点监督事项 完善台账管理、清单推进、对账销号的监督闭环[3] 常态化监督机制建设 - 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跨部门协作"机制 与中央纪委驻水利部等机构建立协作联动[4] -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立案审查调查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党员干部11人 党纪政务处分75人[4] - 南阳市淅川县健全线索移交、协作联动机制 有效遏制盗采河砂等乱象[4] 群众关切问题整治成效 - 排查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3个 已解决1686个[4] - 平顶山市鲁山县委通过专项巡察推动解决污水管道破损、工业企业粉尘噪声污染等问题[4] - 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4]
第二次东盟国家议员研讨班在昆明结业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东盟国家议员研讨班活动 - 研讨班主题为加强立法机构交流合作 推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 - 参与人员包括柬埔寨 老挝 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5国23名议员及高级别官员 [1] - 活动地点覆盖中国北京 南京 昆明三座城市 [1] 考察项目与领域 - 重点考察乡村振兴 互联互通 高新科技 数字经济 文化旅游 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项目 [1] - 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样貌 [1] - 参与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做法主题研讨会 [1] 交流机制 - 与中国政府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1] - 通过参访与研讨相结合形式开展多领域合作对话 [1] - 活动于2025年8月5日在昆明完成结业 [1][2]
【美丽四川】你好,曾家山!‖应德
搜狐财经· 2025-08-05 08:54
曾家山区域发展 - 曾家山位于广元市朝天区 面积737平方千米 其中朝天区586平方千米 旺苍县151平方千米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5] - 该地区过去因地处深山 在农业和工业文明阶段发展滞后 现依托海拔1400米 夏季日均气温23度的自然条件转型为康养旅游目的地 [5][7] - 区域内已形成公路网络连通 人文与自然景观融合 民宿 农庄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盛夏无需空调即可享受清凉 [15] 旅游资源开发 - 核心资源包括川洞天坑 吊滩河谷 望远山等自然遗产 以及川北民居文化 具备"养身养心养德"的生态旅游价值 [7][11][15] - 避暑经济带动民宿产业兴起 例如远山上锦民宿距南充市区300多公里 车程4小时 显示跨区域客源吸引力 [3][15] - 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 实现从贫困山区到康养胜地的跨越式发展 [15] 产业转型路径 - 曾家山跳过传统工业发展阶段 直接发展第三产业 形成"生态产品-旅游服务-文化体验"的产业链 [15] - 比较优势体现在气候 植被 山货等自然资源 以及低密度居住环境 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互补 [7][11] - 发展模式验证了区域经济无需面面俱到 只需聚焦差异化资源禀赋 在开放市场中实现价值转化 [15]
“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中外媒体内蒙古行采访活动启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8-05 02:13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中外媒体内蒙古行采访活动 于8月4日在锡林郭勒盟启动 [1] - 活动主题为"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 聚焦内蒙古生态优先与人权发展成就 [1] - 参与方包括10国媒体记者 社媒网红 专家学者及中央媒体代表共40余人 [1] 行程安排 - 采访团将在7天内走访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两地 [1] - 采用行进式 体验式报道形式 实地考察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成果 [1] 报道重点 - 围绕内蒙古生态优先政策 绿色发展实践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展开采访 [1] - 重点展示生态文明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 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政策成效 [1] - 通过多维度报道呈现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的内蒙古实践 [1]
《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发展网· 2025-08-04 12:31
立法背景与意义 - 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 2025年10月1日实施 系推动美丽重庆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1] - 条例采用小切口立法思路 共5章34条 总结固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经验 弥补薄弱环节[1] - 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1] 责任体系构建 - 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责任体系 明确市与区县两级政府及部门职责[2] - 将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纳入责任体系 细化各主体职责内容[2] - 规定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 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需按规开展宣传教育[2] 宣传渠道与内容 - 整合政府新闻发布与媒体平台、公共场所等社会传播力量 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格局[3] - 鼓励网络平台优先推送生态文明内容及公益广告 车站商场公园利用宣传载体开展宣传[3] - 规定生态题材作品创作与国际交流 鼓励文学影视戏剧作品创作转化推广[3] 教育体系设计 - 按公务员、企业人员、学生等群体分类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培训体系及学校课程[4] - 教育系统针对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设定不同教育内容与目标[4] - 鼓励通过研学实践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引导未成年人绿色生活[4][5] 实施保障机制 - 环境监管重点单位需利用门户网站及管理区域展板显示屏开展宣传[3] - 建立财政保障与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推进资源信息共享[6] - 行政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对符合条件者进行教育并要求加强知识学习[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 为世界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权威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5
理论创新 - "两山"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革新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创新性 [1][2] - 该理念突破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对立矛盾的西方传统发展范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2] - "两山"理念提出"生态产品"概念,将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转化相关联,明确了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 - 该理念引导生产端减少资源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修正了传统增长理论中"生态破坏与经济增长伴生"的弊端 [2] - "两山"理念打破了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固有思维,实现了从对立到统一的范式变革 [3] 实践创新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5] - 过去10多年间,中国在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领域成绩斐然 [5] - 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高铁技术发展上全球领先,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5] - 浙江安吉余村探索出保护生态环境与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并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6] - 中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实现"沙漠变绿洲" [6] - "两山"理念通过现代技术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催生特色产业 [7] 全球贡献 - 中国持续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8] - 南非借鉴中国"生态文化村"建设经验,发展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 [8] - 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领域开展诸多合作 [9] -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0] - 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绿色金融支持,"两山"理念影响更多国家和地区 [10] -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又重视守护绿水青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