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舟山泼墨绘“绿”奔赴“新”程
中国环境报· 2025-08-12 01:36
生态建设成就 - 东极岛海域出现成群海豚跃出水面的生态改善现象 [1] - 全国首个涉海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在舟山诞生 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方案 [1] - 舟山常年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列 [4] - 2024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6.45%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6.1% 城市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94.1% [4] - 全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嵊泗诸湾、普陀诸湾、本岛南部诸湾建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和美景象 [2]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 - 普陀鲁家峙舟山市美术馆开馆首周接待量突破1万人次 [4] - 新城小干岛日落景观成为年轻人专程打卡地 [4] - 全长43.9公里的云顶公路串联山海景观 [4] - 2024年全市58处道路两侧闲置地块完成生态化改造 [4] - 试点"不扫落叶"举措 让银杏梧桐落叶成为季节性景观 [4] - 建成"1+9+N"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污水排放等数据 [4] 乡村发展与特色产业 - 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 培育海岛民宿和乡村旅游新业态 [7] - 为保护800株古杨梅林 舟山实施整体迁移至觅林古树园 [7] - 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主题"打造花园示范村庄 [8] - 定海区小沙街道光华村樱花景观吸引市民观赏 普陀区六横镇五星村佛茶产业园和"土豆公社"成为暑期热门打卡地 岱山县岱东镇涂口村上船跳区域因盐文化徐福文化活动及露营业态从空心村蝶变为热门地 [8] - 创新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 打造露营岛东岠、海上运动岛白沙、红色研学岛蚂蚁等特色小岛 [8] - 4条共富风貌游线2024年旅游收入超过2.5亿元 普陀"东海极地·逅会如期"和六横"海上清城"共富风貌游线获省级荣誉 [8] - 新建成海上共富带陆上精品路5条 省级未来乡村12个 花园村庄5个 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0% [8] - "百里海乡画廊"品牌入选和美乡村建设全省十佳案例 [8] 生态保护创新 - 探索建立全域全时全民"海上环卫"工作机制 2022年入选全国自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10] - 采用"部门协同+属地管理"网格责任体系和"源头管控+日常保洁"智能治理模式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 [10] - 149个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113个 包括高新区化工污水处理主体工程、普陀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修复、岱山污泥配套处置项目主体工程、嵊泗县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等项目 [10] - 定海五峙山列岛成为鸟类"返乡"生态舞台 中华凤头燕鸥备受关注 [10] - 推进金塘水獭志愿保护项目实现人与水獭和谐共生 [10] - 保护普陀鹅耳枥从"地球独子"发展到"儿孙满堂"状态 [10] - 千岛海洋环保公益发展中心、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等志愿者团队参与海洋环保 [10] - 2024年舟山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四 上升幅度居全省第一 [10] - 朱家尖岛樟州村成立"护滩小队"定期捡拾沙滩垃圾 [11]
综述丨“两山”理念有力推动构建共同发展的绿色家园——多国专家热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新华社· 2025-08-11 13:55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10日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 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深入阐释了"两山"理念的理论创新、中国实践以及全球价 值,引发中外专家热议。 报告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中国坚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既 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安德鲁·施瓦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为全球有关生态文明 的论述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综述|"两山"理念有力推动构建共同发展的绿色家园——多国专家热议中国生 态文明建设成就 新华社记者张家伟 葛晨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格朗皮埃尔·奥蒂洛说,这一理念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不但 是"我们的财富",并且它是可循环再生的。"我衷心希望,这一重要理念能够激励各界坚定不移地致力 于促进所有生命的和谐繁荣。"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 ...
专家建议进一步创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机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1 11:58
来源:新华社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表示,需持续推进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绿 色低碳转型项目,应综合运用财税、融资、投资等政策工具提供系统性支持,以长期稳定的转型规划稳 定市场预期。 "'两山'理念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 进程、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龙迪表示,以绿色低 碳能源转型为代表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正是"两山"理念的国际实践延伸。他期待更多绿色项目助力发 展中国家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 此次座谈会由浙江省委主办。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座谈会11日在浙江安吉县召开。与会专家认为,"两山"理 念深刻阐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应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机制创 新。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两山"理念发源地。20年来,浙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 道,形成"守绿添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创新模式,成立41家"两山合作社",带动2000余个村集体 增收超6.7亿元。同时,积极发展绿色金 ...
浙江安吉如何奏响山水富民乐章?
新华社· 2025-08-11 08:02
白茶产业发展 -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从零星试种发展而来[1] - 黄杜村通过茶叶种植彻底改写村庄命运 从穷山村变为致富村[1] - 茶旅融合模式显著 游客在非采茶季仍大量涌入万亩茶园[1][2] 竹产业发展 - 安吉拥有百万亩翠竹资源 以竹子为载体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3]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产品涵盖近2000种品类 去年产值达1.3亿元[3] - 全县推广竹制品替代塑料 300多家村咖使用竹浆纸吸管 累计减少一次性塑料消耗500余万套[3] 区域经济发展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近20年翻近三番[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倍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倍[3] -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9缩小至1.53[3]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 每年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3] - 落地青创项目861个 涌现乡村咖啡 乡村音乐等新业态[4] - 青年返乡开设茶咖简餐 茶礼竹艺文创等复合型小店 年创收达十几万元[4] 旅游产业升级 - 2024年安吉村民旅游收入占直接收入比重超20%[4] - 打造长三角露营天堂 县域村咖聚集地等旅游新IP[4] - 青年入乡加速旅游人才集聚和业态更新 提升村民生活品质[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四难”,多方专家支招
第一财经· 2025-08-11 06:5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生态产品面临"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四大难题 [3] - 2021年国家提出到2025年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障碍的目标 [6] - 需要从权属确定、交易体系构建和市场主体培育三方面建立市场平台 [7] 两山理念实践路径 - 东北地区发展林下经济(人参/木耳种植)和森林康养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5] - 浙江经验证明生态优势可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借鉴 [5] - "两山"转化需经历自然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三次转化过程 [6] 绿色产业发展方向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需发展绿色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产业 [9] -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需绿色金融牵引和政策工具箱支持 [9] - 产业经济数字化智能化与自然生态产业化构成"两山论"两大实践领域 [9] 区域特色发展模式 -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多维治理框架 [5] - 不同区域需科学激活生态生产力 如东北侧重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5] - 湖州作为理念诞生地 高校正搭建智库平台服务国家战略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四难”,多方专家支招
第一财经· 2025-08-11 05:34
核心观点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协同推进 通过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机制创新 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1][4][5]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难度量 难抵押 难交易 难变现"的普遍问题 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转化路径 [1][5][7] - "两山"转化需要完成自然生态化 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绿色化三次转化 形成完整的路径循环链 [5][7]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探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是对工业文明生态危机的反思 [2] - 采用点面结合 标本兼治方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核心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民生议题 [2] - 遵循生态保护一般规律并结合地域特色 探索不同区域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激活方式 [3][4] - 东北地区案例: 通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发展林下经济(人参 木耳)和森林康养产业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4]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绿色产业扶持政策 [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文件提出 到2025年解决生态产品"四难"问题 [5] - 需要从生态产品权属确定 交易体系构建和市场主体培育三方面发挥市场平台作用 [7] -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试点实践经验的引领作用 [7]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8] - 重点发展绿色制造业 绿色服务业 绿色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8] - 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工具箱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8] - 自然生态的产业化经济化和产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是两个重要实践领域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7] 区域实践与借鉴意义 - 浙江经验证明: 正确发展理念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可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发展 [1][4] - 该经验对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模式粗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 地方高校应搭建平台智库 锚定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探索 [7]
“两山”理念20年·上篇|理念诞生地湖州:一座城的生态进化
新浪财经· 2025-08-11 01:24
编者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年来,湖州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以生态修复为起点,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民生—治理"协同发展 的绿色转型之路。从矿山复绿到河长制,从竹林碳汇交易到绿色金融创新,湖州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 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经验不仅重塑了一座城市的命运,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样本。 智通财经(www.thepaper.cn)专题报道分为上、下篇。上篇聚焦湖州本土的生态修复、产业跃迁、民生 改善与治理创新,讲述一座城市如何用制度与行动实现绿色转型;下篇则进一步拓宽视野,呈现湖州经 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走向国际,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参考模板。 从地方实践到世界意义,从理念破土到制度成林,湖州的20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也是全球 绿色未来的启示录。 让我们先回到故事的起点,湖州安吉余村。 2025年夏日的早晨,村落被竹林的清香唤醒。村口那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已有早 起的游客们在拍照留念。白墙黛瓦的民宿,咖啡馆点缀于竹林间,远处是连绵青山。 "快尝尝今年的新茶!"村民潘春林热情地端出一壶安吉白茶。清冽的茶香和茶水的热 ...
奏响山水富民乐章——“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走访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3:13
茶产业转型 - 安吉县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实现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1] - 茶旅融合模式成功 茶饮空间结合观光体验 吸引游客消费白茶衍生饮品[1]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20年内增长近3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9缩小至1.53[1] 竹产业链发展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开发近2000种竹制品 年产值达1.3亿元[2] - 全县推广竹制替代品 包括竹浆纸吸管和竹餐具 累计减少500万套一次性塑料用品[2] - 竹产业成为生态价值转化典范 覆盖酒店民宿等消费场景[2]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安吉吸引4.3万青年返乡 年均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2] - 返乡青年开设复合业态店铺 如丁储潇的茶咖文创店年收入超10万元[2] - 861个青创项目落地 催生乡村咖啡 露营等新业态 形成长三角露营天堂等旅游IP[3] 县域经济升级 - 村民旅游收入占比超20% 青年创业带动业态更新与收入结构优化[3] - 政府计划强化创业支持 发展生命健康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3] - 推动传统产业如生态旅居 绿色家居转型升级 吸引青年人才[3]
东西问丨何志鹏:“两山”理念蕴含怎样的环境权观念?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07:18
两山理念的核心观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权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带来国际人权保障启示 [3] 环境自身价值的认知 - 将绿水青山视为金山银山体现对环境经济价值的重视 要求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影响 [5][6] - 环境成本外部化让公众承担企业经济增长消耗的环境成本 既违背道德也反噬经济效益 [6] - 环境立法和监督机制要求环境成为整体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而非附属品 [6] 环境保护的预防性措施 - 事先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优于污染后补偿 因环境资源存在不可逆损失如渡渡鸟灭绝和土壤荒漠化 [8] - 诉讼和金钱无法换回良好环境或健康 片面强调制裁维护环境权会忽视幸福生活核心要素 [8] - 理性选择是充分预见行动环境后果 避免漠视环境导致不可挽回损失 [9]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联 - 良好自然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并减少医疗成本 从而提升效益 [9] - 环境优美地区易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 带动经济增长 [9] - 优美环境成为可消费资源 年轻一代推动环境资源富集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并带动交通餐饮服务等产业发展 [9] - 维护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能吸引大量游客 将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 [9] 环境权的国际合作路径 - 环境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流动性 任何地区无法单独保证自身环境优美 [11] - 污染破坏后果会反噬行动主体 全球臭氧层空洞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印证污染跨国界性和环境权共享属性 [11] - 国际社会需深化环境权认知并强化合作 审慎评估行为对跨域环境权影响 提升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能力 [12] - 应倡导预先规划与污染防控减少环境损失 同时加强知识共享实现可持续清洁发展 [12] - 中欧领导人联合声明展现以务实行动推动气候合作的决心 [14]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高“颜值”催生高价值
南京日报· 2025-08-10 01:40
生态旅游转型成效 - 汤山矿坑公园和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从废弃采石宕口转型为热门"网红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量超600万人次[2][5] - 黄龙岘、苏家等乡村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成为示范村,黄龙岘年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苏家理想村年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6][7] - 2024年江宁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31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9.4%[7] 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 - 汤山矿坑通过人工清理、灌浆回填等修复12万平方米裸露山体,并植入商业配套打造矿坑体验公园[3][4] -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经生态修复后成为南京城市新名片和江苏文旅新地标[5] - 江宁区探索"生态修复+文旅融合"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5] 乡村经济升级案例 - 佘村发展12家精品民宿,"望山餐厅"开业两月营收达8.7万元,2024年接待游客54.5万人次,村集体收入683.45万元[8] - 黄龙岘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提升至11.1万元,开设5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9] - 江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4元,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2比1[10]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 江宁形成西部生态、中部水乡、东部温泉和南部山地四大乡村游片区,涌现多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 - "五朵金花"试点(世凹桃源、石塘人家等)成为南京乡村旅游热门选择,带动区域客流激增[6] - 生态资源通过休闲、文创、康养等多元业态转化,实现"美丽颜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