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6-01 03:09
全球与中国市场数据洞察 - 全球音乐市场收入从2023年70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62亿美元,现场演出占比46.1%,订阅流媒体占录制音乐收入51.2% [2] - 中国录制音乐收入同比增长9.6%,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1.8亿,腾讯音乐付费用户增至1.21亿,ARPU值提升至11.1元 [2] - 非华语音乐在华播放份额稳定在15%,英语、韩语、日语居前三,非华语新歌关注度持续上升,如《APT.》成为现象级作品 [2] - 华语新歌产量在AI技术推动下爆发,2024年达135.1万首,但年播放量<1000的歌曲数量翻倍,市场竞争加剧 [2] - 近五年歌曲贡献超60%播放份额,周杰伦等经典作品仍具生命力,年轻用户对个性化、垂类音乐需求显著 [2] 行业三大核心趋势 - **县城叙事**:下沉市场成为创作焦点,如河南说唱之神《工厂》以工业叙事引发共鸣,影视《我的阿勒泰》等通过在地视角触达主流 [3] - **银发经济**: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刀郎演唱会吸引半数中老年观众,线上挑战赛、广场舞曲改编等UGC内容活跃 [4] - **音乐节内容**:头部IP通过稀缺艺人(如林忆莲复出)、特别企划(限定舞台、新歌首演)及跨界融合(影视游戏IP联动)实现差异化 [5] 跨界案例:音乐与多领域融合创新 - **游戏音乐**:《黑神话:悟空》融合唢呐、陕北说书与西洋管弦乐,如Boss战曲《我也去当个天命人玩玩》改编自梵呗诵经,推动游戏内外传播共振 [6] - **音乐教育**:多邻国推出游戏化钢琴学习产品,日活达300万,清华附中引入「新声创编培养体系」探索从兴趣到专业的路径 [7] - **演出营销**:哥伦比亚「玩徒派对」整合徒步与音乐节,斑马音乐节以「精酿+摇滚」圈层策略提升品牌认知 [8] 年度作品与行业展望 - 腾讯音乐榜盘点年度十大歌手、歌曲、专辑,周深、汪苏泷、单依纯等艺人表现突出,《小美满》《暮色回响》兼具热度与专业性 [9] - 行业未来需以「跨界思维」打破圈层壁垒,拥抱技术变革,平衡内容质量与商业价值 [9] 报告背景与研究方法 - 腾讯音乐研究院依托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及行业伙伴数据,聚焦华语数字音乐行业全貌与趋势 [13][14] - 2024年报告新增「跨界」板块,探讨音乐与游戏、营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反映行业打破传统路径的需求 [17][19]
TME若收购喜马拉雅,能打破音频平台的规模困境吗
36氪· 2025-05-22 03:35
音频行业整合趋势 - 音频行业面临规模化挑战,免费商业模式对用户和流量吸附能力极强,可能打破市场原有规模上限[1] - 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若成功将显著扩大其在音频领域的市场份额[1] - 喜马拉雅曾四次冲击IPO未果,荔枝FM市值从上市时的6亿美元缩水至1481万美元,反映音频平台资本困境[1] 腾讯音乐的战略布局 - 腾讯音乐旗下拥有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懒人听书,收购喜马拉雅将增强其在车载等场景的渗透能力[2] - 2024年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5.5%,占总收入超75%,版权库拥有2.6亿首授权及共创音乐和音频曲目[5] - 腾讯音乐付费率为20.6%,ARPPU增速放缓,计划从增加月活转向提升用户参与度[6] 喜马拉雅的核心优势 - 喜马拉雅2023年移动端月活用户1.33亿,占中国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总收听时长的60%[11] - 平台拥有4.88亿条音频内容,覆盖459个品类,UGC生态和有声书版权是其核心壁垒[11][12] - 与比亚迪、小米等80多家主机厂合作,硬件和场景渗透能力突出[16]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音频直播业务受短视频平台挤压,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收入占比从56%降至23.4%[8] - 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3.35亿,同比下滑,使用时长从2020年58分钟降至25分钟[22][24] - 免费模式在网文和短剧领域已验证成功,番茄畅听DAU达数千万,可能颠覆音频市场[25] 未来发展方向 - 腾讯音乐通过收购整合喜马拉雅,目标构建全场景声音服务体系,巩固行业头部地位[10] - AI技术可能降低音乐内容成本,减少对头部歌手依赖,带来行业变革[26] - 音频行业需规模化覆盖高内容成本,横向整合成为不可逆趋势[19]
对话中国移动咪咕音乐总经理朱泓:15秒是AI视频最好形态|钛媒体独家
钛媒体APP· 2025-04-03 07:44
文章核心观点 - 行业处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七三分主导局面,市场渴望变化,咪咕音乐依托版权优势形成“音乐 + 智媒”模式,重点推广 AI 视频彩铃,虽面临挑战但前景可期,同时在 AI 大模型和创作者生态方面有布局和规划 [4][5] AI 音乐发展现状与前景 - AI 音乐目前处于“好玩”状态,艺术与技术融合待深入,达到“人人都是创作者”时代需创作的歌曲动听 [2][19] - 音乐让人满意难,因其是抽象艺术,需打动情绪,公司因此在视频上投入更多 [3][25] - AI 音乐创作歌曲存在同质化问题,但模型会随用户使用提升,且新模型可能带来变革 [24] 咪咕音乐业务模式与优势 - 前身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依托彩铃业务积累版权资源,形成庞大曲库,彩铃是差异化竞争力之一 [5] - 形成“音乐 + 智媒”模式,聚焦彩铃业务、AI 工具和线下演艺,截至 2025 年 1 月有全场景用户 1.63 亿等 [5] - 去年将视频彩铃变为媒体性业务,一年实现 8000 万月活用户,触达 8 亿人 [6] AI 视频彩铃业务情况 - 今年重点战略业务是推广 AI 视频彩铃,主打 15 秒微短视频,时长是 AIGC 成本使用平衡最佳时长 [7] - 春节一个月激发 1300 万人使用 AI 智创彩媒创作,用户热情高 [8] - 调研显示微信不会替代通话,在陌生人沟通和熟人沟通重要事情场景中电话是刚需,AI 视频彩铃有价值 [9][26] - 个体商户、小微商家和有宣传需求个人可能为视频彩铃付费,“视宣号”已覆盖 20 多个行业,吸引 150 万家商户,计划今年扩展超 280 万家 [9][10] - 后续更多提升 15 秒内表达能力,接电话后视频可连起来播放,增加信息量和表现力,未来有商业化潜力 [27][29] - 希望成为主要增长业务,目前需打磨产品,让用户易创造内容,采用自研加开源合作方式 [33][34] 智能体与 AI 大模型布局 - 认为今年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核心解决高效链接问题,具有多模态特点,可成为贴身秘书 [11][12] - 公司智能体目前聚焦音乐场景,未来会扩展应用场景,先做好音乐产品 [14] - 认为 DeepSeek 推理模型与多模态模型相辅相成,在内容领域可搭配使用 [15] - 今年音乐方面重点推动智能体,研发 AIGC 独特能力,接入 DeepSeek 和中国移动九天系列模型 [16] - 与第三方模型厂商合作,看重其垂类模型引领能力 [18] 创作者生态激励 - 正在研究 AIGC 创作分账体系,将拿出 5% - 10% 收入激励优秀 AI 创作者,近期公布方案 [22]
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音乐推理模型Mureka O1,董事长兼CEO方汉详解AI音乐商业化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01:04
产品发布与技术升级 - 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O1与全新基座模型MurekaV6,后者支持10种语言的AI音乐创作并引入自研ICL技术提升声场和人声质感 [1][2] - MurekaO1是全球首个引入思维链(CoT)的音乐模型,通过推理优化显著提升音乐品质、创作效率及灵活性,性能超过Suno并登顶SOTA [3][6] - 创新技术MusiCoT利用CoT预生成整体音乐结构,提升结构连贯性与乐器编排精准度,基于CLAP模型实现高扩展性且无需人工标注 [4][7] 商业模式与用户定位 - 用户群体覆盖C端音乐爱好者(降低创作门槛)和B端影视/游戏从业者(降本增效),C端采用免费+付费增值模式,B端通过SaaS/PaaS服务收费 [6] - 已合作大客户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海外造车企业,AI作品曾进入印尼流行音乐排行榜前100 [8] -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公司预计技术介入后市场将扩容至百亿美元级别 [8] 竞争策略与技术壁垒 - 差异化聚焦B端需求与全球化布局(支持多语言),垂直赛道深耕多年,区别于大厂平台化定位 [9] - 数据积累为核心优势,自2021年立项研发,国内全量音乐数据储备领先,算法迭代借鉴文本大模型经验 [10] - 未来技术方向包括音频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视频大模型)和语言交互式音乐调整 [11] 战略规划与行业展望 - 双轨战略:短期在AIGC赛道盈利,长期投入文本大模型等基础能力,同步构建创作者生态和用户社群护城河 [12] - 预计3-5年AI音乐进入消费排行榜,5-10年产业重构,公司定位制作工具不介入分发,版权归属付费用户 [8][12] - 持续推动开源生态建设,通过社区反哺模型质量并树立行业声望 [13]
宣布股份回购与派息计划,持续稳健增长的腾讯音乐-SW或迎配置良机
智通财经· 2025-03-18 13:58
文章核心观点 腾讯音乐2024年财报表现出色,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得益于“一体两翼”战略释放增长动能 多家券商看好其发展 内在价值或未被充分挖掘 股票回购及派息计划凸显投资价值 有望强化资本市场认可度并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机会 [1][6][7][8]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81.4亿元,同比增长30.7% [1] - 第四季度总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8.2%;调整后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43% [2] - 第四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16.1% [2] -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3.4%达1.21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11.1元 第四季度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7.9%至40.3亿元 [3] - 2024年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四个季度分别为36.2亿元、37.4亿元、38.4亿元、40.3亿元,逐季度攀升 [3] 战略举措 - 2021年确立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成立内容业务线 [3] - 内容层面与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共创优质内容,2024年加强与唱片公司合作,引入优质内容 为游戏、影视等制作主题曲和配乐 构建线下音乐演出矩阵 [4][5] - 平台层面推出“臻品音质”认证标准,与热门IP合作 扩大与地图服务和电动汽车品牌合作 发力AI音乐 改进算法和用户界面 [5][6] 券商评级 - 摩根士丹利、浦银国际、中银国际、八六国际证券及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对腾讯音乐给出“增持”或“买入”评级 [6] - 摩根士丹利上调评级为“增持”,认为公司运营策略有新价值,抗风险能力强 [6] - 浦银国际首予“买入”评级,指出公司布局产业链,打通音乐娱乐生态,业绩可预测性高 [6] 估值与投资价值 - 与Spotify相比,腾讯音乐多元化商业模式已实现盈利且业绩稳健成长,付费用户渗透和ARPPU有上升空间,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有高估值溢价 [7] - 宣布派发约2.73亿美元年度现金股息,推出24个月内最高达10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回购计划 [7] - 股份回购及派息计划彰显公司优势和管理层信心 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有望强化资本市场认可度,吸引长线资金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