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

搜索文档
Claude for Chrome来了!可作为浏览器扩展程序直接使用
量子位· 2025-08-27 05:49
产品发布与功能 - Anthropic发布浏览器扩展程序Claude for Chrome 可直接集成于Chrome浏览器并执行任务如设置日历、回复邮件及找房等[1][3][4] - 用户可通过侧边窗口与代理对话 聊天框保留浏览器所有活动上下文 并可授权代理执行操作如点击按钮和填写表格[10][12] - 目前仅向1000名Max套餐用户开放测试 该套餐月费为100或200美元 其他用户需订阅进入候补名单[12] 安全策略与限制 - 因安全挑战需强有力保障措施 公司通过小规模试点收集数据和安全反馈以优化分类器和模型[13][14] - 默认禁止访问金融服务、成人内容和盗版网站 用户可设置限制代理访问特定网站[24][25] - 执行高风险操作如发布信息、购物或分享个人数据前需征得用户许可 以防止提示注入攻击等漏洞[20][21][26] 行业竞争格局 - AI浏览器成为巨头竞争新战场 Perplexity推出自有浏览器Comet 谷歌和微软分别计划在Chrome和Edge中嵌入Gemini和Copilot[29][31][32] - OpenAI据称即将发布AI驱动浏览器 功能与Comet类似[34] - 谷歌Chrome在2025年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68.35%份额 远超Safari的16.25%[39] 技术演进与战略方向 - 公司曾于2024年10月推出可控制PC的代理 但因速度和稳定性问题搁置[27][28] - 行业存在两种主流路径:开发扩展程序整合至现有浏览器 或重新打造浏览器嵌入AI[35][36] - 人工智能与网页互动可创造非凡价值 作为用户与信息桥梁使连接更紧密[30][31]
AI浏览器被曝重大安全漏洞,2分30秒内完成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54
AI浏览器安全漏洞事件 - Perplexity公司AI浏览器Comet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攻击者可通过论坛评论区隐藏恶意指令诱导AI智能体泄露用户邮箱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盗号过程仅需2分30秒 [1] - 漏洞由竞争对手Brave浏览器安全团队发现 攻击步骤包括在Reddit帖子添加剧透标签隐藏指令 用户使用"总结当前网页"功能时AI自动执行恶意操作 [1] - Perplexity声称漏洞已提前修复且无用户数据泄露 但Brave团队表示7月25日报告后问题未完全解决 公司未分享修复方案 [2] AI智能体行业安全风险 - "间接提示词攻击"成为AI智能体核心安全风险 攻击者可通过网页 PDF或聊天消息注入隐藏指令使大模型偏离用户原始请求 [3] - 交互界面简化导致开发者低估攻击风险 实际攻击隐蔽性增强 案例显示攻击者可劫持智能体窃取WhatsApp用户聊天记录 [3] - 传统网络安全体系不足 需建立全新安全与隐私架构 用户授权AI处理银行 医疗等敏感数据时风险成倍增加 [2][3] 行业安全防护方案 - Brave提出AI浏览器"四道防线":区分用户指令与网页内容 检查任务符合性 敏感操作需用户确认 代理模式与常规浏览隔离 [4] - 谷歌 OpenAI等公司避免推出类似Comet功能 转向虚拟机与云浏览器模式 阿里巴巴无影云和智谱AutoGLM"虚拟手机"属同类探索 [4]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体成为2025年核心竞争领域 海外苹果 Anthropic 谷歌 OpenAI与国内百度 字节 腾讯 阿里全面投入布局 [3]
AI浏览器被曝重大安全漏洞,2分30秒内完成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8:32
安全漏洞事件 - Perplexity公司AI浏览器Comet存在安全漏洞 攻击者无需懂代码即可通过论坛评论区恶意指令诱导AI智能体泄露用户邮箱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1] - 攻击过程耗时2分30秒 AI智能体在用户点击"总结当前网页"时读取隐藏指令并自动执行 且部分后台操作无界面展示 [2] - Brave安全团队于7月25日报告漏洞 Perplexity宣称已提前修复并否认数据泄露 但Brave称问题未完全解决且未获修复方案 [2] AI浏览器安全挑战 - 传统网络安全体系不足 需要全新安全与隐私架构 AI浏览器风险随用户授权敏感数据而成倍增加 [3] - "间接提示词攻击"是核心安全风险之一 攻击者可通过网页/PDF/聊天消息注入隐藏指令使大模型偏离用户原始请求 [3] - 交互界面简洁化导致开发者易忽视新型攻击隐蔽性 案例显示攻击者可劫持智能体窃取WhatsApp聊天记录 [3][4] 行业安全实践 - Brave提出AI浏览器"四道防线"方案:区分用户指令与网站内容 检查任务符合性 敏感操作需用户确认 代理模式与浏览模式隔离 [5] - 谷歌/OpenAI/Anthropic等公司避免推出类似Comet功能 转向虚拟机与云浏览器模式 [5] - 阿里巴巴无影云与智谱AutoGLM"虚拟手机"代表国内在系统层面安全架构的探索 [5]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体成为2025年核心战场 海外苹果/Anthropic/谷歌/OpenAI与国内百度/字节/腾讯/阿里均已全面投入 [3] - Comet是Perplexity上个月发布的AI原生浏览器 目前面向付费用户开放 在所有浏览场景嵌入AI功能 [1]
竞购 Chrome,正面竞争 OpenAI,Perplexity 为什么要做 AI 浏览器?
36氪· 2025-08-18 06:46
AI浏览器市场动态 - The Browser Company于6月向Arc用户开放Dia浏览器Beta测试,Perplexity随后推出Comet浏览器,OpenAI也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发布浏览器[1] - Perplexity向Alphabet提出345亿美元收购Chrome的邀约,超过其自身200亿美元估值[1] - Comet浏览器目前采用邀请制,waiting list超过50万人,计划先服务早期用户再全量推出[3] Comet浏览器产品特性 - 采用OpenAI、Anthropic及自研DeepSeek模型,通过PPLX Bench基准测试筛选模型[4] - 模型训练采用定制化流程,结合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HF)优化[5] - 核心功能包括侧边栏AI助手,可理解当前页面context并执行复杂任务如信息整理和邮件发送[2] - 支持语音指令和个性化设置,可接入Google日历等第三方服务实现跨应用操作[25][28] - 采用分层收费模式,免费计划提供基础功能,付费计划支持高价值场景的复杂任务[8] AI浏览器与传统浏览器差异 - AI浏览器用户数据严格保留在本地,服务端无法访问,仅在需要时按需使用[16] - 交互方式从对话转向完整工作流执行,用户只需下达任务指令等待结果[10] - 可执行生活场景(控制家庭设备、追踪物流)和企业场景(市场比价、品牌调研)任务[10] - 浏览器成为AI私人助理的必要平台,能访问完整context并代表用户执行操作[15] 产品对比:Comet VS Dia - Comet在搜索、摘要和任务执行方面表现更优,Dia擅长工作流管理和多标签页协同[33] - 两者都支持侧边栏AI助手和语音模式,但Comet内置购物等实用功能更突出[23][28] - Comet的Spaces功能支持长期项目协作,Dia的Skill功能允许自定义快捷方式[31][33] - a16z测评认为Comet更像AI agent,Dia则类似ChatGPT替代品[1][33] AI浏览器发展趋势 - 预计2025年初将出现更多能构建简单工作流的agent产品[40] - 记忆(Memory)功能是解锁AI主动性的关键,浏览器是存储记忆的理想载体之一[41] - 未来AI将深度集成到浏览器中,实现自然语言驱动的个人效率与健康管理[40] - 目标是在高价值场景实现Larry Page提出的"提问前即知所需"的终极愿景[42]
竞购Chrome的Perplexity,为什么要做AI浏览器?
虎嗅· 2025-08-16 01:06
AI浏览器市场格局 - Perplexity向Alphabet提出345亿美元收购Chrome的邀约 这一出价超过其自身200亿美元估值[1] - OpenAI宣布未来几周发布AI浏览器 将重新思考用户浏览方式并与Operator集成[12] - The Browser Company于6月向Arc用户开放Dia浏览器Beta测试[30] Comet产品特性 - 采用多模型架构 集成OpenAI、Anthropic及自研DeepSeek模型[6] - 侧边栏AI助手可基于当前页面context执行任务 包括跨应用操作和复杂工作流[3][41] - 支持语音指令和个性化设置 等待名单超50万人 目前仅限Perplexity Max订阅用户使用[5][37] 技术实现路径 - 基于真实用户数据构建PPLX Bench基准测试集 避免模型过拟合学术基准[8] - 采用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HF)优化模型 使用DeepSeek设计的GRPO算法[10] - 动态构建训练数据 结合表现不佳的prompt与通用能力prompt[9]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分层收费:免费版提供基础AI功能 付费版支持高价值场景如私有数据处理[16] - 用户愿为省时服务付费 案例显示Comet用5分钟完成原需2-3小时工作并节省200美元[17] - 拒绝广告驱动模式 认为Google将凭借垄断广告网络保持优势[14] 产品定位差异 - Comet侧重任务执行 在搜索摘要、跨应用操作和协作功能上表现突出[38][41][46] - Dia专注于工作流管理 Skill功能支持自定义代码和多标签页协同[46][51] - a16z测评显示Comet在8个维度领先 Dia在2个维度占优 4个维度持平[35] 行业发展趋势 - 浏览器成为AI代理操作系统(Agent OS)的理想平台 可无缝集成现有工作流[23][24] - 记忆(Memory)功能是解锁主动型AI的关键 需在操作系统或浏览器层面实现[57][61] - 预计2025年初将普及能完成简单工作流的代理 复杂研究任务代理将在2-3年内成熟[55][56] 竞争优势构建 - AI浏览器根本优势在于数据本地化处理 服务端无法访问用户数据[27] - Perplexity最关注用户留存率 目标是将Comet设为默认浏览器以提升日请求量[13] - 架构设计实现"按需使用数据但不收集"的平衡 避免数据用于训练或广告[29]
Perplexity可能只想恶心一下谷歌
虎嗅· 2025-08-13 16:05
收购要约事件 - 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远高于其自身180亿美元的估值 [1] - 公司声称已获得多家大型投资基金的全额资助承诺,并计划未来两年向Chrome和Chromium投资超过30亿美元 [1] - 业内创投认为此举可能旨在利用谷歌反垄断困境进行舆论施压,而非实际收购意图 [1][7] 谷歌反垄断背景 - 2024年美国联邦法官裁定谷歌在在线搜索领域非法垄断,司法部考虑强制剥离Chrome浏览器以打破搜索入口控制 [2] - Chrome全球用户超30亿,是谷歌数据收集和搜索广告业务的核心工具,强制出售将重塑互联网生态 [2] - 谷歌表示将上诉并反对剥离,称这会损害创新和安全 [2] 行业竞争格局 - 浏览器领域正成为AI竞争焦点:Opera已接入端侧AI大模型,百度发布无广告AI搜索App,OpenAI和Grok均在开发AI浏览器 [5] - 大模型公司面临"有技术无生态"困境,通过浏览器获取用户数据和流量成为突破方向 [5] - Chrome估值被认为至少500亿美元,Perplexity的345亿美元报价可能被视为低估 [6] Perplexity战略动机 - 收购Chrome可立即获得30亿用户基数,解决数据训练和流量瓶颈问题 [6] - 承诺保持Chromium开源、不更改默认设置、维持现有服务100个月以争取监管和用户支持 [4] - 此举可加速用户从传统搜索向AI驱动模式迁移,整合其AI代理等创新功能 [6] 交易可行性分析 - 谷歌尚未表示愿意出售Chrome,法院也未下达强制出售令 [3] - Perplexity作为估值18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面临OpenAI、Yahoo等竞争对手的潜在竞价 [6][7] - 即使强制剥离发生,交易仍需严格审查,Perplexity可能难以应对监管和运营挑战 [6] 市场影响评估 - 事件将谷歌反垄断困境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1] - 无论收购成功与否,Perplexity通过高调营销显著提升曝光度和投资者关注度 [7] - 反映出AI技术正在推动互联网生态的快速重构 [7]
花了3天时间,万字长文一口气评测四大AI浏览器:Dia、Fellou、Comet、Edge。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8-04 01:04
AI浏览器赛道概览 - 微软Edge Copilot模式正式进军AI浏览器领域[2] - OpenAI也计划进入AI浏览器市场[4] - 目前主流AI浏览器包括Dia、Fellou、Perplexity Comet和Edge Copilot[6][7] 产品功能对比 用户体验与交互 - Perplexity Comet交互最便捷,通过点击右上角Assistant标识即可召唤AI助手[17] - Dia需要进入具体网页后才能调出AI侧边栏[18] - Fellou提供两种调出AI助手方式但存在光标跳转的反习惯设计[20][21] - Edge Copilot操作模式复杂,包含四种大模式和多个子模式[23][26] 个性化设置 - Dia支持设置AI助手"性格特征"和自定义快捷操作[31][35] - Perplexity Comet提供高度自定义的小组件和专属知识空间[37][42] - Fellou在个性化设置方面功能较少[36] - Edge Copilot主要通过Copilot实验室提供有限定制[46] 使用条件 - Dia完全免费且支持macOS 14及以上版本[49] - Fellou采用积分制,20美元兑换2000积分[49] - Perplexity Comet仅对200美元Max会员和部分20刀Pro会员开放[49] - Edge Copilot部分功能需要每月20美元会员[49] Agent能力测评 机票预订测试 - Fellou能全自动完成预订流程并复用用户登录态[62][64] - Perplexity Comet需先打开目标页面才能执行Agent操作[65][73] - Edge Copilot流程繁琐需要多次手动干预[79][93] - Dia因Agent功能未上线无法执行该任务[56][58] 社交媒体互动测试 - Perplexity Comet在打开页面后能精准完成关注、点赞和评论[118][124] - Fellou自动完成批量关注和互动但搜索质量一般[108][112] - Edge Copilot无法完成批量操作且需要手动登录[127][136] - Dia仍因功能限制无法执行Agent任务[106]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搜集与整合 - Perplexity Comet信源最全面覆盖20个平台并支持PDF导出[158][160] - Edge Copilot深度搜索版本提供9页详细报告[168][169] - Fellou输出效果惊艳包含可视化图表和情感分析[152][155] - Dia早期版本依赖手动投递信源但更新后有所改善[142][147] 独特功能亮点 - Perplexity Comet的Spaces功能可创建主题知识库并支持AI检索[42][45] - Dia的Research功能支持一键生成带原文链接的研究报告[146][149] - Fellou能自动生成包含图表和图片的可视化报告网页[151][153] - Edge Copilot在深度思考模式下能产出更全面的分析[167]
火狐浏览器,为啥不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05:01
火狐浏览器市场表现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 市场份额30%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浏览器产品 [1] - 2024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 火狐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 37% [2] 火狐浏览器发展历程 - 2004年凭借轻巧 简洁 安全 快速及附加组件优势 从微软IE浏览器垄断中脱颖而出 [2] - 定义了现代浏览器常见使用习惯 [2] - 2012年被谷歌Chrome浏览器超越 因后者具备简单稳定 强兼容性及庞大扩展生态 [2] - 保持"小而美"定位但未能适应多元化用户需求 [2] AI对浏览器行业影响 - AI浏览器赛道快速崛起 包括创业公司(Perplexity Comet)和科技巨头(Chrome Safari Edge) [3] - 当前AI浏览器主要采用Chrome开源内核集成AI功能 如侧边栏AI聊天或AI Agent [3] - 浏览器成为AI训练关键数据源 例如OpenAI潜在收购Chrome可获取34 5亿用户数据 [3] - 隐私保护和AI风险(幻觉 深度伪造)成为厂商差异化竞争点 [3] 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参与者包括传统浏览器AI升级和AI原生企业 [4] - 中国厂商如QQ 夸克积极参与AI浏览器竞争 [3] - 未来浏览器将以AI为中心 但具体创新方向尚未明确 [3]
火狐浏览器,为啥不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04:55
火狐浏览器市场地位变化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全球市场份额30% [1] - 2024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火狐市占率已降至2.37% [2] - 2004年凭借轻巧、简洁、安全、快速及附加组件优势从IE垄断中突围 [2]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谷歌Chrome凭借简单稳定、强兼容性及扩展生态在2012年超越火狐 [2] - 当前AI浏览器赛道呈现"巨头主导、新锐突围"格局,包括Chrome/Safari/Edge的AI升级和Perplexity/OpenAI等原生AI浏览器 [3] - 中国本土厂商如QQ浏览器、夸克浏览器积极参与AI浏览器竞争 [3] 技术发展趋势 - 现代AI浏览器普遍采用"Chrome开源内核+AI功能集成"模式,将AI聊天功能嵌入侧边栏或右上角 [3] - 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实现语音交互功能,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挥浏览器工作 [2] - 浏览器正成为AI训练数据的关键采集器,OpenAI若收购Chrome将获得34.5亿用户数据 [3] 行业未来展望 - 业内将当前竞争称为"第三次浏览器大战",未来浏览器将以AI为核心但具体演进方向尚未确定 [3][4] - 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成为厂商差异化竞争点,需应对"AI幻觉""深度伪造"等技术风险 [3]
“白月光”火狐落幕 浏览器“新王”是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02:55
火狐浏览器市场地位变化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产品 市场份额30% [1] - 2023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 火狐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 37% [2] - 2012年谷歌Chrome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火狐 并从此保持领先地位 [2] 火狐浏览器兴衰原因 - 2004年凭借轻巧 简洁 安全 快速且有附加组件的优势 从微软IE浏览器垄断中脱颖而出 [2] - 定义了如今最常见的浏览器使用习惯 [2] - 未能跟上用户多元化需求 保持"小而美"定位 被Chrome的简单稳定和强大兼容性超越 [2] - Chrome建立起庞大扩展生态 单个页面崩溃不影响其他页面 [2] AI浏览器发展趋势 - AI浏览器赛道变得热闹 包括创业新贵和AI大厂 [3] - 新型AI浏览器如Perplexity的comet支持语音交互 实现自然语言搜索和总结 [3] - 当前AI浏览器分为两类 传统浏览器的AI升级(Chrome Safari Edge)和AI原生企业(Comet OpenAI) [3] - 中国本土厂商如QQ 夸克也加入AI浏览器竞争 [3] - 多数AI浏览器基于Chrome开源内核 集成AI聊天或AI Agent功能 [3] 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被称为"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正在争夺AI浏览器入口 [4] - 浏览器成为用户行为数据核心采集器 是AI训练关键资源 [3] - OpenAI若收购Chrome将获得34 5亿用户浏览数据 [3] - 隐私保护和应对AI风险成为浏览器厂商差异化竞争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