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搜索文档
“家乡培养了我们,我们更要回报家乡”(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6-04 0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由曾庆熙与刘冬在山东菏泽创办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导电布生产[1][2] - 初创阶段在济南注册成立公司,两年后步入正轨并积累客户[2] - 2017年9月通过菏泽"归雁兴菏"政策支持正式落户菏泽孵化[4] - 2023年3月实现20微米超薄平纹导电布量产并获大量订单[7] - 2024年成功研发15微米超薄平纹导电布实现技术突破[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主营产品为电磁屏蔽用导电布,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1][2] - 2017年前国内导电布厚度普遍超30微米,公司目标压缩至20微米以下[5] - 通过共建纤维布生产线实现原材料厚度降至17微米以下[6][7] - 创新金属层工艺增强导电性能,产品性能优于进口竞品[7] - 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合作优化研发流程[7] 市场与行业背景 - 10年前国内高端电磁屏蔽材料90%依赖进口[2] - 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推动超薄导电布需求增长[5] - 下游客户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制造商[2] 产能与就业带动 - 产业园内引进8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11] - 直接带动超500人就业,包括42名研发人员[1][11] - 吸引1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加入[11] 政策支持 - 菏泽"归雁兴菏"计划提供土地、税收、人才政策[4] - 设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帮扶[4] - "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为员工提供每月生活补贴及50%学费奖励[11]
陕西安康万琴棋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近20年带动400余人就业—— “家乡越来越好,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5-27 22:34
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 - 创业者万琴棋2007年回乡发展食用菌、蔬菜、茶叶等产业,带动400余人就业,创业培训1500余人,职业培训6000余人次 [1] - 公司建立产业基地近千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带动500余户种植养殖户 [7] - 公司2019年获评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2022年享受300万元小微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7] 茶产业拓展与技术培训 - 2010年万琴棋取得初级茶艺师证书,2012年收购30亩老茶树进军茶产业,茶园从100多亩扩展至300多亩并引进新品种 [8][10] - 2015年创办创客培训学院,累计举办100余期培训班,培训1500余名学员,重点教授茶叶种植、茶艺等实用技能 [8][9] - 农民田间学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提供农技指导,课程涵盖茶树修剪、电商直播等实操内容 [10] 农产品品质与市场推广 - 公司主打高山椴木木耳等高品质农产品,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获得市场认可 [7] - 搭建电商助农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土猪腊肉、干竹笋等产品,案例显示单户年销售额超6万元 [11] - 加工环节严格把控,例如分级筛选木耳并返工不合格产品以确保品质 [5] 社会效益与产业联动 - 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整合产业链,覆盖种植、加工、培训、销售全环节 [7][10] - 带动农村妇女就业转型,例如家庭主妇汪桂林晋升为公司后勤负责人,务工人员吕芳云掌握茶艺技能 [4][5][9] - 政府政策支持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专家师资对接及基础设施减免费用 [10]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搜狐财经· 2025-05-26 05:27
返乡创业政策支持 - 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武汉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返乡创业激励政策 推动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1] - 政策支持下 返乡创业者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累计投资达1.5亿元 2023年单年投资额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总和 [1] - 新规划包括温泉酒店和康养社区建设 预计追加投资2亿元 [1] 海洋村发展成果 -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称号 建成乡村文旅综合体 包含民宿 有机农场 亲子乐园等配套设施 [3] - 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提升至3万元 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增至36万元 [15] - 现代农业种养基地建设推进 包括多家百亩级基地 [3] 产业运营模式 - 采用"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 招募百名合作者共建高端康养产业链 [4] - 民宿采用绿色低能耗设计 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使能耗降低70% [11] - 坚持"修旧如旧"改造原则 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单栋民宿改造费用高于重建成本 [10][11] 社会经济效益 - 累计为村民创造打工收入2000万元 土地房屋租赁收入1800万元 房屋资产增值收益3000万元 [14] - 直接带动1000人次就业 促进当地文旅 农业 基建等产业发展 实现超50%常住人口就近就业 [15] - 设立"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 资助困境学生并奖励优秀学子 [6]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周边6个村协同发展 目标2027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4] - 吸引青年人才返乡 如95后大学生加入公司并晋升至管理层 [15] - 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升级案例被列为武汉都市乡村发展范本 [17]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网· 2025-05-23 01:42
乡村振兴人才发展 - 辽宁乡村出现大量年轻新面孔,包括农机多面手、大棚改造家、土特产规划师等,从"归雁"变"头雁"成为乡村产业重要力量 [1] - 丹东东港市实施"归巢行动",通过技术培训、创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吸引455名大学生返乡,206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任职或创业 [1][2] - 辽宁省2022年启动"头雁"项目,每年优选乡村产业人才进行定制化培育,案例显示村民收入翻一番 [2] 乡村产业升级模式 - 新民市评定1741名"乡村振兴能艺师",在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产业"雁阵",案例显示设施大棚从300亩扩展到数千亩 [4] - 营口市通过直播等新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如灵芝,铁岭县发展红薯加工厂,体现产业多元化 [6] - 地方政府需结合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和社会协同,打造可持续的乡村产业生态 [6] 人才培育机制创新 - 东港市建立"归巢行动"名单制管理,针对性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资源 [1] - "头雁"项目采用导师帮扶和考察互访模式,案例显示树莓产业从季节性销售升级为全年深加工 [2] - 乡村人才技术等级认定体系(如能艺师)成为产业扩张的核心支撑 [4]
返乡创业正当时 国企助力谱新篇—— 专访中资航投(河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松
搜狐财经· 2025-05-21 08:35
政策红利与国企参与模式 - 中央一号文件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战略,地方政策如湖北宜昌、襄阳推出"百万级个人贷款+千万级企业授信",河南等地发放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3] - 中资航投采用"融资+代建+移交"模式,承担20%资本金筹措(年化收益≤7%),联动金融机构解决80%贷款需求,形成"财政引导—国企搭台—金融活水"闭环 [3] - 该模式已在河南多地试点,规避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背书 [3] 乡村创业六大黄金赛道 - **数字农业增效**:南漳2500亩数字化农业园实现人力成本降40%、亩产增25% [4] - **电商直播突围**:竹山创业者通过抖音直播销售农产品50万斤,带动5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4] - **民宿文旅融合**: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年营收超30亿元,户均年收入50万元 [4] - **农产品深加工**:湖北"粉笔村"品牌升级后产品单价涨8倍,江西婺源油菜花IP赋能文创 [4] - **循环经济**:山东东营盐碱地改良项目亩产玉米800公斤、利润翻倍 [4] - **三产融合**:浙江"稻鱼共生"项目亩均收益达传统农业5倍,政府补贴覆盖40%基建投入 [4] 返乡创业风险与应对策略 - **同质化内卷**:农产品电商、农家乐等同质化竞争易引发价格战 [5] - **抗风险能力弱**:小规模项目市场波动导致98%创业失败率 [5] - **政策落地梗阻**:审批繁琐、补贴公平性问题阻碍政策执行 [5] - 建议利用"三专"服务(专项补贴、专属场地、专业指导),采取"小步快跑"试运营策略,构建农户-物流-培训生态圈合作 [5] 中资航投未来布局 - **"十百千"产业计划**:3年内在河南落地1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光伏、低空经济、文旅等),带动超5000人就业 [6] - **"新农商孵化基金"**:每年扶持100名创业者,提供最高200万元天使投资,配套政策申报、法务财税服务 [6] - 公司突破国央企用人标准,重点启用年轻人、退伍军人及特贫困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6] 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 - 返乡创业从个人选择升级为国家战略支撑,中资航投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创业者构建"利益共同体" [7][8] - 国企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政策适配性、模式可持续性、社会价值性"的乡村产业重构 [6][8]
返乡创业正当时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0
公司发展历程 - 丘北耕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由"90后"壮族姑娘何爱于2017年创立,专注于壮族特色食品研发生产[1] - 公司初期面临资金短缺、政策不熟悉等挑战,后通过参加文山州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并获创业贷款支持[1] - 2019年公司扩大规模,迁入2600平方米扶贫车间,建成16米自动化生产线,日产粽子10万只,高峰期带动100多人就业[2] 产品与市场 - 公司研发10多种壮族特色食品,包括壮乡花米饭、七彩粽、五彩八宝饭等,主打绿色健康卖点[2] - 产品通过电商渠道拓展市场,创始人受农村淘宝启发利用互联网推广家乡特产[1] 行业政策支持 - 文山州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创业贷款等政策,近3年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4542万元,扶持280名创业者带动840人就业[3] - 州政府出台"人才强州战略若干措施""提升创新创业活力九条措施",提供首次创业扶持、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等全方位服务[2] - 近3年全州开展创业培训1.61万人,将青年创业者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养计划[3] 行业创新案例 - 广南县大学生创办供应链公司整合茶叶、八宝米等农特产品,通过电商销往一线城市[2] - 西畴县大学生与国企合作开发"接诉即办"数字化政务平台[2] - 州政府推动农村直播电商发展,开展万名村播培育计划,组织创业大学生参与直播带货培训[3]
湖北发布返乡创业“大礼包” 小微企业最高可获500万创业担保贷款
长江商报· 2025-05-12 23:45
今年春节前夕,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春节期间, 430万返乡过节人员中,38.52万人有留乡意愿,占比9%,其中4.7万人有创业意愿、同比增54.61%。武 汉市也于3月发布《武汉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 年)》,要求每年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指导1万人次;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 业项目免除反担保,每年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元。 《方案》主旨在于多措并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回乡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 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支点建设提供新动能。目标力争年新增返乡创业主体 达到外出务工人数的2%左右,到2027年,湖北省建成200个以上返乡创业园区(基地、街区)。 重点培塑100个"荆楚归雁项目"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9日发布《大力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围绕 构建好"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业平台、创业政策、创业服务"支撑体系,明确21条举措,鼓励支持有 能力、有意愿、有信誉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力争年新增返乡创业主体达到外出务工人 ...
湖北老乡卖的“牛肉面”走向全国,今年在汉投资5000万
长江日报· 2025-05-10 02:5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董事长龚安定24年前南下创业,从街头卖水果起步,后经营餐馆及餐饮策划,2009年创立弘胜餐饮 [3] - 公司目前在8个省的上百个高速服务区经营500多家直营门店,旗下品牌"老龚家襄阳牛肉面"全国门店达130余家 [3] - 公司2023年营收突破7亿元 [3] - 2015年11月在武汉开设首家"老龚家襄阳牛肉面"门店,迈出品牌化经营第一步 [3] - 2016年公司将总部从广州迁至武汉,持续在湖北多地开设门店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在武汉东西湖区建立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中央工厂,负责食品原材料及半成品加工 [3] - 所有门店原料均来自中央工厂,保障产品品质与口味稳定 [3] - 公司认为标准化和品牌化是餐饮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3] - 2024年计划在武汉投资5000万元用于扩建中央工厂和增设门店 [6] 人才与就业带动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层中有10位湖北籍经理,财务总监为武汉人 [6] - 公司3000名员工中近800人为湖北籍 [6] - 公司与武汉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 [4] - 未来三年计划帮助2000名湖北籍人员就业,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个高校就业实习岗位 [6] 政府支持 - 湖北省人社厅及武汉等地人社部门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用工指导等服务 [4] - 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培训 [4] - 政府支持公司畅通回乡招聘渠道 [4]
【农业行业观察】返乡创业者人数攀高!返乡创业:看清3个坑、把握6大黄金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4-28 02:14
返乡创业总体规模 - 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2] 政策扶持措施 - 中央政策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战略 地方配套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提升至100万元 小微企业贷款最高可达3000万元[4] - 湖北省宜昌市为小微企业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荆州市推出最高5000万元授信贷款[5] - 河南 湖北对返乡创业者提供5000元一次性补贴 孵化器运营方最高可获100万元奖补[5] - 政策覆盖用地保障与人才支持 助力项目应用落地[6] 创业风险挑战 - 农产品电商 农家乐等同质化项目扎堆导致价格战[8] - 创业成功率仅2% 小规模项目抗风险能力薄弱[9] - 政策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审批流程与补贴公平性面临挑战[10] 六大黄金赛道 - 特色农业+数字化种养:南漳数字化农业园节省人力成本40% 亩产提升25%[12][13] -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竹山县案例累计销售农产品50余万斤 销售额超1000万元 带动500余名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14] - 乡村文旅+民宿经济: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年营收超30亿元 户均年收入50万元[15][16] - 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湖北应城粉笔单价从0.3元提升至2.5元[18][19] - 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山东东营盐碱地改良项目亩产玉米800公斤 利润率超传统农业2倍[19] - 三产融合项目:浙江"稻鱼共生"亩均收益是单一种植的5倍 政府补贴覆盖基建投入40%[20][21] 创业成功要素 - 需进行市场调研与定位 挖掘特色资源结合需求[25] - 善用"专项补贴 专属场地 专业指导"三专服务[26] - 通过小规模试点验证商业模式[27] - 整合农户 物流企业 培训机构等资源构建生态圈[28] 企业成长策略 - 团队建设需打破家族化管理 湖南米业公司引入农业经理人后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40% 年销售额突破亿元[31] - 绑定头部资源:贵州刺梨企业借力广药集团渠道 3年销售额从1亿元跃升至50亿元[32][33] - 商业模式设计需明确客户画像与触达方式 福建蜂蜜品牌通过溯源区块链实现溢价率比普通蜂蜜高60%[34] - 资金管理应预留发展资金 避免早期分红[35]
畅通返乡创业路
经济日报· 2025-04-12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榕江县借“村超”机遇多举措支持群众返乡创业,在就业、旅游、培训、资金、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 [1][2][3] 就业与旅游 - “90后”龚良兰夫妇借“村超”回村开非遗工坊,为近200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1] - 自“村超”举办,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亿元 [1] - 返乡创业大学生刘勤兰开设蜡染体验馆,带动超120名绣娘、染娘就业增收 [2] 创业培训 - 榕江县推出“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学校培训+自主创业”培训模式,开设特色培训课程 [2] - 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创业类、乡村主播类培训160期,近1000人参加培训 [2] 资金支持 - 榕江县打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组合拳,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贷款产品 [3] - 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6.8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46.49万元,贴息资金超1200万元 [3] - 榕江县创新推出“新媒体文创产业园”专项扶持政策,吸引70余家企业入驻 [3] 创业服务 - 榕江县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3] - 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组织创业沙龙等活动,让创业者交流经验、拓展人脉 [3] - 2023年以来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43个,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