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代持
icon
搜索文档
明辉股份涉股权代持等多项违规被责令改正,董事长短线交易公司股票收警示函
搜狐财经· 2025-08-28 10:43
核心违规行为 - 公司董事长何云峰因利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短线交易被出具警示函 具体交易包括2022年10月27日至11月11日买入307.39万股 2023年2月20日至3月7日卖出146.25万股 2023年4月10日至7月4日买入9.58万股 2024年10月29日至2025年1月7日买入76.53万股 2025年1月8日卖出147.5万股 2025年1月9日买入47.6万股 2025年1月10日至5月19日卖出9.58万股 [1][3] - 公司及何云峰未披露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 涉及何云峰间接转让约150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股本15%)以及转让承诺事项和赎回条款 [4] - 2022年10月至2025年5月期间存在股权代持行为 姚强代何云峰持有公司股票 其中2022年11月10日最高代持307.39万股(占其总持股310.71万股的98.9%) [6] - 2021年1月至4月公司以预付账款名义向5家供应商支付938万元 资金经多道划转后最终流向何云峰 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截至2025年7月15日该笔资金尚未归还 [8] - 公司未披露2017年12月与杭州信倍签订的《补充协议》及2019年7月《补充协议二》中的特殊投资条款 包括业绩承诺及补偿、股份回购条款以及2018年度未达利润目标触发的现金补偿义务 [9] 责任人员认定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云峰对未披露股份转让事项、股权代持、资金占用及未披露特殊投资条款等行为负主要责任 [5][7][8][10] - 时任董事会秘书徐梦婷对未披露股份转让事项、股权代持及资金占用行为负主要责任 [5][7][8] - 财务负责人姚秀梅对资金占用行为负主要责任 [8] - 时任董事会秘书何晨苒对未披露特殊投资条款行为负主要责任 [10] 监管处理措施 - 浙江证监局对何云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3] - 对明辉股份及何云峰、姚秀梅、徐梦婷、何晨苒分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1]
IPO“折戟”?华为系黑马招股书已失效!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54
IPO状态 - 思格新能源招股书于2025年8月21日状态变为"失效" 首次冲击资本市场未成功 [1] 监管问询 - 中国证监会国际司2025年4月18日发出问询函 直指四大核心问题 [3][4] - 股权代持问题:创始人75%股权直至2023年10月由岳母及配偶代持 涉及潜在竞业禁止风险(前雇主华为) [4] - 技术独立性受质疑:公司五合一架构与华为技术体系高度同源 自身积累专利仅数百项 [6] - 数据安全问题:能源管理APP"mySigen"收集60国用户用电数据 被要求说明是否向第三方提供信息 [7] 公司背景 - 创始人许映童为华为前高管 1999年加入华为 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及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业务总裁 [7][9] - 2010年负责华为光伏逆变器团队组建 2015年华为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 [9] - 2022年5月离开华为创立思格新能源 选择户储赛道 [9] 融资与估值 - 成立19个月内完成6轮融资 吸金7亿元 [9] - 估值从2.2亿元飙升至44亿元 膨胀近20倍 [9] - 主要投资机构:高瓴创投间接持股14.89% 华登国际持股8.18% 云晖资本及钟鼎资本均持股2.88% [9] 产品与技术 - 2023年6月推出全球首款AI赋能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 [9] - 产品融合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和能源管理系统 [9] - 旗舰产品贡献公司收入90%以上 安装时间仅15分钟 [9] 市场与销售 - 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9家分销商 [11] - 欧洲市场收入占比达65.1%(2024年前三季度) [11] - 2024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电价下跌15%-20% 叠加政府补贴退坡 [14] 财务表现 - 营收:2022年0元 2023年5830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7亿元 [11][12] - 毛利率:2023年31.3% 2024年前三季度44.2% [12] - 净亏损:2022年7619万元 2023年3.7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5335万元 累计亏损超5亿元 [12] - 研发投入:2022年2616万元 2023年1.9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1.98亿元 [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2023年5342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1.05亿元 [12] 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1月底账面现金仅3.8亿元 [13] - 即期贷款达3.57亿元 [13] - 经营活动累计净流出6.06亿元 [13] 竞争环境 - 华为手握超万项光储核心专利 存在潜在专利风险 [6] - 由华为老部下创立的摩瓦新能源在欧洲工商业储能赛道抢先卡位 [14]
华为系户储黑马思格新能源IPO遇阻,港股招股书失效
新浪财经· 2025-08-24 02:35
公司背景与团队构成 - 公司由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立 核心高管团队多来自华为 创始人许映童在华为工作23年 董事总裁张先淼在华为任职11年获取10余项专利 监事会主席刘秦维和营销总经理乔凌子均为前华为成员 [2][3] - 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 从成立到提交港股上市申请仅用不到三年时间 [1][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3年6月推出全球首款AI赋能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 整合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和能源管理系统 采用模块化堆叠式设计 [4] - 分销网络覆盖99家分销商 业务扩展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以色列、韩国、日本等新市场 [4] 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营收从2022年0元增长至2023年5830万元 2024年前9个月营收达7亿元 [5] - 毛利率提升至44.2% 主要受益于海外高价值市场销售 [6] -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存货规模达4.24亿元 贸易应收款1.62亿元占营收23% [6] - 2022年至2024年前9月累计亏损超5亿元 研发投入分别为2616万元、1.93亿元和1.98亿元 [7] 监管风险与法律问题 - 证监会关注股权代持问题 创始人许映童75%股权直至2023年10月由岳母及配偶代持 [8] - 监管要求彻查是否违反华为竞业禁止条款 华为持有超万项光储核心专利可能构成技术风险 [9] - 能源管理APP"mySigen"收集60国用户用电数据 被质疑是否向第三方提供信息 [9] 市场环境与资金状况 - 公司核心产品仅占户储市场不足10%的细分领域 [10] - 账面现金3.8亿元 即期贷款3.57亿元 经营活动累计净流出6.06亿元 [10] - 欧洲市场电价下跌15%-20%且政府补贴退坡 该市场占公司超65%营收 [10] - 工商储新品SigenStack据称手握1.2GWh订单 但转型存在不确定性 [10] 上市进程与后续发展 - 港股IPO招股书于2024年8月21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内完成聆讯 [1] - 可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申请 需解决股权代持和竞业禁止问题 [11]
曾要求第一大股东代持、董事长称其为“领导”,谁在真正控制金力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0:10
公司治理与股东行动 - 第一大股东海南大禾公开征集表决权 计划在9月临时股东大会上罢免罗甸 于绪刚 唐光泽三位董事并选举刘小龙为新董事[2] - 海南大禾指控现董事会管理层涉嫌挪用甚至侵占公司巨额资金 并称公司退市风险高悬[2] - 提案包括四项非累积投票议案 涉及三位董事罢免及一位新董事选举[3] 审计与财务争议 -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6] - 审计机构发现金力泰通过8家贸易商进行季度性资金流转 存在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重大风险[7] - 公司审计委员会认定2024年战略备库行为不符合商业实质 应认定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1] 资金流向问题 - 2024年4月石河子怡科偿还1.3753亿元回购款后 资金立即以战略备库名义转至贸易商且去向不明[14] - 2024年9月厦门怡科收到3.23亿元股权转让款后 将3.07亿元转出至异常主体[15] - 资金提供方纽福克斯法定代表人佟飞同时是资金终点北京森沃的法定代表人 形成资金循环流转[15] 实际控制人争议 - 董事刘锐明指认裴剑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指控其与管理层勾结侵占资金[19] - 多方信源确认裴剑经常出入金力泰 享有专车司机待遇 并被内部称为"领导"[26] - 公司2024年年报声明无实际控制人 但内部人士透露近三任董事长均直接向裴剑汇报工作[22][26] 战略备库合理性争议 - 公司声称战略备库是为保供保价及增厚利润 但化工行业人士指出贸易商不具备定价话语权[11] - 审计委员会认为2024-2025年战略备库供应商应受同一主体控制[18] - 公司仅承认芮奈贸易存在资金占用 但审计发现8家供应商资金疑似流向定期存单及保证金[11] 监管与调查进展 - 上海证监局要求公司说明与贸易商资金往来及怡钛积股权投资中的资金占用情况[7] - 中国证监会已对公司立案调查 目前尚未形成最终结论[22] - 监管介入后裴剑不再现身公司 董秘办对采访诉求未予回应[26][27]
净利刚刚扭亏 联讯仪器冲刺IPO
北京商报· 2025-08-19 16:16
公司IPO进展 - 公司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计划募集资金约19.54亿元 [1][3]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五大项目 包括光通信测试设备、车规芯片测试设备等研发及产业化建设 [3] - 其中1.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公司账上货币资金约2.54亿元 且2022年曾进行2106.41万元现金分红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大涨185.87%至7.89亿元 净利扭亏为盈达1.4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盈利 营收2.01亿元 净利1932.87万元 [2] - 2022-2023年连续亏损 营收分别为2.14亿元、2.76亿元 净利分别为-3807万元、-5539.38万元 [2] - 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 从2022年26.71%升至2025年一季度51.03% 显著高于同行业均值15.29% [4]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2年8962.97万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3.05亿元 占营收比例37.95% [4] 业务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2] - 业绩增长源于行业需求强劲 公司完成产品线战略布局并在核心产品性能实现关键突破 [2] 股权结构 - 董事长胡海洋直接持股20.55%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4.83%股份 [5] - 胡海洋与黄建军、杨建三人合计控制54.79%股份 为公司实控人 [6] - 公司成立时胡海洋曾委托朋友潘易鹏代持股权 2018年1月通过股权转让解除代持 [6] 其他事项 - 公司面临与Aehr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7] - 公司表示股权结构清晰透明 符合上市公司治理要求 [7]
联讯仪器IPO背后:2024年净利刚扭亏 股权代持“惹眼”
北京商报· 2025-08-19 15:13
公司上市与业绩表现 - 公司科创板IPO获受理 拟募集资金约19.54亿元 其中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余投向多个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1][4]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大涨185.87%至7.89亿元 归属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4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1亿元 净利润1932.87万元 [3]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807万元和-5539.38万元 [3] 财务指标与资产负债 - 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 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26.71%/41.08%/47.66%/51.03% 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12.89%/13.15%/16.01%/15.29% [5][6]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8962.97万元/1.36亿元/2.55亿元/3.05亿元 占当期营收比例41.81%/49.16%/32.28%/37.95% [6] - 账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比例保持在87.19%至93.97% 应收账款质量整体较高 [6] 研发投入与团队建设 - 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分别为5357.28万元/1.05亿元/1.91亿元/5680.59万元 占营收比例24.99%/37.97%/24.27%/28.25% [7] - 截至2025年3月末研发人员达385人 核心技术团队稳定 [7] - 2022年研发经理金镖因个人原因离职 [7]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董事长胡海洋合计控制公司34.83%股份 与黄建军/杨建共同构成实际控制人 三人合计控制54.79%股份 [8] - 公司设立初期存在股权代持 2017年潘易鹏代胡海洋持有55%股权 2018年1月通过股权转让解除代持 [8][9] - 公司目前面临与Aehr的专利侵权纠纷诉讼案件 [10]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企业 主营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 [3] - 行业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完成产品线战略布局 [3] - 客户主要为光通信/半导体行业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 资信情况较好 [6]
联讯仪器IPO背后:2024年净利刚扭亏,股权代持“惹眼”
北京商报· 2025-08-19 14:04
公司IPO与业绩表现 - 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计划募集资金19.54亿元 其中1.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4] - 2024年营收同比大涨185.87%至7.89亿元 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达1.4亿元[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1亿元 净利润1932.87万元 继续保持盈利态势[3] 财务指标分析 - 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 从2022年末26.71%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51.03% 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15.29%[5][6]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逐年增长 2025年一季度末达3.05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37.95%[6] - 账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比例达93.97% 应收账款质量整体较高 回款风险较低[6] 研发投入与团队建设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4年达1.9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24.27%[7] - 截至2025年3月末研发人员385人 核心技术团队稳定[7] - 2022年研发经理金镖因个人原因离职[7]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董事长胡海洋合计控制公司34.83%股份 与黄建军 杨建共同构成实际控制人 合计控制54.79%股份[8] - 公司设立初期存在股权代持情况 2017年胡海洋委托潘易鹏代持55%股权 2018年1月通过股权转让解除代持[8][9] - 公司目前涉及与Aehr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为被告且尚未完结[10]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为国内领先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企业 主营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3] - 所处行业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产品性能实现关键突破[3] - 客户主要为光通信 半导体行业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 资信状况良好[6] 资金状况与分红政策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约2.54亿元[4] - 2022年进行2106.41万元现金分红[4] - 融资渠道较同行业上市公司受限[6]
道生天合IPO:业绩频繁波动,实控人揣美国绿卡大额分红后删补流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13 04:40
公司治理与股东纠纷 - 公司创始股东季刚、张婷夫妻与彭赛存在长期股权纠纷,涉及代持安排混乱(季刚岳父代持75%,彭赛亲属代持25%)和资金出借问题,双方多次对簿公堂[2] - 2021-2022年部分股东以异常低价转让股份(如苏州优顺以3.49元/股转让1600.72万股,杭州时代鼎丰以3元/股转让1000万股),引发利益输送质疑[3] - 实控人夫妇持有美国绿卡并通过60.47%持股比例获得三年累计分红中的1.5亿元,同时公司现金流持续为负(2021-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45亿、-3.55亿、-3773万)[3][4] 财务表现与分红争议 - 2020-2024年营收波动明显(33.32亿→31.27亿→34.36亿→32.02亿→32.38亿),净利润呈"过山车"式波动(1.38亿→0.85亿→1.1亿→1.55亿→1.55亿),2021年同比下滑超30%[4] - 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水平(2020-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13.58%→8.17%→10.77%→12.35%→11.58%),净利率仅2.71%-4.80%[5] - 三年累计分红2.5亿元占同期扣非净利润81.17%,远超监管关注标准,但同期募资计划中"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被取消,偿还贷款金额从1.85亿缩减至1.35亿[3][4] 业务风险与环保问题 - 核心产品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2023年销量增22.24%但销售均价暴跌30.78%,导致销售收入反降15.38%[5] - 新业务扩张存疑:现有新能源胶粘剂产能利用率2022年仅29.65%,2024年仍不足80%,却计划募资扩产[6] - 部分产品与生态环境部认定的"高污染"粘合剂相似,原募投项目中5.1万吨产能涉及争议产品,后调整取消4.8万吨新能源胶粘剂项目[6][7] IPO进程与监管疑虑 - 沪主板IPO申请于2025年7月25日提交注册,但上市关键期仍存在股东诉讼、环保合规性等重大未决问题[1][7] - 招股书披露存在矛盾:先大额分红后削减补流募资,环保整改呈现"先推进后完善"特征[1][7]
老板收购股权价格太低导致上市失败,12年前的股权问题还被查!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44
公司上市失败核心原因 - 甲公司因实际控制人A与B之间股权转让价格异常及权属真实性存疑导致创业板上市申请被否 [1][14][15] - 上市委认定未充分说明低价转让股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实控人股份权属不清晰 [14][15] 股权交易异常细节 - 12年前A与B以2400万元总价收购甲公司100%股权 A持股48%对应1152万元资金由B提供且由B亲戚代持 [2] - 九年后B以1折价格将27%股权转让给A 另3%转让给其他高管 两个月后A以翻九倍价格出售13%股权获利4950万元 [3][4] - B转让股权价格低于甲公司净资产价格 且声称因急需用钱低价出售但与12年未要求A还款行为矛盾 [12][13] 监管审查重点 - 上市问询聚焦B低价转让股权的公允性及12年前股权收购情况 [8] - 现场督导发现股权转让计价方式虽声称按净资产溢价计算 但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净资产 [10][12] - B在12年前股权收购中提供资金但未要求还款及利息 最终年化收益率仅8%-10% [2][11] 合规与法律影响 - 甲公司股权结构涉嫌违反《公司法》第140条禁止代持规定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12条股份权属清晰要求 [15] - 上市失败后投资人已退出 公司未来上市可能性极低 [15]
华钰矿业: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31 16:26
交易背景与标的资产 - 华钰矿业拟收购广西地润持有的亚太矿业11%股权 交易作价为3亿元 收购后对亚太矿业持股比例将提升至51% 实现对亚太矿业的控制[4] - 亚太矿业核心资产为一宗采矿权和一宗探矿权 自2022年起开展试运转及地下开采建设 评估基准日为2025年4月30日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值为34.14亿元[4] - 交易完成后亚太矿业股权结构为:华钰矿业51%、广西弘安24%、广西地润19%、贵州地矿6% 广西地润未提供业绩承诺与补偿安排[4] 控制权实现机制 - 亚太矿业董事会席位将增至7名 华钰矿业提名董事占4席 通过过半数表决机制控制董事会决策[5][6] - 华钰矿业持有51%股权 能有效控制股东会表决 除需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事项外 其余决议经半数以上即可通过[6] - 公司拟通过董事会聘任高级管理人员 强化对经营管理层的管控 实现对矿权的有效控制[6][7][8] 历史股权代持问题 - 广西地润曾代广西弘安持有亚太矿业21%股权 系因广西地润原有股权质押无法过户 2021年通过股权置换解决 代持期间表决权由广西弘安行使[9][10][11] - 公司此前未对亚太矿业实现控制因股权分散且董事会席位不足(原5席中仅占2席) 非直接由代持导致[12][13] - 广西弘安出具确认函 明确本次交易11%股权权属清晰且无代持情形 广西地润承诺股权无权利瑕疵及潜在争议[14][15][16] 交易合规性与真实性 - 前次交易40%股权分两次过户 其中21%股权经置换后权属清晰 本次交易11%股权经各方确认为真实交易[13][15][16] - 除已披露代持外无其他代持情形 交易履行了全部必要程序 不存在争议或潜在纠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