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研发

搜索文档
君实生物:抗IL-17A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Ⅲ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智通财经· 2025-09-07 08:17
临床研究结果 - 公司产品重组人源化抗IL-17A单克隆抗体JS005在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关键注册性Ⅲ期临床研究中取得阳性结果 [1] - 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设计(研究编号JS005-005-III-PsO) [1] - 共同主要研究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均显示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1] 产品进展 - 公司计划近期向监管部门递交JS005产品的上市许可申请 [1]
Regeneron(REGN)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4 14: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YLEA HD在抗VEGF品牌类别中增长强劲 需求增长16% [6] - EYLEA HD市场份额占抗VEGF品牌类别的60% [25] - EYLEA的RVO适应症在2024年价值10亿美元 [11] - 慈善捐款显著低于往年 影响患者支付能力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YLEA HD表现稳定增长 产品在市场上已有两年 [15][25] - DUPIXENT保持20%以上增长 拥有8个适应症 其中4个达到重磅炸弹级别 [43] - DUPIXENT在COPD市场表现强劲 是唯一系统性生物疗法 [49] - DUPIXENT在7个适应症中领先新品牌处方和总处方量 [45] - 新药linzanic在血液学市场刚推出几个月 早期指标良好 [8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湿性AMD主要影响老年患者 许多依赖Medicare计划 自付费用高 [12] - 美国市场支付方尚未在抗VEGF类别中采用偏向生物类似药的利用率管理 [27] - COPD市场包括商业人群和老年Part D人群 支付方覆盖强劲 [4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期待EYLEA HD标签增强 包括Q4周给药、预充式注射器和RVO适应症批准 [9][11][32] - EYLEA HD被视网膜专家描述为"更好的EYLEA" 因其持久性和延长给药间隔能力 [8] - 预充式注射器将提供重要便利性 繁忙的视网膜诊所每天治疗50-100名患者 [10] - 在竞争激烈的哮喘生物制剂类别中 DUPIXENT保持领先地位 [45] - 针对竞争对手 公司保持高度竞争准备状态 确保团队了解产品定位 [46][61] - 公司正在为C5 siRNA构建商业化团队 需要建立神经学专业能力 [66][68] - 公司采取长期BD视角 关注早期阶段机会和平台 补充抗体优势 [7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慈善捐款减少导致品牌类别面临支付能力挑战 [12] - 公司提供匹配捐赠计划 但尚未看到有意义的捐款 [13] - Catalent的生产问题导致FDA审批延迟 PDUFA日期推迟到第四季度 [35][39][40] - 公司对Catalent解决问题持乐观态度 但也在准备备用方案 [36][37] - EYLEA HD在缺乏预充式注射器的情况下表现良好 拥有后将更具吸引力 [33] - DUPIXENT在COPD市场被支付方认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 [52] - C5 siRNA在重症肌无力显示优异数据 2.3分改善 优于所有C5产品 [64] - fianlimab联合Libtayo在黑色素瘤的Phase I显示24个月中位PFS [73] - itapacumab的ERAFI II研究结果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正在分析原因 [76] - 公司保持长期视野 继续广泛寻找BD机会 [78] 其他重要信息 - EYLEA HD的监管申请因Catalent生产问题延迟 [35] - Q4周给药和RVO申请的PDUFA日期推迟至11月底 [40] - 预充式注射器申请的PDUFA日期推迟至10月底 [39] - C5 siRNA计划2026年向FDA提交申请 [71] - fianlimab联合Libtayo的Phase III数据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公布 [74] - 公司正在评估itapacumab的第三个Phase III研究 决定将在与监管机构讨论后做出 [76] - 公司管线包括Factor XI血栓形成项目、肥胖项目、过敏项目(Birch和CAT)以及基因医学项目 [8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EYLEA HD第二季度的强劲表现是否与慈善捐款有关 - EYLEA HD作为较新产品 受支付能力挑战影响较小 但市场存在相互影响 EYLEA作为更大产品受到更大影响 [16][21][25] 问题: 如何应对EYLEA生物类似药的竞争 - 支付方尚未在抗VEGF类别中采用偏向生物类似药的利用率管理 视网膜诊所对生物类似药兴趣有限 许多已选择EYLEA或EYLEA HD [27][30] 问题: EYLEA HD三个标签增强的重要性 - Q4周给药提供给药灵活性 预充式注射器提供便利性 RVO适应症是重要市场 EYLEA曾是该领域标准治疗 [32][33][34] 问题: DUPIXENT未来增长来源 - DUPIXENT拥有8个适应症 新推出的CSU表现良好 COPD继续强劲增长 在多个适应症保持领先地位 [43][45][49] 问题: COPD市场的进展阶段 - COPD是巨大市场 DUPIXENT是唯一系统性生物疗法 上市约一年 支付方覆盖强劲 增长稳定 [49][50][52] 问题: COPD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300的使用情况 - 300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很重要 但患者通常有达到该水平的历史记录 关键是要查看患者历史数据而非当前水平 [54][55] 问题: 如何看待IL-13竞争产品 - DUPIXENT通常被视为首选和最佳产品 竞争实际上有助于扩大市场 [61] 问题: C5 siRNA在重症肌无力的定位策略 - 临床数据显示在C5市场有很好机会 基于疗效、安全性和给药便利性 计划构建商业化团队 [63][64][66] 问题: fianlimab联合Libtayo在黑色素瘤的差异化期望 - Keytruda历史中位PFS为4-5个月 fianlimab联合Libtayo在Phase I显示24个月中位PFS 差异化的门槛可能在低至中十几个月 [72][73] 问题: itapacumab的下一步计划 - ERAFI II结果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正在分析原因 计划与监管机构讨论 可能进行第三个Phase III研究 决定将在年底前做出 [76] 问题: BD战略和现金使用是否有变化 - 公司保持长期视角 继续广泛寻找BD机会 重点关注早期阶段机会和平台 补充抗体优势 [78] 问题: 如何定义未来一年的成功 - EYLEA HD的催化剂非常重要 Libtayo在皮肤鳞状细胞癌辅助治疗的数据令人兴奋 新药linzanic早期指标良好 [82][83] 解决监管问题 推进管线项目 包括Factor XI、肥胖项目、fianlimab数据等 [85]
Regeneron(REGN)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4 14: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YLEA HD在抗VEGF品牌类别中增长最为强劲 需求增长在当季达到约16% [6] - EYLEA HD在美国市场前一个季度(第四季度至第一季度)的六个月需求增长约为5% [7] - EYLEA和EYLEA HD整体占抗VEGF品牌类别的60% [26] - 2024年RVO适应症为EYLEA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YLEA HD上市约两年 在品牌类别中表现稳定且持续增长 [12][17] - DUPIXENT在美国拥有八个适应症 其中四个达到重磅炸弹级别(blockbuster status) 年增长率超过20% [45] - DUPIXENT在七个适应症中 无论是新处方还是总处方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47] - COPD适应症上市一年多以来 增长稳定且支付方覆盖强劲 [52][53] - 新药linzelimab(用于血液学患者)刚刚上市几个月 早期指标表现强劲 [8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MD)患者多为老年人 依赖医疗保险和Medicare Advantage计划 但自付费用较高 [13] - 慈善捐款显著低于往年 影响了品牌产品的可及性 [13][14] - 支付方尚未在抗VEGF类别中采用倾向于使用生物类似药的利用率管理措施 [28] - DUPIXENT在COPD领域是唯一的系统性生物疗法 支付方认可其价值 因其能减少患者住院 [52][5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期待EYLEA HD的标签扩展 包括每四周(Q4)给药方案、预充式注射器(PFS)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适应症的批准 这些都被视为重要的增长催化剂 [9][12][33][34][35] - 在竞争方面 DUPIXENT被视为许多适应症中的“首选和最佳”产品 竞争反而有助于扩大市场 [48][62] - 公司正在为C5 siRNA(用于重症肌无力)建设商业化团队 并计划扩展到神经学等其他治疗领域 [64][69][70] - 公司积极寻求业务发展(BD)机会 重点关注早期阶段的机会和平台 以补充其在抗体方面的优势 [80][81][8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由于第三方基金会的慈善捐款减少 品牌类别面临 affordability 挑战 公司已推出匹配捐赠计划以帮助患者 但尚未看到有意义的捐款 [13][14] - EYLEA HD的监管审批因Catalent Novo的生产问题而延迟 PDUFA日期被推迟到第四季度 但公司相信问题可以在三个月内解决 [36][37][41][43] - 公司对fianlimab(LAG-3抗体)联合Libtayo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三期数据持乐观态度 预计数据将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公布 [75][76] - 对于itapacumab(由赛诺菲合作) 由于ERAFI II研究结果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公司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下一步行动 并可能考虑进行第三项三期研究 [78][7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 并对业务发展(BD)保持长期视角 积极寻找创新机会 [80][82] - 管线中还有其他潜在催化剂 包括因子XI(抗血栓)、肥胖(与Hansel合作的授权资产)、过敏(Birch和CAT)以及遗传医学(如otoferlin用于遗传性听力损失)等 [88][90] - 在肿瘤领域 Libtayo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辅助治疗的数据令人兴奋 可能于明年推出该适应症 [8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EYLEA HD的增长是否受到慈善捐款的影响 - 回答: 市场情况复杂 EYLEA HD本身受affordability挑战的影响较小 但较大的产品(如EYLEA)受到的影响更大 不过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无法完全割裂 [16][17][22] 问题: 如何应对EYLEA生物类似药的竞争 - 回答: 支付方尚未优先使用生物类似药 视网膜医生对生物类似药兴趣不一 许多人更青睐EYLEA HD因其更好的产品特性(如持久性) 公司专注于提供最好的产品 [28][31] 问题: EYLEA HD三个即将到来的PDUFA(Q4给药、RVO、PFS)各自的重要性 - 回答: 三者都重要 Q4给药提供给药灵活性 PFS为繁忙的诊所提供便利 RVO适应症则是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 [33][34][35] 问题: 监管延迟的原因及影响 - 回答: 延迟是由于Catalent Novo的生产问题所致 FDA的延期表明其认为问题可在三个月内解决 公司正在支持Catalent并准备备用方案 [36][37][38] 问题: DUPIXENT持续高增长的动力来源 - 回答: 新适应症(如CSU、COPD)的推出、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多个适应症中的领先地位共同推动了增长 竞争反而帮助扩大了市场 [45][47][48] 问题: COPD市场的渗透阶段和机会 - 回答: 上市仅一年多 增长稳定 支付方覆盖强劲 因其能减少住院 市场巨大且仍在早期阶段 [52][53] 问题: 在重症肌无力(gMG)市场中如何定位C5 siRNA - 回答: 临床数据令人兴奋 特别是在C5部分市场 其疗效、安全性和给药的便利性(季度皮下注射 未来可自我给药)将是差异化优势 [64][65] 问题: 是否需要为C5 siRNA构建新的销售团队 - 回答: 公司将建立专门的商业化团队 但得益于公司在多治疗领域(如皮肤科、胃肠病学、肺病学、肿瘤学)的经验和人才 已有良好基础 [69][70] 问题: fianlimab(LAG-3)联合Libtayo在黑色素瘤中的预期 - 回答: 历史数据显示Keytruda的中位PFS约为4-5个月 而fianlimab联合Lagitayo在早期数据中显示出24个月的中位PFS 差异化的门槛可能在十几个月左右 [75] 问题: itapacumab的下一步计划 - 回答: 正与监管机构讨论数据 以确定下一步用于申请批准的可能路径 同时也在考虑进行第三项三期研究 这将与赛诺菲共同决定 [78][79] 问题: 业务发展(BD)策略是否有变化 - 回答: 策略没有改变 继续广泛寻找机会 重点关注早期阶段和平台 以补充抗体优势 避免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支付过高价格 [80][81][82] 问题: 如何定义未来一年的成功 - 回答: 成功包括成功解决EYLEA HD的监管问题并加速其增长 DUPIXENT新适应症的成功推出 Libtayo在皮肤鳞状细胞癌辅助治疗中的潜在批准 以及linzelimab在血液学市场的早期成功 [84][86] 此外 推进管线中的其他项目(如抗血栓、肥胖、过敏、遗传医学)也是成功的关键 [88][90]
轩竹生物,拟赴香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新浪财经· 2025-09-01 05:01
上市备案与股份结构 - 中国证监会批准轩竹生物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股份全流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77,433,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 - 17名股东申请将93,368,496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其中天津振轩医药持股最多达36,049,144股[2] - 股东包含多家医药投资合伙企业及个人股东 如北海百美恩投资持股13,039,600股 北京双鹭药业持股534,240股[2] 公司背景与业务概况 - 公司为四环医药(00460 HK)分拆企业 总部位于北京且注册于河北石家庄 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3] - 建立全面内部研发平台 拥有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 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领域[3] - 研发管线包含两项NDA批准资产、两个NDA注册阶段项目、四个I期临床试验项目及五个IND批准项目[3] 上市进程与中介机构 - 公司于2024年11月25日及2025年6月13日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3] - 最新招股书可通过港交所披露易平台获取 编号为sehk25061301829[3]
君实生物(688180):收入同比增长 49% 25H2关注PD-1/VEGF数据读出
新浪财经· 2025-09-01 02: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1.68亿元 同比增长48.64% [2]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9.54亿元 同比增长42.25% [2] - 研发费用7.06亿元 同比增长29.14% 销售费用4.87亿元 同比增长13.98% 管理费用1.95亿元 同比下降18.60%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4.13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6.45亿元显著收窄36.0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合计约35亿元 [2] 核心产品进展 - 特瑞普利单抗国内获批12项适应症 一线治疗HCC适应症sNDA获得受理 [3] - 10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其中4项为医保独家适应症(黑色素瘤 围手术NSCLC 1L RCC 1L TNBC) [3] - 皮下注射制剂JS001sc的3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 有望年内数据读出并递交NDA [3] - 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 欧盟 印度 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3] - 通过合作伙伴将商业化布局拓展至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3] 研发管线进展 - JS207(PD-1/VEGF)已启动8项2期临床 在NSCLC CRC TNBC 肝癌等瘤种开展联合探索 [4]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JS207的2期临床入组172名受试者 1期临床入组近100名受试者 [4] - JS004(BTLA)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全球3期临床已入组近400名患者 有望2026年完成患者招募 [4] - 积极推进JS015(DKK1) JS212(EGFR/HER3) JS213(PD-1/IL-2) JS214(VEGF/TGF-β)等早期管线临床开发 [4] 未来催化剂 - JS207(PD-1/VEGF)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数据读出 [5] - 特瑞普利单抗皮下剂型有望2025年下半年数据读出并递交NDA [5] - JS203(CD20/CD3)有望2026年启动关键注册临床 [5] - JS107(CLDN18.2 ADC)预计2025年内启动3期临床 [5] - JS105(PI3K-α)预计2025年内启动3期临床 [5] - JS005(IL-17A)用于银屑病治疗适应症预计2025年底申报上市 [5]
迈威生物:9MW381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智通财经· 2025-08-31 08:30
核心事件 - 公司9MW3811注射液用于病理性瘢痕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 [1] 产品特性 - 9MW3811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人IL-1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 [1] - 产品通过高亲和力结合IL-11 有效抑制IL-11/IL-11Rα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干预纤维化相关疾病病理进展 [1] - 核心优势包括更高的靶点亲和力与信号阻断能力 以及超过一个月的长半衰期 更适用于需要长期给药的慢性疾病治疗 [1] 知识产权 - 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
君实生物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7 22:5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主要因商业化药品销售收入增长[1][2] - 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减亏36.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减亏50.87%[1] - 毛利率80.06%,同比提升9.33个百分点,净利率-39.86%,同比改善54.44个百分点[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7.08亿元,占营收比重60.6%,同比下降28.51%[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98%,因市场推广费用及销售人员薪酬增加[3]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6%,因公司加强费用管控[4] - 财务费用激增2845.18%,因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上升及利息收入减少[5]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61.94%,因药品销售收入增加及收到大额技术许可款[5] - 货币资金30.06亿元,同比增长10.85%[1] - 有息负债34.26亿元,同比增长33.85%[1] - 应收账款5.26亿元,同比增长16.99%[1] 研发与业务驱动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14%,因公司聚焦创新性研发项目并加速临床开发[5] - 商业模式主要依靠研发驱动,需关注研发驱动力实际情况[8] 基金持仓动态 - 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LOF)C持有166.23万股,为最大持仓基金,规模3.77亿元[10] - 广发科创板两年定开混合等6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合计新增约180万股[10] - 嘉实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等3只基金出现减仓操作[10]
港股IPO,再迎18A公司!今年这类公司新股涨幅“霸榜”
证券时报· 2025-08-27 14:0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前5名均为18A公司 首日涨幅介于78.71%至206.48%之间 [3] - 银诺医药-B以206.48%的首日涨幅位列第一 中慧生物-B以157.98%涨幅紧随其后 [4] 劲方医药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8款候选药品管线 其中5款处于临床阶段 包括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 [7] - GFH925是中国首款获批的选择性KRAS G12C抑制剂 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从IND批准到上市仅用约三年 [7] - GFH375是KRAS G12D口服抑制剂 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II期临床试验II期部分 [7] 商业化授权合作安排 - 与信达生物签订GFH925大中华区独家授权协议 信达生物负责该区域开发及商业化 劲方医药保留中国以外地区权利 [9][11] - 授予SELLAS大中华区以外GFH009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10] - 与Merck Healthcare KGaA就GFH925/cetuximab联合疗法在欧盟开展Ib/II期临床试验合作 [10] - 授予Verastem大中华区以外地区GFH375等三种候选产品的选择权 [10] 财务表现及研发投入 - 2023年收入7373万元人民币 2024年增长至1.05亿元人民币 [14] - 2023年净亏损5.08亿元人民币 2024年扩大至6.78亿元人民币 [14] - 2023年研发成本3.13亿元人民币 2024年增至3.32亿元人民币 [1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研发成本6980万元人民币 [15] 融资历程及股东结构 - 累计完成多轮融资 总金额约14.21亿元人民币 [16] - 2018年天使轮融资0.60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弘晖资本 [17] - 2019年A轮及A+轮融资1.40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含宁波弘甲、石药集团 [18] - 2021年B轮及B+轮融资5.43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鼎晖投资、深创投 [18] - 2022年C轮融资4.83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含华盖资本、谢诺辰途 [18] - 2024年C+轮融资1.95亿元人民币 投资者包括亚投资本、华金资本 [18] - 联合创始人吕强持股集团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5.23% [16]
复宏汉霖(02696):PD-L1ADC早期数据优异,多个早期管线后续临床推进值得期待
国投证券· 2025-08-27 13:4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给予复宏汉霖买入-A投资评级 [3][6] - 6个月目标价为93.45港元 [3][6] - 当前股价为83.90港元(截至2025年8月26日) [6]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28.2亿元,归母净利润3.9亿元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5.70%) [3][8][14] - 预计2026年收入53.0亿元(同比下降9.99%),净利润7.7亿元(同比下降11.60%) [3][8][14] - 预计2027年收入66.0亿元(同比增长24.64%),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74.20%) [3][8][14] - 毛利率从2025年80%提升至2027年90% [8][14] - 每股收益2025E为1.60元,2027E升至2.46元 [8][13] 核心产品HLX43临床进展 - PD-L1 ADC HLX4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腺鳞癌(TSCC)等实体瘤中展现"高效、低毒"治疗潜力 [1] - 对鳞状/非鳞状NSCLC、有无EGFR突变、有无脑/肝转移、PD-L1阳性/阴性患者均显示优异疗效,不依赖生物标志物筛选 [1] - 已在中美两国启动NSCLC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并完成首例给药 [1] - 计划近期启动胸腺癌国际多中心临床,并拓展至宫颈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等瘤种II期研究 [1] 早期研发管线布局 - 布局多款潜力早研品种包括HLX79(人唾液酸酶融合蛋白)、HLX701(新型SIRPα-Fc融合蛋白)、HLX37(抗PD-L1/VEGF双抗) [2] - 小分子抑制剂HLX97(KAT6A/B口服抑制剂,潜在BIC)及三抗TCE平台产品HLX3901(DLL3xCD3xCD28)、HLX3902(STEAP1xCD3xCD28) [2] - 双抗ADC产品HLX48(EGFRxcMET基于Hanjugator™开发)及HLX316(B7H3-唾液酸酶融合蛋白,潜在FIC) [2] 估值与财务模型 - 采用DCF估值模型,假设WACC为9.0%,永续增长率3.0% [10] - 预测2025-2034年自由现金流从-1.3亿元增至41.6亿元,自由现金流比率从-2%提升至28% [10] - 预测期现金流现值137亿元,终值现值329亿元,总市值466亿元(折合507亿港元) [10] - 每股估值93.45港元基于总股本5.43亿股 [10] 市场表现与估值比率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264.0%,相对收益232.0% [7] - 2025年预测市盈率47.94倍,2027年降至31.13倍 [8][14] - 市净率从2025年10.71倍降至2027年6.95倍 [8][14] - ROE预计2025年22.35%,2027年回升至22.32% [8][14]
上海莱士: 关于“SR604注射液”新增临床试验适应症申请获得受理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34
药物研发进展 - SR604注射液新增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出血发作的预防治疗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于2025年8月22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受理号CXSL2500733)[1] - 药物规格为30mg(1mL)/瓶 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 属于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1] - 新增适应症针对血管性血友病(VWD) 这是一种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异常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2] 临床试验设计 - 将开展Ⅱ期剂量探索试验 包括0.2mg/kg剂量组每4周给药一次及0.4mg/kg剂量组每4、6、8周给药一次的多剂量用药间隔试验[2] - 前期已针对血友病A/B及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适应症开展试验 于2023年12月21日获得受理(受理号CXSL2300875)[1] - 原适应症已于2024年3月5日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目前取得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进入疗效探索Ⅱb期试验阶段[1] 药物特性与市场地位 - SR604注射液为人源化高亲和力结合人活化蛋白C的单克隆抗体制剂 特异性抑制人活化蛋白C抗凝血功能[1] - 全球尚无同靶点产品上市 也无抗体药物获批用于血管性血友病的预防治疗[2] - 若研制成功 有望显著改善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用药体验[2] 研发进程管理 - 新增适应症申请不会对原适应症(血友病A/B及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临床试验产生影响[3] - 公司将根据国家药监局审评进度 按照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准备临床研究开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