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澳大利亚汉学家魏华德:中国已准备好被世界更好地了解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4:19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苏婧欣 赵婧姝)"我在1985年19岁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中国,如今已过去了40 年。"澳大利亚汉学家魏华德近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越来 越多,同时中国也已准备好被世界更好地了解。 魏华德是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也是对中国文化有着独到见解的汉学家。他告诉记者,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元素都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比如中国美食、道教与儒家思想等。 谈及本次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年度主题,魏华德说,技术能让表达变得更加丰富,让文化传播 变得更加有效。他举例说,如今借助沉浸式技术,人们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中国名画或经典建筑,而 不再局限于平面的图像,这类技术的普及,正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 魏华德认为,东西方交流不能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必须搭建双向"桥梁",双方都应主动摒弃先入为主 的成见,通过沉浸体验去理解彼此的文化。如今东西方拥有更多的"共鸣点",而非"碰撞点"。 魏华德说,这次在北京文化论坛上,他看到了中国在文化传播领域所呈现的共识、和谐与协作精 神,"我非常愿意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完) 在魏华德看来,电影《功夫 ...
看见大国首都,读懂文化北京
新京报· 2025-09-23 23:01
论坛概况与主题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行 永久主题为传承·创新·互鉴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1] - 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首次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并揭晓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1] - 十件大事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等 [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论坛包含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多项配套活动 展现多元文化价值 [2] - 配套活动包括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 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等 [2] - 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集中展示国博凤冠 天宫藻井 国子监金榜题名 天坛四季冰箱贴等博物馆公园顶级文创产品 [3] 文化产业经济数据 - 北京市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429.5亿元 同比增长13.2% [3]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3] 城市文化定位与发展 - 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1] - 文化科技融合展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潜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盛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 - 论坛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搭建文明对话平台 体现北京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2][4]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探索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52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积极探索融合的有效机制和路径,为推动我国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强化战略引领与顶层设计,铺展融合发展蓝图。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国家层级的文化数字化战略 行动计划和科技赋能文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各地需结合资源禀赋,出台配套实施方 案,形成政策合力;健全标准规范。加快建立文化数据采集、存储、交易、应用的标准体系,解决数据 孤岛问题。前瞻性研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元宇宙等领域的伦理规范与治理规则,确保融合 进程健康有序。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科技是国家的强盛之基。9月23日至24日,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 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论坛搭建文化之桥、深化交流对话、推动人文合作,以文化文明的力量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引领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文化发展,两者有机融合、双向赋能。深入理解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需 要准确把握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坚持文化铸魂、科技为用。文化是根本,价值是灵魂。融合发展要始终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科技是工具、手段和渠道,其目的在 于更好地承 ...
四川参与多项特色活动
四川日报· 2025-09-23 22:25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开幕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活动 [1] - 四川方面积极参与多项特色活动 推动地方文化展示与中外交流协作 [1] 视听产业融合 - "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 北京市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电影局联合承办 聚焦视听产业融合新趋势 [1] - 论坛通过演讲与圆桌对谈探索技术赋能下内容创新与业态升级突破路径 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1] - 四川元素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部分场景取景于四川的《浪浪山小妖怪》作为文化融合破圈重要例证被重点提及 [1] 微短剧创作成果 - 四川省委宣传部推荐作品《家里家外》入选"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成果 该剧全程采用四川方言 在成都实景拍摄 [1] - 作品播出后全网话题量与播放量均超亿级 [1]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应用 - 四川传媒学院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优秀AIGC作品将在"AI进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上的创新应用"沙龙展播 [2] - 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将分享四川在影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成果 [2] -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将亮相"数字艺术与美术馆发展新趋势"沙龙 交流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机构深度融合经验 [2]
看见大国首都,读懂文化北京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2025-09-23 16:06
▲9 月23日,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在北京文化论坛上发言,主题为"以文化为桥梁连接世界"。 新京 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金秋再相聚。 据新京报报道,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 在京举行。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9月23日晚,2025北京文化论坛首次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 事"正式揭晓。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展现北京的政治文化站位;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深化中外文明 对话,呼应北京文化枢纽的全球坐标;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彰显古都新韵,是历史文化重要保护成 果;"240小时过境免签"带火国际文化游,凸显北京已经成为展示中国魅力的"第一窗口";北京率先实 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是北京为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传播打样示范…… 这份沉甸甸的榜单,可窥见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分量,亦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 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具象化。立志打造"四个中心"的北京,在文化这篇大文章上不断挥毫落笔。文 化因科技而焕发新生活力,科技因文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三千年顶流文物团建 大运河畔对话殷商文明
新华社· 2025-09-23 14:33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 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2] 论坛议题 - 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 议题涵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 [2] - 论坛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2] 文化展示 - 通过系列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 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妇好墓青铜鸮尊 亚醜钺 商代唯一青铜手形器 殷墟唯一青铜牛尊等重要文物 [6] - 文物展示旨在感受中华文明不息的脉搏 [6]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吴丹娜:数字技术与“Z世代”助推俄中文化交流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4:33
北京作为中俄文化交流平台 - 北京已成为两国文化互动互鉴的重要平台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吴丹娜受邀参加2025北京文化论坛[3] - 北京文化生活格外活跃 是一座世界文化之都 拥有博物馆、剧院、展览馆等文化瑰宝[4]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受欢迎程度 - 俄罗斯芭蕾舞在中国极受欢迎 演出门票总是瞬间售罄 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芭蕾舞演员专场演出座无虚席[4] - 中国观众对俄罗斯民间艺术充满兴趣 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艺术学院歌舞团在北京演出剧场坐满[4] - 在"俄中文化年"活动框架下 有很多俄罗斯戏剧院团来华演出[4]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受欢迎程度 - 俄中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罗斯上映时反响热烈[5] - 北京顺义大剧院演员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戏剧节赢得满堂掌声[5] - 俄罗斯各地举办大量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展览等活动[5] - 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与现代造型艺术、电影、时尚服饰、美食等都感兴趣[5] 数字技术对文化交流影响 - 技术飞速发展影响文化生活 数字现实提供不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可能性[7] - 现代技术使文化更易接触 消除地理和经济障碍 提供多样化形式和沉浸式体验[7] - 技术创造对话空间 是现代文化交流的强大工具 使俄中年轻人交流更广泛[7] Z世代在文化交流中角色 - Z世代是积极的文化创造者、协调者和联结者 而非被动观察者[9] - 生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高度发达时代 对技术得心应手[9] - 文化交流具有即时性、视觉化和互动性特点 主动参与并创新文化形态[9] - 打破刻板印象 创造并使用新交流形式 已成为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9]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题 - 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反映技术创新融入文化领域的全球趋势[11] - 涵盖文化对话新形式、传统与创新协同增效等概念 提出创意产业经济国际合作新模式[11] - 展现中国构建"数字文明"愿景 通过技术进步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1] 中俄文化合作展望 - 公众期待两国通过文化交流加深理解与友谊[12] - 加强表演艺术、影视、出版等领域合作 鼓励青年交流 推动文化产业建立多元伙伴关系[12] - 利用数字技术共同创建虚拟博物馆平台和线上展览 促进文化遗产交流[12] - 丰富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12]
2025北京文化论坛|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汉代地下王宫重开
新华社· 2025-09-23 14:13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论坛活动安排 - 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2] - 邀请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文化地标宣传 - 通过一系列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 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探访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该博物馆地下有15880根柏木 采用黄肠题凑榫卯结构 是汉代王侯地下宫殿遗址 [6]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 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9-23 12:34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开幕 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1] - 论坛设置主论坛 平行论坛 专业沙龙及多项配套活动 主论坛吸引800名中外嘉宾参与 [1] 核心议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围绕《数字技术促进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发表主旨演讲 [1]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就《跨越不同文化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分享 [1]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短评:科技将如何重塑全球文明对话?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1:50
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 - 人工智能复原敦煌壁画 虚拟现实重现圆明园遗址 区块链技术赋能文物保护 体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跨界实践成功案例 [3] - 数字技术突飞猛进 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深度渗透社会生活 科技从工具转变为环境 推动文化生产传播接受全链条加速重构演进 [4] - 科技呈现明显不对称性 全球文化数字化进程由少数技术强国主导 技术基础设施可能编码特定文明价值观 威胁文明对话平等性并加剧数字鸿沟与文化鸿沟 [6] 2025北京文化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设置6场平行论坛和20余场专业沙龙 涵盖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等方向 [8] - 平行论坛聚焦数字时代文明对话新范式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新动能 涉及保护传承 破界共生 城市文化 交流互鉴四大板块 [8] - 设置"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 强调相互尊重与平等互鉴的文明对话 呼应全球化挑战下的价值选择 [10] 科技应用与文化传承关系 - 科技具有双刃剑属性 数字化拷贝不等于有效传承 算法可能决定文化内容接触 虚拟体验替代真实交流 存在文化主体性被吞噬风险 [4] - 真正融合需基于文化基因创造性转化 科技应增强而非替代人的创造力 拓展而非压缩文明表现形式 北京实践体现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应用理念 [8] - 故宫数字化重生 中轴线智慧保护 胡同创意改造 工业遗址文化赋能 展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教科书级案例 [8] 技术实践与文明对话 - XR全景奇幻展《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等实践 呈现传统与现代 虚拟与现实 东方与西方的多元对话 [10] - 论坛聚焦方向超越技术手段更新 触及文明交流互鉴本质 涉及文化保护传承技术更新与哲学命题深度思考 [6][8] - 技术应为文明对话搭建便捷桥梁 但需避免简单连接取代深度理解 防止数字鸿沟反噬文化多样性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