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依托中国白酒博物馆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
快讯· 2025-06-30 01:58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支持 - 推进文博场馆改造提升和内容建设,加快江口沉银博物馆等建设 [1] - 研究推进四川博物院新馆、蜀道博物馆建设 [1] - 强化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文化交流功能 [1] 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 依托中国白酒博物馆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 [1] - 提升中国皮影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展陈质量 [1] - 支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1] 文化内涵挖掘与创新模式 - 全面挖掘三线建设文化内涵,保护用好工业遗产遗址 [1] - 创新"工业+科技+旅游"模式,实施一批工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1] - 支持举办国际大展特展联展 [1]
四川各部门各单位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深化落实 细化举措 推动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四川日报· 2025-06-23 06:41
文旅融合政策导向 - 四川各部门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1] - 经济和信息化厅实施文化赋能和工旅融合行动 增强四川制造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 - 民族宗教委通过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旅游促三交六项行动 [4] 产业保护与发展措施 - 检察院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 协作行政执法并强化文旅知识产权保护 [2] - 生态环境厅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守护生态红线并开辟项目绿色通道 [5] - 国资委推进省属企业旅游资源专业化整合 实施1+8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7] 资源要素与监管保障 - 审计厅围绕文旅企业改革事项开展审计 促进头部企业引育和中小文旅企业梯度培育 [6] - 经济和信息化厅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 培育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 - 审计厅重点关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及用地保障机制 优化文旅融合资源要素配置 [6] 技术与创新应用 - 经济和信息化厅依托软件动漫游戏产业优势 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生态布局 [3] - 经济和信息化厅强化VR+技术赋能 构建内容+硬件+场景协同的信息消费新生态 [3] - 民族宗教委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节等平台 拓展与文旅文物部门合作促进资源转化 [4] 品牌建设与特色培育 - 生态环境厅建设美丽城市乡村河湖样板 共同擦亮文旅融合发展亮丽名片 [5] - 检察院助力做靓特色文旅名片 强化本土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及演艺赛事产业发展 [2] - 民族宗教委打造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 推进全方位嵌入 [4]
我省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以实际行动推进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22 02:3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部署 - 省委教育工委要求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培养复合型文旅专业人才 [1] - 教育厅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研学"跨界产品,促进教育资源与文旅产业资源深度融合 [1] - 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1]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 - 科技厅明确"探索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重点任务 [2] - 强调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 [2] - 要求通过多种学习形式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创新工作举措推动科技赋能文旅 [2] 财政支持措施 - 财政厅将统筹宣传文旅领域资金,完善一揽子支持措施形成系统支持格局 [3] - 加快推动文旅商贸子基金落地,鼓励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 - 实施"天府文产贷""天府科创贷",落实文旅企业专项税费优惠政策 [3] 人才队伍建设 - 人社厅将完善职称标准条件,增设评审专业,支持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4] - 开发文旅融合特色岗位,发布需求目录,支持开发灵活就业岗位 [4] - 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4] 林草文旅产业发展 - 省林草局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抓手,出台生态旅游康养行动方案 [5] - 培育大熊猫、大峨眉等生态旅游品牌,繁荣生态文化 [5]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吸引工商资本进山入林 [5] 税务支持政策 - 税务局将编制文旅领域税费优惠政策清单,精准推送辅导产品 [6] - 加强文旅业税收数据分析,建设"涉税涉费数据共享专区" [6] - 优化"川渝通办"等服务,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 [6]
三方面凸显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战略考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03:42
四川文旅产业战略部署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旨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1] - 四川拥有全国数量最多 类型最全 规模最大 品位最高的文旅资源谱系[2] -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旅发展寄予厚望 赋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2] 战略考量三大维度 - 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 强调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2] - 推动"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走深走实的重大举措[3] - 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地位[3] 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 四川文旅产业大而不强 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3] - 目标培育文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 重点推动业态多元化 产品优质化 品牌体系化 企业强化[3] 文化保护与区域布局 - 将高水平开展文艺创作 高质量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4] - 打造差异化区域发展布局 包括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国际旅游城市等多层级载体[4] - 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4] 服务优化方向 - 大力优化通行环境和服务环境[4] - 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4]
巴山蜀水写新篇——四川牢记嘱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7 00:3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增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跃升至1.76万亿元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 国内游客在川总花费达1.76万亿元 在全国长期保持第一方阵地位 [12] - 2024年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 以文旅为主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5] 重点文旅项目表现 -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影响力显著 代表性文物复制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 - 三苏祠博物馆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接待团体游客超6000批次 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 创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纪录 [3] - 九寨沟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 同比增长40.56% 智慧管理系统显著提升游客体验 [1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推出"熊猫专列·成都号"特色旅游专列 包含16天15晚新疆之旅和成都文化地标探访 [7] - 绵阳打造航天科技馆、智造研学等新产品 运用"数字人李白"等科技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10] - 乐山2024年举办200余场文化活动 170余项赛事和近200场美食跨界活动成为流量担当 [10]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与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合并召开 促进资源和产业有效对接 [8] - 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 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和七项重点任务 [10] - 出台《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升文旅国际竞争力 [14] 县域文旅发展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 居全国第二位 [13]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 居全国第一位 [13] - 成都非遗博览园在第九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 [14] 国际文旅交流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 双国际机场枢纽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国际旅游 [14] - 美国学者贾和普25次探访蜀道 认为蜀道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启示 [14] - 三星堆文物国际巡展和学术讲座有效提升古蜀文明全球影响力 [1][14]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为观展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选择
央视网· 2025-05-18 19:12
博物馆行业转型趋势 - 博物馆正从高冷范儿转向可亲可近的新面貌 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1] - 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 到博物馆去成为新风尚 吸引年轻人专程为参观博物馆而赴一座城旅游 [4] - 博物馆从单向输出转变为与观众双向奔赴 通过文化体验项目如《再现大邑商》增强互动性 [4] 博物馆联动与展览创新 - 全国28家文博单位联动 携338件套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殷商文明展览 跨越3500年历史 [6] - 博物馆展览突破地域限制 通过跨区域合作激活文化影响力 [6][7] 博物馆空间拓展与主题创新 - 博物馆突破传统围墙限制 向机场等非传统场所扩展 如西安西部机场博物馆利用6400平方米空间展示考古文物 [9] - 乡村博物馆兴起 如成都和林村将农房改建为气象博物馆 结合稻田实地展示气象与农业关系 [9] - 专家指出大型展馆应推出新时代主题 在文旅融合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