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百业

搜索文档
多地端出文旅大餐 释放双节消费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0:48
假期出行规模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9月29日至10月10日12天运输期)[1] 文旅活动规模 - 云南推出32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289场文旅艺术展演、约2900场群众文化活动及105场博物馆公益展览[1] - 四川组织六大主题1300余场文旅活动[1] - 北京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1] 消费补贴措施 - 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总减免额度不低于2500万元(2025年下半年)[2] - 广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放文旅消费券[2] -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各地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2] 出行需求特征 - 国内机票搜索热度前十城市为北京、成都、上海、重庆、昆明、广州、深圳、西安、贵阳、杭州[2] - 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速达73%(截至9月22日)[3] - "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3] 消费行为趋势 - 游客追求情绪价值与性价比 减少非必要项目花费[3] - 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模式吸引游客延长停留时间[3] - 自驾游、自由行、高铁游成为热门出行方式[3]
美团旅行“00后”新玩法:打卡国境线、荡高空秋千、乘矿车下井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40
国庆旅游预订趋势 - 2025年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 [1] - 出游高峰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 [1] - 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 [1] 高星酒店需求增长 -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 [1] - 山东五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超130% [1] - 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和丽江万豪万枫推出文化体验套餐 [11] 区域旅游热度分化 - 山东国庆文旅订单量增速50% [1] - 新疆国庆文旅订单量增速103% [3]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旅增速达114% [3] 国门及口岸旅游兴起 - "国门景区"搜索量同比上涨40% [3] - 黑河国庆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73% [6] - 云南磨憨口岸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417% [7] 文旅融合新业态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成为新趋势 [1][8] - 洛阳博物馆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超700% [8] - 西夏陵博物馆搜索量同比上涨114% [10] 县域及小众目的地爆发 - 曹县等山东县域目的地搜索量攀升 [1] - 乌恰县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35% [3] - 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70% [14] 跨境旅游联动效应 - 对俄免签推动黑河酒店搜索量上涨325% [6] - 黑河市美食搜索热度上涨336% [6] - 俄罗斯游客涌入黑河国际早市 [9][10] 文旅消费创新模式 - 美团推出国庆酒店券包及小团游福利 [15] - 工业旅游带动多业态融合 [10][15] - 景区结合VR/4D技术提升体验 [10]
【省文化和旅游厅】链群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融合满足群众需求
陕西日报· 2025-09-11 22:48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基本实现省有三馆 市县有两馆 乡有一站 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1] - 创新打造新型文化空间2700余个 逐步形成十五分钟文化便民圈[1] - 全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由2021年1.4次提升至2024年3.47次 增长147.86%[1] - 2021年以来戏曲进乡村演出58371场 平均每个乡镇超过9场 线上观众达2076.3万人次[2] - 连续四年发放文化惠民补助2.6亿元 建成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提供数字服务[2] - 培育40个省级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24年举办四季村晚1752场[2] 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 重点文旅产业链群上半年总营收4299.59亿元 同比增长14.24%[3] - 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151.46亿元 带动超百万人就业[3] - 旅游演艺活跃度居全国第一 21万余户经营主体覆盖景区 旅行社 酒店等领域[3] - 上半年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5.11% 总花费增长46.76%[4] - 国内游客接待量4.6亿人次 总花费4139.0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03%和8.10%[4] - 实施文旅+百业工程 汉服国潮 文创潮玩 精品民宿成为消费新热点[4] 政策与创新举措 - 出台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推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4] - 统筹省级旅游专项新增资金支持高品质酒店 数字文旅等七大领域[4] - 推出入境旅游便捷支付服务 协调重点场馆延长旺季开放时间[4] -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红黑榜制度 实施16项贴心举措提升游客满意度[4]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 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总量[5] - 依托西安—延安 西安—十堰高铁开通优势 打造陕北陕南特色旅游线路[5] - 举办交旅融合 科技赋能 金融助力系列活动 支持链主链群企业项目建设[5] - 面向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 补齐链群企业短板弱项[5]
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百业皆可文旅,你的旅行方式该升级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57
文旅融合对经济的贡献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95万亿元占GDP比重4.59%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48万亿元占GDP比重4.24% [3] - 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 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 入境游客1.32亿人次 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3] - 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年销量突破200万件 [3] 区域文旅发展案例 - 大兴安岭呼中区1-7月游客数量及旅游花费同比增长32% [1] - 江苏暑期接待游客1.92亿人次 消费总额84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6%和7.19% [1] -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结合 发布近400条文物主题游径 [4] 文旅融合发展举措 -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发展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新业态 [4] - 将融合纳入5A景区评级标准 推出城市漫步线路 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4] - 深化非遗进景区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6] 当前存在的挑战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 [6] - 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 热门景区及博物馆接待能力不足 [6] - 同质化商业业态严重影响游客体验 如古镇雷同小吃及工艺品铺 [7] 文旅跨界融合趋势 - 推动文旅+商贸/制造/农业/体育/交通等多产业融合 [9] -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 文商旅综合体及交换式旅游等新业态 [9] - 居民体育消费年均名义增速达12.5% 竞赛表演业市场潜力巨大 [10][11]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 [4] - 全链条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鼓励文艺院团参与旅游演艺 [6] - 开展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持续整治市场环境 [8]
六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 江苏出台文旅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扬子晚报网· 2025-09-04 11:54
行动计划总体框架 - 江苏省发布《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实施六大行动(优质产品供给、消费服务扩大、产业空间拓展、经营主体培优、市场环境优化、政策支持保障)及22项重点任务 [1][7]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游客消费增长9.94% [3]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且持续全国第一 [3] - 暑期热门博物馆夜游带动周边夜间消费增长25% [3] 产品供给升级 - 推动"演出+旅游""展览+旅游""影视+旅游"等业态迭代升级,每年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不少于300场次 [3][9][10] - 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并开发夜游项目,目标2027年全省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1.5亿人次 [3][10] - 深化"文旅+百业"融合,推出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及低空旅游产品 [3][11] - 建设20条以上水路精品游线,打造"太湖揽胜"水上旅游及房车露营驿站等特色品牌 [11] - 新增20家高等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升20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镇 [4][12] 消费场景创新 - 支持打造20个精品旅游演艺项目,发展深夜食堂、博物馆夜游等夜经济业态 [4][12] - 实行景区"一次购票、多次多日使用"制度,大力发展票根经济 [13]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培育国潮消费及亲子游乐消费 [13] - 扩大离境退税商店覆盖面,开发研学游等入境旅游线路 [14] 科技与数字赋能 - 培育VR大空间、导览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场景,遴选40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案例 [5][14][15] - 发展数字艺术、数字娱乐等新业态,目标2027年规模以上数字文化企业超3000家 [5][15] 产业空间布局 - 优化打造运河文化遗产廊道、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带及沿太湖/洪泽湖生态文化区 [5][14] - 支持建设20个区域文旅联合体,创建4家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及20家省级示范区 [5][16] 经营主体培育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目标2027年游客接待量千万级旅游景区增至20家 [5][15] - 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能级提升 [16] 金融服务支持 - 创新发展文旅消费信贷,运用"苏旅贷""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主体贷款贴息 [5][21] - 支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21]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今年前7个月旅游综合收入超571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12
行业核心表现 - 2023年1月至7月湖北省接待游客5.47亿人次 同比增长14.61% [1] - 同期旅游综合收入达5717.91亿元 同比增长16.07% [1] - 预计2025年底旅游收入突破万亿大关 [1] 战略实施举措 - 实施"不夜荆楚"计划构建24小时消费生态 [3] - 以"大健康 新文旅 泛娱乐 智能化"需求导向拓展文旅融合 [3] - 当前谋划和在建文旅项目达1124个 [3] - 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覆盖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 [3] 产业基础设施 - 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 总数达16家 [4] - 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总数达3家 [4] - 新增5星级旅游饭店7家 总数达27家 [4] 文化协同发展 - 2部戏剧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 - 63件美术作品入选全国重要展览 [4] - 实施4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 [4] - 6个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4]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闭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4:25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参展单位达912家 较上届增长近40% 其中外省展商占比65% [1] - 现场累计参观人次近16万 较上届增长23% 线上受众突破5.2亿人次 [1] - 组织1213场展演 1133个互动项目 286场推广活动 现场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 [4] 国际化与产业合作 - 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130家国际机构与企业参展 [1] - 57位境外头部旅行商实地考察运河沿线文旅资源 [1] - 412家采购商签订近千份意向协议 现场意向交易额达2.98亿元 [4] 科技与创新应用 - 国内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VR大空间展3天接待2300余人次 [2] - 39台文旅机器人参展 云幕智造首发两款新品 [2] - 线上平台促成意向交易额2.8亿元 页面访问量超3.6亿次 [4] 文创与消费表现 - 三大文创展区展示1500余种产品 互动打卡达10万人次 销售额251万元 [3] - "苏超"系列文创及非遗产品销售额达107万元 [2] - 运河非遗专区展示80个非遗项目 6000件展品 [3] 受众结构与体验升级 - 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60% 其中近50%为家庭亲子游群体 [3] - 线上平台成功匹配洽谈超3.94万条 配对成功率超48% [4] - 首次实现"展区即景区商区街区"融合模式 [4]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0: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
“文旅+”激发消费新动能——南宁市多场景多业态释放文旅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09 09:33
文旅消费增长 - 上半年南宁市接待游客10006.76万人次,同比增长12.25% [1] - 实现游客消费1112.86亿元,同比增长12.66% [1] - 文旅部门推出328项文旅体商活动及优惠措施,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4] 特色主题活动 -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举办东南亚泼水节,营业时间延长至22时,活动持续65天 [3] - 青秀山风景区推出"南宁夜花园"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体验沉浸式夜游 [3] -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策划节庆主题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5] 演唱会经济 - 上半年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8场,观演人次24.14万人,带动经济效益16.43亿元 [7] - 南宁文旅集团推出"演唱会+旅游+酒店+文创"组合套餐,延伸"观演经济"至文旅消费 [8] - 演唱会嘉年华设置特色展位,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 [7] 消费场景创新 - 景区推出可体验、可互动、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带动南宁美景上热搜 [3] - 邕州古城深耕"夜间经济"和"假日经济",计划推出中山路、水街新街区 [6] - 演唱会市集结合本地特色与限定美食,成为"演唱会经济"重要增长点 [8] 文旅融合 - 南宁市强化文旅体商四位一体联动发展,举办"绿城无处不飞花"等活动 [4] - 14个重点景区实施"一票3日使用制",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 [4] -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融合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提升游客体验感 [5]
四川都江堰:文化IP赋能演艺经济,探索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模式
中国发展网· 2025-07-23 07:34
中国发展网讯 何子蕊 记者王进报道 今年6月,《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四川省都江 堰市在六大维度32项指标中全面领先,同时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文旅融合综合竞 争力百强县"两项殊荣。 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都江堰市充分发挥世界"三遗之城"的独特优势,以"演艺 +IP"为抓手,深化"文旅+"跨界融合,聚焦科技赋能和场景创新,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加速 构建"全时、全域、全龄"旅游生态体系,助力文旅经济从"流量增长"向"留量增值"转型。 当前,都江堰市正凝心聚力,向"新"而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最新决策部署,持续增强文旅综合 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品牌融合 五大"IP"重构文旅版图 仲夏时节,都江堰花开满城,湛蓝天空下,千年水利工程诉说着古人的治水智慧;青城山上,古木参 天,清幽静谧,外骨骼爬山机器人、AI智慧旅游让游客惊喜加倍;傍晚时分,暮色漫过堤坝,岷江的 流水声里浮出千年往事,白素贞的衣袂扫过青城云雾……这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场演艺,都是都江堰 向世界发出的邀约,更是该市"演艺+IP"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一个缩影。 四川省委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