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建设

搜索文档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利用闲置土地和街头转角资源打造口袋公园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健身需求[2] -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等现代地标建筑凸显城市发展[4] - 北京通过设定人口总量上限 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人口合理疏解和功能优化[6]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 浙江省慈溪市采用以租代拆和以改代拆模式改造城中村 形成大河口艺术街区促进文旅发展[8] -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通过改造解决配套设施缺乏和管线杂乱问题 显著提升居住品质[10]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12]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府东社区设立公益理发店 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志愿服务[12]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开设托育园 为幼儿提供专业看护和游戏教育服务[14] - 上海设立公益茶摊为快递员 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及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消暑茶饮[14]
内外兼修建好舒适便利宜居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02 21:50
宜居城市建设核心任务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强调其作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1] - 宜居城市建设需兼顾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安全有序、生活便利等多维度指标 [1] - 当前阶段重点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1][2]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 教育资源均衡需结合人口流动、学龄结构、产业演进等因素进行动态规划,并建立优质师资流动机制 [1] - 医疗体系需推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2] - 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便利设施不足、安全隐患、生活品质低下等问题,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 [2] 城市品质提升路径 - 挖掘文化资源禀赋,保护历史建筑遗存,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 [2] -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综合化、精细化、数据化转型,重点解决噪声、光污染、洪涝等突出问题 [3] -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局路网、停车设施及功能互补的公交系统 [3] 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3] - 需通过"人、产、城"融合规划理念实现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建设 [3]
现代化人民城市 怎么建更宜居?
央视网· 2025-07-25 16:08
城市更新与宜居城市建设 - 广东顺德苏岗社区通过"十村示范"片区提升工程显著改善村容村貌 近1 3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3] - 当地盘活闲置地 改造旧设施 实现街道整洁 停车位规划整齐 活动空间宽敞 同步提升人居环境与民生福祉 [6] 年轻创业与新兴业态发展 - 00后创业者梁以乐将市区咖啡店迁回苏岗社区 因改造后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新店数月内积累大量熟客 [3] - 政策支持下 苏岗社区涌现新中式茶馆 网红咖啡店 岭南主题民宿 烘焙 简餐 文创等年轻潮流业态 [4][6] - 传统建筑改造为网红餐饮店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形成工作室开设潮流 改变以往留不住年轻人的状况 [3]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吸引力 - 顺德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加强古建筑 古村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保留青砖瓦顶历史韵味 [8] - 岭南水乡人文环境融合现代便利设施 吸引汕头等地游客 形成舒适宜居的旅游体验 [8] 公共服务与社区活力 - 社区组织篮球 龙舟等文体活动频次增加 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6] - 新潮小店进驻不仅翻修建筑 更翻新生活场景 带动年轻业态聚集 形成良性循环 [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快讯· 2025-07-15 04:12
城市发展规划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强调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化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 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 - 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