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05 22:16
县域经济总体表现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面积和7%人口创造超10%GDP总量 贡献县域26.5%GDP [1] - 百强县贡献县域约30%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40% [1] - 百强县经济规模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 增长近一倍 2015-2023年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1] - 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GDP超900亿元准"千亿县"达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1] - 县域贡献全国40%GDP 40%以上二产增加值 46%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1]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东部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东部优势明显 [2]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15席12席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2] - 海洋县和陆地边境县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 是未来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2] 产业发展趋势 - 新型工业化是核心驱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重要战略支点 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保障 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2] - 县域经济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部分县域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需科学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提早布局和找准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3] - 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探索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成果转化新模式 营造创新生态 [3]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应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实现发展 [3] - 陆地边境县应加快推进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 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 [3] - 沿海县应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 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3]
山东兖州:强壮产业链挺起县域经济“硬脊梁”
中国发展网· 2025-08-01 07:30
产业发展战略 - 兖州区构建"总链长+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管理14条产业链 形成"一链一专班 一企一专员"服务体系 [1] -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策略培育产业集群 形成造纸包装 橡胶轮胎 高端装备 健康食品 高端化工5个优势产业 [1] - 培育1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 并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 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 [1] 企业支持体系 - 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 精准解决企业技术研发与要素保障诉求 [2] - 推动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发展 强化本地配套协作以降低生产成本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5家 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省专精特新企业77家 省瞪羚企业17家 [3] 科技创新投入 -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四大行动 联合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未来先进材料研究院 [2] - 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9家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 引进大院大所7家 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 [2] 行政效能优化 - 项目开工与企业变更等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 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 [2] - 营商环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全省前列 [2]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千亿县数量达62个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 GDP超900亿元的县域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百强县以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 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 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 5%的GDP [1] - 百强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1] 百强县经济表现 - 百强县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7 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 6万亿元 2015至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2] 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2] - "十五五"期间需加强省级统筹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 [2] -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 [2]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强化县域节点作用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2] - 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2]
辽宁三地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中国发展网· 2025-07-25 08:07
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 - 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 辽宁三地上榜 包括大连瓦房店市 鞍山海城市 大连庄河市 [1] - 赛迪评比设置双门槛 GDP≥6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1] 大连瓦房店市经济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 - 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技术改造 上报36户企业 40个技术改造项目 总投资15.5亿元 [3] - 轴承钢集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省单项冠军县评审中排名第一 [3] - 瓦轴集团获辽宁省省长质量奖银奖 [3] 现代农业发展 -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6万亩 产量6亿斤 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 改造设施农业3000亩 [3] - 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 新增家庭农场58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82户 [3] - 肉鸡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0亿元 金融机构为海参协会授信25亿元 [3] - "瓦房店海参"实现网上销售配送 "闫店地瓜"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现代服务业发展 - 举办农民丰收节 推广特色农产品100余种 成功申报县域直播基地2个 [4] - 组织线上销售400余场 多家企业参与东方甄选直播活动 [4] - 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集 复州老菜入选辽宁"硬菜"榜 [4] - 仙浴湾景区改造完工 伊甸园康养小镇开工 全年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4] 鞍山海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体系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726.6亿元 连续两年迈上新百亿台阶 [7] - 形成"4+4+3+N"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改造升级西柳 南台专业市场 实施电商升级赋能 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7] - 发展低空经济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7]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7] - 瞄准镁合金 镁电池 菱镁新材料等新赛道 建立菱镁产业研究院 创新中心 [7] - 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设菱镁矿碳中和联合技术创新转移实验室 [7] - 持续引进创新型人才 开展"名校优生"计划 [8] 对外开放与营商环境 - 设立全省首家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支中心 拓展中欧班列业务 [8] - 首创"双信地"服务模式 连续两年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8] 大连庄河市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 - 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累计投资超251亿元 年发电量约31亿度 [10] - 已建成北黄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填补东北地区海上风电空白 [10] - 庄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核电项目获国家能源局"小路条" [10] - 规划建设2000万千瓦级"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示范基地 总投资超2000亿元 [10] 蓝色经济发展 - 拥有424.8万亩海域 盛产多种海产品 是国家重要水产生产基地 [11]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现有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11] - 水产加工企业146家 规模以上42家 2024年渔业产值124.8亿元 水产品产量65.8万吨 [11] 金色经济发展 - 耕地面积200.8万亩 粮食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 [12]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9.4% [12] - 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8个绿色食品 5个有机农产品 [12] - 2024年农业总产值303.6亿元 可比增长4.2% [12]
GDP冲刺千亿 博罗惠东入选百强县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23:09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1]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超10%GDP,贡献县域26.5%GDP及30%二产增加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县域总量40% [1] - 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比率先突破50%,呈现"强县强省"特征,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突出,前10名中江苏占6席 [1]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 - 广东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增速,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趋势显著 [6] - 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五大行动(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推动县域经济新成效 [5] - 广东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但博罗县6年排名上升28位至第65名 [1][3] 博罗县经济表现 - 2024年GDP达952.24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全市第2,工业投资连续四年平均增速30.9% [7] - 四大支柱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1.9%,规上企业达1249家 [7] - 深圳福田-博罗共建产业园引进12宗项目,城乡风貌提升,90%行政村达美丽宜居标准 [7] 惠东县经济突破 - 首次跻身百强县(第100名),2024年GDP达828.5亿元(增长3.5%),工业用电量增速全市第一 [5][8] - 九大百亿级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绿棋楠沉香产值两位数增长,鞋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8] - 新能源产业突破:LNG接收站投产、核电机组竣工,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收入92.6亿元 [8][9] 区域经济亮点 - 惠东县引进首家A股上市公司宇新股份,美新科技创业板上市,获评"中国最美风景旅游打卡地" [8][9] - 博罗县石湾、园洲、杨侨上榜全国千强镇,徐田村等入选省文旅特色村 [7] - 惠东县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签约5宗,大黄鱼苗种繁育突破千万尾 [9]
2025赛迪百强县出炉,山东头部效应强化,准千亿县增3位
齐鲁晚报· 2025-07-24 11:05
县域经济格局 - 2025赛迪百强县中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山东无新增但新增3家GDP超900亿的准千亿县(招远916.3亿元、诸城901.3亿元、平度950.13亿元)[1][5] - 东部地区优势显著,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三省占百强县超半数席位,江苏和山东梯队建设尤为突出[3] - 山东12县入选百强县,头部县域(前50名)增至7个,龙口市排名从第8升至第7位,招远市从第51位晋升至第49位[5] 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 2025年评价指标新增共同富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乡村全面振兴等维度,较2024年四大维度27项指标更全面[6] - 百强县排名不单纯依赖GDP,如荣成(GDP 1069.6亿元)排名第40位高于寿光(1081.9亿元)和邹城(1104亿元)[5] - 特色县域(如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6] 县域就业市场特征 - 山东百强县中龙口、胶州、荣成岗位需求量合计占比38.21%,沿海县域就业吸纳能力显著[8] - 寿光、滕州、曹县因智慧农业、制造业及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成为求职青睐度前三县域,占比近10%[10] - 广饶、平度等单一产业结构县域就业吸引力偏低,多元化产业布局对人才吸纳作用明显[10] 县域发展挑战与方向 - 高质量发展需平衡规模与结构、产业与发展等十大关系,涉及制度创新、区域协同等多维度[11] - 就业市场表现与GDP排名不完全匹配,新指标体系为县域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方向指引[10] 百强县区域分布 - 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包揽百强县前三,福建晋江位列第四,山东龙口排名第七[12] - 百强县覆盖19个省区,东部沿海省份占比超60%,中西部县域如神木市(陕西)、仁怀市(贵州)等零星分布[12]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近十年来经济规模增长7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06:54
县域经济规模增长 - 2015-2023年百强县经济规模从7.4万亿元增至12.6万亿元,增幅显著[1] - 百强县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9%以上,以不足2%土地和7%人口贡献全国约10%GDP[5] - 2024年"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至62个,"准千亿县"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5] 县域经济结构变化 - 2016-2023年GDP超千亿元县域从22个增至59个,200-1000亿元区间县域数量显著增加[5] - 象山县2024年GDP名义增速达20.9%,灵武、肥城等5县市GDP同比增速超10%[5] - 7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接近150个,显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5]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省在百强县中占据主导地位,前10名中占6席(昆山、江阴、张家港等)[3] - 浙江、福建、山东等东部省份县域表现突出,中西部省份如湖南、内蒙古亦有代表县市入围[3][4] - 百强县分布呈现东部沿海集中与中西部点状突破并存格局[3][4]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加强省级统筹,制定"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一县一策"动态机制[6] -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6] - 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支持"千亿县"和百强县发展[6] 竞争态势 - 2025年"千亿县"数量或突破80-90个,县域间竞争压力加剧[5] - 赛迪顾问预测当前62个"千亿县"和20多个"准千亿县"将推动县域经济梯队扩容[5]
烟台三市入“赛迪百强县”榜单,“江北第一县”再进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02:56
县域经济榜单发布 -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山东12地入选,其中烟台市三地入选,龙口市位居第7位[1] - 山东省入选的12地包括龙口市(7)、胶州市(17)、荣成市(40)、滕州市(42)、寿光市(44)、邹城市(47)、招远市(49)、诸城市(56)、平度市(67)、青州市(95)、广饶县(96)、莱州市(98)[1]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在百强县中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4] 县域经济表现 - 龙口市2024年GDP为1642.52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4亿元,增长3.9%[5] - 招远市2024年GDP为916.33亿元,增长6.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省和烟台平均水平[5] - 莱州市2024年GDP为887.5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 百强县经济贡献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4] -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3席[4] - 百强县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7] 评选标准与趋势 - 评选设置"双门槛":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4] - 十年来百强县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7.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增长接近一倍[7] - 2015-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7]
永城上榜!“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4 02:27
县域经济排名 -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 河南省3个县市上榜 永城市位列第60位 [1]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全国县域26.5%的GDP 东部地区占67席优势显著 [3] - 评选采用"双门槛"机制 核心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 评价体系 - 从经济实力 发展潜力 智造能力 城镇活力 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项指标 [5] - 导向强调"量质并重" 目标聚焦共同富裕 路径注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 [4][5] 永城市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GDP达413.62亿元 同比增长6.8%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 [5] - 经济增速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呈现"向新向好 进中提质"态势 [5] - 实施"两高四着力"战略 承担经济总量挑大梁 文旅文创示范等四大使命 [5]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区域分布:东部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3] - 江苏省昆山市 江阴市 张家港市包揽榜单前三甲 [3]
2024年中国“千亿县”增加到62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2:33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加到62个 [1] -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县域梯队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2]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1] - 江苏省 浙江省 山东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 15席和12席 [1] -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 并包揽前3位 [1] 县域经济结构 -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 财政实力企稳回升 但区域间差距拉大 [2] 研究范围与方法 - 报告重点关注超强县 千亿县 大城市周边县 陆地边境县 沿海县 工业大县 农业强县 文旅名县等类型 [1] - 系统评价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