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GPT-5能啃下多少行业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5:11
GPT-5技术突破 - GPT-5是融合模型,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自动调整思考深度,在速度与准确性间取得平衡[2][7] - 在数学推理(AIME 2025测试94.6%)、多模态理解(MMMU 84.2%)、医疗健康(HealthBench Hard 46.2%)等基准测试创下新高[4] - 编程能力显著提升:SWE-bench Verified测试74.9%,Aider polyglot测试88%,可生成数百行可运行代码且无需调试[4] 行业应用深化 - 医疗领域表现突出,被描述为"最准确的医疗问题解答模型",能结合患者个人情况提供细致建议[6] - 编程场景落地成熟,Meta预计明年50%代码由AI编写,微软当前20%-30%代码为AI生成[5] - 在40多种职业任务中表现优于人类专家,覆盖法律、物流、销售等高附加值领域[10] 商业化战略调整 - 年化经常性收入从6月100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预计年底突破200亿美元[8] - 推出1美元政府服务计划,与美国国防部签署2亿美元合同,重点拓展企业及政府市场[8][9] - 当前75%收入依赖消费者订阅,企业市场份额25%落后于Anthropic(32%)[10] 市场竞争格局 - 面临谷歌Genie 3、Meta Llama 3及中国Qwen 3等竞品压力[8] - Anthropic凭借安全性占据金融/医疗市场,谷歌依靠云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方案[10] - 公司计划2026年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强化政府关系[9]
投资人跨界,冲刺“AI中医第一股”
36氪· 2025-08-08 00:58
公司业务与经营 - 主营业务包括线上线下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科普培训、中医AI订阅服务及养生轻食产品 其中中医医疗服务是核心营收来源 主要模式为通过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及全职医师联合诊断 收取诊疗费用和销售中医药品 [1] - 线下诊所门店共11家 线上问诊收入占比达89.2% 线下门店收入仅占10.8% [1][6] - 2022年至2025年5月末营收分别为6216.9万元、1.89亿元、2.36亿元、8984.8万元、1亿元 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4536.7万元、238.6万元、4384.1万元 持续亏损原因包括养生轻食产品生产销售、线下诊所运营、医师雇佣成本及AI研发费用 [1] 技术能力与数据 - AI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包含超亿级参数、超1万首方剂 涵盖3000多类病症 包括超100万个附随访数据的临床病例及超100万张带标记舌头图像 [6] - 医师团队在AI系统辅助下服务超10万名患者 患者复诊率达67.2% 常年稳定高于60% 显著高于行业30%-40%的水平 [6][9] - 系统重点解决中医行业痛点 如依赖稀缺高级中医师个人经验、医师培训成长慢及诊断流程标准化有限 [9] 创始团队与治理 - 创始人崔祥瑞为私募基金投资人背景 曾任职联合利华、和君咨询及沣盈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斯坦福商学院结识技术合伙人张南雄与林大栋 [3] - 技术创始人林大栋长期担任首席医疗官 负责系统研发迭代及培训课程开发 张南雄后期退出经营管理并套现部分股权 仅保留非执行董事头衔 [3][8] - 全职医师仅93名 平均执业年资约5年 约1/3医师有5年以上中医行医经验 [6] 市场与行业 - 2024年AI辅助中医治疗市场规模约16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13.7% 行业供应商约1.34万家 [9] -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规模从2019年27亿元增至2023年88亿元 年均增速33.8% 预计2033年达3157亿元 [12] - 行业头部公司如讯飞医疗、百度、云知声等探索大模型赋能诊疗分析、病症预测管理及医疗保险理赔方向 [12] 融资与估值 - 累计融资5次 总额约2171.8万美元(约1.6亿元人民币) 估值达2.56亿美元(约18.38亿元人民币) [11] - 蓝驰创投连续追投5次 持股20.55%为第二大股东 ParmaWay参投3次 真格基金参投2次 聚利基金末轮入股 [11] 争议与挑战 - 针对癌症、血液病等"癌重症"科治疗效果受质疑 宣传"可治愈"引投诉 2025年7月因医疗损害被起诉 [7] - 自营诊所模式面临资质、合规性、医师团队经验及疑难杂症宣传话术等争议 [10]
云姨夜话丨谁在“安全”前提下持续破解AI的“医”题?
齐鲁晚报· 2025-07-30 09:34
医疗AI市场规模与增长 - 医疗AI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27亿美元 2034年将攀升至170亿美元[2] - 医疗AI化是对传统医疗模式进行革命性重构 AI正在多个关键领域变革现代医疗方式[2] 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进展 - AQ已接入269个医生智能体服务 打造首个连接智能硬件的院士智能体[2] - 与中国信通院启动国内首个《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AI医生》标准体系 推出医生开放平台[2] - AQ入选2025WAIC"SAIL奖"TOP30和"镇馆之宝"两项大奖[3] - 已适配苹果、华为、鱼跃、欧姆龙等可穿戴和医疗设备 可同步血压血糖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信息[3] - 正发力"医生AI分身"技术 让AI复刻专家思维与诊断路径[3]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 - AI在临床一线应用中持续推进 尤其在慢病管理等高频场景加速落地[3] - 每个医生智能体上线意味着用户多了一位可7×24小时响应的专业医生助手[3] - 大模型与医生专业能力及硬件设备监测能力结合 推动真正可使用可信赖的"AI家庭医生"发展[3] 医疗AI安全技术发展 - 蚂蚁集团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蚁天鉴"新增智能体安全评测工具 具备四大核心功能[4] - "蚁天鉴"风险研判Agent准确率可达96%以上 支持11个行业智能体测试[4] - 解决方案形成完整技术链条 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大模型安全测评和防御解决方案[4] - "蚁天鉴"新增功能与世界数字科学院《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框架契合[5]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AI医疗正经历从"能用"到"好用"转型 面临数据孤岛和伦理规范等挑战[5] - 医护人员需接受系统培训 充分认识AI能力边界并警惕误导性信息[5] - 医疗AI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涉及患者隐私、医疗质量和科研成果 安全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地位[3]
京东健康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入选 WAIC 2025“ESG创新实践案例”
中金在线· 2025-07-29 05:35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举办"AI+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并发布《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1] - 该榜单由第一财经、健闻咨询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 旨在发掘医药大健康领域推动可持续创新的杰出案例[3] - 加快AI深度应用被视为破解"看病难 看病贵"民生痛点的重要路径 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3] 公司表现 - 京东健康旗下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入选《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1] - 公司推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 并发布"AI京医""京东卓医""康康"等系列AI医疗产品[3] - "AI京医"半年服务用户超5000万 上线超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 构建起"AI医生+多专业服务角色智能体+专家医生智能体"的服务矩阵[3] - 在WAIC 2025展览区设置"AI京医""康康"等产品互动体验区[5] 技术发展 - 京东健康持续聚焦打造"京医千询2.0" 推动医疗AI从全科服务向复杂专病领域拓展[5] -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开放 加快医疗智能化转型进程[5]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0”加快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进程
证券日报· 2025-07-28 07:09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 0"技术架构 - 公司打造"三引擎+四模型"技术架构 其中"三引擎"包括循证数据引擎 临床病例引擎 医患交互仿真引擎 旨在为"四模型"提供可信数据训练动能 [1] - "四模型"具体包含全科医生模型 专科医生模型 健康Agent 影像大模型 通过引擎持续升级能力 [1] 技术突破进展 - 拟人对话功能实现高度人性化交互 能模拟医生多轮问诊并按循证医学逻辑给出建议 [1] - 可信推理系统经过140+临床科室医生及百万级真实病案评测 具备反思机制和专家反馈自适应能力 [1] - 医学全模态技术已支持文本 影像 检验数据等多模态医学数据的综合解析 [2] 产品落地情况 - 面向医院全场景的"京东卓医"大模型已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落地 [2] - 直接服务用户的智能健康助手"康康"正处于加速迭代阶段 [2]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自2023年7月发布后 用两年完成医疗全场景大模型迁移学习 并率先实现产品体系规模化落地 [3] - 未来将重点迭代"三引擎+四模型"架构 推动医疗智能化体系本质升级 [2][3]
优秀!惠州六院医疗AI成果获国家级认可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08:47
作为惠州地区唯一入选该指引的惠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惠州市重点实验室,"惠州市人工智能影像 精准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惠州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与冠心病早期筛查重点实验室"在惠州六院的 智慧医疗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此次入选的冠心病AI筛查系统是惠州六院医疗AI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统基于国际领先的nnU- NetV2架构开发,通过AI全自动处理磁共振冠脉成像,为早期冠心病精准筛查提供了突破性技术支持。 在传统冠心病筛查中,往往面临着效率低、准确性受限等问题,而这一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筛查 的精准度和效率,彰显了惠州六院在医疗人工智能转化应用领域的核心地位。 这两个重要的科研平台依托惠州六院省级重点放射科平台建设,具备雄厚的医学影像研究能力。惠州六 院放射科团队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磁共振冠脉智能分析(MRCA),并创新性地融合2D/3D双模型架构与 虚拟现实重建技术。2D/3D双模型架构能够从不同维度对冠脉影像进行全面分析,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 确性;虚拟现实重建技术则将二维影像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让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冠脉的形 态和结构,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准的信息。 对于未来 ...
臻络科学亮相CNA2025,人工智能驱动下重塑帕金森诊疗理念
财富在线· 2025-06-20 05:40
行业趋势 - 神经内科领域强调帕金森病诊疗向「精准、高效、连续」方向发展,传统经验判断模式正转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评估 [2] - 帕金森病管理呈现系统化、可持续化趋势,诊疗各环节通过技术融合形成连贯解决方案 [18] - 行业关注点覆盖诊前评估、院内外数据闭环、远程随访、家庭康复等全场景需求 [5][8][10] 公司创新技术 - MATRIX Pro神经系统疾病智能评估平台融合感知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从经验判断到量化评估的跨越 [2] - 睿云Realm多模态数据平台通过全场景采集、智能数字量表等技术构建诊疗全流程数据闭环 [5] - 智医灵心医疗AI系统提供全天候智能问答服务,覆盖疾病科普、治疗方案分析等患者需求 [7] 产品解决方案 - 智能防抖勺睿餐通过空间运动感知和联动装置稳定勺体,提升患者进食完成度并生成震颤分析报告 [13][15] - 冻结步态辅助系统睿行实现实时感知、识别和主动干预,改善患者步态障碍问题 [16][19] - 人工智能交互式言语康复服务结合语义识别和量化评估模型,提供个性化家庭康复训练 [10][12] 临床应用场景 - 远程随访服务通过音视频管道和结构化报告提升院外管理质量,优化医患协同 [8] - 家庭场景中,智能康复技术帮助患者在熟悉环境中完成训练,提高依从性 [10] - 硬件产品如睿餐和睿行直接解决患者进食困难、步态冻结等生活痛点 [13][16] 技术整合特点 - 公司技术体系覆盖诊前评估、诊断干预、院外管理全周期,形成端到端解决方案 [1][18] - 多模态数据架构与AI算法深度结合,支撑专科中心体系建设 [5] - 硬件产品与软件平台协同,实现从临床到日常生活的无缝衔接 [17]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登顶MedBench榜单,多项核心能力位居第一
证券之星· 2025-06-17 09:01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评测表现 -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以综合得分95.4登顶MedBench榜单,在复杂医学推理、医学语言理解、医疗安全和伦理等核心能力位居第一 [1] - 评测体系覆盖医学语言理解、医学语言生成、医学知识问答、复杂医学推理、医疗安全和伦理五大维度,涵盖医学考试、病例分析等多项医学任务 [2] - 对比其他模型,讯飞星火在参数量70B级别中表现突出,医学知识问答得分88.6,医学语言生成83.2,复杂医学推理86.1 [2] 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 - 讯飞医疗于2023年发布业界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医疗大模型,在循证医学推理、健康交互等关键技术持续突破 [3] - 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692个区县、超7.4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22万名基层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效率 [3] - 与超500家等级医院合作,提供患者管理体系和病历质控方案,个人健康助手"讯飞晓医"覆盖三大核心健康场景 [3] 专科领域深度合作 - 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华西黉医"大模型,与北京安贞医院开发心脏超声诊断系统,与齐鲁医院合作全病程管理大模型 [4] - 首发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推动慢病管理专项技术落地 [4] - 未来将通过底层技术突破和场景化创新双轮驱动,拓展医疗AI应用边界 [4]
京东健康旗下“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迎2.0重磅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5-22 08:13
公司动态 - 京东健康旗下自研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将迎来2.0版本重磅升级,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开放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从全科服务向更复杂专病领域纵深拓展 [1] - "京医千询"2.0通过多模态感知与深度检索技术整合临床多源信息,构建贴近真实场景的决策支持系统 [2] - 自今年2月份全面开源以来,已有数十家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药零售企业、体检中心以及养老机构开始应用开源的"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 [2] 技术突破 - 医疗大模型通过循证医学原则在合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步进式推理,实现高概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推荐 [1] - 大模型通过多模态感知(病史、影像、检验报告)和深度检索智能体,避免过度罗列,直接输出临床可落地的结论 [1] - 利用患者数据结合循证证据库与临床案例库,在AI的确定性与医学决策的灵活性间找到平衡 [2] 行业影响 - 此次升级是京东健康在医疗AI领域的重要里程碑,通过聚焦专科专病、强化循证推理以及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医疗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行业进步 [2] - 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医院、药企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 [2] -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配,让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惠及更广泛人群 [2]
迈瑞医疗:2025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快速增长,国内业务有望逐季改善-20250515
国信证券· 2025-05-15 1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快速增长,国内业务有望逐季改善,下调20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4.11/141.03/161.88亿,同比增速6.4%/13.6%/14.8%,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7/19.9/17.4x [1][3][33][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7.26亿元(+5.1%),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0.7%);单四季度营收72.4亿元(-5.1%),归母净利润10.3亿元(-41.0%);2025Q1营收82.37亿(-12.1%),归母净利润26.29亿(-16.8%),环比改善明显,国内业务环比24Q4增长50%以上 [1][9] - 2024年国内市场收入202.92亿元(-5.1%),海外市场收入164.34亿元(+21.3%),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约45%,国际高端战略客户贡献收入占国际收入比例提升至14% [24] 业务板块 - 2024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135.57亿(-11.1%),微创外科业务增长超30%,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市场空间超200亿,国际业务有望长期平稳快速增长 [2][12][16] - 体外诊断业务收入137.65亿(+10.82%),首次位列第一,国际业务同比增长超30%,化学发光业务国内排第三,生化业务市占率超15%且持续提升,海外装机有望放量 [2][17] - 医学影像业务营收74.98亿(+6.60%),国内超声业务市占率超30%,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占国内超声收入比重达六成,将加大海外高端市场覆盖 [2][18] - 并购的惠泰医疗实现并表收入14.39亿,收入占比约3.9% [2][12] 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63.11%(经追溯调整-1.07pp),销售费用率14.38%(经追溯调整+0.04pp),管理费用率4.36%(同比持平),研发费用率9.98%(+0.16pp),财务费用率 - 1.09%(+1.36pp),销售净利率31.97%(-1.18pp);2025Q1毛利率62.53%(-3.43pp),净利率32.69%(-1.04pp),均环比改善 [3][25]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4.3亿(+12.38%),经营性现金流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107%,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为177.11亿 [27] 数智化进展 - 截至2024年末,“瑞智联”生态系统国内装机医院超千家,2024年新增项目超600个,新增三甲医院超350家;“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全国近590家医院装机,约80%为三级医院,2024年新增装机380家;“瑞影云++”项目覆盖全国,累计装机超15,600套,2024年新增装机近5,000套 [30] - 2024年12月,迈瑞发布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实现AI系统对临床诊疗思维深度内化 [30]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4,932|36,726|39,766|44,963|51,218| |(+/-%)|15.0%|5.1%|8.3%|13.1%|13.9%| |净利润(百万元)|11582|11668|12411|14103|16188| |(+/-%)|20.6%|0.7%|6.4%|13.6%|14.8%| |每股收益(元)|9.55|9.62|10.24|11.63|13.35| |EBIT Margin|34.6%|33.3%|33.7%|34.2%|34.6%| |净资产收益率(ROE)|35.0%|32.5%|30.9%|31.2%|31.9%| |市盈率(PE)|24.3|24.1|22.7|19.9|17.4| |EV/EBITDA|22.8|21.9|20.7|18.2|16.0| |市净率(PB)|8.50|7.84|6.99|6.2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