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盘

搜索文档
恒大,最新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14 22:39
8月14日,中国恒大发布有关清盘的进一步消息及继续停牌公告。 中国恒大表示,根据指示令,清盘人于2025年7月25日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阐述由自认为是公司债权人的 人士收到的资料,以及有意在公司清盘中担任可能成立的审查委员会委员的人士的情况报告,同时向法 院申请进一步指示决定在公司清盘中不成立审查委员会(简称"指示申请")。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恒大退市将加速破产清算进度,有序地保全及变现集 团资产,并按照不同权益人的权益保障优先级别进行清算后的偿债,从而保障中国恒大债权人的最终利 益。不过,尽管清盘人控制了集团及下属公司,但账面资产实际变现率较低,只有恒大物业可变现价值 高,但无法覆盖权益诉求。 "恒大退市尽管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扰动,比如中资房地产企业在境外融资可能受阻、中资房地产境外上 市企业的整体估值或受影响,但这种风险释放是旧模式退出的一部分,是旧模式下风险有序出清和挤泡 沫,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也倒逼未清盘的出险企业加快资产重组,赢得权益人的信任,并获得留下来 和未来转机的可能。"李宇嘉表示。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8月13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0则被执行人和恢复执行信息, ...
恒大 最新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14 15:35
清盘进展 - 清盘人向法院提交了债权人资料及审查委员会意向报告,并申请不成立审查委员会[1] - 指示申请聆讯定于2025年9月16日在香港高等法院举行,陈词需在2025年8月29日前通过律师提交[5] 退市安排 - 公司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上市地位[5] - 联交所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决定取消上市,最后上市日为8月22日,当前股价0.163港元/股,总市值从历史峰值3700亿港元缩水至21.5亿港元[5] - 公司明确不申请复核退市决定[6] 资产与债务影响 - 专家指出退市将加速破产清算,但账面资产变现率低,仅恒大物业价值较高但无法覆盖全部权益[7] - 恒大地产集团新增10起被执行案件,执行标的合计16.4亿元,涉及多地法院及子公司[7] 行业影响 - 退市短期或扰动中资房企境外融资及估值,但长期有助于风险出清和市场净化[7] - 事件可能倒逼其他出险房企加快资产重组以争取权益人信任[7]
深圳地产界的一个窟窿
格隆汇APP· 2025-08-14 12:33
清盘加速 8月11日,华南城发布一则公告——香港高等法院通过公司清盘令以及暂停买卖。 深圳最大的综合商贸物流企业落下帷幕。 但欠下的窟窿,谁来买单? 这标志着,深圳本地最大的综合商贸物流企业正式进入清盘程序,同时也意味着第六家在香港上市正式清盘的房企诞生。 曾经是最早获得纾困的房企,如今却加速被清盘。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8月4日49家港股上市的国内房企中有27家收到过清盘呈请,其中德信、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5家企业已经被颁令清盘, 12家房企的清盘呈请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撤回。 而压垮华南城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今年1月花旗国际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对华南城的清盘呈请。 今年6月,虽然华南城曾在2024年年报不发表意见的更新资料公告表示,曾经成功驳回清盘呈请,且延后至2025年8月11日,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香港高等 法院的清盘令通过。 很显然,债权人不仅不接受华南城的化债方案,且已经没有任何耐心。 过去,华南城曾流传出过两版债务重组框架方案。 一版大致是本金削减,票息下调,期限延长三年;另一版是本金削减,并追加南宁项目资产抵押。 但最终碍于种种因素未获通过。 不过,华南城清盘的压力,更大的源于华南城自身的经营。 ...
恒大退市前被讨债3199亿,清盘人手握资金不足14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05
退市与清盘进展 - 公司于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结束16年上市历程 退市前市值仅21亿港元 较2017年峰值4000亿港元下跌99.5% [1] - 清盘人收到187份债权证明 公司债务规模达3199亿元 未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尚未计入 [1] - 清盘人直接管控资产价值246.8亿元 可变现金额仅18亿元 其中仅7467万元来自公司主体 子公司资产回笼约13亿元 剩余部分涉及复杂内部交易难以短期变现 [1][2] 资产与债务对比 - 可变现资金不足14亿元 与至少3199亿元债务形成巨大缺口 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1][2] - 公司历史上负债规模达2.4万亿元 创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 并涉及史上最大财务造假案 [1] 核心资产处置 - 恒大物业被清盘人列为最优质资产 位列变现优先级首位 [3]
突传大消息!中国恒大16年上市之路终结
新浪财经· 2025-08-13 07:36
上市地位取消决定 - 联交所于2025年8月8日发函决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因未满足任何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3][7]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3][7]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上市委员会决定 [3][7] 停牌与交易状态 - 公司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上午10时18分起暂停买卖 将持续停牌直至取消上市地位 [8] - 最后上市日期后股份虽有效但不可在联交所买卖 公司不再受上市规则监管 [8] 财务与市场数据 - 停牌前股价报0.163港元/股 总市值为22亿港元 [9] - 公司负债规模达2.4万亿元(2024年1月香港高等法院清盘令披露) [10] 清盘进程与法律行动 - 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将于取消上市地位前向持份者提供报告 涵盖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清盘进度 [8] - 清盘人于2024年7月对前妻丁玉梅发起全球资产冻结令 涉及资产总值约600亿港元 包括伦敦豪宅及银行存款等 [10] - 追讨对象包括许家印、丁玉梅及前高管约60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 [10] 历史背景与监管处罚 - 公司2009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 曾为横跨全球的房地产企业 [9] - 2023年9月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9] - 2024年3月证监会因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债券对公司多名高管处罚 许家印及夏海钧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潘大荣被禁入10年 [9]
2009-2025,中国恒大16年上市之路终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16:19
上市地位取消 - 中国恒大收到联交所信函 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 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1] - 恒大股份最后上市日为2025年8月22日 8月25日上午九时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1] - 公司表示无意申请复核 16年上市历程终结 [1] 历史发展轨迹 -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港上市 市值超700亿港元 成为当时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1] - 2016年以3734亿元销售额问鼎行业 总资产首破万亿 跻身世界500强 [1] - 2017年总资产达17618亿元 核心净利405亿元 销售额超3700亿元 均列行业第一 [1] - 创始人许家印2017年以2900亿元身价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1] 危机爆发过程 - 2021年流动性危机随商票兑付问题曝光 9月恒大财富爆雷 12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2] - 因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事件 "恒大系"上市公司停牌超500天 [2] - 2023年7月披露2021-2022年合计亏损超8000亿元 创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 [2] - 2023年8月28日复牌后股价跌近80% 市值仅剩46.22亿港元 [2] 清盘与债务重组 -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中国恒大清盘 同日任命清盘人 [2] - 该案成为港股上市公司最大规模清盘案件 [2] - 恒大地产及许家印被调查导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长期未能落实 [2]
2009-2025,中国恒大16年上市之路终结
第一财经· 2025-08-12 16:05
恒大被取消上市地位 - 联交所决定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 因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长期停牌 [2] - 恒大股份最后上市日为2025年8月22日 将于8月25日正式退市 [3] - 公司表示不申请复核 结束约16年上市历程 [4] 恒大发展历程 - 2009年香港上市时市值超700亿港元 成为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4] - 2016年以3734亿元销售额问鼎行业 总资产突破万亿 跻身世界500强 [4] - 2017年总资产达17618亿元 核心净利405亿元 销售额超3700亿元 均居行业第一 [4] - 2020年提出降负债战略但难挽颓势 2021年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 [4] 恒大危机演变 - 2021年9月恒大财富爆雷 12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4] - 因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事件 "恒大系"上市公司停牌500余天 [4] - 2023年7月披露两年合计超8000亿元亏损 创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 [5] - 2023年8月复牌后股价暴跌近80% 市值仅剩46.22亿港元 [5] 恒大清盘过程 -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中国恒大清盘 并任命清盘人 [6] - 该案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中最大清盘案件 [6]
退市!中国恒大16年上市之路终结
第一财经· 2025-08-12 11:53
上市地位取消 - 联交所于2025年8月8日通知公司 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决定取消上市地位[2] - 股份最后上市日为2025年8月22日 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上市[2]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该决定 终结约16年上市历程[2] 历史经营表现 - 2009年11月5日在港上市时市值超700亿港元 成为当时最大在港上市内地民营房企[2] - 2016年以3734亿元销售额成为行业第一 同年跻身世界500强且总资产突破万亿元[2] - 2017年总资产达17618亿元 核心净利润405亿元 销售额超3700亿元 三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2] - 创始人2017年以290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2] 危机发展过程 - 2021年流动性危机随商票兑付问题曝光 9月恒大财富爆雷 12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3] - 因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事件 "恒大系"上市公司停牌超500天[3] - 2023年7月17日披露2021-2022财年合计亏损超8000亿元 创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3] - 2023年8月28日复牌后股价暴跌近80% 总市值仅剩46.22亿港元[3] 清盘与监管调查 -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公司清盘并任命清盘人 成为港股最大清盘案[3] - 恒大地产及创始人先后被调查 导致推进两年多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始终未能落实[3]
华南城,被清盘了
财联社· 2025-08-12 06:02
公司清盘事件 - 华南城因未能偿还2024年4月到期的3 06亿美元债务被花旗国际提出清盘呈请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作出清盘令 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1][3][4] - 公司总资产规模为875亿元 总负债高达609亿港元 成为继恒大之后最大的内房清盘案例 [1][9] - 停牌前股价报0 107港元 市值缩水至12 24亿港元 [2] 债务危机发展历程 -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以19 095亿港元认购33 5亿股新股 获得29 28%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和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 35%股权进行输血 [7] - 2024年2月公司正式宣布违约 2024年底即期计息债务达182 41亿港元 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 177亿港元 [7][9] - 花旗国际就维好协议起诉特区建发 申索不少于14 07亿美元赔偿 索赔额接近其全年净利润 [11] 历史经营情况 - 公司2009年登陆港交所 曾是中国知名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 业务遍布多个城市 [4] - 2020年8月标普上调其信用评级 野村证券看好其8个一二线城市交易中心及房地产开发业务 认为经常性收入强劲且土地储备充足 [5] - 2024年度收入40 83亿港元(同比+16 4%) 但净亏损89 7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12] 资产与业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拥有八个城市总土地储备3105 95万平方米 用途包括交易中心 住宅 商业 仓储等 [12] - 清盘人将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 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 可能尝试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 [10] - 深圳 西安 郑州等地商贸物流中心运营前景不明朗 这些"造城项目"成为沉重负担 [12] 行业影响 - 作为第二大内房清盘案 事件可能对资本市场关于困境房企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 [10] - 反映出即使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 在市场持续下行过程中也难以扭转企业运营不善的局面 [11] - 普通债权人因处于清偿序列末位(清盘费用→优先债权→有担保债权→普通债权→股东权益) 回收率通常较低 [10]
超5亿港元,33间伦敦豪宅!许家印前妻,传出新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6-21 23:26
恒大许家印前妻资产动态 -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被指通过"技术性离婚"获得恒大数百亿分红 [2][3] - 丁玉梅通过5家离岸公司以4980万英镑(约5.27亿港元)购入伦敦豪宅项目Thames City的33个单位 [2][4] - 购买时间为2022年9月,正值内地有关部门敦促许家印动用个人身家偿付债务近一年后 [5] - 丁玉梅与两名儿子及孙子居住于其中一个价值540万英镑(约5715万港元)的单位 [6] - 恒大2023年8月公告显示丁玉梅不再被列为许家印配偶,但具体离婚时间未明确 [7] 恒大清盘及资产冻结 - 2024年1月负债2.4万亿元的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8] - 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等人追讨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 [9] - 香港高等法院颁发全球资产冻结令,禁止处理总值约600亿港元的全球资产 [10] - 丁玉梅申请修订资产冻结令和闭门聆讯均未获法院支持 [12] 恒大不良资产处置 - "恒大系"12家公司不良债权被集中处置,债权总额约113亿元 [2][13] - 涉及项目遍布北京、天津、成都等多个一、二线城市,涵盖住宅、商业及文旅等类型 [13] - 其中恒大地产集团债权总额10.92亿元(本金9.59亿元,利息1.33亿元) [13] 恒大最新法律动态 - 2023年3月恒大集团及广州市凯隆置业被强制执行60.54亿余元 [14] - 2024年1月恒大集团及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14] - 香港高等法院4月17日裁决仅法定债权人可参与清盘程序,恒大股票继续停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