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化

搜索文档
建德古城创新信用监管 绘就商圈诚信消费新画卷
每日商报· 2025-07-15 03:01
建德梅城古镇商圈活动 - 建德市举办"红领商圈·乐在严州"古城商圈服务日活动,以党建引领信用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消费活力 [1] - 活动包括"诚信梅花榜"巡游颁奖、快板《消保法护万家》、古装情景喜剧《明码正道·诚信斗黑商》等创意形式,宣传诚信文化 [1] - 今年以来已发布放心消费"梅花榜"优秀商铺6家次,对2家问题商户给予黄牌警告 [1] 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 建德市构建"事前指引、事中评价、事后应用"的全流程闭环信用监管体系 [1] - 打造"市事指规"线上平台,涵盖6大领域78项具体要求,线上线下精准推送指引171件 [2] - 市场主体首次证后核查问题率下降37.6%,合规知晓率升至90%,新开业商家合规经营率超80% [2] 信用评价与分级管理 - 创新诚信经营"五维图"模型,从投诉量等五方面评估,归集5类数据绘信用画像 [2] - 按132个指标赋分,季度信用分级为"红黄绿"三档 [2] - "绿"户免常规检查,"黄""红"户实施跨部门"综合查一次" [2] 信用应用与激励约束 - 线上线下公示商户信用等级,供游客参考选择 [3] - 高信用商户获表彰、消费券支持、市民卡推广、现金奖励等激励 [3] - "红"户采用"违规即处罚"模式,包括教育措施、黄牌警告、市场出清等约束手段 [3] 成果与荣誉 - 严州古城连续两年获评"杭州市十大放心消费商圈" [3] - "市事指规"平台、"诚信经营五维图"评价体系获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3] - "打造信用商圈"列入浙江省2025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3]
安徽庐江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人民日报· 2025-07-14 22:04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庐江县紧扣"工业强县、农旅富民、大美庐江"战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通过"为企服务满意度"测评和"红黑榜"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等荣誉 [1] - 2022年成立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2025年设立"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专班 定期提级调度问题 建立全县营商环境推进机制 [1] - 自2021年起每年印发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出台"十做到""十严禁"实施意见等专项文件 成立20个助企服务工作组包保478家重点企业和109个项目 2021年至今解决企业问题2400余个 [1] 行政效率提升 - 推进商事登记改革 实行"一业一证一码"和容缺办理机制 优化企业开办注销系统 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办理 [2]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推行帮办代办与联合验收并联审批 压缩验收时限至10个工作日内 实行容缺并联审批 [2] - 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房即交证" 精简水电气报装环节 小微企业用电接入标准提升 用气报装实现"三零"服务 [2] 服务监督机制 - 2022年起开展"为企服务满意度"不记名月度测评 重点企业负责人对县直单位服务匿名评价 [3] - 2023年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季度通报制度 截至2025年6月通报5期 "红榜"表扬单位23家/科室50个 "黑榜"警告单位19家/个人22名 [3] 招商引资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新签约项目50个 协议投资规模达113.37亿元 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数量居全省前列 [3]
汕头市文明之“风”与营商之“境”交融互促相得益彰
中国发展网· 2025-07-14 12:13
城市荣誉与形象提升 - 汕头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创建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为营商环境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1] -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体现城市"硬件"与"软件"双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2] - "汕头元素"频频"出圈",如南澳岛碧海蓝天、小公园骑楼等,城市形象和口碑加速升级 [2]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集成63个部门1934项服务,开展"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文明范"成为政务服务标配 [2] - 推行"秒批秒报"事项110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007项,连续4年居粤东西北城市营商环境评价首位 [4] - 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多部法规,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5] 投资与市场活力 - 2024年汕头民间投资逆势增长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2个、10.3个百分点 [3] - 截至2024年12月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55万户,数量居地级市第六、粤东西北第一 [3] - 万洋科技城项目开工,体现汕头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使命 [4] 人才与产业吸引力 - "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吸引大量求职者,文明、热情、包容的城市形象深受认可 [3] - 潮医智库、潮师智库等"潮"字号资源扩容升级,表明城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增强 [5] - 全球重要侨领、知名潮商称赞"汕头风气越来越好",掀起回乡投资创业热潮 [3] 政府效能与法治环境 - 从"24小时内答复"到"秒批秒报","汕头服务"持续提速 [4] - 开展"春雷""南粤执行风暴"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5] - 汕头市委、市政府将2024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对标国内外先进全面学习追赶 [6]
平顶山郏县经开区:精准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6:29
营商环境优化 - 河南恒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电力扩容需求得到郏县经开区管委会及供电公司快速响应,短期内架通高压专线解决负荷不足问题[1] - 郏县经开区建立"动态台账+定期调度"机制,联动多部门形成土地征收、报批、供地全流程闭环管理,已完成3个项目土地出让[1] - 经开区协调城管、供电、燃气、供水等部门累计化解水电气路等建设难题18项,实现企业问题精准服务[1] 企业资金支持 - 郏县经开区联合县政府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解决企业货款回款与税款缴纳时差问题[2] - 通过线上线下银企对接为辖区企业协调融资1.3亿元[2] - 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模式,今年已组织4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指导6家企业实施总投资3亿元的技改项目[2] 人才培育措施 - 经开区组织安全生产暨惠企政策培训累计覆盖企业员工260人次[2] - 通过"2025年郏县春风行动招聘会"助力企业成功招聘1150人[2] - 促成县职业中专与平煤机装备公司共建校外实训点,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产教融合模式[2]
武汉市: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 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动
快讯· 2025-07-14 06:19
要在破壁垒、促公平上持续发力,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公 平竞争审查,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要在强法治、 稳预期上持续发力,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 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要在建机制、优生态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解难题、 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 关系。 武汉市: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 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规范涉企执法等专项行动 智通财经7月14日电,据武汉市人民政府网,7月13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组织专题学法,邀请武汉大学 法学院教授、法律与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专题辅导。市 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在转职能、优服务上持续发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 格依法行政,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民营企业在登记、融资、用人、用能、创新创业等方面提 供便利,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
聚焦思想观念转变 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新华日报· 2025-07-13 21:31
项目进展 - 江苏恒基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预计10月一期建成投产 [1] - 江苏盛贯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土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预计8月完成设备安装,9月试生产 [1] 政府服务机制 -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下设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专班,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服务团队"机制 [2] - 服务模式包括"全流程帮办、全周期跟踪、全要素保障、全链条集成、全方位配合、全天候服务" [2] - 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一把手"、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一直到问题解决 [3] - 实施"现场办公、办完即走"和"主动出击、领衔问题、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 [3] 营商环境优化 -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专班机制,打造"金牌店小二"服务新标杆 [2] - 要求一切以项目落地、开工、推进为首要目标,无前置条件,打造流程再造工作新标杆 [2] - 建立"一对一包联,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企业服务机制,解决一企多扰、协调不畅问题 [3] 管理理念 -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思想观念 [3] - 引导干部职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
云南玉溪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7-13 02:37
营商环境优化 - 玉溪市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9万户 [1] -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40个高频事项上线运行,累计办件37.34万件(次) [1] - 组织19期"局长坐诊接诉"活动,解决118户企业154项诉求 [1] - 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1390余亩,33个项目"交地即开工",24个项目"竣工即投产" [1] 商事制度改革 - 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时办结 [2] - 重点培育"四上"企业,推动"个转企""企升规" [2] - 52户农产品出口实绩企业,17户蔬菜出口企业取得跨境电商出口资质 [2] 科技创新培育 - 构建"小微—科小—高新"和"科小—创小—小巨人"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 [2] - 培育160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41户高新技术企业、9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培育11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未来发展计划 - 实施新一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 [2] - 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质和经营主体引育 [2] - 支持民营企业攀高向新,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2]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上海浦东、陕西西安等地 坚持查在细处、改在实处,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央广网· 2025-07-12 03:44
政府服务优化与企业支持 - 上海浦东新区配备近700名企业服务专员,将惠企政策有效落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1] - 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级集中办公机制,统筹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相关工作 [1] - 上海浦东新区已走访企业4245家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612个 [1] 企业营商环境改善 - 陕西西安选取1000家企业建立联系点,按月梳理营商环境重点问题并进行整改 [2] - 陕西西安上线运行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建立动态问题清单 [2] - 西安全市共受理处置企业投诉举报873条,推动解决企业困难诉求174件 [3] 政策落实与企业发展 - 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企业在服务专员帮助下,快速完成产品海外市场拓展 [1] - 企业反馈营商环境改善后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2] - 两地政府通过政策落实和问题整改,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实效 [1][3]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 五大重点园区产业落地结硕果
北京商报· 2025-07-11 05:51
创新政策与金融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_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_3% [4]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2024年达156_05万亿元,占全市70_3% [4] - 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及"服务北交所十条"政策 [4] - 丽泽金融商务区落地50多个创新案例,包括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和"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 [5] 特色产业与人才引进 - 房山区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纳入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 [6] -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聚集4所高校19个专业及200余名专业人才 [6][7] - 延庆区引进杨凤田院士团队设立北京氢能航空创新研究院,联合北航等共建重点实验室 [8] - 延庆园区与13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氢能飞机、低空安全等技术研发 [8] 消费场景与产业转型 - 首钢园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举办近千场国际活动 [9] - 首钢园打造聚落式会展场所,承接滑雪大跳台世界杯、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 [9] - 丽泽金融商务区推出"丽泽趣野""天空之镜"等消费场景,建成城市运动公园及滨水文化公园 [10] - 丽泽路全线通车,16号线与14号线换乘,形成大交通格局 [10] 园区发展模式 - 丽泽金融商务区建立"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工委管委会、发展理事会、控股集团、论坛年会、数智平台) [5] - 首钢园深化冬奥遗产利用,构建商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会展小镇 [9] - 延庆园区设置技术孵化"快行道",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8]
【省发展改革委】陕西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机制
陕西日报· 2025-07-09 23:56
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机制 - 陕西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机制 旨在破解投诉渠道少 办理不规范问题 维护经营主体权益 打造"落地快 发展好"营商环境品牌 [1] - 工作机制明确受理机构 时限 渠道 材料范围 以及调查处理方式 期限 中止终止结案情形 并规定跟踪问效 案例通报 激励惩戒等要求 [1] - 机制适用于对行政机关 公用企事业单位 行业协会商会 政府投融资平台及其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 [1] 投诉举报处理流程 - 各级优化营商环境主管部门设立专人专岗 负责线索受理 转办 督办 回访工作 [1] - 投诉渠道包括陕西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各级热线 群众来信来函 以及特约监督员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新闻媒体提供的线索 [1] - 处理期限从收到线索起计算 7个工作日内答复 复杂情况可延长至30日 重大案情经批准可再延30日 特别重大可逐级申请延期 [2] 监督与平台建设 - 省优化营商环境主管部门定期梳理分析投诉办理情况 将报告报省委省政府 并通报相关部门 对办理效果差机构予以通报批评 [2] - 省发改委已在门户网站试运行全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并依托12345热线设立投诉举报专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