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

搜索文档
常熟银行(601128):业绩增长亮眼,资产质量稳健
天风证券· 2025-08-08 13:14
投资评级 - 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8] - 当前价格为7.8元[8] - 行业分类为银行/农商行Ⅱ[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0.10%[1][2]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1%[1][2] - 净利息收入46亿元(YoY+0.83%),占总营收76.5%[2][13] - 非息净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57.30%,占比提升1.5pct至23.5%[2][13] - 拨备前利润25H1增速+12.10%[2][13] 息差与资产负债 - 净息差2.58%,较25Q1下行3bp[2][15] - 生息资产收益率4.42%,较2024年下行35bp[2][15] - 计息负债成本率1.98%,较2024年压降25bp[2][15] - 生息资产总计393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6%[3][22] - 贷款占比生息资产61.8%,较2024年末下滑[3][22] - 存款同比增长9.9%,活期存款占比提升0.9pct至20.9%[25][2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76%,环比持平[4][27] - 拨备覆盖率489.5%,维持行业高位[1][4] - 对公贷款不良率改善9bp至0.56%,制造业改善7bp[4][27] - 零售不良率上升8bp至1.02%,信用卡不良大幅改善134bp[4][27] 业务结构 - 对公贷款同比增长7.8%,基建类环比增长11.2%[22][23] - 零售贷款同比增速0.1%,个人住房贷款增长4.7%[22][23] - 金融投资收益率下行47bp至2.78%[3][1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2亿元,YoY+638%[21]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45%/11.10%/10.42%[5][31] - 对应BPS预测:9.57/10.84/12.21元[5][31] - 2025E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7.21%[31]
远东宏信(03360.HK)2025年中报点评:资产规模稳定 利润小幅回升
格隆汇· 2025-08-08 11:3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174亿元,同比下降3 8% [1]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 8% [1] - 年化平均ROE8 7%,同比回升0 2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4 51%,同比上升4bps [1] 资产规模与结构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3638亿元,同比增长0 6%,较年初增长0 9% [1] - 贷款及应收款项期末余额2671亿元,同比增长0 1%,较年初增长2 5% [1] - 子公司宏信建发总资产366亿元,较年初增加2亿元,海外地区资产增长19亿元 [1] - 行业对比:6月末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较年初减少0 7%,公司表现优于行业 [1] 业务板块表现 - 产业运营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2 6%至63亿元,宏信建发收入同比下降10 8%至44亿元 [2] - 产业运营板块毛利率21%,同比降低8个百分点,宏信建发毛利率下降 [2] - 期间费用率稳定,销售及行政开支占比约23% [2] 资产质量 - 2025年6月末不良率1 05%,较年初下降0 02个百分点 [2] - 关注率5 51%,较年初下降0 07个百分点 [2] - 不良生成率0 47%,同比上升0 2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 [2] - 拨备覆盖率227%,较年初持平,信用成本率同比降低0 25个百分点至0 23%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东净利润42/44/46亿元,同比增速8%/5%/4% [3] - 摊薄EPS为0 87/0 92/0 96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8 4/8 0/7 7x,PB为0 69/0 66/0 64x [3]
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2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业 总资产保持增长,金融服务持续增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58.3万亿 元,同比增长6.7%。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 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较上季度末有所上升。截至一季度 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 个百分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不良贷款反 弹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恢复节奏仍有波动,部分行业和区域企业经营压力犹存;信用风险出清 持续推进,不良认定和暴露更加彻底;叠加普惠小微、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扩张,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另外,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28%,一级资 本充足率为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均处在合理区间,比上季末有所下降。曾刚认 为,资本充 ...
中长期大额存单货架越来越空: 低利率重塑银行负债端业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20
新一轮降息开启以来,曾经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日渐稀少。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 家银行了解到,不少全国性银行已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而在售的大额存单在收益率方面与普通定期存 款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中长期大额存单难觅其踪是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的结 果,反映出银行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发生了调整。此外,低利率环境正迫使银行全面重塑负债结 构与经营模式,促使银行从单纯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这一过程将深刻影响银行业发展格局。 净息差吃紧 长期限存款压降 "目前我行没有发行3年期和5年期的大额存单。"招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记 者,"现在我行大额存单最长期限为2年,且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与1年期的一样,都是1.4%。" "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已经是过去时,目前我们有一款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上浮至1.75%,无购 买条件限制。"中信银行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网点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收益率方面,大额存单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现在多数客户 存大额存单,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可转让特性,其他方面与普通定期存款基本一样。"建设银行北京市丰 ...
营收净利双增长,6家银行率先预喜半年度业绩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00:04
业绩表现 - 6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度营收净利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5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两位数 [1][2] - 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9% 宁波银行增长8.23% 常熟银行增长13.55% 杭州银行 齐鲁银行 青岛银行均超16% [2] - 齐鲁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5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3.64% [2] 资产质量 - 杭州银行 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76% 其中杭州银行 宁波银行较2024年末持平 常熟银行下降0.01个百分点 [2] - 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1.09%下降0.1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1.31%下降0.05个百分点 青岛银行1.12%下降0.02个百分点 [2] 息差改善 - 银行息差下行压力得到缓解 非息收入改善推动半年度业绩好转 [3][5] - 齐鲁银行净息差企稳回升 杭州银行预计2025年息差降幅好于2024年 [5] - 存款利率下调使息差压力趋缓 信贷供需矛盾缓和及高息定期存款到期促进净息差边际企稳 [5] 板块表现 - 申万银行板块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6.12% 在31个行业中排名前列 总市值达14.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1万亿元 [5] - 42家A股上市银行股价全部上涨 浦发银行年内涨幅38.08% 青岛银行35.89% 农业银行29.54% [6] - 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升至2.11万亿元超越工商银行登顶A股 [6] 股东动向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后持股比例达9% 青岛银行股东青岛国信集团拟增持至不超过19.99%将成为第一大股东 [6] - 苏州银行获得股东持续增持 银行股因高股息回报和稳定派息特性显现配置价值 [6]
长安银行VS西安银行:陕西两大城商行的PK
数说者· 2025-08-06 23:32
核心观点 - 文章对陕西两家头部城商行(长安银行与西安银行)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涵盖股权结构、经营指标、区域布局、资产质量等维度,揭示两者差异化竞争格局[2][3][4][5][6][7][8][9][11][13][15][17][18][20][22][23][26][28][30][31][33] 股权结构与行政级别 - **长安银行**:2009年由陕西5市城商行合并设立,省国资持股超50%(前三大股东为延长石油19.04%、陕煤集团18.71%、陕西有色11.22%),属省属国企,行政级别推测为厅级[2][3] - **西安银行**:1997年由西安41家信用社合并成立,2019年上市(600928 SH),外资股东加拿大丰业银行持股18.11%,实际控制人为西安市政府,属市属国企,行政级别推测为副厅级[3][4] 经营规模与区域布局 - **总资产**:2024年末长安银行5422.91亿元,西安银行4803.70亿元,长安银行自2019年起规模反超并持续扩大差距[7][9] - **网点分布**:长安银行260个网点覆盖陕西10市,西安地区贷款占比50.63%;西安银行178个网点,97.9%营收来自西安,外埠利润贡献为负[5][6] - **子公司**:长安银行拥有4家村镇银行和长银消金公司,西安银行控股2家村镇银行并参股比亚迪汽车金融[6] 财务指标对比 - **营收利润**:2024年长安银行营收94.61亿元(利息收入占比95.3%),净利润21.76亿元;西安银行营收81.90亿元(利息收入占比67.44%),净利润25.59亿元[7][15] - **净息差**:长安银行1.82%显著高于西安银行1.36%,但长安银行息差波动较大(2020年曾达2.6%)[7][17][18] - **资产结构**:长安银行贷款占比58.01%且持续上升,西安银行降至47.94%[7][20] 资产质量与效率 - **不良率**:2024年长安银行1.85%,西安银行1.72%,均高于行业均值1.5%[7][23] - **拨备覆盖率**:西安银行184.06%优于长安银行173.44%,但西安银行拨备近年快速下降[7][26] - **逾期率**:长安银行3.64%、西安银行2.36%,均显著高于不良率显示潜在风险[7][28] 长期趋势 - **规模增长**:2015-2024年长安银行总资产增速持续高于西安银行,两者差距从-501亿元扩大到+619亿元[9] - **利润波动**:西安银行净利润长期领先但差距缩小,2022年曾出现13.55%负增长,长安银行除2024年外保持稳定增长[13] - **业务转型**:西安银行降低贷款依赖转向投资收益,长安银行仍高度依赖利息收入[15][20][22] 人力资源 - **员工规模**:2024年长安银行员工5076人,西安银行3284人(含子公司144人)[6] - **薪酬水平**:长安银行人均薪酬约38万元(总支出19.24亿元),西安银行约33万元(总支出11.26亿元)[31]
中国银行行业 -探讨股息收益率、根本性变化、风险及 2025 年第二季度盈利预期-China Banks_ Addressing div. yield, fundamental change, risk and 2Q25 earnings expectations
2025-08-06 03:3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中国银行业[1] * 覆盖银行:包括招商银行(CMB)、交通银行(BoCom)、邮储银行(PSBC)、工商银行(ICBC)等大型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1][2] * 市场表现: - A/H股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5%/26%,招商银行A/H股分别上涨19%/33%,跑赢交行15个百分点[1] - 行业拐点信号显现,基于市场表现、投资者讨论及经济环境变化[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股息收益率与资金流向** * **当前股息率**:A/H股平均为4.2%/5.0%,低于10年历史中位数(4.7%/6.4%)[3][10] *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降(3年期定存利率从2023年初的2.60%降至1.25%)推动资金从存款转向信托、理财和保险产品[9][12] - 61%的定期存款期限低于1年,未来一年约120万亿元存款到期,低利率环境或持续推动资金流入非银机构[19][20] - 零售投资者通过高股息ETF(占ETF总规模4%)间接投资银行股[21][22] **2 基本面改善** * **资本充足性**: - 6家大型国有银行中4家已完成资本补充,部分银行发行可转债[24] - 风险加权资产密度(RWA/总资产)从2023年的61%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59%,接近日本三菱UFJ(MUFG)水平[24][32] * **资产质量**: - 财政政策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房地产风险边际下降[24] - 零售贷款(除房贷外)风险短期可控,因期限多为1年[24][26] * **净息差(NIM)**: - 预计2025年NIM仍下降,但降幅收窄(2025E平均1.37%,2026E 1.32%)[24][31] - 部分银行(如CMB、PSBC)可能因存款成本下降在2Q25实现NIM企稳[52][59] **3 风险因素** * **房贷风险**: - 预计2025年不良贷款形成率见顶,2026年稳定,但房价超预期下跌可能延迟这一进程[35][36] - 2021-2024年发放的高风险房贷占比将从2024年的53%降至2027年的33%[44][45] * **制造业与出口风险**: - 制造业及出口相关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约40%(剔除地方政府、零售及地产贷款),其中20%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冲击[35][49] - 2026年信贷成本或上升(2026E信用成本0.64%)[47][48] **4 2Q25盈利预期** * **整体预测**: - 覆盖银行平均PPOP和净利润增速均为0.3%[52][70] - 2025-2026年PPOP/净利润预测平均上调3%/6%[2][72] * **分化因素**: - 贷款增长差异:大型银行保持稳定,中小银行增速较快(如BONB贷款增速19%)[52][56] - 资产质量:部分银行(如BONB、PSBC)可能因拨备减少改善盈利[52][58] * **股东回报**: - 大型国有银行股息支付率或提升3个百分点,不影响资本充足率[53][65] --- **估值与评级调整** * **目标价调整**: - A/H股目标价平均上调7%/12%,2026年P/PPOP倍数上调0.3x/0.5x[2][70] * **重点推荐**: - **买入评级**:招商银行(CMB)、宁波银行(BONB)[2][73] - **卖出评级**:交通银行(BoCom),A/H股目标价6.95元/6.21港元,因资本充足率较低(2025E CET-1 11.5% vs 行业平均13.4%)及盈利稀释风险[74][77] --- **其他重要细节** * **数据图表关键信息**: - 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利差收窄至30bps(2025年)[12][13] - 高股息ETF规模2025年达130亿元,年化增长41%[21][22] - 交行(BoCom)2025年EPS预计下降16%,因资本补充稀释[76] * **忽略内容**: - 分析师联系方式、监管附录及免责声明(如文档4、5、81-119)未包含实质性行业或公司信息
货币政策如何护航经济大盘和金融稳定?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疏解金融业“内卷式”竞争
上海证券报· 2025-08-04 18:51
商业银行净息差现状 - 商业银行净息差在2025年一季度降至1.43%的历史新低,较2021年四季度的2.08%显著下行[1][2] - 净息差下行主要受低利率环境及LPR持续下行影响,进一步降息可能加剧银行经营压力[2] - 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在2022-2024年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利润波动属行业普遍现象[3] 货币政策面临的约束 - 净息差水平成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内部约束,可能限制降息空间[1][2] - 央行提出需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银行业健康性,降息面临内外双重约束(净息差+汇率)[1] - 专家建议通过小幅多频次操作释放流动性,避免"大水漫灌"预期[6] 金融业竞争与风险 - 资金空转和"内卷式"竞争加剧金融系统不稳定性,推高实际融资成本并导致定价倒挂风险[3][5] - 央行已通过规范存款手工补息、强化利率自律等措施整治资金空转[3] - 大型企业融资后用于金融投资是资金空转主要形式,金融"反内卷"针对行业无序竞争[4] 政策平衡策略 - 货币政策需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精细化平衡,避免过度宽松或力度不足[6] - 未来将强化利率政策执行,优化MPA/EPA考核,加强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6] - 央行将重点监测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信贷风险,延续化债政策[7] 银行业发展建议 - 银行需摒弃规模情结,平衡利息与非利息收入以增强经营稳健性[5] - 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提升息差韧性,同时坚持风险定价分层分类[5][6] - 保持银行业稳健性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2]
北京银行净息差困局:规模扩张变“割肉游戏”
市值风云· 2025-08-04 10:08
核心观点 - 北京银行在2025年一季度呈现规模扩张与盈利下滑的矛盾图景,总资产突破4.5万亿元(增长5.9%),但营收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下滑2.4%,为近12年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3][5][6] - 净息差大幅下降至1.31%(较2024年下降16个基点),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43%,导致盈利能力严重受限 [8][9] - 传统"以量补价"策略失效,贷款增长5.9%未能抵消利率下行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4%至125.9亿元 [11][12] 财务表现 - **规模指标**:存款总额2.6万亿元,贷款总额2.3万亿元,均较年初增长约6% [3] - **盈利指标**: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同比-2.4%) [5][7] - **净息差**:1.31%的净息差意味着每100元存款仅赚取1.31元净利差,利润空间极薄 [9][10]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骤降18个基点至3.5%,受LPR下调及贷款重定价影响 [11] - **负债端**:付息负债成本率降至2.03%,但存款定期化趋势限制成本下降空间 [11] - **利息收入**:贷款规模增长5.9%未能转化为利息收入增长,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4% [1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较年初微降1个基点),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1.15%) [15] - **潜在风险**: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0年1.14%升至2024年1.79%,资产质量恶化风险隐现 [17] - **风险抵补**:拨备覆盖率从208.8%降至198.1%,拨贷比从2.73%降至2.57%,风险缓冲能力削弱 [18][19] 资本充足性 - **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95%降至8.64%,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97%降至11.53% [19] - **资本消耗**: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达10.7%,叠加公允价值波动侵蚀权益33.33亿元 [21] 收入结构 -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7.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24.4%至14.4亿元,但占比仅8.4% [22] - **零售业务**:零售贷款增速仅4.3%,财富管理未成规模效应,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转型仍需时间 [23][24]
12.28%营收跌幅与2.62%净利增幅反差:肥西农商银行2025上半年靠减值计提"撑局"
金融界· 2025-08-04 06: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下降12.28% [1] - 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2.62%,主要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50.35%至0.7亿元 [1] - 利息净收入3.01亿元(占比68.9%),同比下降2.01% [1][2] - 投资收益1.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59% [1][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0.1亿元,对营收贡献微弱 [1][2] 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 - 净息差持续收窄,从2022年2.42%降至2024年1.78%,2025年上半年趋势延续 [2]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1%(连续三年下降),但逾期贷款同比增长32.23% [3] - 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重达80.59%,较2022年上升22.07个百分点 [3] - 展期及借新还旧贷款2.21亿元中51.58%被划为不良或关注类 [3] 资产负债结构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502.29亿元,负债473.83亿元 [3] - 吸收存款409.05亿元,发放贷款330.54亿元,存贷比80.8% [3] - 存款结构失衡:公司存款负增长,储蓄存款中定期占比过高推升资金成本 [3] 业务概况 - 安徽省首家县级农商行,2010年由肥西县农信社改制成立 [4] - 隶属安徽省农信联社,拥有45个网点覆盖肥西县及合肥市多个区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