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Rime创投日报: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启动-20250530
来觅研究院· 2025-05-30 08: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5月29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19起投融资事件,其中15家国内企业,4家国外企业,融资总额约12.39亿元;同时有基金设立、企业融资、企业上市等情况发生,还有政策聚焦于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 各部分总结 募资事件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5月29日在广州宣布正式发起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20亿元,由多家公司联合发起,以“政府引导 + 市场化运作”模式运营,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垂直场景应用 [1] - 武创江岸科创基金近日正式举行签约仪式并落地武汉开启实质性投资,将依托各方资源构建京汉两地科创资源协同发展新生态,推动顶尖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汉转化 [3] 大额融资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 + 轮融资,投资方众多,资金用于创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临床开发及拓展商业化等 [4] - 坦途智能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追创创投领投,融资后将加强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发力酷玩车等品类 [5] - 鸿行智芯完成1.43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多家机构,该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相关业务 [7] 全球IPO - 5月30日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手回集团登陆港交所,国际配售占比约90%(2192.24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243.6万股),已引入基石投资者,旗下有三大平台 [8] 政策聚焦 - 5月2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相关交易制度完善,市场更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健全 [9]
智能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处于初期阶段,资本期待“价值创造”
第一财经· 2025-05-29 06:25
产业发展阶段 - 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概念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1] - 当前人形机器人处于技术发展初期阶段,"大脑"和"身体"都还很不成熟,最好的人形机器人仍无法比现有工业机器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3] - 大规模商业化预计从2026年逐步实现,量产与商业化的关键鸿沟是"泛化能力"[3][4]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如关节模组和传感器不断取得突破,但稳定性、续航能力仍面临挑战[2] - 国内当前以旋转关节为主,线性关节渗透率有望随工业负载场景拓展而提升[2] - 机器人大模型正从大语言模型(LLM)迈向视觉语言模型(VLM)阶段,最终目标是实现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4] - 硬件降本、技术路线收敛以及多模态感知能力将成为技术发展关键方向[2][3] 商业化落地路径 - 工业场景是当前及近期商业闭环落地的理想场景,关键指标包括负载能力和续航时间[3] - To B端场景将更早大规模投入应用,To C端市场想象空间更大[7] - 工业具体落地场景将根据功能、安全性、性价比进行优先级分类[7] - 家用服务型机器人中远期将成为超级庞大市场[7] 资本市场表现 - 一级市场关注技术壁垒与早期布局,A轮融资集中反映资本对技术突破的期待[5] - 二级市场呈现"预期驱动"特征,更关注5~10年赛道空间及产业落地后的业绩兑现能力[6] - 智能机器人(WI995167)板块2023年涨幅达1667%,机器人(WI300024)板块累计涨幅突破50%[6] - 2024年9月华为与16家企业合作推动一二级市场联动升温[6] 未来投资方向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技术、简化版人形机器人在特定场景的应用是当前较好投资赛道[6] - 线性关节渗透率提升、传感器与大模型融合将成为关键趋势[7] - 国内供应链在硬件端的优势将加速国产化,中美软件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小[7] - 具身智能在传统工业、服务业和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具有投资价值[6]
英伟达财报启示:AI新阶段,全面看多中小盘成长!
金融界· 2025-05-29 02:52
英伟达财报表现 - 一季度营收441亿美金略超预期 但H20产品因无法发货导致二季度损失20亿美金 [1] - Blackwell芯片贡献数据中心收入70% 毛利率61% 排除H20费用计提后毛利率达71.3% [1] - 二季度毛利率72% 预计全年将逐步提升至75% [1] 未来增长引擎 - 推理需求将成为未来主要增长动力 与"数十亿机器人、数亿自动驾驶车"的产业图景相关 [1] - 中国制造业场景与开发者生态为小盘指数提供支撑 符合主权AI建设与国产替代趋势 [1] 小盘指数表现 - 2025年初至今中证1000和中证2000持续跑赢沪深300等宽基指数 [3] - 1000ETF增强(159680)和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早盘联袂上涨并持续拉升 [3] 科技产业政策支持 - 年初政策提出"具身智能、6G、AI手机、AIPC、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概念 [5] - 国内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扩张为中小市值企业注入成长动能 [5] 指数增强ETF优势 - 1000ETF增强近三年跑赢中证1000指数21% 中证2000增强ETF跑赢基准39% [5] - 通过多因子选股和风险模型优化策略实现超额收益 兼具贝塔和阿尔法收益 [5] 市场趋势判断 - AI驱动浪潮和自主可控背景下 小盘指数专精特新企业订单放量和技术突破确定性高 [6] - 指数增强ETF被视为参与科技红利的最佳载体 [6]
机器人业务正成为激光雷达厂商“第二增长曲线” 禾赛科技CFO樊鹏:预计全年营收将同比增长44%~6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0:12
财务表现 - 禾赛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3% [1] - GAAP净亏损同比收窄84%至1750万元人民币 [1] - 预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4%~69% [1] 产品交付 - 激光雷达总交付量19.5万台,同比增长231.3% [1] - ADAS产品交付量14.6万台,同比增长178.5% [1] - 机器人领域交付量4.9万台,同比增长649.1% [1] 行业价格趋势 - 禾赛科技产品平均单价从2022年二季度35869元/台降至2024年四季度3242元/台,降幅近90% [2] - 速腾聚创ADAS激光雷达均价从2020年22500元/台下滑至2024年四季度2578元/台 [2] 机器人市场特性 - 机器人领域更看重激光雷达性能与可靠性,为高端产品提供差异化发展空间 [2] - 速腾聚创在机器人领域保持35%至50%的毛利率水平 [2] - 长期来看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汽车市场的10倍 [2] 企业战略布局 - 禾赛科技聚焦消费级机器人市场,JT系列产品应用于割草机、配送机器人等 [2] - 速腾聚创锚定具身智能赛道,推出全固态机器人激光雷达E1R和192线半球形产品Airy [2]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25年机器人领域出货量突破六位数 [3] - 单机搭载激光雷达数量可能从1颗增至3颗 [3] - 2030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9% [3] 竞争挑战 - 价格持续下降可能导致"规模扩大但利润未同步增长"的困境 [3] - 有效控制成本成为行业迈过盈亏平衡点的关键 [3]
地平线深度20250526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地平线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地平线公司市场地位 - 2024 年上半年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市占率达 15.4%,与十大 OEM 厂商合作,和知名头部合资及海外汽车厂商建立战略合作,位于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第一梯队[2][4] 核心发展逻辑 - 计算方案矩阵延伸,芯片持续升级,覆盖低阶到高阶自动驾驶全场景 - 解决方案纵向拓展,从硬件芯片延伸到软件开发工具,实现全站交付能力 - 商业模式多元化,包括硬件交付、软件开发工具和 IP 授权、BPU 的 IP 授权模式[5] 产品迭代和市场表现 - 推出 Mono、Pilot、HSD 高阶智驾产品,芯片从征程 2、3 到征程 5、6P,覆盖场景不断提升 - 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基础 L2 产品约 20 美金,Pilot 产品约 100 美金,高阶场景与英伟达同级别相当[7] 算法体系和软件实力 - 自研 BPU 架构及其算法开发工具平台,天工开物对标英伟达 CUDA 生态,爱迪特对标英伟达 Drive OS 平台,实现软硬一体交付[8] 营收结构和增长潜力 - 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超 90%,主要源于征程系列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及算法开发平台软件授权 - 2024 年纯软件收入超硬件收入,自 2021 年营收高速增长,未来有望随定点车型和解决方案覆盖扩大继续增长[9] 未来成长性 - 创始团队多为算法领域背景,软硬件深度结合提升软件生态成熟度和芯片能力 - 毛利率维持 70%左右,高于行业平均,因纯软件收入贡献高,预计未来软件授权收入快速增长[10] 股权结构体现 - 上市前比亚迪、宁德时代、Intel 等产业头部公司为股东,体现技术实力获认可和产业影响力[11] 国内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节奏 - 2025 年高低阶智能驾驶市场加速分化,高阶三位数增长,低阶增速平缓或下滑,L2+搭载率 8.6%,增长空间大 - 高阶智能驾驶玩家增加,传统主机厂入局,从 30 万以上车型向 20 万以下车型渗透,2024 年 25 万以上前装标配 NOA 车型贡献占比降至 69%[12]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关键因素 - 高阶智能驾驶向中低端车型渗透,中国 20 万以下新车交付量占比 70%[13] 智能驾驶产业放量趋势 - 第一轮传统车企主流车型从 L2 向 L2+跃升,泊车辅助及高速 NOA 成标配,如比亚迪核心畅销款 2025 年跃升,地平线短期受益 - 第二轮特斯拉、华为等企业城区智能驾驶平台崛起,高阶智能驾驶车型定价下探,L2+功能渗透率提升,比亚迪等车企发布城区 NOA 战略加速趋势[15][16] 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空间 - 2023 - 2030 年高级辅助驾驶及高阶自动驾驶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近 50%增速,2030 年超 4000 亿元 - 高阶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单车价值高、渗透率低,成长潜力大 - L2 和 L2+功能渗透率提升,带动智驾计算平台出货量和单车价值解决方案价值量增加,加速公司营收增长[17][18] 智能驾驶芯片竞争格局 - 分为开放生态玩家(英伟达、地平线)和封闭生态玩家(特斯拉、华为) - 参考智能手机芯片格局,两类厂商都受益行业增长,开放生态厂商可能获更高市占率,自研对第三方开放生态供应商长期逻辑无重大负面影响[19] 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原因 - 高算力芯片突破,2025 年 4 月发布 HSD 产品,第三季度量产上车,高端智驾领域获 TOP3 入场券,提高单车价值 - BPU IP 授权模式,赋予主机厂灵活度,构建生态体系 - 构建生态护城河,确保长期竞争优势[20][21][24] 公司产业定位和商业模式 - 通过 BPU 授权从硬件或软件供应商向生态赋能者转变,提升产业定位,构建生态系统[23] 公司机器人领域布局及影响 - 推出多款计算芯片及开发者套件,覆盖多应用场景 - 智驾与机器人芯片技术相似,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可复用,形成车机联动生态,有望成新增长曲线[24][25] 盈利预测和估值 - 2025 - 2027 年同比增速高速增长,短期亏损缩减,2027 年有望扭亏为盈 - 参考赫氏公司,目标市值 9.18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搭载泊车辅助和高速 NOA 功能车辆具备 L2+基础条件,搭载城区 NOA 功能车辆达到 L2++标准[14]
绿的谐波: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增长稳健,深化机器人布局-20250523
国元证券· 2025-05-23 0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营收稳步增长但利润有所承压,产能建设推进且海外业务拓展顺利,持续研发新产品紧跟智能机器人发展步伐,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3][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87亿元,同比+8.77%;归母净利0.56亿元,同比 - 33.26%;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同比 - 38.09%;销售毛利率为37.54%,同比 - 3.60pct;期间费用率有所增加,财务费用率增长主要系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减少 [3] - 25Q1公司实现营收0.98亿元,同比+19.65%;归母净利0.20亿元,同比+0.66%;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同比+1.88% [3] 产能与业务拓展 - 报告期内完成年产50万台精密减速器扩产项目相关智能化产线建设调试和达产工作,2025年产能稳步爬坡,新募投项目“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2025年启动建设 [4]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多地销售研发平台运营,完成对德国Haux公司资产收购,24年海外营收0.45亿元,同比+49.37% [4]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率12.8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4.34% [5] - 针对人形机器人行业需求,谐波减速器同等出力下减重30%以上,开发出灵巧手适用微型谐波减速器;丝杠方面突破高精度大承载长寿命行星滚柱丝杠 [5]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4.66/5.68/7.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11/1.37亿元,对应EPS为0.47/0.61/0.75元/股,对应PE估值分别为288/221/179倍 [6]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56.17|387.41|466.29|568.45|702.68| |收入同比(%)|-20.10|8.77|20.36|21.91|23.6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4.16|56.17|85.33|111.29|136.89| |归母净利润同比(%)|-45.81|-33.26|51.92|30.41|23.01| |ROE(%)|4.18|1.64|1.74|2.24|2.70| |每股收益(元)|0.46|0.31|0.47|0.61|0.75| |市盈率(P/E)|291.86|437.29|287.83|220.71|179.43| [8]
绿的谐波(688017):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增长稳健,深化机器人布局
国元证券· 2025-05-23 07: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营收稳步增长但利润有所承压,产能建设推进且海外业务拓展顺利,持续研发新产品紧跟智能机器人发展步伐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3.87 亿元,同比+8.77%;归母净利 0.56 亿元,同比-33.26%;扣非归母净利润 0.46 亿,同比-38.09%;销售毛利率为 37.54%,同比-3.60pct;期间费用率有所增加,财务费用率增长主要系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减少 [3] - 25Q1 公司实现营收 0.98 亿元,同比+19.65%;归母净利 0.20 亿元,同比+0.66%;扣非归母净利润 0.17 亿,同比+1.88% [3] 产能与业务拓展 - 报告期内完成年产 50 万台精密减速器扩产项目相关智能化产线建设调试和达产工作,2025 年产能稳步爬坡,已全面达产,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达预期;新募投项目“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2025 年启动建设 [4]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多地销售研发平台运营,完成对德国 Haux 公司资产收购,24 年海外营收 0.45 亿元,同比+49.37% [4] 研发情况 - 2024 年研发费用率 12.8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14.34% [5] - 针对人形机器人行业需求,谐波减速器轻量化技术突破,同等出力下减重 30%以上,开发出灵巧手适用微型谐波减速器;丝杠方面突破高精度大承载长寿命行星滚柱丝杠,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直线关节 [5]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4.66/5.68/7.0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5/1.11/1.37 亿元,对应 EPS 为 0.47/0.61/0.75 元/股,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288/221/179 倍 [6] 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和估值|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56.17|387.41|466.29|568.45|702.68| |收入同比(%)|-20.10|8.77|20.36|21.91|23.6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4.16|56.17|85.33|111.29|136.89| |归母净利润同比(%)|-45.81|-33.26|51.92|30.41|23.01| |ROE(%)|4.18|1.64|1.74|2.24|2.70| |每股收益(元)|0.46|0.31|0.47|0.61|0.75| |市盈率(P/E)|291.86|437.29|287.83|220.71|179.43| [8]
上海它石智航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图谱报告
洞见研报· 2025-05-22 15: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相关内容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企业概览 - 基本信息:上海它石智航技术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非独资),注册资本136.0329万元人民币,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桂平路391号2号楼21层,2024年7月9日成立,法人是陈亦伦,经营状态为存续,所属行业是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 [5][6] - 企业网站信息:未查询到相关网址信息 [7] - 主要人员信息:董事有陈亦伦、周志峰、丁文超、朱天宇,财务负责人是汤婉婧,经理是陈亦伦,董事长是李震宇,监事是陈同庆 [8] - 分支机构:未查询到分支机构信息 [9] - 变更记录:2025年有多方面变更,如投资人、股东情况、高管、董事、企业类型、注册资本等 [10][11][12] - 股东信息:股东包括上海他石新际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奇航它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家企业 [13][14] - 认缴出资信息:各股东认缴出资方式多为货币,出资时间多在2025 - 2027年,实缴信息未明确 [15][16][17] - 经营异常信息:未查询到经营异常信息 [18] - 企业联系方式:地址为上海市徐汇区桂平路391号2号楼21层,电话和邮箱未提供 [19] 企业链路关系 - 企业相关信息:内部企业id为b88c8cc5 - 3da1 - 11ef - b868 - 00163f001b09,工商注册号310120010215383等,企业状态存续,所属行业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 [21] - 关联企业股东列表:上海奇航它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58.81%,上海他石新际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4.70%等多家企业有不同持股比例 [22][23][24] - 企业主要人员信息:董事、经理为陈亦伦,财务负责人汤婉婧等,与企业概览中主要人员信息一致 [25] - 关联企业对外投资信息:对重庆奇航它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00% [26] - 关联企业裁判文书信息: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27] - 关联企业法院公告信息: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29] - 企业历史股东信息:历史股东有丁文超、陈亦伦 [30] - 疑似关联关系信息:多家企业因与朱天宇有相同高管/股东/法人/历史股东或董监高关系疑似关联 [31][32][33] 失信人信息 - 失信人立案信息: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37] - 失信人裁判文书: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38]
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1 20:36
公司决议公告 - 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5年5月21日召开,应到监事3人,实到3人,会议合法有效 [2] - 监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对外投资暨设立子公司的议案》 [2] - 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25年5月21日召开,应到董事7人,实到7人,会议合法有效 [3][4]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对外投资暨设立子公司的议案》,表决结果为7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5] 对外投资概况 - 投资标的为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持股100% [8][9][12] - 投资金额为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9] - 投资不涉及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0] - 投资事项在董事会审批权限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9] 子公司基本情况 - 子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11] - 主营业务包括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通用零部件制造、机械零件加工与销售、精密模具、传感器、人工智能硬件制造与销售、智能机器人制造与销售等 [11] - 子公司将从事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业务 [11] 投资目的与影响 - 设立子公司旨在明晰战略布局,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益 [13] - 子公司将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新载体,加速机器人业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13] - 投资符合公司战略布局,预计不会对财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且有助于扩大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 [13]
在投融资上“连接全球”!广东机器人产业跑出“国际化”新速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5:40
全球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 - 2025全球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 国际化成为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关键词 吸引30个国家顶尖行业组织参与 [1] - 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投融资专委会揭牌成立 旨在以国际化视野助推中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1] 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投融资专委会 - 专委会由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组建 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成员共同参与 拥有800多家核心会员企业包括瑞松 广州数控 格力 科大讯飞等国内外龙头企业 [2] - 专委会将联合国内外投资者及专家孵化优秀机器人项目 重点在广东寻找优秀项目 帮助其做大做强并走向上市 [2] - 计划成立国际性机器人产业基金 解决行业资金需求 利用联盟成员资源筛选优质企业进行孵化 [2] 广东机器人产业现状 - 2019-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从4 47万台增长至24 68万台 增长约4 5倍 2024年产量占全国44% 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4] - 2025年一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6 32万套 服务机器人194万套 同比分别增长31 1%和10 8% [4] - 广东机器人产业链完整 制造领先 产品质量好且价格优势显著 同时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 [4]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广东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 投资额超230亿元 [3] - 广东省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 推进"机器人+"场景应用 加强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链整合 拓展应用场景 [5] - 广东省科技厅拟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 加快灵巧手 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攻关 [5] 国际合作与市场认可 - 大会吸引韩国 马来西亚等海外机器人协会参与 其背后有数千家成员单位 有助于筛选出更易被全球投资者认可的国内优秀企业 [3] - 广东正积极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吸引全球产业协会参与 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