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全面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干在基层 淬炼真金(感言)
人民日报· 2025-05-06 21:59
深入基层,锤炼本领。乡村是锤炼干部的大舞台,肥沃的土壤也为驻村第一书记成长成才提供了不竭养 分。不少年轻人主动请缨,到落后地区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参与帮扶工作。从 初入村寨听不懂方言,到与乡亲们同吃同住、成为乡村"活地图",他们在担担子中磨砺了干事创业的能 力,交出了一份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乡村全面振兴没有捷径,干在基层,烈火方能炼真金。广大驻村第一书 记和工作队队员在难处蹲苗,在苦中历练,关键时刻挺在前,重要工作抓在手,惠民规划落实处,才能 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带领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06 版) 驻村,是什么体验? 是迎着晨光走过青石板路,在万亩茶园与茶农一起采新茶;是披着晚霞穿梭在沟壑纵横之间,走村串户 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是夜幕降临时与乡亲们围坐一起,共议村寨发展、共话振兴之路。 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2021年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 以来,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奋战在乡村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的经纬,带领村 民撸起 ...
五位第一书记的乡情笔记(守望·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2025-05-06 21:59
产业振兴 - 山东省东营市史口镇西高村通过种植富硒红薯实现差异化竞争,价格比普通红薯高出15% [9] - 驻村第一书记张贝贝通过直播销售红薯,累计开展103场直播,销售10万余斤,销售额超过40万元 [9][10] -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发展研学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 [11][12] 人才振兴 -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吸引12个年轻创业团队共43人返乡,改善村干部老龄化问题 [11][12] - 大学毕业生练珍金回乡担任村党委委员,负责农业公司运营,优化班子结构 [11] - 创业团队宁恩东返乡打造研学基地,吸引游客并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11][12] 文化振兴 -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组建"1867"歌舞队,旅游旺季单日最高收入超千元 [14] - 黎苗童声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并在多地标景点进行"快闪"表演 [14] - 2024年毛纳村实现旅游收入851万元,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14] 生态振兴 - 云南省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长岭街村种植2300株绿化苗和1400株经济林果苗木,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16][17] - 驻村第一书记潘薏珊推动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 [17] - 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当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16] 组织振兴 - 江西省横峰县童家村设立"老管热线",全天候受理村民咨询、求助和纠纷调解 [20][21] - 探索"香樟树下说家事"治理模式,组织群众座谈解决矛盾纠纷 [21] - 驻村第一书记管仲贵推动和美乡村项目,改善村庄基础设施 [19][20]
刘宁到郑州中牟新区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5-02 05:44
市场经营管理 - 万邦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节假日期间交易繁忙 强调民生商品保供 确保"菜篮子"供给充足且品种丰富[1] - 提出提升市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搭建网络交易平台 规范经营秩序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 科技创新 - 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需提升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 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1] - 强调产学研合作 综合开发检验检测、人才培养、标准研制等功能 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全场景检测和研发服务[1] 文旅融合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建业电影小镇成为全国游客热门目的地 需加强安全保障和景区运营管理[2] - 建议采取预约、限流、错峰措施 动态调整接待能力 同时挖掘历史文化积淀 推出更多"爆款"文旅产品[2] 生态保护 - 雁鸣湖通过水系环境整治和水利工程修复 实现城湖共荣 强调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2]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强科学规划 促进人湖共生[2] 区域经济发展 - 中牟新区需提速郑开同城化发展 构建以先进制造、文旅文创、现代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 - 强调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新华社· 2025-04-30 08:49
经济发展战略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加紧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1] - 统筹谋划关键性因素 巩固拓展优势 突破瓶颈堵点 补强短板弱项 提高质量效益 与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 [2] - 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影响 因势利导调整优化经济布局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战略位置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实体经济为根基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3]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加强基础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 [3] 区域协调发展 - 优化区域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3] - 各地区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 加强规划衔接 体现自身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4] - 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 研究推出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安全与发展 - 统筹发展和安全 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增强维护安全能力 [2] - 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广西日报· 2025-04-30 02:15
粮食与农产品供给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10万吨左右,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 [2] - 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 [2] - 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10万头左右,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完善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3] - 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发展深远海养殖和大水面生态渔业 [3] 农业科技与设施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加强与东盟国家智慧农业领域合作 [4]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一批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蚕桑、畜禽等领域急需紧缺突破性品种 [4] - 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 [4][5]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开展全区盐碱地专题调查和酸化退化耕地治理 [3] 乡村产业与增收 - 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6] - 实施"桂字号"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动新茶饮、嗦粉经济、果蔬产业、渔畜禽产业等优质发展 [6] - 加快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短板,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育直播带货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6] - 完善促农增收协调机制,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订单带动、盈余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继续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 [8] - 有序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及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8] - 持续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9] -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9] 乡村治理与要素保障 -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11] -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区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14] - 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15] - 实施广西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支持专项,统筹抓好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才培育项目 [15]
扎实推进更高水平乡村全面振兴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日报· 2025-04-28 02:46
会议核心内容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1] -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 [1]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1] - 扎实推进更高水平乡村全面振兴 [1] -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1] 重点工作部署 - 紧盯头等大事,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毫不放松抓好耕地粮食安全 [2] - 突出固底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 - 聚焦主攻方向,强化科技赋能,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 [2] - 深化"千万工程",统筹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 坚持改革驱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2] 发展路径 - 探索特大城市带动下的"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 - 统筹好农业农村繁荣发展与政策底线、生态红线、粮食安全要求 [2] - 统筹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 - 统筹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2] - 统筹好乡村文明保护传承与乡村治理改革创新 [2] 会议形式 -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3] - 周至县、临潼区、鄠邑区、蓝田县前卫镇作交流发言 [3] - 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设分会场 [3]
从“知道”到“做到”
人民日报· 2025-04-22 21:52
村干部拂去汗珠,把技术手册里的栽培理论转化为田垄间的株距标尺,用培训课程里的知识优化村民议 事流程,乡村理论学习便有了生动的注脚;社区干部走进楼栋,把"枫桥经验"的学习笔记转化为调解矛 盾时的真诚沟通,用书中的指导方法组织制定居民自治公约,基层治理的智慧就从书本跃入万家灯 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实践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检验学习成 果的标尺。党员干部要把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读书学习的出发点、 落脚点,学而用之、起而行之,将书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当乡村全面振兴讲堂的课件沾上了泥土,社区治理的方案浸染着烟火气和花 香,民情调查的问卷里萦绕熟悉的乡音、遍布奔忙的车辙时,理论与实践便生发出紧密的联系和强大的 力量。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让知识从书本里的种子,变成扎根在广袤大地上可复 制的丰富经验。 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学归学、做归做,谈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却一筹莫展。为帮助党员干部学以致 用、善学善用、真学真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政策、积极探索,从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开展专题宣讲,到 用 ...
度小满发布2024年ESG报告:小满助力计划已覆盖31个省份602个行政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02:19
2025年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度小满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截 至2024年底,"小满助力计划"项目累计发放3.3亿元免息贷款,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2 个行政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度小满宣布和中国绿化基金会达成合作,通过"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在宁夏中宁县捐种3万 株枸杞苗,探索"公益机构+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捐赠企业"的模式,助力当地生态保护和增绿 致富,实现"生态保护+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自2022年起,度小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截至2024年底,项 目在福建省古田县、重庆市酉阳县和陕西省西乡县、山东省乳山市等4个地区落地,探索并形成了具有 示范效应的创新产业(300832)链发展模式。其中,项目支持古田县提升食用菌数字产业链体系、创新 金融产品,为1000余家中小微企业及农户提供超2亿元资金支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此外,度小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4年,度小满垫江医疗救助项目支持重庆垫江县红十字会组织开展 了340场AED应急救护培训,惠及群众超18500人,考核取证 ...
山东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大众日报· 2025-04-16 01:08
山东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构建"四区三带多点"区域布局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规划》创新制度性供给,着力破解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瓶颈,同步 配套7个重大工程、56项具体行动,作为保障《规划》落地的有力抓手,已由省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牵头 部门联合印发。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李秋生介绍,山东将以7个重大工程、56项具体行动为抓手,加 强工作调度,做好任务细化分解,对任务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发生变更的及时按程序更新调整,确保分 年度高质量推进。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优化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推动以工代赈提标扩面,探 索更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有效办法,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记者 陈晓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 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更高质量的齐鲁样板。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 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根据《规划》,到2027年,山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更高水平 的"齐鲁粮仓"基本建成,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 ...
当43万亿资产的农行仍在“双增”,支撑股价的底气是这些......
券商中国· 2025-03-29 05:12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净利润增速达4.8%,优于同业[1][2][3] - 公司资产规模突破43万亿元,总资产达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4%[3] - 资本市场表现亮眼,A股和H股股价分别增长55%和58%,涨幅居同业首位[5] - 派息总额增加38.5亿元,每10股派发2.419元,合计846.61亿元[6] - 县域金融和零售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个人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县域贷款占比超40%[12][17] 经营业绩 - 全年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营业收入7114亿元,增长2.3%;利息净收入5807亿元,增长1.6%[3] - 新增贷款2.29万亿元,增速10.13%;境内存款日均增量2.29万亿元,存款偏离度0.42%,同业第一[3][4] - 不良贷款率1.3%,下降3BP;关注类贷款率1.40%,下降2BP;拨备覆盖率299.61%[4] - 资本充足率提升1.05个百分点至18.19%,全年发行3200亿元资本债和TLAC债[4] 业务发展 - 普惠贷款突破5万亿元,个人贷款突破9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突破7万亿元,县域贷款增量占比47%[8] - 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增速12.3%,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17] - "惠农e贷"余额1.49万亿元,新增4087亿元,增速37.7%;"粮农e贷"余额972亿元,新增707亿元[18] - 个人客户总量超8.8亿户,AUM突破22万亿元,新增近2万亿元[13] 战略聚焦 - 聚焦"三农"金融服务,县域存贷款占全行比重均超40%,贷款年增量突破万亿元[9] - 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业务,普惠贷款余额4.66万亿元,余额和增量同业第一[9] - 聚焦金融为民,每千家网点和每千万客户投诉量为同业最少[9] - 聚焦风险防控,前瞻性部署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市场类业务运行平稳[9] - 聚焦改革创新,完成DeepSeek大模型部署,在智慧办公和营销领域取得初步效果[10] 资产质量 - 逾期贷款率1.18%,关注类贷款率1.40%,保持同业领先水平[20] - 对公贷款不良率连续四年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1.03%,低于全行水平0.27个百分点[16][20] - 房地产领域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融资平台客户数量和债务规模"双下降"[20] - 信用减值损失1308亿元,同比降低3.6%,贷款减值准备超万亿元[21] 未来展望 - 将继续把握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等战略机遇[11] - 坚持"三稳"原则(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优)发展个贷业务[15][16] - 防止价格"内卷式"竞争,维护市场良性秩序[16] - 县域金融和农村新业态将带来更多增长机会[19] - 目标打造"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最稳健的银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