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生态稳定向好,第178种蝴蝶“飞”进武汉蝴蝶名录
长江日报· 2025-08-14 00:38
日前,武汉生态志愿者"疯羊"(网名),在黄陂西北部的云雾山景区发现一个武汉蝴蝶新记录种——波太玄灰蝶。 武汉第178种蝴蝶——波太玄灰蝶。 生态志愿者"疯羊" 摄 当时,他与朋友前往当地探寻鸟类和其他生物。他们顺着一条山沟往上走,沿途不断见到各种蝴蝶。爬上一块大石头后,他突然发现 一只灰蝶停在一旁的灌木上,于是用手机抢拍了几张图片。 此前,武汉蝴蝶社群发布首个《武汉蝴蝶名录1.0》,共有6科175种蝴蝶落户江城。 乱云矍眼蝶。生态志愿者"江水无眠" 摄 此前,武汉生态志愿者在黄陂、新洲等武汉北部山地,持续观察到中华虎凤蝶、金裳凤蝶等一批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武汉蝴蝶新纪录 在这一区域不断刷新。 8月13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所助理研究员毛润萍博士介绍,根据持续监测、对比往年数据,今年在上述地区多次发现 难得一见的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和金裳凤蝶,珍稀的齿翅娆灰蝶、冰清绢蝶;还有列入《武汉蝴蝶名录1.0》,但较少见到"真 容"的河伯锷弄蝶、青斑蝶、金斑蛱蝶、竹长标弄蝶和白斑赭弄蝶。 中华虎凤蝶。生态志愿者"倾云流霭" 摄 金裳凤蝶。生态志愿者"知风草" 摄 今年以来,武汉生态志愿者"知风草""江水无眠 ...
惠民水利润泽南疆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05
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 南疆地区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有效控制了高山雪水带来的洪水威胁,将水资源转化为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 [1]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设计年发电量21.86亿千瓦时,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61.4亿千瓦时,改善了下游240余万亩灌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 [3]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将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从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2] - 水利工程建设带动当地就业,阿尔塔什村村民通过参与大坝维护实现增收 [2]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兼具灌溉、防洪、发电和生态改善功能 [3] 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 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每年获得35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湿地植被覆盖率提升12% [4] - 水利部门优化水资源调度,确保生态用水与农业用水平衡,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4] - 墨玉县农民利用可控水资源发展养殖业,10亩鱼塘年收入达5万元 [5] 饮水安全工程 - 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7.49亿元,建设809万立方米蓄水池解决水质问题 [7] - 工程每年输送1300多万立方米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水安全率达到100% [7] - 水源来自112公里外的盖孜河冰雪融水,经过多级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 [7]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太浦”怎得清如许
人民网· 2025-08-13 13:59
曾几何时,这条河让我们揪心。上世纪9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光我们村沿河1公里就建了13家企业和 作坊,修船厂就有5家。各色油漆废料随着雨水直排入河,轧钢厂的煤渣堆满河岸。河对岸浙江湖滨村 的沈建春书记也常叹气,水葫芦年年疯长,跨省清理常闹矛盾。这状态,邻村关系怎么能好? 转机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浙沪联手治理太浦河,推出了"联合河长制"。我 和浙江湖滨村的沈建春、上海新池村的池建芳,成了"跨省搭档",组成了"党建生态圈"。 在村民的眼里,他们第一次见识了生态保护的"钢牙利齿",11个月内拆除所有污染企业和作坊,腾退沿 岸土地68亩。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沟通起中国经济活跃的江苏、浙江和上海,苏州吴江区往 东,汾湖湾村、新池村、湖滨村等三个村落分处三省市,鸡犬相闻,水系交接。 我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太浦河联合河长的一员。在太浦河边的汾 湖湾村生活了40多年,站在河畔,看这清清的河水向东流,鸟儿欢飞,绿道延绵,这样的好光景,竟也 不过只有六七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仨"河长"最爱做的事就是巡河。看到水葫芦堵了,当场分工,微信群里一声招呼,三地 ...
看见美丽中国丨共同守护一泓清水 在藕花深处看生态蝶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3 04:40
白洋淀生态修复成果 - 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3][6][12] - 生态清淤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约3500个标准足球场)[12] - 南水北调等工程累计补水超89亿立方米[12] 生物多样性恢复 - 野生鸟类增至29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14] - 青头潜鸭稳定栖息数量约百只[14] - 鱼类恢复至48种(增加21种)[16] - 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清洁水质指示物种)[18] 生态经济转型 - 荷花产业链形成(荷叶茶/莲子/藕粉等产品热销)[3] - 淀区23万居民从渔业转向旅游/环保等产业[18][22] - 王家寨等淀中村建立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系统[18] 系统性治理措施 - 实施五大工程(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科学补水/严密防洪)[12][15] - 水产养殖业全面退出淀区[16] - 居民自发参与环保志愿工作[20] 文旅产业升级 - 夏季荷花节与龙舟赛吸引游客[23] - 淀区景点开发带动快艇/游船等服务业[4] - 芦苇画等手工艺品成为特色产业[23]
宁波海洋中心开展滨海湿地鸟类调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近日,自然资源部宁波海洋中心组建鸟类调查团队,在杭州湾南岸开展滨海湿地鸟类专项调查。 调查团队在杭州湾南岸精心布设4个鸟类观测点,共记录到鸟类28种。令人欣喜的是,调查过程中 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震旦鸦雀以及斑嘴鸭和普通燕鸥两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这些观测记录,特别是珍稀保护鸟类的出现,印证了杭州湾南海滨海湿地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良好 的生态保护成效,反映出该区域作为典型滨海湿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价值和保护潜力。(李赛强) ...
感知生态之变丨绿墨泼染中华大地 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央视网· 2025-08-12 09:46
国土绿化行动成效 -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造林超10亿亩 为全球贡献约1/4新增森林面积[1][6] -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国叫停 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绿色覆盖持续扩大[6] -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亚洲最高树达102.3米 顶端持续生长新枝叶[3] 生态脆弱区治理成果 - 内蒙古翁牛特旗560万亩沙地被18条穿沙公路分割治理 扬沙从每年15次降至3次 沙尘暴从11次降至1次[8] - 科尔沁沙地西缘通过黄柳柠条等植被固沙 实现绿进沙退[8] - 近海养殖区与岸线破损处改造为阳光海岸绿道 日均2万人次流动聚集 形成十多种运动模态[16] 城市生态空间优化 - 北京天通苑社区居民遛弯半径从1-2千米缩短至500米 源于2018年以来新建改造十多个城市公园[8][10] - 山西太原晋阳湖片区拆除11个村腾出绿色生长空间[12] - 河南郑州西流湖公园贾鲁河故道新增3.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14] - 城市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景观森林绿色廊道建设使生态留白成为可触达的民生设施[10]
三位一体生态监测守护生灵草木“乐园” “最美第三极”画卷徐徐铺展 | 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12 08:21
生态保护成效 - 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雪域高原生态 [1] -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黑颈鹤提供理想栖息环境,雏鸟成活率达98% [6] - 藏羚羊数量从10年前三四千只增长至目前1万只(申扎县片区) [12] - 西藏境内藏羚羊种群增长至30多万只,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近危" [13] - 2024年监测显示申扎县黑颈鹤超1000只,藏羚羊达4万多只,雪豹约150只 [26]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 野保员开展执法巡逻、疾病防控、野生动物救治等工作 [13] - 构建"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智能监测+徒步巡逻"三位一体生态监测系统 [28] - 配备无人机、北斗定位系统、热成像仪等先进装备 [28] - 西藏年均提供生态岗位50多万个,人均增收超3500元/年(2016年以来) [43] 社区协同与补偿机制 - 野保员走访牧民宣传生态理念,协调保护区与放牧区域关系 [32] - 西藏2021年以来兑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4.76亿元 [37] - 黑颈鹤在申扎县城自然栖息,2025年成功繁殖后代 [37][39] 保护者贡献 - 野保员次成塔青参与保护16年,累计巡护里程超100万公里 [13] - 成功救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胡兀鹫并放归自然 [15] - 申扎县连续多年实现盗猎案件"零发生" [22]
感动“救人树”,震撼古银杏|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清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4:01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36]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 [43] - 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中展出 [44] 古树资源现状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 [39]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树龄分别为680岁和710岁,树冠覆盖面积达两三百平方米 [15] - 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大元村一棵古银杏树龄约600岁,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 [28] 古树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 [45][48] - 认捐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认捐,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和古树养护 [49][51]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认捐成功可获得平台专属证书 [62][66] 古树文化价值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曾于1994年救过多位被洪水围困的师生,被当地百姓称为"救人树" [17][19] - 画家们通过写生创作,展现古树与英德红茶发源地的和谐关系 [12] - 活动希望通过艺术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广东珍贵古树名木,共同保护生态资源 [33][35]
水上、水下、天空、岸上……多视角解锁“华北之肾”生态蝶变 | 看见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08-12 03:40
白洋淀生态修复成果 - 白洋淀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II类,生态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2][14] - 实施清淤疏浚、百淀连通等五大工程,清淤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约3500个标准足球场)[23][24] - 南水北调、引黄入冀等工程累计补水超89亿立方米,水域生态持续恢复[2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野生鸟类增至29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包括极濒危物种青头潜鸭[30] - 鱼类恢复至48种,新增21种,自然渔业替代水产养殖[34] - 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印证水质清洁与生态系统复苏[36][38] 文旅与产业转型 - 荷花经济带动荷叶茶、莲子等产品热销,形成特色产业链[10] - 淀区村民转型为导游、生态管护员等,就业结构从传统渔业转向绿色产业[49][46] - 王家寨等淀中村实现垃圾清运与污水处理专业化,推动生态旅游发展[44]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协同 - 芦苇画等手工艺品成为生态文化载体,展现四季生态资源价值[56] - 村民从"靠淀吃淀"转为"靠淀护淀",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57]
故乡山水丨萤火微光点亮乡村振兴梦
央广网· 2025-08-12 00:58
核心观点 - 湖北鄂州吴伯浩村通过生态修复和萤火虫保护项目发展农文旅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增收 [1][2][4] 生态保护措施 - 梁子湖区域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退出一般工业 [2] - 实施退垸还湖 以草净水 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等环保工程 [2] - 种植水稻禁止使用农药以保护萤火虫栖息地 [2] 项目经济效益 - 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超过20万元 [4] - 带动脱贫户就近务工年均增收约6000元 [4] - 每年带动15户脱贫户在基地务工增收 [4] 产业发展模式 - 融合萤火虫保护和生态复育的农文旅项目 [2] - 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流转村民闲置土地 [4] -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4] 社会影响 - 吸引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 [4] - 创造护林员 民宿管家 营地服务员等新就业岗位 [4] -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并获得村民积极反馈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