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

搜索文档
明亚人事变局:新老交替下保险经纪“巨轮”将驶向何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07:33
公司高层变动 - 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凌晨凯担任明亚保险经纪董事长,创始人杨臣转任总裁 [1] - 凌晨凯出身京东,曾担任集团副总裁,分管零售全渠道及战略投资,2021年加盟PAG [2] - 杨臣2004年创立明亚,带领公司成为头部保险经纪,2024年总保费达280亿元,新单保费115亿元,续保保费165亿元 [3] 股权结构变化 - 2020年末明亚引入宁波聚盟(持股53.2%)和宁波亚荣(持股5.7%),杨臣持股已不足5% [1] - 宁波聚盟由成都金苹果教育集团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前海太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 - 宁波亚荣为太盟集团成员,2023年控制权转让给境外公司China Auto Leasing Holding Limited [2] 行业政策影响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保险经纪行业估值低迷、业务承压、人员流失 [4] - 政策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一致,旨在降低手续费和佣金 [6] - 政策使一线销售人员佣金减少,中介机构需调整"基本法"留存销售人员 [6] 公司发展前景 - 凌晨凯的零售电商经验可能帮助明亚拓展销售渠道和优化客户服务 [7] - 杨臣转任总裁后可专注业务一线,推动公司稳定发展和人才培养 [7] - 公司可能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线上业务新模式 [7]
两跌停后刘益谦“火速”回购,天茂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地产腾挪迷局待解
华夏时报· 2025-05-08 02:51
公司核心事件 - 天茂集团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3][4] - 公司自5月5日起停牌 若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若再逾期两个月将终止上市[4] - 公司在停牌同时公告已完成1亿元股票回购 回购3649万股占总股本0.7386% 成交价均为2.74元/股[6][7]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三季报显示现金流量大幅变动-218.78% 主要因国华人寿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5] - 国华人寿2024年三季度赔付支出暴增1619.92%至218.22亿元 流动性压力突破警戒线[5] - 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15.9亿元 同比减少36.2亿元降幅23.8%[6] 房地产投资情况 - 国华人寿2023年投资性房地产从112亿元猛增73.96%至194.84亿元[8] - 公司控股14家地产开发子公司 项目遍布上海、武汉等地 包括多个康养社区项目[8][10] - 上海北外滩地块项目历经多次股权变更 最终建成上海国华金融中心作为总部[9] 关联交易与资本运作 - 多个地产项目通过宸嘉发展代建管理 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国华人寿董事长刘益谦关系密切[11] - 刘益谦近年通过拍卖艺术品套现 包括2023年香港拍卖5.44亿港元和北京拍卖9453万元[12][13]
中国人寿20250507
2025-05-07 15: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国人寿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渠道与产品策略** - 监管推动代理人渠道产销分离及分级销售,公司积极响应参与标准制定,预计对代理人队伍影响小,队伍将保持稳定[2][3] - 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对价值率改善显著,个险渠道价值率提升主要源于分红险转型及资产负债管理,一季度分红险新单占比约 50%,全年将持续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2][3][4] - 面对利率下行,公司坚持业务多元化,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控制超长久期负债,积极推进保障型产品销售[2][5] 2. **资产负债管理** - 公司资产久期约 8 年,负债久期约 10 年,有效久期缺口已缩短至 1.5 年以下,将继续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进一步缩短久期缺口[2][5] - 负债端选择即期利率是为与资产端有效匹配,实现净资产相对稳定,避免因负债曲线与资产端市场利率变动方向不一致对净资产产生不利影响[6] 3. **利率对公司的影响** - 利率上行和下行对保险公司影响复杂,与会计准则计量方法、资产负债管理成效、市场利率变化方式等有关,不同情况会导致不同财务结果[7] - 不能片面认为降息就对承保不利,中国人寿股价表现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需从全局角度看待[8] 4. **业绩增长因素** - 一季度业绩增长重要原因是医疗健康险赔付显著改善,得益于全流程优化,降低赔付成本,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但具体数值未披露[2][9][10] 5. **经营成果指标** - 新准则下,内涵价值和新业务价值更能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同时需关注净利润、总保费增长及市场份额等量化指标[2][10] 6. **投资策略** -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整体投资方向未做重大调整,一季度利率较高时大规模配置债券,股票侧重组合均衡性,提升欧洲市场比例[2][12] - 权益投资中枢已提升,偿付能力风险因子调降 10%提供宽松空间,但权益配置仍从支付匹配和长期战略角度出发,目前无突发性变化[12] - 计划继续增加高股息股票安排,具体节奏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存量高股息股票平均股息率约为 5%-6%,入池标准更看重公司经营稳健性[13][14] - 2024 年提升基金配置比例是为优化资产组合、分散风险,未来可能更多委托专业基金公司投资[15] 7. **其他业务情况** - 一季度短期险保费增长较好,总体占比低于整体保费,意外险下降,健康险提升,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缴费期间,重视短期险发展[20][21] - 寿险业务坚持长期战略,不会因短期因素改变,短期险有交易机会会抓住,但不削弱主线战略[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量业务的负债保证成本率约为 2.9%,呈下降趋势,新单的负债成本率为 2.21%,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3] 2. 公司对投资经理的考核标准根据策略不同而有所区别,相对策略采用相对基准考核,绝对策略设定具体绝对指标,对内部管理人还有财务收益方面考核[17] 3. 目前没有发债提高偿还能力充足率的相关可披露信息,过去发债是为测试市场运营能力,公司资本充足度较高[18] 4. 合同服务边际计算所用折现率与 4%的长期投资收益率预期难以直接比较,两者含义不同且会计准则有明确要求[19] 5. 目前公司存量高股息股票中港股略多,占比超过 50%,未来增配无固定倾向性[19] 6. 目前没有明确可预期的分红指引,公司将综合考虑市场、同业、监管要求及财政部诉求[24] 7. 回购股票是持续讨论议题,目前重点是分红,公司市值管理还包括基本面沟通,董事会已通过市值管理制度[25]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被立案,业绩预告亏损、现金流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6:04
公司动态 - 天茂集团因涉嫌未按期披露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但已停牌 [1] - 若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则可能被终止上市 [1] - 公司原定4月29日披露定期报告但因部分信息需补充而延期,目前尚未完成披露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7.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03-7.53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6.52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2.73亿元,同比下滑218.78%,主要因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 [3][4] -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暴增1619.92%至218.2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98.14亿元,同比下滑2836.57% [4] 业务挑战 - 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导致亏损 [2] - 国华人寿2018-2019年销售的五年期储蓄型产品集中到期,给付高峰导致现金流压力 [3] - 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15.9亿元,同比减少36.2亿元降幅23.8% [5] 行业环境 - "报行合一"政策和"一对三"放开对依赖银保渠道的国华人寿保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5] - 满期兑付高峰对中小险企现金流管理提出挑战,需加强应急管理 [5] - 部分险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渠道管理等措施已实现保费正增长 [5] 潜在风险 - 年报延期可能反映控股型上市平台在治理协同、财务透明度及行业周期性压力下的多重风险 [6] - 国华人寿尚未披露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财务透明度存疑 [2]
中国人寿(601628):净利润和净资产均实现较好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6 04:33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39.5%,主要得益于资产负债联动深化及保险服务费用减少134.38亿元[1][3] - 2025Q1年化净/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60%/2.75%,同比分别下降0.22PCT/0.48PCT,净投资收益442.5亿元(同比+3.7%),总投资收益537.7亿元(同比-16.8%)[1][3] - 截至2025Q1末,公司投资资产达68191.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归母净资产5325.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5%[3] 新业务价值(NBV)与保费 - 2025Q1公司NBV同比+4.8%,主要受益于NBV Margin提升,但新单保费1074.34亿元同比-4.5%,因产品结构调整及客户需求边际放缓[1][2] - 首年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达51.72%,产品转型效果显著[2] - 代理人数量59.6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1.9万人,队伍持续出清[2]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全年NBV增长将受产品结构优化、预定利率下调及个险渠道"报行合一"政策推动[2]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085亿(+1.5%)、1226亿(+13.0%)、1416亿(+15.5%),负债端稳健及资产端弹性为支撑因素[4]
保险行业研究:一季报综述:利润表现分化,NBV延续较好增长,COR大幅改善
国金证券· 2025-05-03 07: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 - 中国财险和众安财险承保投资双改善,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平安集团、寿险归母营运利润分别同比+2.4%、+5.0%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整体业绩:五家A股险企净利润合计+1.4%,资负两端表现分化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保险服务费用减少和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债券浮亏和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1] - 中国财险净利润同比+92.7%,承保端保费稳健增长,COR同比下降,资产端总投资收益增加;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众安财险净利润同比增加6.6亿,承保投资双改善 [12] - 2025Q1上市险企ROE新华、国寿、人保提升,太保、平安下降;平安集团归母营运利润同比+2.4%,寿险与健康险、资产管理板块正增长,财险、银行负增长 [13][14] - 2025Q1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归母净资产较上年末分别+1.2%、+4.5%、-9.5%、-17.0%、+3.9%,增速较低或负增长主要受利率翘尾影响带来资负利率趋势错配 [17] 二、业绩归因:保险服务业绩普遍正增,投资业绩表现分化 - 报行合一后费用效益提升,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保险服务业绩分别同比+2.9%、-10.6%、+26.1%、+123.9%、+5.2%,国寿保险服务费用同比-33%源于利率抬升驱动部分VFA模型业务转盈利 [21] - 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投资业绩分别较去年同期-168、-13、+42、-80、+8亿元,新华、人保承保财务损益高增预计受分红险账户投资收益抬升和新华保费高增驱动传统险保单负债规模增长影响 [21] 三、资产端:投资资产稳健增长,投资收益表现分化 - 除人保外4家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合计较年初+3.2%,新华增速最快为3.6%,太保增速最低为2.8% [25] - 总/综合投资收益受利率上行导致的FVPL债券浮亏短期影响,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速人保>新华>太保>国寿>平安,综合投资收益同比增速新华>人保>平安>国寿>太保,人保高增长因去年基数低,新华高增因权益仓位高和投资风险灵活 [26] - OCI账户股票投资表现分化,与OCI账户A/H持仓结构有关,一季度A股红利承压,港股红利表现较好,平安表现较好源于集中持有港股大行 [26] - 预计高股息策略下净投资收益率下降趋势边际放缓,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受利率抬升影响普遍下滑,新华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其余部分公司下滑 [27] 四、寿险:NBV整体延续较好增长,分红险转型成效显现 - NBV整体延续高增,基数重算可比口径下太保、平安、人保寿险、国寿分别增长39.0%、34.9%、31.5%、4.8%,非可比口径下新华、友邦、太保、平安增速分别为67.9%、12.8%、11.3%、持平,平安、国寿、人保寿险由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margin抬升驱动,新华由新单保费高增驱动,太保与友邦量价齐升 [30][31] - 新单保费分化,新华、太保高增长,友邦稳健增长,其余险企负增长,预计普遍负增长受预定利率下调导致的客户需求集中消耗影响,银保高增是主要驱动力 [32] - 分红险转型各有差异,一季度国寿新单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占比达51.7%,太保分红险新保规模保费占比18.2%,同比+16.1pct [32] - Margin除新华外预计均实现提升,平安受益于缴期改善,友邦受益于产品组合转向,新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45.6%叠加银保业务占比提升,margin同比下滑 [33] - 个险渠道预计普遍负增长,太保个险新单同比-15.2%,新华同比增长123%因加大中短缴期传统增额终身寿险销售 [34] - 代理人规模微降,但质态持续改善,平安、国寿代理人数量减少,太保代理人队伍企稳正增,新华加快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36] - 银保渠道大型险企优势突显,网点拓展加速,新单保费快速增长,太保、新华分别同比+130.7%、+168.1%,期缴新单分别同比+86.1%、+94.5%,期缴占比分别下滑5.4pct、18.6pct,与趸交投放增长有关 [37] 五、财险:保费增速分化,大灾减少驱动COR改善 5.1保费:车险低个位数增长,非车险业务选择加大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众安在线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3.7%、+7.7%、+1.0%、+12.3%,众安在线增速优于同业受健康险与车险驱动,行业集中度CR3同比-0.6pct至63.8%,预计后续行业集中度有望回升 [44] - 车险整体延续低个位数增长,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分别+3.5%、+3.7%、+1.3%,车均保费基本企稳,预计全年车险增速有望维持5%左右增长,受益于内需提振政策和新能源车险占比提升 [45] - 非车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非车险保费同比+3.8%、+15.1%、+0.7%,人保财险增速低于行业受农险、责任险等险种拖累,公司主动业务选择持续,农险受个别险种和招投标影响 [49] 5.2 COR:大灾损失减少叠加报行合一深化,COR同比改善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4.5%、96.6%、97.4%,同比分别-3.4pct、-3.0pct、-0.6pct,原会计准则下太平财险、阳光财险、众安财险COR分别为98.5%、98.5%、94.1%,分别同比-0.9pct、-1.2pct、-5.3pct,预计主要受益于大灾同比减少与报行合一深化,平安受益于保证险出清 [51] 六、投资建议 - 建议保险股关注3条主线:首推众安在线,利润预计可实现高弹性增长,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财险属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块,承保投资双改善,Q1利润高增长,建议逢低配置;寿险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预计2025年利润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4][52]
银保渠道,扛起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增长大旗
经济观察报· 2025-05-02 02:4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行业保费规模1.79万亿元,同比增长0.24%,其中寿险保费1.38万亿元(同比-0.99%),健康险保费3782亿元(同比+4.80%)[3] - 行业增长缓慢主要受消费需求不足和产品结构调整影响,但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显著[1] - 银保渠道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多家公司银保渠道增速超100%[2][6] 上市险企保费表现 - 新华保险一季度原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28%),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149.6%),新业务价值同比+67.9%[4] - 中国人寿总保费3544.09亿元(同比+5%),但新单保费1074.34亿元(同比-4.5%)[4] - 中国太保人身险保费1184.22亿元(同比+11.8%),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同比+11.3%)[5] - 中国人保寿险保费530.14亿元(同比-2.8%),长险首年保费212.06亿元(同比-12.7%)[5] - 中国平安未披露保费数据,但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34.9%),首年保费455.89亿元(同比-19.5%)[5] 银保渠道亮点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170.8%,代理人渠道+11.5%[7]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257.22亿元(同比+107.8%),新保业务201.14亿元(同比+130.7%)[7]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268.89亿元(同比+69.4%),长期险首年保费150.57亿元(同比+168.2%)[7] - 政策推动"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复苏,2024年初曾出现增速放缓(如太保寿险2024Q1银保增速仅+0.7%)[7] 财务业绩分化 - 中国平安总营收2328.01亿元(同比-5.2%),净利润270.16亿元(同比-26.4%)[9] - 中国太保营收937.17亿元(同比-1.8%),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18.1%)[9] - 中国人寿营收1101.77亿元(同比-8.9%),净利润266.02亿元(同比+39.5%)[9] - 新华保险营收334.02亿元(同比+26.1%),净利润5.88亿元(同比+19%)[9] - 中国人保营收1565.89亿元(同比+12.8%),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43.4%)[9] 投资收益差异 - 中国平安非年化净/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9%/1.3%,中国太保为0.8%/1%(同比-0.3pct)[10] - 中国人寿年化总投资收益率2.75%(净投资收益率2.6%),新华保险达5.7%(综合收益率2.8%)[10] - 利率变动影响显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4年末1.68%升至2025Q1的1.81%,导致太保债券公允价值收益从151.04亿元降至16.55亿元[10]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年4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1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因续期业务增长,但新单销售低迷、险种结构调整、渠道转型及换挡调速使保费增长承压;利率下行增提准备金,资本市场回暖提升投资业绩,行业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且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对盈利及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健全产品定价机制,鼓励险资参与权益投资,强化逆周期监管优化偿付能力政策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提升同业可比性,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为防范利差损、费差损风险,监管在产品设计下调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在渠道销售出台“报行合一”政策,取消合作限制促进行业竞争 [8][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收入增长但增速放缓;未来健康、养老及理财保险需求有望提升,但短期内产品切换及渠道重塑使保费增长承压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贡献度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队伍规模降幅收窄,渠道发展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未来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未来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因满期给付和保险普及增加,渠道费用因“报行合一”大幅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2][37] - 未来影响盈利的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但负债端成本降低、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和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准备金增提压力以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中小公司的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行业流动性风险可控,但需关注部分中小公司新单业务和给付对流动性的影响 [39][41]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未来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的影响 [42][43][47]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 年 4 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增长,险种结构调整,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但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4] - 监管环境完善,承保业务新单承压、结构调整,投资业务多元配置,财务表现盈利提升但需关注可持续性及偿付能力变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促进渠道竞争,引导险资入市,强化逆周期监管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监管出台规定防范人身险公司利差损、费差损风险,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 [8] - 监管出台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降低销售费用率,取消合作限制,促进有序竞争 [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同时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增长,但增速放缓,2025年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规模降幅收窄,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增长,渠道费用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7] - 未来影响盈利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准备金增提压力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可控 [39]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但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影响 [42][47]
中国人寿(601628):业绩增速领先同业,产品转型成效明显
华创证券· 2025-04-30 09: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 10%-20%,目标价为 51.7 元 [2][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 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远超人身险同业,主要因保险服务费用比例大幅下降,维持 2025 - 2027 年 EPS 预测值为 3.09/3.19/3.25 元,给予 2025 年 PEV 目标值为 0.9x,对应目标价 51.7 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88 亿元,同比+39.5%;NBV 同比+4.8%;净/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2.6%/2.75%,分别同比-0.22pct/-0.48pct [2]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020.46 亿、5103.64 亿、5145.8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1.7%、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74.30 亿、900.28 亿、918.5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2%、3.0%、2.0% [2] 业务分析 - 以价驱动,NBV 正增,2025Q1 新业务价值率改善驱动 NBV 可比口径下同比+4.8%,新单 1074 亿元,同比-4.5%,续期保费同比+9.7%,总保费 3544 亿元,同比+5%,跑赢行业 [7] - 产品转型成效明显,2025Q1 浮动收益型产品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 52%,同比大幅提升,有助于降低“刚兑”成本压力,减缓“利差损”隐患;个险转型持续深化,截至 2025Q1 末,个险销售人力为 59.6 万人,较上年末-1.9 万人,或受个险“报行合一”影响 [7] 投资情况 - Q1 投资下行,截至 2025Q1 末,投资资产达 6.82 万亿,较上年末+3.1%;净投资收益率同比-0.22pct 至 2.6%,或受存量高收益固收产品到期影响;总投资收益率同比-0.48pct 至 2.75%,预计主要受 FVTPL 债券浮亏影响,权益投资收益或部分抵消负向影响;Q2 至今利率再度下行至 1.65%附近,债券浮亏影响或有所收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