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大丰经济开发区:锚定目标不松劲 励精笃行“下半场”
新华日报· 2025-08-19 07:22
经济表现 - 规上工业总产值171.86亿元 同比增长1.77% [1] - 外资到账1791.44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32.81亿美元 [1] 招商引资 - 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个 包括10亿-30亿元项目3个及1亿-5亿元项目10个 [1] - 外资项目签约4个 包括总投资1100万美元智能叉车项目及22亿日元电子材料项目 [1][3] - 成功签约蜀能时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重特大项目 总投资达40亿元 [3] 项目建设 - 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个 竣工亿元以上项目3个 [1] - 双瑞风电叶片等项目顺利开工 博敏IC封装载板等项目竣工投产 [3] - 重点推进龙马电器设备等7个标志性项目建设 形成龙头引领产业格局 [4] 产业布局 - 精准锚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高端装备制造 新一代电子信息四大主导赛道 [4] -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串联上下游新业态 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4] - 协同推进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四大集群提速增效 聚焦高质量发展总目标 [4] 外资合作 - 深化与日韩知名商会常态化互动交流 扩大外资利用规模 [3] - 成功落户总投资1300万美元明进车身覆盖件等外资项目 [3]
野马电池涨0.81%,成交额3.93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2110.76万
新浪财经· 2025-08-18 08:3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从事高性能、环保锌锰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荣吉路818号 [2][3][7] - 2024年扣式一次锂电池产线调试完成并投入生产,下一步将购置设备布局新产线以实现产品更新迭代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碱性电池85.26%、碳性电池10.42%、其他4.19%、其他(补充)0.14% [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12.09% [7]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197.38万元,同比减少50.27% [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60亿元 [8] 市场特征与交易数据 - 8月18日成交额3.93亿元,换手率5.78%,总市值68.47亿元 [1] - 海外营收占比达88.30%,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3] - 股东户数2.50万户,较上期减少3.43%;人均流通股7478股,较上期增加3.55% [7] 技术研发与智能化 - 自主研发智能化碱性电池高速生产线,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导入ERP/MES/WMS/QMS/PLM/SCADA系统 [3] - 建立企业级大数据平台,融合5G+、大数据、AI新技术实现生产数字化、制造协同化、管理智慧化 [3] 资金动向 - 当日主力净流入2110.76万元,占成交额0.05% [4][5] - 近5日主力净流出1.80亿元,近10日净流入1.21亿元 [5] - 主力持仓占比6.78%,筹码分布分散且无控盘现象 [5] 技术面分析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24.18元,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 [6] - 股价靠近支撑位25.66元,若跌破可能开启下跌行情 [6]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蓄电池及其他电池 [7] - 概念板块涵盖消费电子、QFII持股、小盘、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 [7]
《长三角一体化地图集》亮相上海书展 以“市民之眼”解码区域发展逻辑
新华财经· 2025-08-18 07:55
以无人驾驶领域为例,图集显示,上海临港凭借顶尖科研机构与政策支持,建成世界能级最高的智驾研 发中心,聚焦算法突破、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环节,适合追求技术攻坚的研发人才;而安徽作为全国汽 车产量第一大省,在合肥、芜湖等地形成了从智能座舱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江淮、蔚来等企业的 生产基地与测试园区密集分布,为机械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实操岗位。这种"上海研 发、安徽制造"的跨区域联动,在图集中通过产业链图谱与人才需求热力图结合的方式呈现,让求职者 能根据自身技能定位,在"Z"形发展轴上找到最适配的个人坐标。 产业飞地作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图集中亦被展示成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机会地图"—— 以上海为创新源头,苏浙皖多地的飞地园区已形成"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联动模式,部分园区产值增 速较本地传统园区高出30%以上。从求职就业的视角来看,这意味着在上海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可独 辟蹊径选择在苏州、嘉兴的飞地园区定居,既能享受周边城市的生活成本优势,又能依托高铁通勤兼顾 工作;而飞地带来的配套设施升级,如学校、医院、商业体的落地,更直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 质。 新华财经上海8月18日电 (谷青竹 ...
中国首个“三机场”诞生:上海势要赶超纽约伦敦
36氪· 2025-08-18 06:35
项目背景与股权结构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15日成立 [1] - 公司由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和南通城建集团持股49%合资组建 [3] - 2020年9月国家民航局批复南通新机场选址为通州区二甲场址 [3] - 2023年1月上海市监局公示双方将新设合营企业从事机场投资建设运营 [5]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确认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5] 机场规划与设计规格 - 规划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及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航站楼 [6] -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4000万人次、远期8000万人次 [7] - 运行等级为4F标准 远期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 [7] - 规划14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9] 上海机场集团运营现状 - 旗下上海虹桥与浦东机场2024年合计起降80.3万架次飞机 [9] - 运送旅客1.24亿人次 货邮吞吐量420.6万吨 [9] - 浦东机场起降52.81万架次 接待旅客7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40.95%) [10] - 货邮吞吐量377.83万吨 [10] - 浦东机场2024年成为国内最繁忙机场 [11] - 上海机场集团在2025全球最具价值机场排行榜位列第4 [13] 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 - 南通新机场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组成部分 [5][15] -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分流上海及周边地区旅客压力 [15] - 与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直线距离约100公里 需强化交通网络协同 [15] - 通过北沿江高铁等交通线路实现1小时辐射上海苏州等核心城市 [16]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带动物流酒店商业等产业发展并创造就业岗位 [18] - 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收入增长 提升城市形象 [18] - 增强长三角航空运输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22][23] 行业对比与全球视角 - 上海将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三个机场"的城市 [20] - 北京为双国际枢纽(首都/大兴) 成都为双流-天府双机场 [20] - 纽约拥有肯尼迪/拉瓜迪亚/纽瓦克3座主要机场 [22] - 伦敦拥有希思罗等6大机场形成多机场协同体系 [22]
上海第三机场,新消息!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0:44
项目进展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经营范围涵盖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及民用航空器维修等[1] - 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 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 由上海机场集团主导建设[1] - 2020年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2023年完成预可研上报[1] 战略定位 - 南通新机场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与虹桥、浦东机场共同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2] - 2019年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获民航局批复通州二甲场址为推荐场址[2] - 规划通过铁路联通南通机场与上海两大机场 形成多机场体系与综合交通枢纽[2][3] 建设规划 - 场址位于南通通州区政府东南8公里 距南通市政府23公里[2] - 原计划2023年4月获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年11月开工 建设周期4-5年 预计2026-2027年完工[4] - 2024年项目仍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 开工进度慢于原规划[4] 区域协同 - 2022年成立南通新机场建设服务指挥部 推进项目系统谋划[4] - 上海机场集团2024年6月表示正协调推进建设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4]
上海第三机场,新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17 10:31
南通新机场项目进展 项目概况 - 南通新机场被称为"上海第三机场",由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于2023年8月15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民用机场运营、航空运输、工程施工等[1] - 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建集团持股49%,股权结构显示上海机场集团主导建设[1] - 机场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虹桥、浦东机场共同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3] 规划与选址 - 2020年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1] - 中国民航局2020年批复通州二甲场址为推荐场址,距通州区政府8公里、南通市政府23公里[4] - 规划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2月印发)[3] 建设进展 - 2023年完成预可研上报,但2024年仍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开工进度慢于原计划[6] - 原计划2023年4月获工可批复、11月开工,建设周期4-5年,预计2026-2027年完工[6]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表示正协调推进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7] 交通配套 - 将打造"轨道上的机场",通过铁路联通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形成跨区域多机场体系[4] - 未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以增强长三角辐射能力[4] 管理架构 - 2022年3月成立南通新机场建设服务指挥部,系统推进项目建设[6]
在百公里外建“第三机场”!上海机场与南通国资成立合资公司 航司提前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17 03:31
合资公司成立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海机场集团控股51%,南通城建集团持股49%,主营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及建设工程施工 [1] - 公司投建运营的南通新机场被业内称为"上海第三机场",上海机场集团主导地位通过股权结构和命名体现 [2]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明确南通新机场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进展与规划 - 南通新机场选址于通州区二甲场址,2020年获民航局批复,当前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 [2] - 2025年南通通州区已启动场址保护系统设备运维及铁塔租赁项目招标,显示前期工作推进 [2] - 规划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及4000万人次年吞吐量航站楼,远期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目标年吞吐量8000万人次 [4] 交通协同布局 - 南通新机场距上海虹桥/浦东直线约100公里,需强化交通网络协同 [3] - 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获批,沪苏通铁路一期连接虹桥站,二期连接浦东机场,助力"轨道上的机场"建设 [3] 航司提前布局 - 东航成立工作小组筹备南通基地,南航发布基地预可研报告招标,深航(国航旗下)作为南通最大基地航司筹建新基地 [4] - 三大航布局看重本地客源潜力及上海溢出需求 [4] 长三角机场协同 - 长三角现有7个千万级机场(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等),江苏9个民航机场均为百万级 [4] - 东部机场集团整合省内6家机场(徐州、常州等),但南通兴东、苏南硕放未纳入 [5] -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提出编制民航协同发展战略,明确南通新机场为上海枢纽部分,同时提升杭州、南京等枢纽功能 [5]
在百公里外建“第三机场”!上海机场与南通国资成立合资公司,航司提前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17 03:28
南通新机场合资公司成立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由上海机场集团控股51% 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 [1] - 公司业务涵盖民用机场运营 公共航空运输 建设工程施工 [1] - 合资公司名称及股权结构显示上海机场主导南通新机场建设运营 [2] 南通新机场定位与进展 - 民航局2020年9月批复选址南通通州区二甲场址 [2]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确认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 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2] - 当前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 2025年度场址保护系统设备已启动招标 [2] 交通网络协同规划 - 南通新机场距上海虹桥/浦东直线约100公里 三场交通协同是关键 [3] - 沪渝蓉高铁(上海-南京-合肥段)获批 沪苏通铁路一二期将连接上海虹桥/浦东与南通 [3] - 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3] 机场规模与航司布局 - 规划两条远距跑道 近期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 远期8000万人次 运行等级4F [4] - 东航已成立工作小组筹建基地 南航发布预可研招标 国航旗下深航为南通最大基地航司 [4] - 三大航布局看重本地客源潜力及上海溢出客源 [4] 长三角机场协同发展 - 长三角现有7个千万级机场 江苏9个民航机场均为百万级 [4][5] - 东部机场集团整合江苏省内6家机场(不含南通/苏南硕放) [5] - 长三角规划明确分工 南通新机场纳入上海枢纽 提升杭州/南京/合肥枢纽功能 支持苏南硕放建设区域性枢纽 [5]
“上海第三机场”,重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8-16 23:28
公司动态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正式注册,由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注册资本10亿元 [2]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民用航空器维修、通用航空服务等 [2] - 2023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信息显示,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新设合营企业从事民用机场投资、建设、运营 [2]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规划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规划 - 南通新机场将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和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航站楼 [3] -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4000万人次、远期8000万人次,运行等级4F,远期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 [3] - 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南通新机场选址工程,通州区二甲场址为首选场址 [3] 战略定位 - 南通新机场被外界称为"上海第三机场",承担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重任 [2] - 未来将承接上海及周边地区部分溢出客源 [2] - 上海虹桥及浦东两场距离南通新机场约100公里,三场交通网络规划及协同至关重要 [3]
“上海第三机场”,重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8-16 15:27
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进展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正式注册,由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注册资本10亿元[3]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等业务[3] - 该合作标志着沪通两地在新机场共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延续了2023年1月双方设立合营企业的规划[3]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与南通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确认南通新机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组成部分[3] 南通新机场规划细节 - 机场将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航站楼设计满足4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4] - 近期目标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远期规划提升至8000万人次并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4] - 机场运行等级为最高级别的4F标准,可起降所有大型客机[4] - 2020年9月民航局已批复首选场址为南通市通州区二甲场址[5] 区域航空枢纽协同 - 南通新机场被定位为"上海第三机场",主要承接长三角地区溢出客源[3] - 机场距离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约100公里,未来三场协同依赖交通网络规划[6] - 沪苏合作协议已对机场间交通协同作出部署[6] 股权结构与运营模式 - 上海机场集团通过51%控股比例获得新机场主导权[3] - 合资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打破原有南通兴东机场与上海机场无股权关系的格局[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