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搜索文档
捷邦科技涨4.05%,成交额4.28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5252.60万
新浪财经· 2025-09-23 08:57
核心观点 - 捷邦科技股价于9月23日上涨4.05% 成交额达4.28亿元 换手率13.01% 总市值88.43亿元[1] - 公司业务涵盖液冷服务器、富士康概念、苹果概念、锂电池概念及人民币贬值受益等多重热点题材[2][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51% 但净利润出现亏损[7]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精密制造产品占比92.70% 新材料产品占比5.79% 其他业务占比1.51%[7]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和消费及储能锂电池领域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2] - 海外营收占比达67.79% 受益于人民币贬值[3] 客户集中度 - 对第一大客户富士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35.58%(2022年)、36.85%(2023年)和39.52%(2024年)[2] - 产品最终应用于苹果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5.22%(2022年)、77.95%(2023年)和81.27%(2024年)[2]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 同比增长27.51%[7] - 归母净利润-3802.36万元 同比减少572.70%[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323.65万元[8] 资金动向 - 当日主力净流入5143.09万元 占成交额0.12% 行业排名6/98[4] - 近3日主力净流入5252.60万元 近5日净流入6399.63万元 近10日净流入2537.73万元 近20日净流出3887.28万元[5] - 主力持仓占比6.56% 成交额1.33亿元 筹码分布分散[5] 技术指标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12.14元[6] - 股价靠近压力位128.22元 近期呈现快速吸筹特征[6]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6616户 较上期减少4.32%[7] - 人均流通股4062股 较上期增加4.52%[7] - 十大流通股东中 博时汇兴回报持股74.63万股(较上期增持21.92万股) 银华数字经济持股27.37万股(较上期减持3.27万股)[9]
捷邦科技涨5.02%,成交额3.64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480.39万
新浪财经· 2025-09-22 07:37
股价表现 - 9月22日股价上涨5.02% 成交额3.64亿元 换手率11.53% 总市值84.99亿元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精密制造产品92.70% 新材料产品5.79% 其他(补充)1.51% [7] - 海外营收占比67.79% 受益人民币贬值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323.65万元 [8] 客户集中度 - 对第一大客户富士康销售占比达35.58%-39.52% [2] - 最终应用于苹果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77.95%-85.22% 存在较高依赖 [2] 产品应用领域 - 服务器液冷散热业务按计划正常推进中 受保密协议约束无法披露细节 [2]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和消费及储能锂电池领域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等 [2]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38亿元 同比增长27.51% [7] - 归母净利润-3802.36万元 同比减少572.70% [7]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6616户 较上期减少4.32% [7] - 人均流通股4062股 较上期增加4.52% [7] - 博时汇兴回报持股74.63万股 较上期增加21.92万股 [9] - 银华数字经济持股27.37万股 较上期减少3.27万股 [9]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净流出179.06万元 占比0.01% [4] - 近20日主力累计净流出6794.49万元 [5] - 主力持仓占比3.92% 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5] 技术指标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110.79元 [6] - 股价运行区间为支撑位110.51元至压力位128.22元 [6]
天奈科技涨2.01%,成交额4.4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57.1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6: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57.46元/股,成交额4.41亿元,换手率2.27%,总市值210.5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957.16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6.73%和11.82%,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1.40%和33.0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8.61%,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52%、16.29%和25.54% [1]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38万户,较上期增加1.28%,人均流通股14455股,减少1.2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316.4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0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79亿元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收入占比98.04%,粉体占比1.90% [1] - 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行业,概念板块涵盖石墨烯、锂电池、宁德时代概念等 [1]
捷强装备入局新材料:4690万豪赌纳米碳赛道,能否打破业绩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0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正式跨界切入纳米级碳材料赛道 [1] - 该交易被描述为"蛇吞象"式并购 反映传统军工企业面对业绩下滑的突围尝试 [1] 收购方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产品涵盖核辐射监测设备 生物检测设备及液压动力系统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 同比微增1.44%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暴跌798.61% [2] -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仅8400.84万元 此次收购耗资超过货币资金的二分之一 [4]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山东碳寻2024年营收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飙升至6410.03万元 净利润达612万元 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率为9.5% [4] - 2025年5月末净资产仅586.32万元 [3] 估值与对赌协议 - 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给出1.03亿元估值 较净资产增值率高达1656.72% [3] - 交易方武汉碳翁承诺山东碳寻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不得亏损 [3] - 若未达成业绩承诺 交易方需现金补偿 [3] 行业前景分析 - 标的公司核心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作为锂电负极关键材料 深度契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 [2] - 2024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约16亿元 预计2030年有望达178亿元 [3] - 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3] 整合挑战 - 军工装备与新材料在研发 生产 客户群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资源整合需跨越行业鸿沟 [4] - 若标的公司未来无法维持高增长 1.03亿元估值可能面临风险 [4] - 收购耗资4690万元 可能加剧公司现金流压力 [4]
捷邦科技涨2.11%,成交额3.67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589.90万
新浪财经· 2025-09-19 07:52
核心观点 - 捷邦科技为苹果产业链精密功能件供应商 业务涵盖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材料 近期股价异动受液冷服务器等概念催化 但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高及业绩亏损风险 [2][6][7]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精密制造产品占比92.70% 新材料产品占比5.79% 其他业务占比1.51% [7] - 产品主要应用于苹果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 终端应用于苹果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达81.27% [2]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和消费及储能锂电池领域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厂商 [2] 客户与市场 - 直接客户包括富士康、广达集团、仁宝电脑等苹果组件生产商 其中对富士康销售额占比达39.52% [2] - 海外营收占比67.79% 受益人民币贬值效应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8亿元 同比增长27.51%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3802.36万元 同比下滑572.70% [7] 资金与技术面 - 当日主力净流入589.90万元 行业排名22/98 所属行业主力资金连续3日净流出18.29亿元 [4]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110.30元 股价靠近110.51元支撑位 近期存在吸筹现象但力度较弱 [6] - 主力持仓占比5.16% 筹码分布分散无控盘现象 [5] 股东与机构 - 股东户数6616户 较上期减少4.32% 人均流通股4062股 较上期增加4.52% [7] - 博时汇兴回报基金持股74.63万股(增持21.92万股) 银华数字经济基金持股27.37万股(减持3.27万股) [9] - 景顺长城研究精选等三只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9] 其他信息 - 公司上市后累计分红4323.65万元 [8] - 所属申万行业为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概念板块包括新材料、富士康概念等 [7]
天奈科技涨2.04%,成交额2.9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6.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2:4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58.46元/股,上涨2.04%,总市值214.21亿元,成交额2.98亿元,换手率1.50%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96.45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9.82% (2929.74万元) 卖出占比9.00% (2685.95万元),大单买入占比30.47% (9094.84万元) 卖出占比30.63% (9142.18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1.20%,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25%、19.43%、27.91%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07%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占比98.04%,碳纳米管粉体占比1.90%,其他业务占比0.06%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79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38万户,较上期增加1.28%,人均流通股14455股,较上期减少1.26% [2] -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16.41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股东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公司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申万行业,概念板块涵盖锂电池、石墨烯、宁德时代概念、固态电池及磷酸铁锂 [1] - 主营业务为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成立于2011年1月,2019年9月上市 [1]
捷强装备推4690万跨界并购 标的估值溢价1656%承诺三年赚5500万
长江商报· 2025-09-18 07:35
收购交易概述 - 捷强装备拟以现金4690万元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1] - 山东碳寻整体估值为1.03亿元 评估增值率高达1656.72% [1][4] - 交易对手方承诺2025年至2027年山东碳寻净利润累计达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数 [1][5]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山东碳寻2024年营业收入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前五月营业收入6410.03万元 净利润612万元 [5] - 截至2025年5月末总资产1.03亿元 总负债9718.23万元 净资产586.32万元 资产负债率达94.3% [5] - 存在待清偿资金拆借合计1481.75万元 约定2025年12月31日前清偿 [5]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下降798.61% [3][8] - 核辐射监测设备销售收入7832.70万元 同比上升19.50% 生物检测设备销售收入347.82万元 同比上升126.68% [9] - 液压动力系统销售收入261.75万元 同比下降89.11% 其他核生化安全装备及配件销售收入1621.46万元 同比上升90.08% [9] 历史业绩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3099.48万元、-1742.56万元、-6790.42万元、-2.78亿元 [7] - 连续三年半累计亏损3.72亿元 2022年以来未实施现金分红 [3][9] - 2022年和2023年两次筹划重组卡迪诺科技均未成功 [8] 战略转型动机 - 收购山东碳寻是公司跨界进入纳米级碳材料领域的重要举措 [1][4] - 公司主要从事核生化安全装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 [4] - 本次交易基于对纳米级碳材料领域的前沿调研 旨在扩大收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9]
捷强装备主业承压推4690万跨界并购 标的估值溢价1656%承诺三年赚5500万
长江商报· 2025-09-18 00:01
收购方案 - 公司拟以现金4690万元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 山东碳寻整体估值为1.03亿元 评估增值率达1656.72% 净资产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增值9713.68万元 [1][3]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2025年至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 [1][3]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务 - 山东碳寻主营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成立于2023年 [3] - 2024年营业收入1765.27万元 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前五月营业收入6410.03万元 净利润612万元 [4] - 截至2025年5月末总资产1.03亿元 总负债9718.23万元 净资产586.32万元 资产负债率94.3% [4] - 存在待清偿资金拆借1481.75万元 均与武汉碳翁关联方相关 约定2025年12月31日前清偿 [4] 收购方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下降798.61% [5] - 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3099.48万元/-1742.56万元/-6790.42万元/-2.78亿元 三年半累计亏损3.72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核辐射监测设备销售收入7832.70万元(同比+19.5%) 生物检测设备销售收入347.82万元(同比+126.68%) 液压动力系统销售收入261.75万元(同比-89.11%) [6] 战略动机与风险 - 收购系跨界进入纳米级碳材料领域 公司原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存在跨界经营风险 [1][3] - 公司称收购基于对纳米级碳材料前沿方向的充分调研 旨在扩大收入规模、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资源整合 [6] - 核辐射监测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 液压动力系统因订单减少及价格调整导致收入与毛利大幅下降 [6]
抛高溢价并购案,捷强装备跨界“豪赌”
北京商报· 2025-09-17 13:07
并购交易概述 - 捷强装备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 对应认缴出资额510万元 实缴出资额0元 [1][4] - 收购后山东碳寻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4] - 此次并购系跨界重组 标的公司主营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而公司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 [4] 交易定价与评估方法 - 采用收益法评估 标的公司净资产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值1.03亿元 评估增值9713.68万元 增值率1656.72% [6] - 资产基础法评估显示所有者权益账面值586.32万元 评估值694.76万元 增值率18.49% [6] - 最终采用收益法评估结论 因更看重标的未来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 [6] 业绩承诺条款 - 转让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达到5500万元 且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 [8] - 标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85.79万元 2025年1-5月净利润612万元 [1][8]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 成立时间仅两年多 [8]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约8400.84万元 交易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 预计对现金使用效率影响较小 [5]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742.56万元 -6790.42万元 -2.78亿元 [9] - 2024年营业收入1.38亿元 较2023年2.93亿元大幅下滑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但归属净利润-868.66万元同比转亏 [9] 市场表现与战略动机 - 公告后首日股价高开3.53%但收盘跌0.33% 报45.15元/股 总市值45.08亿元 成交金额2.92亿元 [10] - 公司称并购基于对纳米材料领域充分调研 旨在扩大收入规模 增强盈利能力 实现资源共享 [4] - 主营业务面临市场竞争激烈 核辐射监测产品毛利率下降 液压动力系统订单减少及价格调整导致毛利下降 [9]
连亏三年半,捷强装备溢价1656%跨界收购
深圳商报· 2025-09-17 07:45
收购交易概况 - 捷强装备以4690万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武汉碳翁持有的山东碳寻51%股权[1] - 交易基于战略发展规划及实际经营情况 于2025年9月15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1] - 山东碳寻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核心产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3] 标的公司估值 - 截至2025年5月31日评估基准日 山东碳寻净资产账面价值586.32万元[3] - 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达1.03亿元 评估增值率1656.72%[3] - 经协商确定51%股权作价4690万元 对应整体估值约9196万元[3] 业绩承诺条款 - 交易对方承诺山东碳寻2025-2027年净利润累计达到5500万元[3] - 要求任一年度净利润不为负[3] - 业绩承诺期为三年[3] 收购战略意图 - 公司对纳米级碳材料领域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后作出的决策[3] - 有利于扩大收入规模并增强盈利能力[3] - 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符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3]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2024年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4] - 归母净利润-868.66万元 同比下降798.61%[4] - 扣非归母净利润-1263.09万元 同比下降130.90%[4] 盈利能力分析 - 第二季度毛利率32.36% 同比下降14.91个百分点[4] - 核辐射监测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8.92个百分点至37.96%[5] - 液压动力系统产品订单减少且价格调整 导致毛利降幅较大[5] 市场表现 - 2020年8月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53.10元[5] - 上市初期股价最高达174.71元(除权后133.93元)[5] - 截至2025年9月17日股价报45.21元/股 总市值45.14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