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证券化
icon
搜索文档
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报告(2025年7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
中诚信国际· 2025-08-08 09: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放缓,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发行数量与上年同期比增加、规模下降,二级市场交易笔数上升但成交金额下降 [3][4][21] 发行情况总结 整体发行情况 - 2025年7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52单产品,规模390.43亿元,仅2单公开发行,与上月比数量减6单、规模降28.68%,与上年同期比数量增5单、规模降13.20% [4][5] 发起机构分布 - 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规模50.00亿元占比12.81%居首,前十大发起机构发行规模296.44亿元占比75.93% [5] 基础资产类别 - 涉及个人消费金融、小微贷款等,个人消费金融产品发行23单规模占比49.40% [7] 发行规模分布 - 单笔最高15.00亿元,最低1.21亿元,单笔规模(5,10]亿元产品单数和规模最多,共33单规模占比78.53% [10] 期限分布 - 最短0.27年,最长9.55年,期限(1,2]年产品发行单数和规模最多,共24单规模占比49.97% [12][15] 级别分布 - AAAsf级票据发行规模占比88.56% [15] 发行利率 - 一年期左右AAAsf级票据最低发行利率1.73%,最高3.20%,利率中枢约1.78% [4][17] ABCP产品发行情况 - 共发行12单,规模72.09亿元占ABN发行规模18.46%,涉及五类基础资产,个人消费金融ABCP规模占比55.34% [20]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总结 - 2025年7月成交533笔,交易笔数环比升12.21%、同比升0.57%,成交金额423.74亿元,环比降5.11%、同比降25.73%,交易活跃品类为个人消费金融等 [21]
京津冀首只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0
本报讯 记者郭光锐 通讯员曹晓俞报道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近日,在该行指导 下,由天津银行等主承销的"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3号第一期科技创新定向资产支持证券"在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7.61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1.79%。这是京津冀地区落地的首只 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是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金融产品,专门以科技创新相关资 产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是资产证券化金融工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进一步 丰富了债券市场"科技板"产品体系。据悉,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房建、公 路、桥梁、隧道、大型城市综合开发等领域具备较强创新能力,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多项技术成果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引 导金融机构运用市场化机制将债券市场资金活水引入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袁浩 ...
“底层资产”扩围 特色不断涌现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2
资产证券化项目规模 - 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规模超百亿元 [1]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 - 中国外贸信托发行重庆市规模最大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储架规模10亿元 覆盖9家科创企业 20项核心专利 优先级票面利率2.08% [2] - 国投泰康信托2023年10月发行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1亿元 票面利率3.25% 刷新全国同类型产品最低利率 [2] - 陕国投信托2024年6月参与西北地区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发行两期共1.67亿元 利率2.5% [2] - 华润信托2024年7月参与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储架规模10亿元 首期发行1.4亿元 [2] - 2018年至2024年8月我国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53单 总规模291.48亿元 [3] 基础资产类型创新 - 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包括各类贷款 应收账款 商业票据 版税收入 租赁费 公用事业收费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4] - 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达909.47亿元 提升明显 [4] - 中国外贸信托发行多个绿色汽车贷款及汽车租赁证券化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5] - 个人消费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供给充分 互联网平台对ABS和ABN品种的增量发行需求提供业务机会 [5] 行业参与情况 - 参与资产证券化的信托公司数量增多 基础资产品种拓展不断推陈出新 [1] - 信托公司基于SPV优势 10多年前就进行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 [3] - 京东 美团 百度 360等互联网企业在个人消费贷资产证券化领域呈现头部效应 [5] 业务能力建设 - 信托公司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深化基础资产生成环节参与程度 有效发挥牌照优势 [6] - 需增强产品设计和发行环节专业能力及投资端业务协同性 [6] - 可盘活知识产权资产 碳资产 数据资产 为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7]
保险资管机构加速布局“保险版ABS”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6
行业增长态势 - 截至4月17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19只资产支持计划 登记规模达769.41亿元 同比增长57% [1][2] - 2021年注册制改为登记制后规模高速增长 2024年增长趋势曾减缓但当前再次加速 [2][3] - 分析预计未来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和数量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1][6] 产品特性与优势 - 资产支持计划为保险资金开辟新投资途径 其固定收益特性与现金流多元化契合保险资金风险偏好 [3] - 产品帮助保险机构拉长资产期限 改善资产负债匹配 分散组合风险并优化投资回报 [4] - 基础资产类别涵盖绿色资产、小额消费、融资租赁等 且底层资产类别逐步丰富 [4][6] 业务模式与身份 - 保险资管机构具双重身份:代表保险资金配置资产(买产品)与扮演投行角色组合资产(发产品) [3] - 资产支持计划被称为"保险版ABS" 由保险资管机构担任托管人 投资低流动性但现金流可预测的基础资产 [2] 政策与实体支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5] - 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实体企业提供股债外融资渠道 保理类资产支持计划可缓解应收账款周期拉长风险 [5] - 交易所ABS业务同步发展 2023年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准开展 截至2024年底发行6单项目规模61.5亿元 [6]
突破2000亿!公募REITs四年“蝶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7
市场发展规模与历程 - 首批9只公募REITs于2021年6月21日上市 总市值300多亿元 截至2025年6月20日已上市66只产品 总市值达2066亿元 较上年同期接近翻倍 [1][4] - 四年间市场规模从试点突破至2000亿元以上 呈现加速跃迁式发展 [1] - 底层资产类型从首批4类(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生态环保、交通)拓展至保障性租赁住房、消费、新能源、水利、市政等多元领域 [4] 政策环境与制度演进 -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 推动公募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底层资产扩容至13个大类 覆盖交通、能源、市政、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园区、文化旅游、消费等领域 [2] - 2024年2月证监会明确公募REITs权益工具属性 允许投资者将REITs投资作为权益工具调整计入FVOCI科目 降低二级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2] - 会计政策调整后 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意愿增强 业绩压力降低 [3] 资产类型创新与市场表现 - 新资产类型项目受市场青睐 汇添富九州通医药REIT公众认购倍数达1192倍 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认购倍数813倍 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累计涨幅超50%和80% [4] - 首批数据中心REITs(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南方润泽科技REIT)于2025年6月18日获批注册 证监会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REITs融资 [5] - 2025年以来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涨幅达16.2% 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等3只消费类产品涨超50% 全市场66只产品中除1只微跌外均上涨 [6] 分红机制与投资收益 - 公募REITs需将90%以上年度可供分配金额以现金形式分配 2021年至2025年累计分红金额接近220亿元 其中2021年6.92亿元、2022年18.46亿元、2023年66.14亿元、2024年83.87亿元、2025年44.12亿元(上年同期33.14亿元) [6] - 分红金额逐年增长 分红率稳定在3%-5% 部分产品收益率已低于3% 反映稳定分红资产供不应求 [6] 投资者结构与资金配置 - 投资者类型包括产业资本、券商、保险、信托、私募、银行理财、个人等 呈现生态共荣格局 [1][5] - 会计政策调整驱动保险机构及券商自营增加自有资金配置 成为潜在长线增量资金 [2] - 需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结构丰富度 平衡持有型与交易型策略以激活流动性 [5] 市场前景与估值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公募REITs被更多资金认可 在大类资产配置中战略地位提升 [1] - 市场供需矛盾存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预计未来1-2年内维持高估值 板块分化持续 [7] - 固收资金抢配高息资产逻辑短期主导市场 中长期配置吸引力刚崭露头角 [7]
公募REITs四年蝶变 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新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7
市场发展概况 - 公募REITs问世四年总市值突破2066亿元 较上市首日300多亿元接近翻倍 产品数量达66只 成为亚洲第一市场 [1][4] - 2021年以来累计分红金额接近220亿元 分红金额逐年增长 2025年以来分红44.12亿元 较2024年同期33.14亿元显著提升 [1][7] - 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年内涨幅超16% 66只产品中除1只微跌外全部上涨 3只产品涨幅超50% [7] 政策支持 - 2024年7月出台常态化发行通知 底层资产扩容至13大类 覆盖交通/能源/市政/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2] - 2024年2月会计新规明确REITs权益工具属性 允许计入FVOCI科目 降低二级市场波动对利润表影响 [3] - 政策红利期持续 证监会支持科技企业利用数据资产开展REITs融资 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获批 [2][5] 资产类型拓展 - 底层资产从首批4类拓展至保障性租赁住房/消费/新能源/水利等 新资产类型受市场青睐 [4] - 汇添富九州通医药REIT公众认购倍数达1192倍 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累计涨超50% [4] - 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认购倍数813倍 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累计涨超80% [4] 投资者结构 - 持有人包括产业资本/券商/保险/信托/私募/银行理财/个人等多类型机构 呈现生态共荣格局 [1][6] - 保险机构及券商自营配置动力提升 会计政策调整降低机构投资者业绩压力 [3][6] - 需进一步增加投资者结构丰富度 平衡持有型和交易型策略以激活流动性 [6] 配置价值 - 在低利率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分红率3%-5%的产品供不应求 部分产品收益率已低于3% [8] - 固收资金抢配高息资产逻辑持续 中长期配置吸引力刚崭露头角 [8] - 90%以上可供分配金额强制分红机制 保障现金流分配稳定性 [7]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今日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4:33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上市 - 国内首批数据中心REITs产品之一 底层资产为润泽科技旗下河北廊坊A-18数据中心 [1] - A-18数据中心拥有5794个7.04kW普通机柜 100个16.5kW高功率机柜 3个30.36kW超高功率机柜 [1] - 2024年该数据中心托管服务费收入达5.4亿元 净利润约2.57亿元 [1] - 发行10亿份募资45亿元 净回收资金将用于重庆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项目建设 [1] 投资者认购情况 - 有效认购总户数超4万户 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一日售罄 确认比例仅0.3% [2] - 网下投资者认购确认比例0.6%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认购265万份 [2] - 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达93.94% 润泽科技作为第一大持有人占比超30% [2] - 前十大持有人涵盖私募 券商 资管公司 创投等多类型机构 [2] 政策支持背景 - 证监会发布文件支持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等领域项目发行REITs [2]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继续支持科技企业利用新型资产开展REITs融资 [3] - 央行等七部门提出运用REITs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3] 行业影响 - 标志着公募REITs底层资产扩容 填补数据中心领域空白 [1] - 为行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拓展融资渠道提供创新实践范例 [1] - 有望推动数据中心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4] - 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金融活水 [4] 公司战略 - 成功发行拓宽融资渠道 提升再投资能力 为长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 - 通过优质存量资产证券化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及高效周转 [3] - 基金管理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资产配置 提升资本运作效能 [3]
国内首批数据中心公募REITs 8月8日登陆深交所 润泽科技拔得头筹开启行业新纪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03:44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上市 - 国内首批数据中心REITs之一,深交所首单数据中心REITs,证券代码180901,2025年8月8日上市交易 [1] - 总份额10亿份,首发规模45亿元,底层资产为廊坊A-18数据中心 [1] - 标志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迈入资产证券化新阶段,连接重资产基建与轻资产运营 [1] 底层资产价值 - A-18数据中心位于河北廊坊,距离北京南六环20公里,具备区位优势 [2] - 共5897个机柜,42.5MW总功率,2020年12月投入运营 [2] - 连续三年100%签约率和99%以上上架率,国内领先 [2]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数据中心+绿电"模式,通过REITs实现37.25亿元资产证券化 [3] - 构建"投资-运营-证券化-再投资"闭环,募集资金用于重庆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项目 [3] - 解决重资产模式瓶颈,单个数据中心投资数十亿元,回收周期20年以上 [3] 行业影响 - REITs将固定资产转化为标准化产品,降低企业负债率,提供社会资本参与通道 [4] - 公司规划61栋智算中心、32万架机柜,未来可能通过REITs证券化 [4] - 自主研发液冷技术提升能效,廊坊B区智算中心支持万亿级大模型训练 [4] 政策支持 - 2024年政策将数据中心纳入科技创新REITs试点范畴 [5] - 2025年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发行REITs [5] - 构建了完善的数据中心资产证券化政策框架 [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累计发行68只公募REITs,规模近1800亿元 [6] - 战略投资者获配5.6亿份占比70%,网下投资者20%,公众投资者10% [6] - 2025年净现金流分派率6.38%,2026年5.32% [6] 行业估值逻辑变化 - 从PE估值转向NAV估值,通过现金流折现模型给予资产更稳定定价 [7]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竞争,注重运营效率和现金流稳定性 [7] 未来发展机遇 - 数据中心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将迎来建设高潮 [8] - 第三方IDC服务商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提升空间 [9] - 绿色发展成关键,6栋设施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绿电比例和PUE值影响估值 [9]
杨涛:新形势下RWA产业需在创新与规范中寻找平衡|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7 11:41
RWA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26日,全球RWA资产市值突破252.1亿美元(不包括稳定币),总资产持有人达329,498名,发行人达255名 [3] - RWA通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物或金融资产所有权转化为链上数字通证,实现交易、流通和管理 [3] - 市场呈现快速扩展趋势,需进一步厘清理论内涵和制度规则 [3] RWA市场的金融功能价值 - 为流动性差的"沉睡"资产提供Web3融资渠道,缓解传统融资周期长、门槛高的问题 [5] - 降低投资门槛,使普通投资者参与高价值项目,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 [5] - 提升发起人财务管理灵活性,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5] - 改善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支持7×24小时跨境交易,区块链记录增强安全性 [5] - 为DeFi提供稳定优质底层资产,减少对加密资产抵押的依赖 [5] RWA资产适配性探索 - 成功落地的资产需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 [6] - 蚂蚁数科采用"区块链+IoT"架构链接超1,500万台能源设备,2024年8月发行香港首单跨境新能源RWA项目 [6] RWA市场的金融创新挑战 -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带来信息不透明、市场波动放大、道德风险等问题 [9] - 资产证券化历史显示金融产品复杂性可能失控,RWA继承了类似风险 [10][11] - 新型数字技术融合加剧风险,如资产端收益不稳定、中介道德风险、投资者保护不足等 [11] RWA健康发展对策 - 需识别产权证明合法性、资产托管对手方风险、非标资产定价机制不成熟等特征 [13] - 建议建立"穿透式+功能导向"监管,避免监管滞后或过度限制创新 [14] - 加快制定技术规范,如资产映射标准、预言机接口等,中国信通院与蚂蚁数科已启动相关立项 [15] -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依托沙盒机制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高价值场景落地 [16]
中指研究院:7月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总额为713.9亿元 同比增长90.3%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07:35
行业债券融资总额 - 2025年7月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总额713.9亿元 同比增长90.3% [1] - 5-7月单月融资总额保持增长态势 主要受上年低基数效应影响 [1] 融资结构 - 信用债融资456.5亿元 同比增长104.8% 占比64.0% [1] - ABS融资257.4亿元 同比增长90.0% 占比36.0% [1] 融资成本 - 债券融资平均利率2.54% 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1][6] - 信用债平均利率2.32% 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环比微增0.05个百分点 [6] - ABS平均利率2.92% 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6] 信用债发行特征 - 发债主体以央国企为主 金茂发行40亿元 保利发展38亿元 华润超30亿元 [3] - 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行信用债30.1亿元 绿城、新城、金辉发行期限均超3年 [3] - 信用债平均发行年限3.79年 以1-3年期和3年以上债券为主 [3] - 金辉、新城为2025年首次发行信用债 显示发行企业扩容 [3] ABS产品结构 - CMBS/CMBN发行规模占比41.5% 为最大资产证券化产品类别 [4] - 类REITs占比36.8% 供应链ABS占比15.2% 保障房占比6.4% [4] - 深圳安居类REITs二期发行规模38.76亿元 优先级收益率2.15% 底层资产包含8942套保障房 [4] - 全国首单产业园区持有型不动产ABS设立 规模6.6亿元 底层资产为国家传感信息产业园 [5] 典型企业融资表现 - 金茂发行金额最高达40亿元 利率2.34% [6][7] - 招商蛇口融资成本最低为1.70% [6][7] - 央国企发行规模居前 包括首开29.05亿元、建发27.5亿元、苏高新24亿元 [3][7] 资本市场动态 - 华润置地获20亿元三年期贷款 万科获深铁集团16.81亿元借款 [9][11] - 建发国际配股融资10.11亿港元 光明地产拟发行15亿元公司债 [9][11] - 十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方案获批 涉及债务总额约万亿元 [9] - 世茂集团115亿美元境外债重组获批 龙光集团21笔境内债重组议案通过 [9][11] - 大悦城地产拟进行私有化 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