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洗钱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领超百万罚单,反洗钱违规成重灾区,合规之路如何走
北京商报· 2025-08-10 12:42
银行业反洗钱监管现状 - 8月以来已有8家银行因反洗钱违规收到高额罚单,包括上海银行、湖南湘江新区农商行、安徽长丰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罚单金额均超百万[1][3] - 上海银行因多项违规被警告并处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单总额达2921.75万元,多名高管被追责[3] - 珠海华润银行因反洗钱违规被罚334.75万元,4名高管连带受罚,广东紫金农商行、揭西农商行也收到百万级罚单[4] 银行反洗钱违规主要问题 -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未保存客户资料等问题突出[4] - 反洗钱系统落后于现实需求,系统与实际业务结合不紧密,信息上报和客户评估准确性不足[5] - 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管控困难,跨部门协作存在壁垒,基层员工考核重业务轻合规导致执行衰减[6] 监管政策与趋势 - 央行等三部门发布《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留存客户身份信息,对5万元以上现金汇款等业务需调查[7] - 监管呈现范围扩大、要求细化、处罚力度加大三大特征,"双罚制"常态化,高管追责趋严[8] - 监管将长期保持高压态势,覆盖全场景全流程,手段更加智能化,跨部门跨境联动深化[8] 银行改进建议 - 借助大数据、AI技术多维度分析客户行为与交易数据,精准识别风险[8] - 优化业务流程,对低风险业务简化流程,提高效率[8] -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数字化环境下反洗钱处理能力,将反洗钱纳入高管核心考核[8]
多家银行领超百万罚单,反洗钱违规成重灾区 合规之路如何走
北京商报· 2025-08-10 12:35
银行业反洗钱监管现状 - 8月以来已有8家银行因反洗钱违规收到高额罚单,包括上海银行、湖南湘江新区农商行、安徽长丰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 [1]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年内也因同类问题受罚,显示反洗钱违规并非中小银行独有现象 [3] - 上海银行因多项违规被警告并处罚款2874.8万元,加上没收违法所得总罚单达2921.75万元,多名高管被追责 [2] 典型违规行为分析 -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问题突出 [3] - 珠海华润银行因反洗钱违规被罚334.75万元,4名高管连带受罚,个人最高罚款13.5万元 [3] - 广东紫金农商行、揭西农商行同期收到百万级罚单,均涉及反洗钱业务违规 [3] 银行内控短板与成因 - 反洗钱系统落后于现实需求,信息上报和客户评估准确性不足是根本问题 [4] - 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管控困难,跨部门协作存在壁垒,基层考核重业务轻合规 [4] - "双罚制"将高管个人利益与合规挂钩,推动银行升级反洗钱系统和监督力度 [4] 监管政策动态与趋势 - 2025年1月新修订《反洗钱法》将实施,三部门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强化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5] - 监管范围扩大至现金汇款5万元以上、外币兑换1万美元以上等场景,留存证件要求细化 [6] - 监管呈现全流程覆盖、要求细化、手段智能化、跨境联动深化等特征,严监管将长期持续 [6] 银行改进建议 - 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多维分析客户行为,精准识别风险 [7] - 优化业务流程,对低风险业务简化处理,提高效率 [7] - 加强员工数字化反洗钱能力培训,将合规纳入高管核心考核 [7]
湾财周报 大事 证监会开1.6亿天价罚单;透视招行朋友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8-10 11:01
证监会处罚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空转""走单"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被证监会拟罚款1.6亿元,第三方配合造假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 [1] 房地产政策 - 北京优化购房政策,符合条件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 [1] - 北京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新规自2025年8月9日起施行 [1] 白酒行业 - 茅台集团旗下保健酒业公司推出"百元酱香"新品台源,主攻宴席市场 [2] 券商行业 - 2025年已有约20家券商撤销分支机构,行业持续"瘦身"优化布局 [3] - 券商分公司数量增长,反映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需求 [3] 财富管理 - 招商银行举办财富合作伙伴论坛,强调共建健康可持续的财富资管生态圈 [4] 金融监管 - 反洗钱新规征求意见稿简化现金存取要求,取消5万元以上需登记来源和用途的规定 [5] 锂电项目纠纷 - 华控赛格因锂电项目烂尾被地方政府追加索赔2396万元,包括利息1017.5万元及其他费用1378.7万元 [6] 政策性银行处罚 - 农发行因信贷违规被罚1020万元,年内累计罚单27张、罚没2320万元居政策性银行首位 [7] 银行理财 - 广银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等被罚1159.88万元,2024年存续产品规模1823.7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存续规模缩减至1743.1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6.2% [8] 资产拍卖 - 深圳皇庭广场以30.53亿元起拍价上架京东法拍平台 [9] 运动品牌并购 - 安踏或收购锐步中国区业务,此前已收购FILA、迪桑特、亚玛芬集团及狼爪等品牌 [10]
重大调整!事关个人存取款
搜狐财经· 2025-08-10 10:23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调整 - 三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月4日至9月3日公开征求意见 [1] - 取消2022年版规则中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2] - 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基本信息 [2] 2022年反洗钱规则争议回顾 - 2022年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需登记的规定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3] - 公众意见分歧:部分认为增加业务繁琐性并担忧隐私侵犯,支持者则认为对打击洗钱犯罪有必要 [4] - 央行数据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 [4] - 该办法原定2022年3月1日实施,后因技术原因在2月21日宣布暂缓 [4] 金融机构面临的平衡挑战 - 需在反洗钱尽职调查要求与客户体验、隐私保护之间实现平衡 [5] - 专家建议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虑 [5] - 具体路径包括:优化流程实施分层管理,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应用数字化工具替代人工环节;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保护客户隐私 [5]
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还要不要说明“来源”和“用途”?央行、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口径有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06:44
监管政策调整 - 取消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2][3] - 金融机构仍需对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超过5万元的业务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基本信息 [2] - 新规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风险状况采取相应尽职调查措施 [4] 历史政策背景 - 2022年原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识别客户身份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3] - 该规定仅影响约2%的现金存取业务,但因社会争议和技术原因于2022年2月21日暂缓实施 [3] - 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认为增加业务繁琐性和隐私担忧,部分认为系打击洗钱必要手段 [3] 金融机构应对策略 - 需在反洗钱尽职调查与客户体验、隐私保护间寻求平衡 [5] - 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实施精准分级管理避免"一刀切" [5] - 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 [5] - 应用数字化工具如手机银行信息更新模块支持线上文件上传和核验 [5] - 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业务相关信息,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5]
单笔存取超5万或无需再登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04:45
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 [1][3][4] - 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5] -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新规计划在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施行背景下落地 [3][8][16] 监管原则与调整方向 - 确立"风险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风险状况采取差异化尽职调查措施,避免"一刀切" [8] - 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可采取简化措施,如取消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登记要求 [8] - 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对涉嫌洗钱、恐怖融资、国际组织高管关联交易及高风险国家/地区客户采取更严格措施 [16] 历史背景与争议 - 2022年原规定要求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必要,反对者担忧隐私侵犯 [11][12] - 央行曾回应称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仅占总量2%,对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但规定最终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 [12] 监管趋势与预期 - 《征求意见稿》中"高风险"关键词出现频次较2022年版本翻倍(6次 vs 3次),显示监管火力集中于真正高风险领域 [16] - 新规预计在FATF第五轮互评估前正式落地,推动中国反洗钱监管向精细化"风险为本"模式转型 [16]
单笔存取超5万或无需再登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04:39
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 [1][3][4] - 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5] 监管规则调整方向 - 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允许金融机构对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并降低合规成本 [7] - 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对高风险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采取更严格的尽职调查措施 [7] 反洗钱法修订背景 - 新规旨在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秩序,遵循"风险为本"原则 [7] - 反洗钱法修订注重保护单位和个人正常的金融活动与隐私信息,确保反洗钱措施与洗钱风险相适应 [8] 5万元登记历史争议 - 2022年三部门曾规定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9] - 当时统计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对多数客户影响有限 [9] - 该规定原定2022年3月实施,后因"技术原因"暂缓 [9] 监管聚焦高风险领域 - 本次《征求意见稿》显著提升"高风险"关键词频次(达6次),新增多条针对性强化措施条款 [11] - 高危场景禁止简化调查,紧盯特定敏感人群(如国际组织高级管理人员),严控高风险地域关联交易 [11] - 业界预期新规将在FATF第五轮互评估前正式落地,推动反洗钱监管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11]
壹快评|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要强调便民不扰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0 03:54
2025.08.10 制定管理办法的背景有两个:一是,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需要相关支持 措施的进一步细化;二是,近年来监管发现,金融机构在结合风险状况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客户尽职调 查措施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 管理办法起草说明指出,参考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反洗钱国际标准,我国在金融机构简化尽 职调查、持续尽职调查、受益所有人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上,与国际标准还存在差距。 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工作十分重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便民"的情况。 比如,曾经有一位储户要取2.5万元现金,被银行工作人员反复盘问存入资金的来源和取出资金的用 途。储户认为这是自己的钱,银行没有权力进行诘问式盘问,一怒之下改为每个单笔取一元。这当然是 储户的情绪发泄,但也反映出金融机构有些尽职调查确实存在不合情、不合理的情况。类似这种情况不 是单独案例。 反洗钱法第29条和第30条分别规定: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应当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 质、风险状况进行,对于涉及较低洗钱风险的,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简化客户尽职调查;平衡好管理 洗 ...
壹快评|金融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要强调便民不扰民
第一财经· 2025-08-10 03:42
金融机构反洗钱新规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旨在细化2025年施行的新《反洗钱法》配套措施 [2] - 当前金融机构在风险匹配尽职调查方面存在不足 需与国际标准(如FATF)接轨 尤其在简化尽职调查、持续尽职调查等领域 [2] 新规核心优化方向 - 明确"基于风险"差异化调查原则 仅对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 低风险业务可简化流程 例如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不再强制核查来源用途 [3][4] - 新增条款强调避免过度干预日常金融活动 如储户取现2.5万元被反复盘问等不合情理现象 [3] - 2024年数据显示反洗钱监管成效显著 央行协助破获1300余起洗钱案件 但需动态平衡风险防控与便民服务 [4][5] 执行建议与潜在问题 - 需细化金融机构"合理理由怀疑"的自由裁量权标准 防止层层加码式调查 [5] - 建议统一监管标准避免政出多门 同时注意不违反《民法典》物权相关规定 [5] - 最终目标是通过精准风险分类实现"便民不扰民"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3][5]
事关存钱取钱!超过5万元或将全面尽调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05:51
反洗钱监管新规要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要求,但保留客户尽职调查及身份信息留存要求 [1] - 新规适用范围扩展至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单笔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要求金融机构登记客户基本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2] 监管系统性升级 - 《管理办法》更具系统性和穿透性,强调对客户身份及交易的持续追踪,并与2025年实施的《反洗钱法》紧密衔接,细化高风险客户尽职调查操作标准 [1] - 要求金融机构以电子化方式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至少10年,需确保数据完整、可追溯且能依法提供给监管机构 [4] 金融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需优化分层管理策略: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应用数字化工具(如手机银行信息更新模块)提升效率 [3] - 通过技术替代人工、精准分级管理及透明沟通,实现反洗钱合规、客户体验与隐私保护的三重目标 [2][3] 合规成本与挑战 - 短期将增加银行系统升级、人力投入及第三方数据采购成本,长期通过标准化与智能化降低人工误差及违规风险 [5] - 跨境业务合规难度提升,需同时满足国际反洗钱标准与国内新规,对银行技术投入、数据治理及内部流程制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