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洗钱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存钱取钱 央行等三部门向社会征求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8-11 08:44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 - 新规未提及此前"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要求[1] - 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时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1] 客户身份信息管理要求 - 金融机构需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1] - 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自业务关系或交易结束后至少保存10年[1] - 金融机构要逐步实现以电子化方式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信息[1]
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 或不用说明“来源”和“用途”
广州日报· 2025-08-11 08:39
政策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自8月4日起公开征集意见至9月3日截止 [1] 监管要求变化 - 取消2022年版规则中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2] - 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 现钞兑换 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5万元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时 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2] - 2022年1月版原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办理自然人客户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需识别客户身份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2] 政策动因 - 制定新管理办法是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国际评估的必然举措 [2]
大额现金存取拟“松绑”?央行等三部门征言 个人存取款超5万元或将不再登记 但“批量开户”可能被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05:29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调整 - 《征求意见稿》删除了2022年《管理办法》中关于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识别客户身份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 [1] - 新增条款赋予金融机构在怀疑客户存在组织批量或分批开立账户等行为时拒绝开户的权利 [1][7] - 明确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尽职调查和交易记录保存要求,填补此前《管理办法》空白 [4] 风险管理措施优化 - 金融机构需采取与洗钱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措施,不得超出权限冻结资金或影响基本金融服务 [3] - 低风险情形可简化尽职调查,高风险情形需强化调查措施 [4] - 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期限从5年延长至10年 [5] 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应对机制 - 金融机构需审慎评估在高风险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代理行关系 [6] - 已在高风险国家或地区设立机构的需加强社会审计 [6] - 与高风险国家或地区金融机构的现有代理行关系需重新审查,必要时终止 [6] 业务存续期间尽职调查强化 - 金融机构在业务存续期间若发现客户涉嫌洗钱等违法行为,可采取延长审查期限或强化调查等措施 [7] - 明确受益所有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高管等特殊主体的尽职调查要求 [7] - 更新各金融行业客户尽职调查的适用情形及措施以适应当前业务实践 [7]
关于个人存取款,或将有重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11 04:21
监管政策调整 - 三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于8月4日至9月3日公开征求意见 [1] - 取消2022年版规则中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强制性要求 [2] - 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超5万元业务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基本信息 [2] 历史政策背景 - 2022年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的规定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并登上热搜 [4][5] - 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认为增加业务繁琐性及隐私担忧 支持者则认为系打击洗钱犯罪必要手段 [5] - 央行当时回应称超5万元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 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 [5] - 该办法原定2022年3月1日实施 但于2月21日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 [5] 行业实施挑战与路径 - 金融机构面临平衡反洗钱尽职调查要求与客户体验、客户隐私的挑战 [6] - 银行需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 实施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 加强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虑 [6] -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优化流程落实分层管理(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 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 应用数字化工具替代人工环节 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保护客户隐私 [6]
对话肖风:在香港稳定币的沸腾时刻,一些回归常识的冷思考
36氪· 2025-08-11 03:39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 建立全球首个以发牌制度为核心的法币锚定稳定币监管框架 [1] - 监管机构对牌照发放持高度谨慎态度 预计仅极少数申请者能通过审核 重点考察金融风险管控及反洗钱能力 [3] - 金管局特别关注稳定币脱离银行账户体系和SWIFT系统后的反洗钱监管漏洞 将实施超预期严格的反洗钱措施 [6] 监管态度与法律背景 - 香港采用普通法系 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原则 2019年前加密货币交易所无需牌照即可合法运营 [8] - 监管机构依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 此前无权对稳定币发行及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直接监管 [8] - 商业犯罪侦查科负责监管非证券类虚拟商品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而非金融监管部门 [10] 行业发展与合规成本 - 金融科技行业需承担合规成本 这是金融行业外部性约束的必然要求 拒绝合规将限制行业发展空间 [13] - 内地监管态度出现转变 5月2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后 开始讨论应对美国《天才法案》的监管措施 [13] - 形成两点共识:必须应对全球立法合规浪潮 需制定具体应对策略而非完全回避 [16] 技术演进与金融基础设施 - 分布式账本技术重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实现点对点交易、秒级到账和近乎零费用 取代中央登记结算体系 [38] - 新基础设施采用逐笔交收制度 支持7×24小时运行 传统股市因净额交收制度需每日停盘清算 [39] - 区块链记账方法是人类记账方法的第三次演进 从单式记账法(公元前3500年)、复式记账法(公元1300年)到分布式记账(2009年) [29][35] 稳定币本质与功能 - 稳定币最初是为解决加密货币波动性问题而创设 作为计价和交易媒介 而非支付工具 [43] - 2014年USDT诞生后长期未被使用 当时加密货币直接用法币定价 中国人民币曾是加密资产定价中心 [43] - 联盟链模式被市场证明不可行 2015年英国提出的无币区块链概念未能成功 自带代币是区块链精髓 [44][45] RWA发展三阶段 - 第一阶段(2014年起):法定货币代币化 如USDT 依托法币信用背书 [21] - 第二阶段(2024年起):金融资产代币化 贝莱德、富达等机构将债券基金代币化 依托持牌机构监管 [21] - 第三阶段(未来):实物资产代币化 需解决预言机技术难题 确保链下资产与链上数字孪生体锚定 [21] 香港金融地位与机遇 - 香港定位为"亚洲华尔街" 注重市场活跃度和交易机会 与新加坡"亚洲瑞士"的定位形成差异化 [58] - 地缘政治变化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中美竞争背景下 香港因一国两制制度和普通法体系成为资金承载地 [52][55] - DeepSeek技术突破改变中国资产估值水平 从极度悲观转向乐观 推动资金回流香港市场 [54] 挑战与风险 - 国际组织关注香港推行人民币稳定币可能便利受制裁国家贸易 脱离现有金融监管体系 [18] - 内地出现以稳定币为名的传销诈骗案件 多省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风险警告 可能延缓监管接受进程 [20] - 实物资产代币化面临技术瓶颈 DePIN解决方案尚不成熟 需通过金融产品化实现可信代币化 [23][24]
存取钱将有新要求!央行等三部门发文
经济网· 2025-08-11 03:37
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管理办法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3] - 管理办法提出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实物贵金属买卖、销售各类金融产品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业务时,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3] 行业影响 - 管理办法通过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 - 管理办法有助于加强金融机构的合规性,降低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的风险,进一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3] - 不要求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一律了解资金来源和用途,而是规定金融机构对洗钱风险较高的情形采取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体现了监管部门进一步平衡好洗钱风险管理与优化金融服务的意图 [6] 金融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需在"合规底线"与"体验温度"间找到动态支点,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虑 [6] - 银行平衡反洗钱尽职调查与客户体验、隐私保护可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落实分层管理策略,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 [7] - 更多应用数字化工具替代人工环节,如开发手机银行"信息更新"模块,支持客户在线上传证明文件并实时反馈核验结果,减少线下排队时间 [7] - 严格保护客户隐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 [7]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征求意见
经济日报· 2025-08-11 02:35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指出,《管理办法》强调"基于风险"原则,细化不同风险情形下的差异 化措施,正是要促使金融机构走出"机械化"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误区,建立起动态、精准的洗钱风险防 控机制。 具体来看,《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要结合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 匹配的措施。专门增加并强调对低风险情形采取简化措施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正常金融业务的便利性。 仅在洗钱或恐怖融资高风险情形下,才要求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管理办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注重保障公众正常金融服务需求。例如,未要求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 取业务一律核查资金来源和用途,而是规定仅对洗钱风险较高的情形强化尽职调查,避免过度干预普通 民众日常金融活动。在跨境汇款领域,《管理办法》重申了执行20余年的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跨 境汇款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旨在确保身份真实准确,防范风险,并非新增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履行国际反洗钱义务,反映了监管对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视。"博通咨询首 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管理办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 平,也有助于加强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减少 ...
存取款超5万,需说明“来源”和“用途”?央行等三部门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8-11 01:16
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8月4日至9月3日 [1] - 新规取消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2] - 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业务时,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2] 历史背景 - 2022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3] - 当时公众意见分歧,部分认为增加业务繁琐性和隐私风险,部分支持其打击洗钱犯罪的必要性 [4] - 央行数据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 [4] - 该办法原定2022年3月1日实施,但于2月21日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 [4] 政策意义 - 《管理办法》是落实新修订《反洗钱法》和迎接2025年1月1日国际评估的举措 [4] - 新规细化了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有助于展现我国反洗钱工作水平 [4] - 政策调整关乎我国扩大金融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大局 [4]
取款超5万要说明用途?三部门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8-11 00:08
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征求意见稿 | | --- | --- | --- | --- | |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 | 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 | | |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过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 | 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 | |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据报道,2022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 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 ...
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和“用途”
广州日报· 2025-08-10 15:0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 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见。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 据悉,制定《管理办法》是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国际评估的必然之举。2024年11月修订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反洗钱法》专门明确了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 调查的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应当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风险状况进行。 记者留意到,《管理办法》中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 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管理办法》提到,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 从事汇兑业务的机构,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实物贵金属买卖、销售各类金融产 品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人民币 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业务时,应当开展客户 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