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统筹开放与安全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五年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5:06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 "十四五"收官,中国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开放"成绩单"。 "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在"十 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情况。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吴清说。 此外,证监会持续拓展外商可投资期货期权特定品种范少围,拓展ETF互联互通机制,丰富跨境投资产品,持续为境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监管环境。 度型开放"为核心的深层次变革,正推动中国资市场扩大开放、与全球市场实现"双向奔赴"。 从外资机构抢滩布局到中资企业扬帆出海,一场以"制 制度型开放 过去五年,"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从市场准入到规则对接,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吴清指出。 吴清介绍,"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 ...
年内62家机构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24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申报活跃度 - 2025年以来62家境外机构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 包括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和第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1] - 合格境外投资者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境外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仅以自身名义投资且不开展经营性活动[1] 资格获批数量趋势 - 2025年1-7月已有40家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2] - 2021年获批机构数量达115家 创2003年以来新高 2022-2024年分别获批69家、80家和72家 维持高位水平[2] - 2003年以来累计900家机构获得资格许可 覆盖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2] 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 - 境外机构踊跃申报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 - 中国资本市场凭借庞大体量、丰富层次和增强的稳定性 成为全球资金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目的地[1] -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扩容 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蓬勃发展 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支撑[1] 境外机构投资策略特点 - 成熟市场机构注重长期价值投资 基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前景研究[3] - 部分机构对新兴产业敏感度高 善于捕捉行业爆发前期机会 投资风格灵活[3] - 多样化的投资风格丰富国内投资者构成 带来多元投资理念[3] 对资本市场影响 - 境外机构投资行为产生示范效应 增加资本市场资本流入[2] - 促进价值投资理念形成 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优质企业[2][3] - 为国内新兴产业带来资金支持 促进产业创新升级[3] - 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与国际化水平[3]
资加码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9-03 23:44
外资投资中国资产 - 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达900家 今年以来新增40家 [1] - 证监会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 [1] -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有望加快推进 包括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和优化准入管理及投资运作 [1]
外资加码投资中国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46
外资投资中国资产趋势 - 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达900家 今年以来新增40家 [1] - QFII进入1145家A股公司前十大股东 持股市值1434.64亿元 较一季度增加212.90亿元 [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两年净减持态势 5-6月净增持达188亿美元 [2] 资金流动与机构活动 - 高盛报告显示单周中国内地股票基金净流入40.76亿美元 新兴市场领先 [2] - 715家外资机构累计完成A股调研超6500次 多家机构调研超100次 [2] - 瑞银指出全球分散投资趋势下 海外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及中国资产配置意愿提升 [2] 投资逻辑与市场基本面 - 中国产业升级加速 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崛起 [3] - 股市估值处于中等水平 基金仓位未达过高水平 上涨行情有延续空间 [3] - 优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分红水平提升 盈利改善背景下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3] 政策开放举措 - 证监会将出台QFII制度优化方案 优化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 [6] - 建议扩大QFII投资范围 提高持股比例 采取小幅多次微调策略 [6] - 推动跨境ETF产品拓展 优化"债券通""互换通"运行规则 [6] 市场开放创新 - 探索设立跨境资产管理试点 允许外资发行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科创基金 [7] - 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吸引长期资本 形成规则通-市场联-资本活开放格局 [7] -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研究引入差别税率金融交易税工具 [7]
法巴证券正式获批 外商独资券商增至4家
新华网· 2025-08-12 06:13
4月15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100% 出资。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渣打证券之后,中国第四家外商独资券商正式揭开面纱。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蹄疾步稳。截至目前,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达到10家。 外商独资券商增至4家 公开资料显示,法巴证券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 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100%出资。 根据证监会批复,法巴证券的工商设立登记工作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法巴证券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 日起15日内,向证监会申请《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此之前,不得以该名称对外开展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4月,证监会就接收了法巴证券的申请设立材料。2022年1月7日,证 监会决定受理;2022年4月1日,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换言之,法巴证券从申请到正式获批,历时3 年时间。 今年3月14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增持该行股份7986.85万 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77%。截至2024年3月13日,法国巴黎银行及 ...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外资机构加速涌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23:4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提升 [1] - 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资产评级上调至超配 [1] - 多家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证监会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研究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和实施路径 [1]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 政策环境稳定 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吸引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1] - 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 提升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 [1]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7-31 18:21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 [2]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 [2][3]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原因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政策环境稳定及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1]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 - 高盛预计人民币计价资产偏好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3] 外资机构投资动向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5%、恒生指数5%、沪深300指数3% [3] - 外资机构调研聚焦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 [3] - 科技与消费成为海外投资者最关注的投资主线 [3]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 - 证监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跨境投融资渠道 [1] - 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 [4] - 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 [4] 外资券商在华布局 - 摩根大通证券、高盛证券等5家外商独资券商已设立 [4] - 城堡证券、花旗证券等外资券商申请设立审批中 [4] - 外资控股券商成为市场"新势力" [4] 中资券商国际化 -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或成第14家"A+H"券商 [5] -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香港业务,推进投行、财管等国际业务 [5] -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化是出海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5]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6] - 专家建议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优化跨境税收政策,深化监管合作 [6] - 境外金融机构将加快进入并深度参与境内市场 [6]
债券出海系列报告之一:详解“南向通”
华泰证券· 2025-07-30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向通是我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有望扩容 [1] - 随着机构范围扩容,南向通将成为国内机构债券投资出海的重要起点,建议积极把握出海机遇,审慎管理汇率风险 [1] 各目录总结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债券“南向通” -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历程分为“早期开放尝试—跨境投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三个阶段,债券“南向通”是互联互通阶段的重要探索 [4][12] - 2016 年 1 月债券通概念被首次提出,2017 年 7 月北向通正式上线,2021 年 9 月南向通启动,2025 年以来,监管多次提及南向通,明确南向通投资者将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4] 债券南向通制度解析 - 南向通参与者分为做市商、投资者,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交易服务品种初期为现券买卖,可投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 [5] -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境内投资者参与南向通交易通过请求报价方式进行 [5] - 南向通采用名义持有人制度,投资者可自主选择通过多级直连托管或境内托管清算银行托管其债券资产,资金跨境实行严格监管 [5] - 南向通扩容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机构出海或将率先压缩以点心债、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中资境外债超额利差,关注后续监管细则以及配套措施 [5]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介绍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按计价货币划分,主要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港元债券市场以及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的亚洲 G3 货币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准)主权债与公司债 [6]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多元,包括中资和外资的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对冲基金、私募等 [6]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18:29
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1] - 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循环 [1] -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和科技监管能力 [1] 风险防控与开放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 [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 -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拓展跨境合作 [1] 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效,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 [2] - 深化作风建设,整治重点问题,完善"过紧日子"制度,改进监管服务,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 - 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堵塞漏洞,加强公权力监督 [2] -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铁军 [2]
吴清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3:21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强调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落地 [2] - 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预期、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三大确定性支撑市场稳定 [2]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总结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标志性改革突破 [2] - 强化监管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2] 未来七大建设方向 方向一:市场稳定机制 - 健全稳市机制,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 [5][6] 方向二:多层次市场改革 - 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一揽子举措,创新债券期货产品 [7] 方向三:资产与资金端优化 - 落实上市公司"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8] - 培育长期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公募基金 [8] - 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8] 方向四:监管执法强化 - 重点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9][10] 方向五: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与支持房地产新模式 [11]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市场化转型 [1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1] 方向六: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12][13] 方向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 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服务监管需求 [14]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制度,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4] - 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队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