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网络安全之三:骗子对你“火辣辣”,咱心里可得“防有诈”
新华社· 2025-09-27 02:52
商家赠礼让你微信扫码,靠不靠谱?网恋没多久就要借钱,有没有猫腻?"免考包过,直出驾照"的群,能加么? 网络诈骗的难防之处,在于它总披着"温情"或"诱惑"的外衣。记者近日采访多地法院,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提醒大家擦亮双眼,心里绷紧"防有 诈"这根弦。 热情送你小礼物,小心有"诈"! "美女,你气质好好,送你一个礼物!""帅哥,你像模特,拿着我们的产品给做个推广"……近年来,城市广场、路边摊位上赠送"小礼品"的推广 活动,套路越来越多,最常用的就是"夸夸夸"。 面对从天而降的"馅饼",再加上热情如火的话术,不少人就算知道是套路,还是会有点动心。但在陕西、甘肃两省多个市州县,一个线下"送水 杯"活动,竟牵出一件网络诈骗大案。 这是咋回事?在线下拿个水杯,咋还招上网络诈骗了? 原来,加入电诈群的河北无业人员赵某鹏和同伙,在群里上线的指使下,流窜至陕、甘两省多个人员密集的广场、街市摆摊,以"商家做活动送水 杯"为由,甜言蜜语骗取群众信任,用他们的手机向多个亲友群发送"网上做手工"兼职刷单类二维码,又删除操作痕迹,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别以为"小疏忽"不会酿大祸。2025年1月4日,甘肃武山县城关镇居民康某某就不小心成了 ...
护网—2025|社交账号不受控制?这是木马病毒在作祟
新浪财经· 2025-09-23 04:18
电脑不听使唤? 社交账号自动建群拉人? 如果你的工作群或邮箱中收到 不知名链接、压缩包、文件 注意了!千万别随意点击! 这些木马病毒 可以远程操控你的社交软件 实施网络诈骗 诈骗解剖室 第一步:撒饵钓"鱼" 骗子伪造社保局通知、学校补助表、公司财务函等文件,通过短信、邮箱、聊天窗口广发"病毒文件", 一旦点击,手机秒变"肉鸡",木马病毒自动窃取社交账号权限。 第二步:群聊"养猪" 病毒操控账号: 1.疯狂建群:自动创建各种群。 2.批量拉人:将你好友、同事、家人全部拖进群! 3.暴力禁言:提前设置全员禁言,阻绝互助提醒! 第三步:精准"宰杀" 群内上演欺诈三重奏: 1.假权威:发布带公章、文号的虚假政策文件(PS技术以假乱真!) 2.假福利:宣称"不领即过期"的补贴、退税、奖金。 3.真陷阱:诱导扫码→跳转钓鱼网站→盗刷银行卡! 防范方法 QQ:自动拦截.apk附件传输(需人工审核放行) 用户侧 立即开启 "登录设备保护"(操作路径示例): 钉钉:我的→设置与隐私→安全中心→账号设置 →两步验证。 微信:设置→账号安全→登录过的设备→删除陌生设备。 QQ:设置→账号与安全→登录设备管理→删除陌生设备。 技术防 ...
擦亮“火眼金睛”警惕网络诈骗——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见闻
新华社· 2025-09-17 02:03
新华社昆明9月16日电(记者丁怡全)网络诈骗案例剖析、网络安全知识趣味问答……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16日在云南大学 校园内举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周边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参与。 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15日上午在云南昆明举 行,现场学习氛围浓厚,有效推动网络安全理念在校园群体中传播。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 云南大学研究生袁辰分享了一个身边的案例:不久前,她的同学通过黄牛购买演唱会门票,未曾想点击对方提供的购票链接后,400元就被骗 走了。 "现在才发现,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陷阱。这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我们对网络诈骗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袁辰说,她会把今天学 习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和家人,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近年来,云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网络安全防护没有'休止符',我们将以久久为功的耐心持续学习、常态 宣传。" ...
或永久限制登录!微信最新公告
齐鲁晚报· 2025-09-13 11:26
诈骗手法分析 - 不法分子通过外部平台招募"代聊工具人" 以找宠物、刮车、相亲等为由添加微信好友 再以"错加好友"为借口实施后续诈骗[1] - 诈骗类型包括跨境电商虚假投资、交友、租房等 最终诱导受害人下载外部App实施诈骗[1] - 工具人作恶类型涵盖两卡类(2种)、账号类(6种)、引流类(7种)等6大类20小类手法 包括租售银行卡、电话卡、账号以及辅助解封、建群建码等活动[20][21][22][23] 工具人操作特征 - 代聊工具人需打造特定人设:设置女性身份、冰岛地区定位 关闭视频号和拍一拍功能 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且陌生人不可见[5][6] - 具体操作包括:清空原有好友或设置为仅聊天权限 删除或私密原有朋友圈内容 使用特定头像和背景墙图片[5] - 行为特征表现为:使用异体字符或带文字图片聊天 有建群、拉人进群、群托响应、退群及频繁发红包等特征[28] 诈骗产业链演变 - 工具人作用从传统引流、拉群、烘托气氛 演变为寄送礼品、发送欺诈短信、投放木马病毒等新型作案方式[14][15] - 2021年至2022年期间 工具人开始参与线下地推宣传 并承担寄送引流礼品、发送虚假清退回款短信等角色[14] - 诈骗环节形成全链条体系化运作 包括代实名、建群建码、群托群演、跑分、红包手、辅助注册等完整产业链环节[12][13] 平台治理措施 - 微信平台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对违规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理 多次违规者将永久限制登录[8] - 平台汇总证据线索后依法配合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置 用户可通过微信客户端或腾讯卫士进行投诉[8][9] - 用户被骗后应立即报警并拨打110紧急止付 使用银行卡转账可选择24小时内撤销 同时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等平台提交证据举报[29]
微信公告:或永久限制登录!
券商中国· 2025-09-13 10:36
微信安全中心打击代聊工具人诈骗 -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针对招募"代聊工具人"进行微信引流诈骗犯罪的打击公告 不法分子在外部平台发布代聊招募信息 组织"代聊工具人"以找宠物、刮车、相亲等为由添加微信好友 再以"错加好友"为借口展开后续沟通 逐步指导"代聊工具人"与潜在受害人聊天 诱导潜在受害人下载外部App 实施跨境电商虚假投资、交友、租房等类型的诈骗 [1] 代聊工具人作案手法特征 - 代聊工具人通过异体字符、带文字的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聊天 有建群、拉人进群、群托响应、退群、频繁发红包等行为特征 [20] - 加人话术以熟人口吻、驿站、取快递、招聘、外卖等理由加好友 [20] - 诈骗工具人从早期引流渗透到诈骗前中后期的全链条环节 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 形成一套体系化的平台运作模式 [7] 工具人作恶类型演变 - 2021年工具人在刷单欺诈的博取信任环节承担拉手、红包手及兼职托等身份 利用工具人到线下地推宣传兼职诈骗信息 [10] - 2022年工具人作恶从刷单向各类诈骗蔓延 在欺诈引流环节承担寄送礼品、发送欺诈短信的角色 如寄送引流小礼品、发送虚假清退回款短信 [10] - 2023年工具人深入诈骗环节 开始寄送免费领礼品的快递、退费类快递 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代发引流内容 通过投放木马病毒、提供手机设备的方式参与诈骗环节 [10] - 2024年在添加环节工具人通过打招呼直接引流赌博网站 在引流环节发送在线邀请函通过二维码多次引流 还通过短视频代发带上明星话题仿冒明星进行欺诈 [11] 工具人参与作恶的主要诈骗类型 - 刷单诈骗工具人角色为托 [11] - 存股诈骗工具人角色为托 [11] - 仿冒诈骗工具人角色为投放木马病毒 [11] - 退款诈骗工具人角色为短信引流/建群/拉群 [11] - 杀猪盘诈骗工具人角色为红娘引流/托 [11] 工具人手法分类 - 两卡类工具人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电话卡和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活动 [13] - 账号类工具人指租售账号、辅助解封、代注册、代实名、建群建码、群托群演等类型 [14] - 引流类工具人指拉手、吸粉、代发、地推、寄快递、发短信、远程控制等引流类型 [15] - 洗钱类工具人指通过隐瞒、掩饰非法资金来源和性质 通过跑分等洗钱的行为 [16] - 投毒类工具人以高薪酬为诱饵招聘工具人做"传输病毒文件"的违法兼职 [17] - 手机口类工具人提供手机、对录线等设备支持打指定电话 [20]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范 - 微信安全中心强调用户切勿心存侥幸参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一经发现核实平台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等平台规范 视违规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理 多次违规者有可能永久限制登录 平台还将汇总相应证据线索依法配合相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处置 [5] - 用户可通过微信客户端或腾讯卫士进行投诉 核实投诉材料后微信安全中心会及时处理 [6] - 用户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添加陌生好友 不轻信"错加好友"等话术 拒绝下载来路不明的外部App 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6]
或永久限制登录!微信发布最新公告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6:19
微信安全中心打击代聊工具人诈骗 -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针对招募"代聊工具人"进行微信引流诈骗犯罪的打击公告[2] - 不法分子在外部平台发布代聊招募信息 组织"代聊工具人"以找宠物、刮车、相亲等为由添加微信好友 再以"错加好友"为借口展开后续沟通[3] - 代聊工具人需按照要求改资料、发朋友圈 添加通过后按指定文字流程聊天 1-3天内引导对方添加第三方软件完成转移[4] 代聊工具人运作模式 - 代聊客服提供保底底薪100元/天/号(2个号每天保底200元) 号越多赚得越多 轻松月入过万 同一号做五天后底薪涨至110元/天 转移成功一个额外奖励30元[5] - 工作内容为自备微信号 按客服提供的号码添加好友 有人通过就复制回复 无需动脑 简单操作聊天内容不敏感基本不封号[5] - 号主需修改个人信息设置:地区设为冰岛 清空拍一拍和来电铃声 关闭视频号展示 原好友全部设置为仅聊天 朋友圈设置为3天可见且陌生人不可见[7] 工具人作恶演变历程 - 2021年工具人在刷单欺诈中承担拉手、红包手及兼职托等身份 有的还利用工具人到线下地推宣传兼职诈骗信息[13] - 2022年工具人作恶从刷单向各类诈骗蔓延 在欺诈引流环节承担寄送礼品、发送欺诈短信的角色[13] - 2023年工具人深入诈骗环节 开始寄送免费领礼品快递、退费类快递 用短视频账号代发引流内容 通过投放木马病毒、提供手机设备参与诈骗[13] - 2024年工具人通过打招呼直接引流赌博网站 发送在线邀请函通过二维码多次引流 通过短视频代发+带上明星话题仿冒明星进行欺诈[13] 工具人参与的主要诈骗类型 - 黑产招募工具人的主要目标群体为求职者[14] - 工具人参与作恶的主要诈骗类型包括回款诈骗和杀猪盘诈骗[15] - 工具人角色包括红娘引流/托、短信引流/建群/招募等[15] 工具人作恶类型分类 - 工具人作恶套路分为6大类20小类 主要是两卡、账号、引流、洗钱、投毒、手机口等类型[16] - 两卡类工具人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电话卡和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活动[17] - 账号类工具人包括租售账号、辅助解封、代注册、代实名、建群建码、群托群演等类型[18]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范 - 微信安全中心强调用户切勿参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一经发现核实将视违规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进行阶梯式处理 多次违规者可能永久限制登录[9] - 代聊工具人实质上是网络黑灰产为借助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规避监管追踪所设置的陷阱 用户在明知对方从事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参与需承担法律责任[10] - 平台建议用户谨慎添加陌生好友 不轻信"错加好友"等话术 拒绝下载来路不明的外部App 守护自身财产安全[10] 识别与举报机制 - 工具人作案特征包括:以熟人口吻、驿站、取快递、招聘、外卖等理由加好友;通过异体字符、带文字的图片、视频等方式聊天;有建群、拉人进群、群托响应、退群、频繁发红包等行为特征[24] - 被骗后应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 使用银行卡转账可选择次日到账在24小时内撤销转账 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腾讯卫士"等平台提交证据举报[25]
快评丨避免假农技师坑农,平台应当好“守门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04:04
行业现象分析 - 网络平台出现大量假冒农技专家 通过虚构学历和从业经历塑造权威人设 以免费农业指导为诱饵吸引农民关注[2][3][4] - 伪专家通过造人设 博流量 演剧本 狂带货等手段形成完整产业链 最终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资产品实现盈利[4][10] - 该骗局具有工业化特征 暴露平台在流量经济裹挟下的监管失守问题[10][11] 虚假内容特征 - 伪专家传播的种植秘方和科学种植知识经不起科学推敲 实为夸大其词的营销话术和江湖土方[12][13] - 平台技术工具如DeepSeek算法和大数据溯源系统被异化为推荐搞笑视频和网红直播的工具 未能有效识别虚假信息[15] - 实名认证机制形同虚设 虚假身份可轻松绕过审核 网友投诉被敷衍处理[16] 平台责任与解决方案 - 平台不能以技术中立为借口推卸责任 必须建立农业领域账号的三查三验机制 包括查验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和从业记录[22][23] - 需验证身份信息 行业背景和社会评价 对未通过验证账号立即冻结并启动追责程序[23][24] - 建议利用AI技术对农业知识内容进行科学性 实用性和专业性的三真检验 自动标记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25] - 构建用户监督网络 设立农技红黑榜制度 完善举报奖励机制 鼓励农民和专家共同参与内容评价[26][27] 行业影响 - 虚假信息传播不仅损害农民权益 更可能延伸至其他商品领域 如袜子和保健品销售 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损害[20][21] -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农技课堂 平台必须承担数字守门人职责 以实名制为基础 大数据为工具 严厉惩戒为后盾保障信息真实性[29][30]
尼日利亚遣返60名中国籍网络诈骗犯,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8-22 22:51
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 尼日利亚已遣返102名外籍人士 包括60名中国公民和39名菲律宾人 均因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诈骗被定罪 [1] - 最新被遣返人员包括50名中国人和1名突尼斯人 自8月15日以来另有39名菲律宾人 10名中国人和2名哈萨克斯坦人被遣返 [1] - 尼日利亚正加大力度打击网络诈骗 EFCC已捣毁多处诈骗窝点 发现年轻人受外国犯罪团伙招募学习诈骗手法 [1] 犯罪手法与目标 - 诈骗团伙利用网络钓鱼诱骗受害者转账或泄露账户密码 主要针对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及欧洲民众 [1] - 专家警告诈骗手段随技术更新变得更复杂和具攻击性 受害者往往眼睁睁看着积蓄化为乌有 [1] - 跨国网络犯罪集团利用尼日利亚薄弱网络安全系统设立据点 EFCC表示将持续采取强硬措施遏制犯罪 [2] 政府应对措施 - 中国外交部表示一贯要求海外公民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支持驻在国依法打击犯罪活动 [1] - 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领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 开展领事探视 要求尼方保障涉案中国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 [2]
抖音电商:严打直播间引流欺诈,今年以来已处罚违规商家超4万家、达人超5万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21:53
平台治理行动 - 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公布引流欺诈典型案例及治理进展 今年以来已处置违规商家超4万家、违规达人超5万名 [1] - 平台依据规则对涉事主体实施清退、货款冻结、停止结算及扣除违约金等处罚 [1] 欺诈手法特征 - 最常见手段为通过低价商品诱饵引导脱离平台交易 要求通过陌生手机号转账或下载第三方应用实施大额诈骗 [1] - 其他典型手法包括以炒股工具为掩护诱导参与虚假内部炒股计划 以及通过虚拟商品幌子以兼职代付或激活会员名义骗取钱款 [1] 风控机制升级 - 平台全面升级风险识别与处置机制 通过大模型实时识别诈骗商家引流意图并立即清退违规商家及冻结货款 [2] - 加强日常巡逻力度 对违规直播立即中断并进一步核实处置 同时建立用户反诈提醒机制及时提示风险 [2] 行业治理态势 - 引流欺诈已成为网络诈骗重要形式之一 平台保持零容忍态度并配合监管部门推动打击电商欺诈常态化制度化 [2] - 业内人士指出防范网络欺诈需结合平台技术与用户风险意识 消费者应避免脱离平台正规交易流程以应对低价返利诱导 [2]
一种专骗老年人的电商骗局,被年轻人当羊毛薅秃了
虎嗅· 2025-08-20 03:43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目标直指老年人群体 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以2元一本包邮的极低价格售卖书籍作为诱饵[11][12][23] - 书籍被放置在沉甸甸的密码箱内 箱体锁死并附有二维码 标注"扫码获取开锁码"及"附赠财富密码"等诱惑性说明 同时警告"不扫=失去权益"[16][17][18][19] - 二维码实际导向信息填写、缴费购买稀奇古怪产品的骗局入口 属于典型诱导式诈骗[21] 事件发展转折 - 首批受骗家庭子女将事件曝光网络 推动"密码箱诈骗"套路广泛传播 相关避雷帖大量出现[25][26] - 网友自发分享密码锁破解教程(包括缺口辨认、穷举法、暴力破解等) 实现无损开箱并获取书籍[28][31][32] - 事件性质从诈骗预警转向"诱饵薅取" 网友关注点从谴责骗子转为寻找购买链接 评论区演变为"上当心得交流"和种草贴[38][41][49] 反诈行动演化 - 网友主动识别诈骗直播间特征:新注册账号、售价5元以内、主营炒股/养生/成功学书籍 符合条件即下单[60][62][63] - 通过快递重量预判是否含箱(沉甸甸表示有箱 轻飘飘则直接拒收) 形成"赛博赌石"式消费行为[72][73][75] - 诈骗团伙库存被迅速消耗 部分店铺被薅空 被迫选择性发货[56][71][76] 行业影响 - 正规书籍销售商家遭受误伤 被迫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真的不送密码箱"以区分诈骗套路[82][83] - 诈骗活动在短期内被民间反诈行动瓦解 实现骗子损失库存、网友获得实物、多数老年人避免受骗的三方结果[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