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14:28
大会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于9月24日在北京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金融润文化沃土 科技育产业新篇" [1] - 活动形式包括嘉宾演讲、成果发布、现场签约和路演推介等环节 [1] 大会焦点 - 聚焦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集中展示多项前沿研究成果、重磅产业合作项目与创新实践案例 [1] - 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 [1] 大会目标 - 深化文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1] - 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3:59
大会背景与目标 -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于9月24日举办 主题为"金融润文化沃土 科技育产业新篇" [1] - 北京市锚定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区的目标 深入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 [1] - 大会聚焦促进文化与金融要素对接 强化创新驱动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潜能 [1] 政策与战略部署 - 北京市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并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1] - 发挥文化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效能 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 [1] - 实施一批引领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促进数智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及内容生产创作 [1] 金融支持举措 - 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强化产业和金融政策协同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1] - 大会发布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6年) [2] - 同步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及金融支持文化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等重要成果 [2] 产业融合方向 - 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并丰富多元消费场景 [1] - 通过融合创新发挥乘数效应 以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文化科技金融协同共塑产业新纪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3:40
文化产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文化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技术创新持续赋能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文化出海不断升级 推动营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3] - 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后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加速恢复 2024年下半年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实现双增长 2025年上半年增速显著提升至63.2%和88.9%[3] - 债券融资市场持续活跃 私募股权市场与并购市场快速回升 投融资市场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和IP经济等新兴赛道的布局力度[3]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 -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积极拥抱5G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建成"云网算"公共服务平台将超强算力转化为创作生产力 打造19个数字影棚建成中国最大数字综艺影棚集群服务全国近60%综艺录制[8] - 爱奇艺依托影视产品推出体验业务 剧集《爱你》衍生香包一个月卖出5万个 《狂飙》带动拍摄地猪脚面餐厅火爆[11] - 爱奇艺计划在北京王府井打造集内容IP创意和高科技体验结合的线下乐园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声光电设备在更小物理空间提供情绪价值[13] 金融支持与资本运作 - 北京银行自2006年将文化金融写入全行战略 累计为1.6万户文创企业提供超过6000亿元贷款支持 在北京地区文化金融市场份额第一[18] - 北京银行通过"撮合赢"平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与北交所共同打造文化企业和文化科技企业互联互通机制及上市绿色服务通道[18]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北京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6年)》 基石资本发布北京国管基石并购基金 启明创投发布八期人民币科技基金[20] 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 北京市东城区将出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聚焦动漫影视 数字演艺 游戏电竞 艺人经纪等新赛道 营造演艺经济生态圈[16] -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动文化与新消费 新商业 新场景跨界融合 持续打通文化链 价值链 产业链[16] - 大会现场成功签约50余个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重点项目 覆盖文化科技 文商旅体融合 文化场景创新等多个领域[20] 行业专家观点 - 数智化时代政府和企业提供文化服务能力极大提升 政府与市场协同促进文化发展面临大好环境条件[6] - 科技赋能与金融支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文化产业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广阔前景[6] - 文化产业繁荣需要"文化+科技+金融"协同发力而非单点突破[8]
多项重要文化成果今日发布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8:18
本报讯(记者 郭佳)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 论坛将在京举行。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 主题,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论坛贺信精神,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搭建 文化之桥、深化交流对话、推动人文合作,以文化文明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届论坛包括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精彩配套活动。9月23日上午主论坛举 行,中外重磅嘉宾将致辞演讲,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下午,"保护传 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城市文 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6场平行论 坛,将通过演讲、圆桌对谈、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诸多热门议题进行深度 探讨。 展区现场设置彩塑京剧脸谱、漆扇制作、内画技艺等体验活动,非遗大师将现场献艺,邀请嘉宾互动。 此外,在展区入口"迎宾"的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和清华团队跳舞 ...
北京文化如何插上科技翅膀?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7:56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 - 北京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上半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达8808.8亿元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72.1% [1]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相关企业约2400家 大模型产品备案105款 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2] - 发布《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突破文化科技融合关键技术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2] 技术应用与创新场景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数字孪生、AI、VR、AR技术 构建沉浸式阅读场景 支持个性化虚拟角色创建 [3] - 老字号品牌通过科技挖掘文化底蕴 如三元食品新茶饮店采用机器人3D打印咖啡 提供现打鲜奶体验 [5] - 文旅场景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 推出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影院等新业态 [6] 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生 - 首钢园通过工业遗存改造打造数字博物馆群 《重返·圆明园》展览采用高精度三维建模与AI复原技术 [7] - "数字圆明园"项目结合5G+8K高清影像与AI+AR技术 重现海晏堂遗址盛景 [7] - 三高炉数字博物馆运用全域沉浸投影技术 将工业设施转化为叙事现场 [7] 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 - 北京市布局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与产业园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8] - 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先行先试政策 持续策划文化科技融合活动 [8] - 通过制度建设释放创新潜能 形成孕育创新人才的文化生态 [8]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1 22:50
思想引领与文化建设 - 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研究"重大课题,并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后累计接待超80万人次,北京形成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 [2] -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联动首都33所高校,覆盖40万名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实践教育 [3] - 北京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十大文明行动"与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北京中轴线2024年7月申遗成功,带动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10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中轴线上 [4] - 发布《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等顶层规划 [4]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进展:北京(通州)大运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 [5] - 长城保护形成"北京经验",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山五园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北京推动文化遗产时代内涵挖掘,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北京长城文化节,推出《大运河文化辞典》,建成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中心 [5] 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 - 北京建设"演艺之都":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超5.7万场、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6] - 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10条举措,吸引优质演艺资源 [6] - "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培育挂牌"类博物馆"56家,2024年全市博物馆接待参观超一亿人次 [7] - "书香京城"建设深化:北京书市6天吸引市民读者27万人次,开展北京阅读季、十月文学月等活动 [7] 文商旅体融合与消费拉动 - 北京创新建立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演艺、电影、赛事等产业链融合 [8] - 2025年北京电影生活节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251.7亿元,试水"票根经济" [8] - "展览+"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如"看·见殷商"展览与旅游、商圈互动 [9] - 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打造全城体育赛事嘉年华 [9] - 文创产品(如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协议签署 [9] - "古都新韵"短视频大赛单元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近20亿元 [9] 文化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是北京重要支柱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 [10] - 创新出台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配套游戏电竞、演艺、超高清等行业支持政策 [10]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 北京加强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推广《这里是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 [11]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推出中国创意IP(如Labubu),京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 [11] - 搭建"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永不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深化"欢乐春节""魅力北京"等国际品牌活动 [11]
共话光影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2
以光影为媒,赴文明之约。近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共聚开创未 来"为主题,设置主论坛与4场平行论坛,众多文艺界学者名人在论坛上进行热烈的思想交流,推动文明 互鉴、共谋未来发展。 在"场景焕新:文化消费新趋势与新机遇"论坛上,与会嘉宾剖析了文化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并探讨其中蕴藏的新机遇。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表示,观众走进电影院不再只看一部电影,电影产业的边界已经突 破了"制片+发行+放映"的传统链条,观众已经转变为追求沉浸、互动、圈层认同的数字原住民,传统 的文化消费模式,尤其是影视消费正被一股强大的合力重塑焕新。 "面对新趋势,电影产业应该打破传统的行业边界,从靠单一票房变现转为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从 短期流量的交易中跳出来,转向长期主义的生态运营。内容永远是王道,但内容已拓展成为IP孵化、跨 媒介衍生、线下体验在内的全链条价值开发。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激发新业态的创新引擎,用户也不 仅仅是消费者,而是参与到内容生产、传播扩散,乃至品牌共建的产销一体者。"周建东说。 在"数智赋能:科技创新驱动文化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国内外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围绕文化新 ...
文化展示交流人气旺(走进服贸会)
人民日报· 2025-09-13 21:50
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品展示 - 2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展示宝石、藏红花、咖啡、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 [1] - 卢旺达咖啡、茶叶和手工艺品通过零关税政策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1] - 摩尔多瓦葡萄酒主题旅游线路受关注 参展商通过服贸会深化与中国在贸易和文旅领域合作 [1] - 乌干达乳木果油、石雕、树皮画等产品借助服贸会平台更便捷进入中国市场 [1] 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概况 -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面积达1.11万平方米 汇聚400多家国内外企业 [2] - 展区包括83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2] - 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四大板块 [2] 科技与文旅融合展示 - 运用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裸眼3D等技术展示创新成果 [2] - 裸眼3D巨龙、AI数字人行程生成、虚拟现实圆明园漫步等体验项目 [2] - 外国参展商通过服贸会平台感受科技创新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2] 服贸会的平台价值 - 服贸会被视为推动全球贸易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 [1] - 促进各国展示多元文化与文旅资源的重要桥梁 [2] - 助力开放合作 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服务贸易新图景 [2]
“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速超过诸多传统行业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9-13 09:49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23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1% [1] - 文化服务业营收109134亿元 占比57% 增速达7.4% 对产业增长贡献率59.1% [1] - "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速超越多数传统行业 成为国民经济核心增长板块 [1] 文化出海表现 - 网络文学/影视剧/游戏在海外市场取得突出成绩 [1]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159亿元 位列全球影史第五 中国影史第一 [1] 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2025年1-7月旅行服务进出口总额12594.6亿元 同比增长10.4% [3] - 旅行服务出口增速达62.9% 进口增长3.9% [3]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扩至55国 推动外国居民在华消费增长 [3] 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 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 [1] - "十五五"期间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政策推动下将发展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3] 旅行服务出口定义 - 指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消费服务与商品所产生的外汇收入 属于无形贸易 [3] - 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具有综合性特征 能带动多行业协同发展 [3]
中外嘉宾将共议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23:05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1] - 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多项配套活动 [1] 活动安排 - 9月23日上午举行主论坛 中外重磅嘉宾将致辞演讲 [1] - 下午举办6场平行论坛 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热门议题 [1] - 论坛汇聚约800名中外嘉宾 包括中央和各地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等行业领军人物 [1] 配套活动 - 举办重要成果专场发布和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 [2] - 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法国知名影人让·雅克·阿诺 朱丽叶·比诺什出席 将首次公开放映一系列珍贵历史影像 [2] - 9月23日晚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4》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 并进行项目签约 [2] - 9月24日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组织优质项目推介 引导金融活水注入文化产业 [2] 文化推广 -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作为常态化活动已于9月12日开启 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 [2] - 20余场专业沙龙遍布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传播 文化遗产价值阐释 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变革等前沿话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