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

搜索文档
山西平定天宁寺双塔 千年建筑的美丽与神秘
央广网· 2025-09-19 01:55
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上城东南营街,有两座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宋代砖塔——天宁寺双塔。这两座 砖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璀璨瑰宝,更是北宋皇室虔诚崇佛、民众踊跃参与的鲜活见证者。 双塔并峙,一实一空暗藏千年玄机 冠山天宁寺双塔东西相依而立,彼此间距仅三十余米。从外观上看,二者形制近乎一致,均为八角 楼阁式砖塔,共四层,通高约21米。塔身仿木构砖雕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细腻入微,檐下的 斗栱仿佛是用真正的木材精心雕琢而成,将宋代建筑的典雅风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冠山天宁寺双塔东西相依而立(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天宁寺的殿宇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倾颓,唯有双塔依然巍然耸立,宛如 两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2006年,双塔修复工程顺利竣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 筑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同年,双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更加专业地保护和管理。 冠山天宁寺双塔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修复工程,地宫开启千年时光之门 真正的惊世之谜,深埋于西塔之下。2005年,在对双塔进行修复工程的过程中,考古人员于西塔塔 基处意外发现了一座面积仅为1.3平方米的 ...
勇担国家中心城市使命 谱写人民城市郑州新篇
郑州日报· 2025-09-12 00:39
城市战略定位 - 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交通和人口大市 拥有米字形高铁网 国际航空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战略资源 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制造业基地 [2] - 郑州已形成2+2+9口岸体系 成为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2024年进出口总额完成5565.8亿元 连续13年居中部城市首位 [8] - 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样板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1][2] 基础设施建设 - 系统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增强城市运行安全韧性和稳定性 [3] - 加快城区积水点改造 做好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 确保黄河安澜和南水北调工程安全 [3] - 新郑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82.5万吨 位居全球货运机场40强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上半年开行数量居全国城市第2位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全市研发平台达5616家 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4% 驻郑院士85人 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7]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29家 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 [7]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 增长22%以上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8% 增幅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7] - 重点围绕7+20重点产业链群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赛道发力 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7] 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 设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实施五年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 2022年以来引进青年人才72万人 [5] - 2024年底常住人口达1308.6万人 平均年龄34.7岁 城市年轻力指数排名全国前列 [5] - 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落地实施 加快建设7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最多城市 [4] -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现基层能力县域服务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三提升 就医负担一降 [4] 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 - 拥有8000年裴李岗文化至3600年商都文化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3项 数量规模居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 [6] - 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 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持续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6] - 创作《唐宫夜宴》等爆款作品 打造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项目 [6] 城市治理体系创新 - 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 构建十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高效能治理体系 [9] - 2023年10月以来累计处理各类事件721.6万余件 实现线上统一平台办理与线下力量下沉相结合 [10] - 以建设智能体城市为载体 聚焦政务服务社区服务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 [10] 区域协同发展 - 以郑开同城化为牵引 推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聚焦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文化同兴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创新联动 [11] - 坚持强核固圈领群协同推进 提升都市圈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11]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哈尔滨:唤醒百年街区里的城市记忆
新华社· 2025-08-04 08:56
中央大街历史与现状 -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与23条辅街共同构成"建筑艺术博物馆",汇集了欧洲15至19世纪经典风格,被誉为"亚洲第一街" [1] - 2023年2月实施《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条例》,为历史文化保护和业态升级提供法治保障 [1] - 主街以高端零售、品牌集聚为核心,辅街聚焦文化体验与特色业态补充,形成差异化功能布局 [1] 中央大街活化实践 - 东和昶大楼由民族资本家毛守和1917年投资兴建,现为集文博、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文化复合体 [2] - 宽街博物馆展示近200件城史文物,包括20世纪20年代"视明馆"老照片、"老巴夺"烟庄广告等 [2] - 肖克庭院复原上世纪面包房与咖啡馆,秋林格瓦斯百年文化馆串联品牌与老街互动史 [3] 中央大街未来发展 - 计划将红专街打造成面包文化主题街区,中医街打造成中医文化主题街区 [3] - 通过主题化打造使中央大街文化氛围更浓厚,商业形态更多元 [3] - 2024年10月通过立法将每年6月28日设立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 [3] 中央大街文化价值 -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开放包容城市底色的生动注脚 [1] - 俄侨餐是哈尔滨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建筑里原汁原味呈现 [2] - 历史与当下在街巷间交融共鸣,如中俄文化季巡演、西餐文化节等活动 [3]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哈尔滨:唤醒百年街区里的城市记忆
新华社· 2025-08-04 05:49
中央大街历史保护与活化 -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汇集文艺复兴、巴洛克、新艺术运动等欧洲15至19世纪经典风格,被誉为"亚洲第一街" [1] - 2023年2月实施《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条例》,编制业态发展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遏制低端、同质化业态 [1] - 主街以高端零售、品牌集聚为核心,辅街聚焦文化体验与特色业态补充,形成差异化功能布局 [1] 辅街文化复合体开发 - 东和昶大楼由民族资本家毛守和1917年投资兴建,现为集文博、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文化复合体 [2] - 宽街博物馆展示近200件城史文物,包括20世纪20年代"视明馆"老照片、"老巴夺"烟庄广告等 [2] - 辅街开发深度挖掘建筑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博物馆、俄侨菜馆、民宿等多维场景呈现城市故事 [2][3] 文化主题活动与未来规划 - 肖克庭院复原上世纪面包房与咖啡馆,秋林格瓦斯百年文化馆串联品牌与老街互动史 [3] - 中俄文化季巡演、西餐文化节轮番登场,端街广场音乐会实现历史与当下交融 [3] - 计划将红专街打造成面包文化主题街区,中医街打造成中医文化主题街区 [3] 城市文化保护体系 - 2024年10月设立"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3] - 哈尔滨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探索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 [3]
“古韵”奏“新声”(城市更新这样推进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3 22:22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5]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5] 北京隆福寺商圈改造 - 隆福寺商圈已有近600年历史,目前正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打造老城复兴和文化消费的"金名片" [6] - 改造注重"新生于旧",将闲置老食堂改造成新锐美术馆,废弃旧车库改造成运动生活方式空间 [7] - 引入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等老字号创新店铺,以及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商店、卢布松咖啡店等新潮品牌 [6][8] - 改造后街区形成办公区域、文化空间、商业空间的复合体,预计2025年9月整体亮相 [6][7] 广州永庆坊更新模式 - 采用"修旧如旧,新旧共融"模式,保留原有街坊巷道城市肌理,修复荔枝湾涌、西关骑楼等历史建筑 [9][10] - 打造"非遗街区",引入醒狮、广彩、粤绣等国家级非遗技艺工作坊,吸引年轻游客参与体验 [10] - 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街头快闪、市民戏台等活动让粤剧融入市井生活,推出实验舞剧等创新剧目 [11] - 形成居民、志愿者、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城市导赏人"机制,重新定义公共空间使用方式 [11][12] 景德镇陶阳里活态传承 - 完整保留"前街+后街"陶瓷聚落空间格局和"窑房—坯房—民居"组织模式,对御窑厂遗址进行3次大规模发掘 [13] - 入驻店铺200余家,要求建筑风格、业态与传统协调,聚集40多名瓷器技艺传承人及300多名学徒 [13][14] - 富玉陶瓷设立生产空间让游客观摩雕孔、填釉等技艺,实现陶瓷制作过程可视化、可体验化 [14] - 通过陶阳庙会、开窑节等活动成为网红打卡地,年客流量显著增长 [14] 创新业态与商业表现 - 隆福寺商圈同仁堂知嘛健康将中医"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推出枸杞拿铁等创新产品 [6] - 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推出仿古建筑造型创意糕点,结合寻宝互动、汉服拍照等体验项目 [6] - 永庆坊非遗街区通过集章打卡、沉浸体验等方式实现非遗动态传播,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10] - 陶阳里全年举办主题活动带动文旅消费,入驻商家形成文化展演与传承链条 [13][14]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 提出构建“两带一道”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网络体系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1 07:35
规划核心内容 - 广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作为新时期保护工作顶层设计文件 [1] - 规划提炼广州五大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岭南政治军事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及改革开放排头兵 [1] - 规划提炼六大名城特色涵盖城镇格局、营城环境、古城格局、商都风貌、建筑风格和吉祥花城文化特征 [1] 保护体系创新 - 新增历史风貌区、传统街巷、传统风貌建筑等广州特色保护对象 [1] - 构筑"一江一河一城九区"总体保护结构 其中一江一河指珠江文化带和流溪河文化带 一城九区指中心城区及九片魅力景观区 [2] -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2] 区域协同发展 - 增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保护章节 提出构建"两带一道"历史文化网络体系 [2] - 推动珠江文化带共同保护与海防文化带协同保护 落实南粤古驿道联动保护 [2] - 发挥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引领作用 共建人文湾区并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 [2] 实施路径 - 需探索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工作范式并推进制度创新 [2] - 通过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2] - 动员社会力量构筑全民参与新格局 [2]
外宾杭州探古韵新貌 看见科技文化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09:48
杭州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 杭州未来科技城通过布局"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梦想小镇+EFC"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发展模式 [1] - 该模式吸引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科技企业入驻 [1] - 当地大学生时间划分为课堂学习、实验室研究、企业实践三部分,形成教育-研究-企业-社区的创新循环 [3] 数字经济与教育结合 - 顶尖大学帮助城市社区发展并鼓励年轻人尝试小微创业项目是杭州成为创业中心的原因 [3] - 教育支撑研究,研究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社区的模式被埃及外交官员认为是完整的创新循环 [3]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运用VR技术让外籍嘉宾沉浸式体验五千年前祭祀与抗洪场景 [3][4] - 南非学者认为科技是深入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并向世界宣传历史文化的绝妙方法 [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 -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存321户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及133家近现代工业遗存 [4] - 京杭大运河在综合保护模式下保持干净繁华,体现中国政府在历史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果 [4] - 土库曼斯坦学者指出运河连接南北的经济政治意义及人与自然共荣理念 [4]
千年古城 浴火重生(旅人心语)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52
城市重建与历史保护 - 卡昂市中心1/3区域在二战中化为瓦砾,战后以"6月6日大道"为重建中轴线,全长1200米、宽40米,串联历史遗址形成"记忆轴线" [1] - 重建采用本地"卡昂石"和浅鹅黄色调,通过材质与色彩实现新旧建筑肌理延续,避免工业风格 [3] - 建筑师创新采用"新奥斯曼风格",融合19世纪巴黎改造理念与现代需求,避免盲目复古或过度现代主义 [3] 文化遗产活化 - 卡昂城堡完成内部空间更新,改造停车场为绿地步道,城墙内外形成市民活动与文化旅游融合空间 [5] - 圣皮埃尔教堂等历史建筑与现代街区有机融合,2021年重建城区获法国"杰出遗产地"认证 [4][5] - 11世纪建立的卡昂大学是法国最早高等学府之一,城市千年历史通过港口贸易、宗教政治地位形成文化积淀 [2] 城市发展转型 - 中世纪时期卡昂凭借奥恩河通航终点优势发展贸易,15世纪创立大学推动文化地位提升 [2] - 当前城市规划聚焦节能改造、空间共用与绿色生态,目标成为"活态遗产"城市 [5] - 战后重建保留城堡、教堂等核心遗产,通过博物馆群(诺曼底博物馆、卡昂美术馆)强化文化输出功能 [3][5]
7.4郑州晚报文脉周刊 | 消暑新姿势
搜狐财经· 2025-07-04 00:09
文化场馆暑期活动 -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推出"小小讲解员"探秘商都之心活动,吸引众多孩子参与[7] - 博物院同时推出"清凉一夏"文博暑期课堂,提供文化消暑体验[7] - 借助3D全息技术,参观者可获取文物动态信息,观察饕餮纹、云雷纹等细节[8] - 郑州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博物馆之一[31] - 馆藏近6万件文物,涵盖20余门类,商周青铜器和唐宋石刻最具代表性[31] - 郑州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藏书240万册,阅览座席3000个[33] 亲子娱乐项目 - 建业电影小镇以"回到小时候"为主题推出复古游乐场,包含丢沙包、滚铁环等经典游戏[34] - 方特梦幻王国6月27日起推出"熊出没泼水节",升级湖心岛等嬉水区域[35] - 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集玩水、滑冰、休闲于一体的多维度避暑体验[36] - 度假区每日举办两场"夏日激爽水派对",每场30分钟,配备快速烘干机[36] - "勇闯海王殿"和"水上飞鹰"等水上娱乐设施提供刺激体验[36] 古树保护案例 - 郑州中原路与大学路交叉口400年古槐被列为二级保护名木[45] - 古槐见证了菜王村从明朝至今的历史变迁[46] - 2007年村庄拆迁改造中,因村民强烈要求保留古槐[47] - 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2005年起负责古槐养护,投入3.38万元实施救治[50] - 形成"社区诉求+专业管理+制度保障"的三维保护模式[50] - 专家建议树池改造、设置透气孔等进一步保护措施[51]
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获批 将打造七大文化集中保护区
海南日报· 2025-07-03 01:35
三亚市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 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三亚市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按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镇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构建保护框架 [1] - 规划形成"一环、一心、两带、一轴、七片区"总体格局,包括五指山余脉环山景观、历史镇区核心展示区、宁远河与崖州湾景观带、古城-南山景观轴及七大文化保护区(史前文化、黎族文化等) [2] - 保护范围覆盖崖州区行政管辖区域,重点管控历史镇区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禁止破坏性建设活动 [3] 三亚市保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 保平村作为明清传统民居代表,批复要求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按村域和古村两级保护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规划重点为保平古村,强调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3]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 政府要求挖掘崖城、保平村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优化人居环境、加强防灾体系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3] - 规划明确将南山文化、南繁文化、海洋文化等七大主题保护区纳入整体开发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