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

搜索文档
@外籍个人,个人所得税政策指南请收好!(基础知识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6 00:56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外籍个人身份判定 ▷) 居民个人 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或 > 非居民个人 二、非居民与居民身份的转换 外籍无住所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申报时,应当根据 合同约定等情况预计一个纳税年度内境内居住天数以及在税收 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境内停留天数,按照预计情况计算缴纳税 款。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不符的,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 EELFIEF 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 或 区 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 纳税范围:仅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年度内税款扣缴方式不变 ◆ 年度终了后按居民个人汇算清缴 ◆ 当年离境目预计年度内不再入境,可选择离 境前办理汇算清缴 (二)预先判定为居民个人→后转为非居民个人 ○不符合居民个人条件之日起至年度终了 15天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按非居民个人重新计算应纳税额,申报补 缴税款,不加收税收滞纳金 > 需要退税的,按规定办理 (三)预计居住天数≠实际居住天数 情况一:预计一个纳税年度境内居住天数累计不超过90天, 但实际累计居住天数超过90天的 情况二:预计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境内停留天数不超 过183天,但实际停 ...
房屋租赁要交哪些税费?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30 07:36
房产租赁税务政策 -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根据地区不同分为市区7%、县城和镇5%、其他地区1% [3] - 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 地方教育附加税率为2% [3] - 个人转租房屋租金收入按财产租赁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住房租赁暂减按10%税率 非住房租赁按20%税率 [3] - 财产租赁所得扣除次序为:先扣除向出租方缴纳的税费 再扣除实际修缮费用 最后按收入额减除费用(4000元以下减800元 4000元以上减20%) [3] 房产税征收规则 - 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标准税率为12% 个人出租住房统一按4%税率征收 [3] - 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房产税减半征收 [3] - 同期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也享受减半征收政策 [4] 企业出租房屋增值税处理 - 住房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5%征收 或按1.5%减征 [3] - 一般纳税人出租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选择简易征收按5%税率 [3] - 一般纳税人出租2016年4月30日后取得的不动产适用9%税率 [3] - 小规模纳税人出租住房按5%征收率减按1.5%计算 [3]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 - 年度中间换租存在租赁期重叠时 需避免填报日期交叉 [10] - 新增租赁信息时 租赁开始时间必须晚于上次填报的租赁期止月份 [10]
个税汇算期已过,我一直不申报可以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30 07:36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补税义务 - 纳税人预缴税额小于实际应纳税额且不符合豁免条件(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时必须办理补税[3] - 未按期补税或未足额补税将面临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影响纳税信用及公开曝光等法律后果[3] - 相关法律依据为《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3] 个人所得税退税申请时效 - 纳税人可在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申请退还多缴税款[3] - 2025年7月1日起税务机关不再受理2021年度及以前年度的退税申请[3] - 退税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3] 住房租赁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规范 - 年度中间更换租赁住房存在租赁期交叉时需避免日期交叉[9] - 已填报过住房租赁信息的需新增租赁信息且新租赁开始时间必须晚于上次填报的租赁期止月份[9][10] - 该操作规范通过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提供政策咨询支持[9][10]
山西:员工自行采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无法下载更新,怎么办?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18 00:28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问题 - 员工自行采集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下载更新时无法显示,原因是申报方式选择错误,需选择"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并指定当前单位为扣缴义务人 [2] - 具体操作步骤为:登录个人所得税APP→点击【办&查】→【专项附加扣除】→选择需要修改的年度和项目→进入填报详情界面→点击【修改】→【修改申报方式】→选择"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并指定当前单位→点击【确认修改】 [6][7][8] -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需每年提交一次,包括继续教育、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项目 [6] 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 - 纳税人电子税务局财务会计制度备案中按年报送信息未维护"现金流量表"时,需进行修改 [17] - 修改路径:我要办税→综合信息报告→制度信息报告→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报告→编辑会计报表情况卡片 [18] - 在会计报表情况修改界面,需勾选现金流量表报送期间为"年报",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 [19] - 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需按照季度/月度/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报送财务报表,包括必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选报的现金流量表 [19]
新华社快讯:2024年个税汇算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1.19亿人,近3000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05:40
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成效 - 2024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人,较2020年增长55% [1] - 个税减税金额由2020年1160亿元增至2024年近3000亿元,增幅达156.5% [1] - 政策实施四年间专项附加扣除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减税效应持续强化 [1]
【涨知识】为什么我和同事工资一样,要交的个税却不同?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30 09:35
个人所得税计算差异原因分析 核心观点 - 相同月薪下个税缴纳差异主要由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捐赠扣除及累计收入税率差异六类因素导致 [1][5][9] 减除费用差异 - 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可减除6万元基本费用 每月预扣预缴时默认减除5000元 新入职员工若未勾选"是否扣除减除费用"选项可能导致差异 [2] - 案例中新员工首月与工作满一年同事的减除费用基数不同(本月实际收入 vs 上年度月均收入)[3][5] 专项扣除差异 - 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基数取决于历史收入水平 新老员工计算基数不同(新员工按首月收入 老员工按上年度月均)[5] 专项附加扣除差异 - 涵盖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7类支出 纳税人实际申报金额因人而异 需核对个人所得税App申报记录 [5] 其他扣除项目 - 含企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等合规支出 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亦可能影响应纳税额 [5] 捐赠扣除影响 - 公益捐赠额未超应纳税所得额30%可扣除 全额税前扣除项目需符合国务院特殊规定 [6][7] 累计收入税率差异 - 综合所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 年收入≤3.6万部分税率3% 超过96万部分税率45% 累计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 [9] - 案例中因新员工累计收入低于老员工 导致相同月薪适用不同累进税率 [10] 查询方式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可查看月度纳税详情及税款计算逻辑 [10]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07:16
个税汇算清缴情况 - 2024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补税480余亿元 [2] - 退税人数远高于补税人数,但人均退税金额(约1300元)明显低于人均补税金额 [2] - 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较2019-2020年平均水平(582元)显著提升,可能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加大有关 [2]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 - 年收入前10%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人群基本无须缴税 [2] - 年收入超100万元的高收入者占申报人数1%,其缴纳个税占比超五成 [3] - 综合所得人员中超过七成无须缴税,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适用3%最低档税率 [3] 个税扣除制度特点 - 扣除项目覆盖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专项扣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民生支出 [4] - 年6万元起征点标准占2024年人均GDP的62.7%,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0%以下的平均水平 [4] - 30-55岁中青年群体占专项附加扣除受益人群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4]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 "十四五"期间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政策,累计减免个税5800亿元 [5]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已退还个税111亿元 [5]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了,如何查询纳税明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15:05
个税基础知识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4] -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 [6] - 新入职员工需向单位提供基本信息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6] 个税计算方法 - 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8] - 计算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8] - 预扣率分7级,从3%至45%,速算扣除数随收入层级递增 [8] 关键扣除项目 - 基本减除费用为每月5000元,年度累计计算(如7月入职可减除35000元) [12]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 [13]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7项 [14]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15] 个税查询流程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7] - 可查看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申报日期及税款所属期等 [17] - 必查风险点包括核实收入申报记录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未入职公司申报记录 [20][21]
【毕业第一课】人生第一份工资需要缴税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00:38
工资薪金所得定义 - 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工资、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其他相关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缴纳机制 - 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纳税人无需自行缴纳 [3] - 新入职需提供基本信息(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等)并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3]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累计预扣法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 [4] -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4] - 累计减除费用按5000元/月乘以任职月份计算(如5月入职则首月减除5000元,次月10000元) [5][6]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6] - 专项附加扣除涵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8] - 其他扣除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9] 预扣率表 - 预扣率分7级,从3%(≤36000元)至45%(>960000元),速算扣除数随级数递增 [10] - 示例:月薪20000元的小张,1月预缴270元,5月起因累计收入超36000元,税率升至10% [11]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 - 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路径:首页→收入纳税明细→选择年度→勾选所得类型→查询 [13] - 可查信息包括综合所得收入、已申报税额、扣缴义务人信息、专项扣除详情及税款计算明细 [14] - 重点核对收入申报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异常情况可通过“批量申诉”功能处理(分“目前在职”“从未在职”“曾经在职”三类) [15][16][18] 常见问题 - 个税APP显示收入为税前金额,高于实际到手工资 [20] - 已申报税额为预缴税款,最终补退税额需通过年度汇算清缴确定 [20]
@全体纳税人,个税汇算进入倒计时!这份填报易错点,你自查了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8 09:12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易错点 - 夫妻双方对同一子女均选择100%扣除比例导致合计扣除比例超过100% [2] - 更正建议:双方协商选择仅一方全额扣除或双方各扣50% [2] - 需通过个税APP修改扣除比例并同步更正年度汇算申报 [2] - 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可变更且需核对子女信息一致 [2] 大病医疗支出错误抵扣 - 误将纳税人本人父母的大病医疗支出填入专项附加扣除 [2] - 政策仅允许扣除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的医疗费用 [2] - 更正建议:删除错误填报的父母大病医疗记录金额 [2] - 需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符合政策的金额并准确填报 [2] - 跨年度医疗费用以结算时间为准不可拆分扣除 [2]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不合规 - 将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培训作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 [2] - 更正建议:参考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准确填报 [3] - 学历继续教育须为中国境内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或学信网学籍信息 [3] -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仅可在发证当年汇算中享受一次 [3] 住房租金/贷款利息扣除信息不实 - 选择"无配偶"而实际有配偶 [4][5] -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却分别扣除住房租金 [5] - 一方有自有住房而另一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却填报住房租金 [5] - 夫妻双方同时享受住房租金和贷款利息扣除 [5] - 更正建议:如实填写婚姻状况并修改家庭成员信息 [6] - 需同步专项附加扣除最新数据并更正年度汇算结果 [6] - 配偶名下有房产且双方工作城市相同则不可扣除住房租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