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控(LU)

搜索文档
陆控(06623)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3 22:11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8,050百万元,同比下降39.0%[9]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31百万元,同比下降90.3%[10]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新增贷款为人民币505亿元,同比下降59.2%[13]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1.7%上升到54.3%[14]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按贷款余额计算的零售信贷业务收入率为7.8%[17]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C-M3迁徙率为1.1%[18]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6.0%[19]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已贷款总额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3.7%[20]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1.9%[21] 业务展望 - 公司计划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的100%股权,待批准[27] - 公司新增贷款销售环比增长15.3%,同比增长48.5%[27] - 公司直销团队的产能较上季度提高25.4%,新增贷款的68%来自直销团队[28] - 公司普惠业务的C-M3迁徙率由上季从1.0%上升至1.1%[28]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总开支为人民币7,747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0.1%[35]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3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至人民币1,355百万元[42]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的每股美国存托股份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人民币0.04元[43] 公司资产 - 公司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为人民币39,781百万元(合5,452百万美元),净资产为人民币94,325百万元(合12,928百万美元)[44]
陆控(0662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2 10:0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26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5.5%[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为人民币19,348百万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736百万元,净利润率为9.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94,818百万元,包括银行存款人民币46,928百万元[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新增贷款为人民币535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58.7%[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赋能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5.9%[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分别为3.6%、4.2%和1.7%,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19] - 公司总收入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减少了40.7%,主要由于整体交易量和贷款余额减少[22] - 公司总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减少了19.8%,原因是经营效率优化以及贷款余额和新贷款销售减少[34] 公司经营活动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7,661,811千元,较2022年增长24.3%[121]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835,491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5.8%[121]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11,621,316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1%[121] - 公司在2023年4月14日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22]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计划专注于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力求减少对公司财务表现的潜在不利影响[131] - 自2022年12月31日以来,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未发生变动[133] 公司合作与交易 - 公司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进行了技术平台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入、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交易[180] - 平安集团向本公司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会计处理、交易结算、技术支持等,本公司向平安集团支付服务费[188][189] - 公司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发行了总额为1,953.8百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82]
LUFAX(LU)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22 18:0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总收入为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主要由于贷款余额下降以及信用保险费用持续上升 [29][50] - 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成本优化 [29][49] - 公司现金余额为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 [59] - 公司担保子公司的杠杆率仅为1.6倍,远低于监管上限10倍 [5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新增贷款规模为535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6.1%,主要由于高质量贷款需求疲软以及公司采取更加谨慎的信贷标准 [31][43] - 贷款余额下降13.9%,主要受宏观环境影响 [31] - 直销团队生产率环比提升10%,直销渠道占新增贷款的61% [32][33] - 消费金融业务保持健康增长,余额达到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1%,环比增11% [35] - 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从2.4%下降至2.2% [35] - 消费金融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4.4%提升至33.5% [3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聚焦在经济较为韧性的地区,在二季度,该类地区占直销新增贷款的74%,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 [24][2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100%担保模式的转型,目前已有46家合作伙伴签约支持该模式,有利于提升收益率 [18][19][20][38] - 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消费金融业务,以应对当前宏观环境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疲软的局面 [22][23] - 公司将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提升直销渠道效率、加强风控机制,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 [24][25][26][2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仍然较为严峻,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8][10][11] - 公司预计未来12-18个月内,消费金融业务将成为公司业务组合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15]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在1900亿元至2100亿元人民币之间 [43][44] - 公司预计下半年收益率将提升至13%-14%,但利润将受到新贷款计提拨备的压制 [44][4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建立AI+专家模型,提升风控效率和准确性 [26] - 公司已优化信用损失预测模型,纳入更广泛的宏观因素 [2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Alex Ye 提问** - 公司是否观察到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恢复迹象 [63] - 公司是否了解现有中小企业客户对需求的看法,尤其是房地产下行是否影响优质借款人的意愿 [63] **Y.S. Cho 回答** - 从总社会融资规模和银行贷款数据来看,市场需求整体偏弱,公司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也较弱 [65] - 贷款需求主要受借款人对投资机会和短期经济前景的判断影响,公司预计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恢复还需一定时间 [65][66] 问题2 **Emma Chu 提问** - 公司为何下调全年新增贷款指引,新贷款结构会如何变化 [68] - 公司资产质量的基本趋势如何,未来展望如何 [69] **Y.S. Cho 和 Gregory Gibb 回答** - 新增贷款指引下调主要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恢复缓慢,公司将加大消费金融贷款占比 [70][71][72] - 新增贷款质量有所改善,但整体组合不良贷款率仍较高,主要受贷款余额下降影响 [72][73] 问题3 **Chiyao Huang 提问** - 公司100%担保模式的最新进展如何,与之前的信用保险模式有何不同 [75] - 公司如何在维持20%左右定价的同时,实现客户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75] **Gregory Gibb 回答** - 公司100%担保模式进展顺利,已有46家合作伙伴签约,信用额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仍足够 [77][78][79] - 公司将聚焦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经济韧性较强地区、消费金融业务以及直销渠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维持定价水平 [80][81][82][83][84][85][86][87][88]
LUFAX(LU)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2 10:27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产品[5]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326.04亿元下降至193.48亿元[5] - 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总贷款流动率为1.2%,担保贷款流动率为0.5%[6] - 公司总贷款逾期3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5.9%[6] - 公司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2%[6] 财务表现 - 六个月截至2023年6月的总收入为19,34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0.7%[7] - 技术平台收入同比下降45.5%[7]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2.8%[7] - 六个月截至2023年6月的总支出为16,920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9.8%[9] - 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30.2%[9] - 技术和分析费用同比下降26.4%[9]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46,927,978千万元[28] - 公司负债总额为186,063,713千万元[28] - 公司股东权益为93,324,858千万元[29]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2.81亿元人民币[12]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8.35亿元人民币[12] - 公司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16.21亿元人民币[1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采用了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并于2023年4月12日最近一次修订[18] - 公司采用了2019年绩效股份单位计划,并于2019年9月最近一次修订[18] - 股权激励计划下可授予的最大股票数量为16,497,612股[18] 风险管理 - 公司的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35] - 预期信用损失(ECL)的测量方面,公司通过建立宏观经济前瞻调整模型来评估经济指标对概率违约的影响[36] 股票交易和股息 - 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公司股票和相关公司债券中的利益和/或空头头寸[15] - 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公司股票和相关公司债券中的利益和/或空头头寸的具体数字和百分比[16] - 公司董事会宣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半年度股息为每股0.078美元或每ADS 0.039美元[22] 公司业绩 - 公司总收入增长了5.14%,达到236.11亿美元[17] - 公司的股东权益增长了50%[17] - 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52.8%,达到1.95亿美元[17]
陆控(0662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1 22:05
业绩公告与股息分配 - 公司宣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計中期業績,業績已由審核委員會及核數師審閱[1] - 董事會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半年度股息,每股普通股0.078美元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0.039美元,以現金支付[1] - 2023年10月12日營業時間結束時記錄的股份及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有權收取半年度股息,公司預計2023年10月24日支付給股份持有人,存託機構預計2023年10月30日支付給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1] - 股份持有人需在2023年10月12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前將過戶表格連同股票送達公司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辦理登記手續[2]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半年度股息,每股0.078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0.039美元,以现金支付[53] - 2023年8月21日,公司董事会批准向截至2023年10月12日交易结束时在册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078美元[148] - 2023年4月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0.10美元,共计1146108643股[1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安科技術有限公司及平安保險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派付現金股息,分别为2850万美元及1899.05万美元[146] 公司架构与人员变动 - 2023年8月8日謝永林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冀光恒辭任非執行董事[4] - 冀光恒先生自2023年8月8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開曼群島,中國總部及主要營業地點在上海浦東新區,香港主要營業地點在九龍觀塘道348號宏利廣場5樓[4] - 公司審計師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4] - 公司香港法律顧問是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合規顧問是新百利融資有限公司[5] - 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股份代號為6623,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份代碼為LU[1][5]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平安銀行、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和上海銀行[5] - 公司于2020年10月30日在纽交所上市,股份代码为LU,于2023年4月14日在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6623[153] - 美国存托股份每两股代表一股股份,存托机构为花旗银行[153][154] - 上市日期为2023年4月14日,即股份上市及首次获准于联交所进行买卖之日[154] - 股份为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0001美元的普通股[155]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55] 贷款业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贷款余额为4264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减少35.5%[6][7]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规模为110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937亿元减少[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借款人数约1970万人,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8.3%[7] - 2023年第二季度新增贷款为535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1295亿元相比,下降58.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328亿元,上半年新的消费金融贷款总额为318亿元[6] -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总额从211.45亿元降至163.24亿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从3.23%升至4.19%[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增信合作伙伴提供的增信贷款金额分别为1429.66亿元及1017.37亿元[120] - 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62.67亿元,核销客户贷款金额为30.38亿元[123][125] 财务收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93.48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26.04亿元减少40.7%[6][9]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36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82.26亿元减少[6] - 技术平台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66.72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90.86亿元,减少45.5%;2023年Q2为40.7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3.8亿元下降44.8%[10][12] - 净利息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9.94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67.16亿元,减少32.8%;2023年Q2为33.6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0.1亿元下降32.8%[10][12] - 担保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38.38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25.65亿元,减少33.2%;2023年Q2为11.4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9.36亿元下降40.7%[10][13]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2.36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5.38亿元,减少56.5%;2023年Q2为3.1亿元,2022年同期为5.32亿元[10][13] - 投资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8.63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45亿元,减少48.4%;2023年Q2为3.7亿元,2022年同期为4.28亿元[10][13] - 2023年Q2总收入为92.7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152.88亿元相比,下降39.4%[12]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193.4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26.04亿元下降40.66%[60]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7.3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2.26亿元下降78.90%[60]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10.5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6.17亿元下降86.10%[6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1.43元,较2022年同期的7.16元下降80.03%[61] - 2023年上半年技术平台收入90.8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66.72亿元下降45.49%[60]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67.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99.94亿元下降32.80%[60]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8187904千元,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637325千元[64][65]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7577933千元,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959564千元[64][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入92.7032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2.88011亿元下降39.49%[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净利润10.0361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9.36454亿元下降65.82%[149]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技术平台收入为406851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12663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其他收入为509778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103131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投资收入为121429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49083千元下降[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融资成本 - 利息收入为158002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84594千元上升[137]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融资成本 - 利息支出为13138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6302千元上升[137] 财务开支情况 - 总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210.99亿元减少19.8%至2023年上半年的169.2亿元[1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79.8亿元减少30.2%至2023年上半年的55.7亿元[15]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14.87亿元减少16.0%至2023年上半年的12.49亿元[16]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上半年的63.36亿元减少3.3%至2023年上半年的61.3亿元[17] - 公司总开支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09.35亿元减少27.2%至2023年同期的79.57亿元,主要受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推动[18] - 2023年上半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总计1063917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3569482千元人民币有所降低,其中雇员福利开支从7671791千元人民币降至6189598千元人民币[92] - 2023年上半年信贷减值亏损为612950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6336429千元人民币略有减少,其中客户贷款减值从2643233千元人民币增至3025358千元人民币[94]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薪金和花红为440014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421544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93] - 2023年上半年与平安集团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等为1019675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83263千元下降[137]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为469.28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428.63亿元;净资产为948.18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972.38亿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2.81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35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6.21亿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无抵押银行借款318.14亿元,固定年利率介乎3.0%至4.5%的借款为287.13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安可转换本票及选择性可转换本票的未偿还本金金额分别为70.59亿元及83.65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49.8%[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26][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处置事项,资本开支为2400万元,无资本承担[27][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未合并相关贷款的融资担保合同下,公司的剩余承诺结余为541.01亿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2808.81亿元,较2022年末的3492.63亿元下降19.5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1860.64亿元,较2022年末的2544.76亿元下降26.8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948.18亿元,较2022年末的947.87亿元微增0.03%[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1632.37亿元,较2022年末的2114.47亿元下降22.80%[62]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736994千元,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5280779千元[66] - 2022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2943660千元,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835491千元[66]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7302588千元,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1621316千元[66]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9402746千元,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459557千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银行存款分别为43882127千元人民币和46927978千元人民币[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限制性现金分别为26508631千元人民币和16525118千元人民币[10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3,174,61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089,447千元有所减少[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3,628,94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16,448千元减少,预期信贷亏损率从28.48%升至34.35%[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总额变动后为5,527,647千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898,700千元,较2023年1月1日
LUFAX(LU)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5-23 10:06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927亿元人民币(合127.8亿美元),同比下降39.4%[2] - 2023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00.4亿元人民币(合13.8亿美元),同比下降65.8%[2] - 2023年第二季度新贷款额为5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7%[5]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在新贷款中承担风险的比例为39.2%,较2022年同期的21.7%有所增加[6]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的零售信贷启用业务的费率为7.0%,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8.6%有所下降[8]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已启用的总贷款的C-M3流率为1.0%,与2023年第一季度持平[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2%,较2023年3月31日的2.4%有所下降[12] - 2023年第二季度总支出为人民币79.57亿元(美元10.97亿),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09.35亿元下降了27.2%[26] - 销售和营销支出在2023年第二季度下降了27.3%,为人民币25.4亿元(美元3.5亿)[26] - 总支出中除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财务成本和其他(收益)/损失外的支出在2023年第二季度下降了21.6%,为人民币49.54亿元(美元6.83亿)[26] - 净利润在2023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10.04亿元(美元1.38亿),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29.36亿元下降[33] - 每股美国存托股(ADS)的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人民币0.42元(美元0.06)[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69.28亿元(美元64.72亿),净资产为人民币948.18亿元(美元130.76亿)[35]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新贷款额将在人民币1900亿元至2100亿元之间[39] 公司运营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为42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借款人累计数量增长8.3%,达到约1970万人[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在内,公司在未偿余额中承担风险的比例为27.5%,较2022年6月30日的21.2%有所增加[7] 公司公告 - 公司将于2023年10月12日截止向持有普通股和ADS的股东支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半年度现金股息[36] - 公司管理层将于2023年8月21日晚上9:00(美国东部时间)举行财报电话会议[40] 公司背景 - Lufax是中国小微企业主的领先金融服务提供商,与中国91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关系作为资金和信用增强合作伙伴[41] 陆金所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技术平台收入为4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1%[46]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净利息收入为3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9%[46]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总收入为9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4%[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陆金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4.6亿元人民币[47]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9.9亿元人民币[48]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3.4亿元人民币[48] - 2023年第二季度,陆金所的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88.4亿元人民币[48]
LUFAX(LU)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5-23 05:5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0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18.2%,主要因新贷款减少和信贷保险合作伙伴的定价压力 [16] - 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32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信贷减值损失减少 [16] - 第一季度技术平台收入占总收入的49.7%,较去年的53.7%有所下降;净利息收入占比从28.8%升至33.2%;担保收入占比从11%升至14.1% [26][27] - 第一季度其他收入为2.2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7.04亿元人民币减少,主要因向主要信贷增强合作伙伴收取的费用结构变化 [27] - 第一季度总费用降至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主要因销售和营销费用减少 [28] - 第一季度信贷减值损失为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0.9%,主要因赔偿损失增加 [30] - 第一季度财务成本降至1.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5%,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增加 [31] - 第一季度基本和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益均为0.30元人民币或0.04美元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新贷款发放额为57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主要因收紧新贷款信贷标准 [17] - 第一季度无担保新贷款中,R1 - R3客户(前3等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1%升至82% [17] - 第一季度来自前1/3和中间1/3地区客户的贡献从去年的70%升至80% [17] - 第一季度无担保贷款平均单笔金额从2022年的24万元人民币增至27万元人民币 [19] - 第一季度消费金融贷款未偿还余额为2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信贷表现与行业水平一致,在新贷款发放额中的占比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1%升至24% [1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表明正朝着2023年5%的增长目标迈进,但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1%,各行业复苏速度存在差异 [4][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实施U型复苏计划,包括完成直销团队重组、优化总部和一线运营成本、增加风险承担贷款比例、推进产品多元化和交叉销售、加强贷后回收工作等 [11][12] - 公司持续投资技术,部署新技术以深入了解小企业主日常运营,加强客户入职验证能力,引入实时评估客户在线营销活动的功能 [13] - 公司成功完成在香港的上市,将增加在香港市场的曝光度并扩大投资者基础 [14] - 行业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公司将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确保合规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和运营环境对小企业主仍构成挑战,但有经济复苏迹象,公司对U型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 [4] - 小企业主信心增强,但宏观经济顺风传导至核心中小企业业务尚需时间 [6] - 预计到年底,风险承担贷款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将超过40%,2024年及以后净利润率将得到支撑 [9] - 预计2023年剩余时间各季度信贷减值损失与第一季度相当,中期净利润率将改善 [24] - 预计核心业务指标在下半年逐步复苏,显著的盈利改善预计在2024年实现 [2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2023年4月支付了2022年下半年股息,总额为1.146亿美元,展示了维持稳定股息政策的承诺 [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陆店通平台注册客户约190万,较2022年底增长约7倍 [2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贷款定价前景如何,监管方面有无后续评论,以及基于供需动态是否会有进一步降价压力 - 公司目前未收到监管机构关于进一步降低年利率的指示,第一季度所有新贷款的综合年利率已低于20%,低于同行平均水平,符合监管要求且有一定调整灵活性 公司认为整体价格主要由市场供需和运营成本决定,近期年利率不会有显著变化 [33][34][35] 问题2: 资产质量方面,遗留贷款组合情况如何,冲销贷款的回收情况怎样;贷款需求如何,高CGI成本是否限制贷款增长,向100%担保模式转型进展及下半年贷款增长预期 - 第一季度资产质量恶化速度大幅放缓,若排除贷款余额下降影响,已出现改善趋势 公司正加强成本回收行动以弥补过去的信贷损失 贷款需求取决于小企业客户对未来经济的看法,目前公司市场份额较小,不担心贷款需求问题 新贷款增长下降主要因收紧承保信贷政策和GST改革 向100%担保模式转型进展顺利,预计形成速度较快 [37][38][39] 问题3: 从保险模式转向担保模式时,当前资金成本如何,对利润率有何总体影响,转型基本完成后利润率预计稳定在什么水平 - 目前资金成本约为6%,同比下降30个基点,转向100%担保模式对资金成本无显著影响,预计全年保持稳定 历史利润率在8% - 10%,近期因较高的信用担保保险成本降至7% - 8%,转向担保模式后,长期稳定利润率预计约为14% [42][43][44] 问题4: 风险承担比例未来趋势如何,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对营收、信贷减值损失和盈利的潜在影响 - 截至第一季度末,风险承担比例约为24%,预计年底投资组合层面将超过40% 这将增加营收,因原本支付给信贷担保保险合作伙伴的费用将计入资产负债表 短期内信贷减值成本将保持稳定,但构成会发生变化,更多来自新业务的自我担保 2024年净利润率有望改善,对盈利能力有积极作用 [45][46][47]
陆控(06623)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22 22:08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0,078百万元,同比下降41.8%[8]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732百万元,同比下降86.2%[9] - 2023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1日,所赋能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952亿元,同比下降26.8%[9] - 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为人民币570亿元,同比下降65.3%[11]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所赋能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0.4%上升到22.6%[12] - 2023年第一季度,按贷款余额计算的零售信贷赋能业务收入率为7.3%,同比下降2.4%[14]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已赋能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5.7%,同比上升1.1%[16]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已赋能贷款总额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3.3%,同比上升0.7%[17] - 公司表示对宏观层面的复苏持审慎乐观态度,预计下半年承担风险的贷款信贷核销将逐步下降[18] 收入情况 - 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0,078百万元,同比下降41.8%[27] - 技术平台收入为人民币5,010百万元,同比下降46.1%,主要由于新增贷款销售额减少和收入率降低[27] - 净利息收入为人民币3,349百万元,同比下降32.8%,主要由于新增贷款销售额减少和收入率降低[28] - 担保收入为人民币1,417百万元,同比下降25.5%,主要由于贷款余额减少和费率降低[29]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27百万元,同比下降67.7%,主要由于向主要增信合作伙伴收费减少导致费用结构变化[30] 成本及开支 - 2023年第一季度总开支为人民币8,964百万元,同比减少11.8%[32] - 銷售及營銷开支占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25.9%下降至2023年的30.1%[32] 资产及股本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银行存款为人民币51,303百万元,净资产为人民币94,968百万元[40] - 2023年第一季度资产总值为325,596,710千人民币,较2022年底下降6%[48] - 2023年第一季度股本为75千人民币,股份溢价为31,284,284千人民币[49] 其他信息 - 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623[41]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22日举行业绩电话会议,讨论财务业绩[42] - 公司提供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与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44]
LUFAX(LU)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07 10:59
汇率变动对税前利润的影响 -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和远期汇率升值或贬值5%对公司税前利润有影响,2020 - 2022年升值5%时税前利润分别为1.31亿、6.99亿、 - 1.25亿人民币,贬值5%时分别为 - 1.31亿、 - 6.99亿、1.25亿人民币[1056][1057] 金融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金融资产总计331.401亿人民币,金融负债总计246.726亿人民币,利率敏感性缺口为8.4675亿人民币[10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到期期限分组的金融负债中,应付平台投资者15.69亿元,借款37.507亿元,应付债券2.209亿元等,总计318.79亿元[1083] 客户逾期贷款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客户逾期贷款总额为8.145亿人民币,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为2.988亿人民币,净额为5.157亿人民币[1062] 客户贷款信用风险承担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69%的表内客户贷款信用风险由外部合作伙伴承担[1062] - 截至2020 - 2022年12月31日,外部合作伙伴承担的客户贷款信用风险分别为1053亿、1696亿、1492亿人民币(216亿美元),公司表内信用风险敞口分别为132亿、451亿、669亿人民币(97亿美元)[1071] 利率变动对税前利润的影响 - 利率平行移动100个基点对公司来年税前利润有影响,2020 - 2022年下降100个基点时分别为 - 4.88亿、 - 6.49亿、 - 4.98亿人民币,上升100个基点时分别为4.88亿、6.49亿、4.98亿人民币[1063][1064] 信用风险衡量方法 - 公司使用违约概率(PD)、违约风险敞口(EAD)和违约损失率(LGD)来衡量信用风险,与IFRS 9下衡量预期信用损失(ECL)的方法类似[1072] IFRS 9金融工具阶段划分 - IFRS 9规定金融工具根据信用质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按未来12个月内违约事件导致的终身ECL部分计量,阶段2和3按终身ECL计量[1074] 不同时间点信用风险敞口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表内金融资产和客户贷款最大信用风险敞口总计126.39亿人民币,表外融资担保承诺最大信用风险敞口为20.969亿人民币[10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表内金融资产和客户贷款最大信用风险敞口总计218.757亿人民币,表外融资担保承诺最大信用风险敞口为64.731亿人民币[1069] 情景权重变化对ECL减值准备的影响 - 若上行情景权重增加10%且基础情景权重减少10%,2020 - 2022年ECL减值准备分别减少500万元、1500万元和6200万元(900万美元);若下行情景权重增加10%且基础情景权重减少10%,2020 - 2022年ECL减值准备分别增加600万元、3200万元和1.23亿元(1800万美元)[1079] 金融资产阶段重新分类影响 - 假设金融资产从第2阶段重新分类到第1阶段,2020 - 2022年总ECL和融资担保负债分别为15.42亿元、48.98亿元和104.79亿元,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相关负债相比,差额分别为 - 1.96亿元、 - 5.53亿元和 - 23.47亿元,差额比率分别为 - 13%、 - 10%和 - 18%[1081] 不同年份公允价值层级金融资产情况 - 2020年按公允价值层级划分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第1层级为3.199亿元,第2层级为29.411亿元,第3层级为1.266亿元,总计33.876亿元[1088] - 2021年按公允价值层级划分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第1层级为2.494亿元,第2层级为27.276亿元,第3层级为1.265亿元,总计31.036亿元[1090] - 2022年按公允价值层级划分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第1层级为7.125亿元,第2层级为19.957亿元,第3层级为2.454亿元,总计29.537亿元[1090] 第3层级工具金额变化 - 2020 - 2022年第3层级工具年初金额分别为2.843亿元、1.266亿元和1.265亿元,年末金额分别为1.266亿元、1.265亿元和2.454亿元[1091] 贷款信用风险判定标准 - 公司认为若借款人合同付款逾期30天或以上,则贷款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若逾期90天或以上,则金融工具处于违约状态[1076][1077] ECL敏感性因素 - ECL对模型参数、前瞻性预测的宏观经济变量、三种情景的权重概率及专家判断等因素敏感[1078]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层级 - 公司主要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三个层级确定和披露公允价值[1084] 美国存托股份(ADS)服务费用 - 美国存托股份(ADS)多项服务费用上限为每ADS 5美分,包括发行、注销、现金分红分配等[1094] ADS计划费用报销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从存托机构获得3880万美元用于ADS计划的费用报销[1097] 首次公开募股情况 - 2020年11月首次公开募股,发售1.99155128亿份ADS,发行价为每股13.50美元,净募资25.789亿美元[1101] 首次公开募股费用 - 首次公开募股总费用为1.097亿美元,其中承销折扣和佣金1.022亿美元,其他成本和费用750万美元[1102] 首次公开募股净收益用途 - 2020年10月29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将超80%的首次公开募股净收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1103]
LUFAX(LU)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3-13 15:1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为5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 [29] - 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5% [29] - 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为123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6.6% [29] - 2022年第四季度亏损8.06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盈利29亿元人民币 [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平台服务费收入同比下降33.5%至59亿元人民币 [53]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2%至44亿元人民币 [53] - 担保收入同比增长2.2%至17亿元人民币 [53]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82.9%至1.31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与主要信用增强合作伙伴的费用结构变化 [5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不良贷款率(DPD 30+)从第三季度的3.6%上升至4.6% [30] - 不良贷款率(DPD 90+)从第三季度的2.1%上升至2.6% [30] - 贷款净流失率(C-M3)从第三季度的0.79%上升至1.0% [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经济韧性较强的地区,优化直销团队,提高运营效率 [33][34][35][36][37] - 公司正在与资金合作伙伴商讨优化风险承担模式,减少对外部信用增强的依赖 [40][41][42] - 公司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主的增值服务平台"鹿店通",旨在更早接触潜在客户,加深与现有客户的互动 [43][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复苏,但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仍然充满挑战 [12][13][14] - 公司将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耐心等待宏观环境改善,同时优化内部运营,为未来恢复增长做好准备 [8][9][10][11][47] - 管理层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将实现盈利,但水平将较为温和,需要耐心等待经济复苏的"U型"过程 [4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Yada Li 提问** - 何时能看到公司业务的"U型"复苏?新贷款销售增长和信用减值损失改善,哪一个会先出现? [65][66] - 疫情后是否看到贷款回收和客户管理方面的改善迹象?客户违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6][67] **Y.S. Cho 回答** - 公司"U型"复苏时间取决于整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恢复,以及与信用增强合作伙伴的谈判结果 [69][70] - 新贷款销售增长和信用减值损失改善会同步出现,但新贷款销售会先于信用改善 [70] - 看到一些行业如旅游、餐饮等有初步改善迹象,但整体恢复还需时日,客户违约主要是由于经营能力受损,而非还款意愿下降 [70][71] 问题2 **Richard Xu 提问** - 公司未来自担保和外部担保的比例目标是什么?有何时间表? [73][74] - 最近监管对贷款经纪人的整顿是否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73][74] **Y.S. Cho 和 Greg Gibb 回答** - 公司正在与资金合作伙伴商讨,未来将逐步提高自担保比例,但暂无具体时间表 [75][77][78] -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在担保牌照下运营,与经纪人模式不同,不会受到此次监管整顿的直接影响 [79][80][81] 问题3 **Emma Xu 提问** - 未来几个季度的贷款增长计划和假设是什么? [95] - 公司还有哪些成本优化空间,包括资金成本、销售营销成本和其他运营成本? [96][97][98] - 公司调整了股利政策,对股东有何影响? [99][100][101][102] **Greg Gibb 和 David Choy 回答**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优质客户和区域,待关键指标改善后再考虑扩大贷款规模 [95][96] - 公司正在优化销售团队和中后台,但资金成本短期内难有大幅改善 [97][98] - 公司股利政策调整仅在计算频率上有细微变动,不会对股东产生重大影响 [99][10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