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m plc(ARM)
icon
搜索文档
Arm plc(ARM)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5-28 20: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总营收为40.07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32.33亿美元增长7.74亿美元,增幅24%,其中许可及其他收入增长29%,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增长20%[389][390] - 2025财年外部客户收入为31.84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6.75亿美元,增幅27%;关联方收入为8.23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0.99亿美元,增幅14%[389][393] - 2025财年销售成本为1.21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1.54亿美元减少0.33亿美元,降幅21%,主要因专业和设计服务活动及股份支付成本减少[395] - 2025财年研发费用为20.71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19.79亿美元增加0.92亿美元,增幅5%,主要因对下一代产品投资增加[396] - 2025财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9.84亿美元,与2024财年的9.83亿美元基本持平[397] - 2025财年处置、重组及其他运营净费用为0,2024财年为0.06亿美元[398] - 2025财年股权投资净亏损为2.37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0.2亿美元增加2.17亿美元,增幅1085%,主要因对Ampere Computing Holdings LLC的投资公允价值损失[399] - 2025财年净利息收入为1.16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1.1亿美元增加0.06亿美元,增幅5%,主要因现金等价物增加及短期投资和现金等价物的利率收益有利[400] - 2025财年所得税收益为0.72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0.94亿美元减少0.22亿美元,降幅23%,有效税率下降主要因股价上涨带来的意外收益和研发税收抵免的税收优惠[402] - 2025财年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3.97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10.9亿美元减少6.93亿美元,降幅64%[409] - 2025财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0.35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5.16亿美元减少4.81亿美元,降幅93%[412] - 2025财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2.02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2.08亿美元减少0.06亿美元,降幅3%[413] - 2025财年来自Arm China的总收入与2024财年相比基本持平,许可收入因高价值许可协议的时间和规模正常波动而下降,版税收入因芯片出货量增加和产品组合改善而增加[426] - 在2025财年、2024财年和2023财年,公司分别确认非上市权益证券减值400万美元、30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44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模式包括多种许可协议,如Arm Total Access、Arm Flexible Access、TLA、ALA等,主要收入来自许可费和版税[363][369][370] - 许可和其他收入包括许可、软件开发工具等费用,合同付款从数十万美元到数亿美元不等[366] - 版税收入主要受产品采用率、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版税通常按芯片平均售价百分比或固定费用收取[369] - 公司将收入分为来自外部客户和关联方两部分,关联方收入来自Arm China等[374] -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的费用,以及部分工程成本[375] 各地区表现 - 2025财年和2024财年,美国以外客户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约57%和约56%,不到2%的总营收以美元以外货币计价,外汇汇率变化对营收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3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一直并将继续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以开发新产品和保持市场份额[376][377] - 公司大幅增加研发投资,以专注于长期回报,研发成本因员工薪资和工具成本增加而上升[378] - 公司将继续评估技术和产品开发机会、投资和技术合作,投入更多资源探索投资或收购机会并与合作伙伴合作[432][43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拥有超2000万开发者的全球社区,其计算平台支持全球大部分软件运行[362] - 公司与高通和努维亚存在诉讼,2024年12月陪审团未就三个问题达成完整裁决,双方已提交审后动议且仍未解决[359][360] - 2024年4月18日高通对公司提起新诉讼,2026年3月9日开庭[361] - 自2024年9月30日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一系列新规则和指南扩大了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出口管制范围[427] - 2025年1月,BIS发布规则限制中国实体在境外制造先进节点芯片,并指定境外芯片设计商、代工厂和外包半导体组装测试供应商等以降低转移风险[429] - 以相对总股东回报为绩效指标的绩效股份单位,在三年绩效期内相对于标准普尔500信息技术板块指数衡量,有可能获得0% - 200%的原始奖励金额[452] - 公司在2025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和2023年3月31日财年第四季度完成年度商誉减值测试,结论为单个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很可能超过账面价值,无需进行定量商誉减值测试[456] - 公司按资产和负债法核算递延税项,定期审查递延税项资产的可收回性并建立估值备抵[457] - 公司依据ASC 606确认收入,关键判断涉及确定不同履约义务、评估单独售价、评估合同合并标准和销售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计估计[436][437] - 公司普通股公允价值确定参考授予日公司美国存托股票在纳斯达克收盘价,股份支付费用在授予奖励的必要服务期内确认[450][452] - 所得税拨备包含未确认税务利益准备金及相关净利息和罚款的影响[458] - 公司所得税申报表受英国及其他税务机关持续审查,可能面临评估[458] - 公司定期评估审查和评估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确定所得税拨备是否充足[4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85亿美元,短期投资为7.4亿美元[406] - 2025、2024和2023财年,政府研究拨款和税收抵免福利分别为1.46亿、1.38亿和0.83亿美元[40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租赁付款义务为4.52亿美元,其中0.38亿美元需在12个月内支付;有7份已签署但尚未开始的租约,总租赁价值约0.49亿美元[4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完成的不可撤销采购义务约为9.12亿美元,剩余期限为12个月或更长[4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按资产净值计量的非上市证券分别为160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4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按资产净值计量的权益法投资分别为1亿美元和1.06亿美元[4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法投资分别为2亿美元和4.66亿美元[445]
市场热议“宏观大鳄”豪赌:一家机构狂买“数十亿美元”看涨期权,涉及主要美国科技股
美股研究社· 2025-05-23 09:52
神秘期权买家豪赌美股上涨 - 有机构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内持续买入2027年6月到期的美股看涨期权,总期权金接近30亿美元 [1] - 交易模式高度一致,可能为同一方建立头寸或其他投资者模仿交易 [1] - 野村证券分析师形容这轮看涨期权买入为"壮观至极" [1] 重点押注科技巨头 - 期权买入时机恰逢纳斯达克100指数自4月8日以来上涨24% [3] - 在亚马逊平值看涨期权上花费3.16亿美元 [3] - 在Salesforce类似期权上花费1.59亿美元 [3] - 在Arm上投入8.78亿美元,为最大单笔押注 [3] 长期期权特点 - 这些期权距离到期还有数年时间,期权金远高于短期合约 [4] - 例如2200份ARM看涨期权每份价格高达47.40美元,总期权金1040万美元 [4] - 但交易量仅占整体期权持仓的0.2% [4] 波动率策略分析 - 纳斯达克100ETF两年期期权的隐含波动率相对于标普500ETF升至今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6] - QQQ和SPY的60天波动率仍维持在近五年来高位 [6] - 推测买家可能是资金雄厚、长期看好市场的全球宏观玩家,旨在通过持有期权在波动性增加时获利 [7]
惊现天量期权!神秘机构豪掷数十亿美元看涨美股,涉及主要科技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01:13
期权市场动态 - 机构投资者对美国股市进行数十亿美元看涨押注,重点关注2027年6月到期的看涨期权,总期权费估计约为30亿美元 [1] - 看涨期权集中在科技巨头股,纳斯达克100指数自4月8日以来上涨24%,成为美国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力 [1] - 期权价值随股价上涨和波动性上升而增加,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60天波动率维持在近五年最高水平附近 [1] 科技股期权交易详情 - 期权买家分别花费3160万美元、1590万美元、8780万美元购入亚马逊、赛富时、Arm股票的平价看涨期权 [3] - 纳斯达克100指数ETF(QQQ)的两年期期权隐含波动率相对于标普500指数ETF(SPY)升至1月以来最高水平 [3] - 长期期权的溢价较高,例如ARM 130美元看涨期权(2027年6月到期)成交价为47.40美元,总期权费达1040万美元,成交量仅占总未平仓头寸的0.2% [3] 投资者行为分析 - 买家被推测为财力雄厚且乐观的投资者,倾向于通过看涨期权和波动率获利而非直接购买股票 [1] - 交易模式表明可能由一方大量建仓,其他投资者跟随操作,野村证券称"做多操作的表现令人惊叹" [3]
市场热议“宏观大鳄”豪赌:一家机构狂买“数十亿美元”看涨期权,涉及主要美国科技股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00:31
神秘期权买家豪赌美股上涨 - 有机构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内买入大量2027年6月到期的美股看涨期权 总期权金接近30亿美元 [1] - 交易模式一致性极强 可能是同一方在建立头寸 也可能有其他投资者在模仿这些交易 [1] - 野村证券形容这轮看涨期权买入为"壮观至极" [1] 重点押注科技巨头 - 期权买入时机恰逢纳斯达克100指数自4月8日以来上涨24% [2] - 期权集中在科技巨头身上 包括亚马逊(3.16亿美元) Salesforce(1.59亿美元) Arm(8.78亿美元) [2] - 这些是平值看涨期权 行权价接近市场交易价格水平 [2] - 由于距离到期还有数年时间 期权金远高于短期合约 [2] - 周三交易的2200份2027年6月到期Arm看涨期权 每份合同价格高达47.40美元 总期权金1040万美元 [2] 波动率策略分析 - 纳斯达克100ETF两年期期权的隐含波动率相对于标普500ETF升至今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3] - QQQ和SPY的60天波动率仍维持在近五年来的高位 [3] - 推测买家是"资金雄厚、长期看好市场的全球宏观玩家 希望通过持有期权在波动性增加时获利" [3]
These Are the Only 6 Stock Stocks in NVIDIA's 13F Portfolio
MarketBeat· 2025-05-22 15:58
公司投资组合分析 - NVIDIA管理的美国交易证券规模超过1亿美元 需提交13F文件披露持仓情况 [1] - 13F持仓组合总规模达11.5亿美元 主要聚焦芯片与AI基础设施领域 [6][16] 核心持仓结构 - CoreWeave占持仓78% 为最大头寸 该公司是NVIDIA先进AI芯片的首批客户 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69% [4][5] - ARM和Applied Digital分别占10%和4% ARM提供芯片基础设计 Applied Digital主营算力租赁业务 [6][7][8] - 剩余持仓包括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生物医药AI)、Nebius Group(AI算力租赁)和WeRide(自动驾驶) 各占约2% [10][13][14] 重点企业业务关联 - CoreWeave与NVIDIA存在双向合作关系 既是其7%股权持有对象 也是GB200 Grace Blackwell系统的首批规模部署商 [4][5] - ARM曾为NVIDIA400亿美元收购目标 当前仍为其提供芯片IP核心设计 [6][7] - Nebius Group季度营收同比激增385% 将首批部署Blackwell Ultra AI平台 [13] 持仓企业市场表现 - CoreWeave自3月IPO后累计涨幅达169% 显著受益于NVIDIA关联效应 [5] -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披露投资当日暴涨24% 但截至5月21日累计下跌51% [12] - WeRide受投资消息刺激单日飙升83% 但后续回调致累计跌幅达40% [15] 投资逻辑特征 - 所有持仓企业均与NVIDIA存在客户或供应商关系 体现其"知根知底"的投资策略 [16] - 投资标的集中在AI算力基础设施(占比84%)和前沿技术应用(自动驾驶/医药研发)领域 [4][10][13] - 市场对NVIDIA关联交易反应剧烈 多支个股出现"消息驱动型"短期暴涨但长期回调现象 [5][12][15]
见证历史!比特币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5-21 16:13
比特币创新高 - 比特币价格突破历史新高,达到109455.99美元,超越1月20日创下的前高点 [3] - 上涨驱动因素包括美国稳定币立法进展及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监管明晰化预期 [3][5] - 参议院推进的《GENIUS稳定币法案》新增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条款,并统一国内外发行方规则 [5]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较4月低点回升23%,5月美国比特币ETF资金流入达36亿美元 [5] - 分析师预测法案通过将带来千亿美元级新增资金通过稳定币注入数字货币市场 [5] - 非流动性供应量达历史峰值,显示当前涨势由机构资金流入、供应紧缩及宏观环境改善推动,目标价看至15万-18万美元 [6] 小鹏汽车业绩超预期 - 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5%,超市场预期151亿元 [10] - 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人民币,显著低于预期的14亿元及去年同期的13.7亿元 [10] - 第二季度营收指引175亿-187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期,交付量预计10.2万-10.8万辆(同比增237.7%-257.5%) [12] - 第一季度交付量94008辆(同比增330.8%),4月单月交付35045辆,连续6个月超3万辆 [12] - CEO何小鹏称将坚持产品周期战略,预计Q4实现盈利,2025年增长动能持续 [12][13] 美股科技股表现 - 纳指小幅上涨,科技股普涨:谷歌(+4.60%)、安谋(+2.51%)、AMD(+1.94%)、英伟达(+1.55%)领涨 [16] - 其他涨幅居前个股包括英特尔(+1.39%)、奈飞(+1.33%)、博通(+1.24%)、Meta(+0.90%) [16] 宏观经济与市场情绪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市场押注长期收益率上行 [17]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引发对债务可持续性担忧,前财长努钦呼吁优先解决预算赤字问题 [17]
Arm Sets Sights on Intel's Turf With AI-Powered PC Push
PYMNTS.com· 2025-05-19 18:05
Arm架构在PC和AI领域的扩张 - Arm高级副总裁Chris Bergey预计今年40%的PC和平板将基于Arm架构 [1][2] - 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已占据99%份额,正积极拓展Windows笔记本和Chromebook市场 [1][2] - 在Chromebook领域目前份额约25%,其余主要由Intel占据 [3] AI与边缘计算战略 - 公司利用其高能效设计优势布局生成式AI时代 [3] - 特别看好边缘计算前景,AI推理将在移动设备本地完成 [3][4] - 边缘计算可降低开发者云服务成本,改善隐私、延迟等问题 [4][5] 行业格局变化 - Intel重组之际,Arm加速进入传统PC市场 [6] - 微软将Copilot等AI工具整合到Windows加速了边缘计算转型 [6] - 预计70%的PC将具备AI加速功能或成为Copilot PC [7] 技术准备与合作伙伴 - 推出Kleidi AI库帮助开发者集成Arm特性到AI框架 [7] - 与联发科等厂商合作开发高性能Chromebook芯片 [8] - Apple全面转向Arm架构为行业提供了重要验证 [8] 历史背景与市场展望 - Apple是30年前Arm的原始投资者,双方保持深度合作 [9] - Nvidia曾试图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但未获监管批准 [9] - 企业采购将优先选择具备AI加速功能的PC以适应未来工作负载 [10]
3 No-Brain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ocks to Buy Right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5-17 09:05
AI行业增长机会 - AI行业仍有大量增长机会 整体市场预计到2034年将以近20%的年化速度增长 [1] - 投资者可关注非主流路径的AI公司 这些公司目前交易价格处于折价状态 [2] Arm Holdings - 公司是半导体设计企业 通过授权芯片设计获取高毛利收入 年收入约40亿美元 [5][6] - 其芯片设计以能效著称 Amazon和Google采用其架构的处理器比同类产品省电60% [8] - AI硬件耗电量问题凸显 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比2023年增长165% 能效优势推动公司未来三年收入年增20% [6][7][9] SoundHound AI - 公司专注语音AI技术 其Houndify平台实现从语音识别到语义理解的突破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2] - 技术获汽车制造商和万事达卡采用 应用于车载助手和快餐语音点餐系统 [13] - 全球语音AI代理市场预计年增35%至2034年 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激增151% [14][15] BigBear.ai - 公司聚焦企业级AI决策软件 核心客户包括制造业、医疗和生物制药领域 [18] - 私营部门AI决策市场预计年增16% 虽未盈利但分析师目标价较现价有近100%上涨空间 [20][21] - 与Palantir形成差异化竞争 商业市场潜力大于政府领域 [17][19]
Evercore:Arm(ARM.US)与AMD(AMD.US)Q1 CPU市场份额攀升,重申“跑赢大盘”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08:07
市场份额变化 - Arm在服务器领域的销量份额同比提升4%,达到10% [1] - AMD在服务器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3%,达到24% [1] - 英特尔一季度服务器市场份额同比减少6.3%,环比减少2.1%,降至65% [1] Arm发展前景 - Arm预计今年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新部署的服务器芯片中50%将采用Arm架构 [2] - 英伟达、亚马逊和谷歌分别在Grace、Graviton和Axion产品中加速应用Arm架构 [2] - 微软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在Microsoft Teams、Azure SQL等工作负载中展现出"每瓦性能优势" [2] - Snowflake、Templafy等客户已开始使用微软的Cobalt Azure虚拟机 [2] AMD表现分析 - AMD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仅下跌2%,显著优于英特尔11%的跌幅 [2] - AMD的定价韧性源于Turin处理器的量产爬坡 [2] - 英特尔面临同比增速压力主要来自超大规模客户需求上升、旧款产品及边缘处理单元需求增加 [2]
Arm宣布:重要转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6 01:31
公司战略转型 - Arm正从组件IP供应商转向平台优先公司,强调提供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帮助客户扩展AI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1][4] - 公司引入新的产品命名策略,针对不同终端市场明确平台身份:Neoverse(基础设施)、Niva(PC)、Lumex(移动设备)、Zena(汽车)、Orbis(物联网)[4][9] - 通过简化IP编号(Ultra/Premium/Pro/Nano/Pico层级)和平台代际一致性,提升路线图透明度[5] 市场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财年Q4总收入达12.4亿美元(创纪录),同比增长34%,其中许可收入6.34亿美元(+53%),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07亿美元(+18%)[7] - 增长动力来自Armv9架构部署、CSS采用及智能手机(专利费收入+30% vs 行业出货量+2%)、云基础设施和边缘AI领域[7] - 与全球领先电动汽车制造商达成首个汽车CSS协议,汽车被视为主要增长领域[7][8]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Arm芯片设计以低功耗为核心优势,数据中心若采用其方案可缓解电力消耗(当前年耗460太瓦时,预计未来占全球能源25%)[2] - 计算子系统(CSS)提供集成验证系统,缩短芯片上市时间并提升每瓦性能,适用于AI训练/推理工作负载[4][5] - 云服务商(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扩大基于Arm的AI芯片使用,强化数据中心影响力[8] 生态系统与开发者支持 - 软件工具扩展包括GitHub Copilot免费架构优化代码支持,Kleidi AI软件层设备安装量超80亿次[8] - 现有2200万开发者在Arm平台开发,新品牌架构旨在简化AI工作负载评估与集成[8][11] - 模块化平台设计帮助工程师标准化管道,匹配边缘推理与云端训练需求[11][12] 行业定位与未来方向 - 公司定位为AI全栈基础提供商,覆盖从设备到数据中心的节能计算需求[8][12] - 品牌重塑反映长期战略,通过垂直整合平台满足AI普及对性能与能效的需求[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