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德诺半导体(ADI)
icon
搜索文档
聊聊我眼中的1-8月芯片市场行情
芯世相· 2025-09-19 04:19
复盘一下 到目前为止 的2025年行情。 我印象很深, 去年10月 的时候,我和一家大终端的采购客户聊天,他提到上游的一些PCB厂如 景旺电子、深南电路 的产能都开始满载了 。这应该是我回过头来看 到 最早的信号,但当时并没 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 春节后,见了 另外一位终端采购, 他们 从 川建国 遇刺事件,到后来确认当选的那一刻起,就已 经开始提前拉货。因为他们判断,这个人一旦上台必然会"搞事情",所以提前备货。而事实也确 实如此。 如果把全球半导体销售数据拉长来看就更清晰。我之前分享过一张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情况的走势 图,从2021年底到2024年底,2022年年中 达到 高点,上 一波行情基本在此时结束,之后一路 下滑,大约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能逐渐听到市场变好的消息,可以看到 2024年四季度销售额 反弹超过了上波行情的最高点,重新企稳回升 。我们在业内的感受,其实与这个走势非常一 致。 去年四季度,市场的确有明显起色。我记得很清楚,我们芯片分销 俱乐部 有位 同学 在11月分享 时就提到,他们公司的业绩突然翻倍,主要是ADI、Microchip的订货。后来 其他的行业博主在社 交媒体 也说业绩 ...
ADI's Industrial Segment Improves: What's Driving the Growth?
ZACKS· 2025-09-17 15:15
工业业务增长 - 工业业务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3% [1] - 所有子行业和地区均实现强劲增长 主要受自动化测试设备 AI芯片基础设施建设和创纪录的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推动 [2] - 自动化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公司预计到2030年该业务规模可能翻倍 [2] 合作伙伴关系与技术布局 - 与Teradyne合作开发物流行业高性能协作机器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 [3] - 与NVIDIA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和先进机器人系统的数字孪生仿真与参考设计 [4] - 工业业务预计将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 [4]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5财年收入预计增长15% 2026财年预计增长17.4% [4] - 2025财年盈利预计同比增长21.5% 2026财年预计增长19.4% [11] - 远期市销率为10.02倍 高于行业平均的7.57倍 [10]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14.9% 超越行业11.1%的涨幅 [7]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 [5] - 德州仪器在工业信号链 精密传感和电源管理领域竞争 特别是在PLC 工厂自动化和电机控制方面 [5] - 意法半导体在工业MCU 电机驱动器 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领域竞争 [5] - 两家公司在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中通过抗辐射模拟混合信号IC 安全通信和航空电子系统与公司竞争 [6]
中国或将改变模拟芯片格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7 01:30
伯恩斯坦分析师表示,中国新近对美国模拟芯片进口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伯恩斯坦解释说,商务部在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出申诉后,于2025年9月13日开始调查。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 编译自investing 。 伯恩斯坦写道:"这表明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加速了模拟产品的国内替代。" 据称,调查重点是接口和栅极驱动器芯片,包括 CAN 和 RS485 接口收发器以及隔离和多通道栅极 驱动器 IC。 分析师表示,它们"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电力电子应用,具有信号传输、隔离和电力设备控制等 功能"。 鉴 于 中 国 市 场 占 德 州 仪 器 和 ADI 公 司 收 入 的 20% 左 右 , " 对 这 些 公 司 的 实 际 影 响 最 多 也 就 是 LSD,"该公司指出。 伯恩斯坦解释说,该部引用的证据表明,从2022年到2024年,针对美国芯片的进口量增长了37%, 而价格却下降了52%,据称损害了当地产业。 此次调查原定持续一年,可能延长六个月,预计将评估自 2024 年以来的进口情况以及可追溯至 2022 年的行业损害。 伯恩斯坦警 ...
中国商务部发起美国模拟芯片和对华政策调查,影响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9-16 17:05
美国出口管制措施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其中13家属于集成电路类企业 3家来自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 其他涉及航天遥感、量子、工业软件/工程软件、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等领域 [2] - 该措施发生在中美西班牙经贸会谈(9月14日至17日)举办的前两天 [2] 中国商务部回应与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 实施单边霸凌主义 破坏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 [2] -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并宣布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3] - 中国商务部同步启动两项调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以及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4][6] 反倾销调查详情 - 反倾销调查针对采用40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生产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调查范围涵盖成品芯片、晶圆、晶粒及未来相同功能产品 [7] -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 - 调查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于2024年7月23日申请发起 证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7][8] - 调查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10] 反歧视调查详情 - 反歧视调查针对美国2018年以来在集成电路领域(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材料、工具等环节)对华采取的歧视性措施 [6][20] - 调查时间为三个月 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 [21] -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七条 旨在维护WTO非歧视原则 [6][20] 市场影响与行业动态 - 受调查模拟芯片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 数量巨大且基本可国产替代 [8]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1953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35% 预计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11% 2027年全球占比或升至43% [18] - 反倾销调查启动即利好国产模拟芯片 可能促使下游厂商重新评估供应链并考虑国产替代 [10][11] - 欧洲公司(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日本公司(如瑞萨电子)可能在中国市场迎来新商机 [11] 主要受影响企业 - 德州仪器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约30亿美元 占比19% 亚德诺半导体2024财年来自中国收入约21亿美元 占比23% [14] - 芯片代理商预估德州仪器在中国近一半市场份额可能受影响 [15] - 业内认为受反倾销调查影响最大的美国公司是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 [12] 调查背景与行业观点 - 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开支持商务部调查 强调半导体产业需要公平环境 鼓励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7] - 反倾销调查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 与单边关税有本质区别 [9] - 反歧视调查是对美国301调查、出口管制、《芯片与科学法》及特定技术限制等系统性歧视的反制 [19][22]
中美芯片战,中国大反击
虎嗅APP· 2025-09-16 14:05
中美芯片战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在9月13日至15日期间连续发起三项反制措施 包括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 对美集成电路领域反歧视调查 以及判定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并启动进一步调查[4] - 反制措施直接导火索为9月12日美国将23家中国芯片相关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4] - 反制行动同时为中美经贸会谈增加谈判筹码 体现"边打边谈 以打促谈"策略[5][6] 英伟达反垄断调查详情 - 英伟达被认定违反2019年收购迈络思时附加的反垄断条件 涉及69亿美元收购案[9][11][12]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依据公平合理原则向中国市场供应GPU加速器 例如H20芯片算力仅为H200的六分之一 带宽仅为五分之一[16] - 英伟达在GPU加速器全球市场份额达90%-95% 中国市场达95%-100% 迈络思在专用网络设备全球市场份额达55%-60% 中国市场达80%-85%[12] 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 - 调查针对美国40nm及以上工艺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12月[26] - 美国企业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对华出口相关产品期间数量累计增长37% 但价格累计下降52%[28] - 倾销幅度加权平均达340.10%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302.41% 栅极驱动芯片倾销幅度458.51%[25] 产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美国模拟芯片倾销导致中国国内产业2023年以来处于大幅亏损状态 开工率低迷[31] - 中国模拟芯片厂商股价全线上升 圣邦股份 纳芯微 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 赛微微电涨幅超7%[33] - 美股德州仪器开盘大跌超3% 安森美跌1% 英伟达9月15日开盘跌1.5%[23][33] 反制措施的战略意义 - 反倾销和反歧视调查成立后可能采取加征关税或限制进出口等措施[35] - 英伟达向美国政府缴纳对华销售H20芯片销售额15%的"出口税" 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21] - 终极反制依赖于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已具备类似高端芯片生产能力[37][38]
Analog Devices, Inc. (ADI) Presents at JPMorgan U.S. All Stars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9-16 10:33
公司业务定位 - 高性能混合信号射频和模拟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域领导者 [2] - 电源管理领域占据强势地位 [2] - 数字与模拟信号链处理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该技术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 [2] 财务表现与资本策略 - 拥有最佳级别的增长运营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2] - 实施强有力的资本回报计划 [2] 收入构成 - 业务高度多元化 工业、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合计贡献总收入的85% [2] 参会人员 - 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Rich Puccio出席会议 [1] - 摩根大通半导体及半导体资本设备分析师Harlan Sur主持会议 [1]
Analog Devices (NasdaqGS:ADI)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6 10:0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Analog Devices (ADI) 一家在高性能混合信号、射频和模拟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 在电源管理和信号链处理方面实力雄厚 业务高度多元化 工业、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合计占总收入的85% 拥有业内最佳的毛利率、运营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并实施强有力的资本回报计划[1] 行业周期与业务趋势 * 公司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经历了其CEO所称的“最深、最长的下行周期”以及最严重的库存调整 并判断该季度为周期底部[4] * 随后公司开始看到适度的复苏 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了个位数的连续收入增长 并预期2025年将成为增长年[4][5] * 复苏趋势持续 在2025年4月季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并预计保持这一积极轨迹[3] 从周期底部算起 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将增长近40%[21] * 广泛的工业市场(占收入50%)是增长的关键 其所有细分领域和所有地区在第三季度均实现增长[10] * 工业业务中的航空航天与国防以及测试设备(ATE)业务表现尤为韧性和强劲 得益于国防开支增加和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无放缓迹象[7] * 自动化业务在经历2024年几个季度的下滑后 现已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复苏正在进行中[8] * 大众市场工业部分虽未如其他市场快速恢复 但现已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进一步确认周期性上升趋势[13] * 宏观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 包括贸易和关税问题 使得展望2026年的能见度具有挑战性[13] 各终端市场表现 **工业市场 (占收入45%-50%)** * 细分构成:仪器与测试占30%-40% 自动化与ADI各占20%以上 医疗保健占10%-12% 其余为能源管理[53][56][65] * 增长动力:航空航天与国防、AI/数据中心驱动的测试业务、数字医疗以及自动化复苏[56][60] **汽车市场 (占收入约30%)** * 表现非常强劲 预计将连续第三年创下收入纪录[10] * 第四季度预计将进行库存正常化 收入环比下降中双位数百分比 但全年仍将创纪录[10][84] * 增长动力:互联功能(A2B、GMSL)、功能安全电源、电池管理系统(BMS)等 这些领域增长强劲 现已占汽车业务的近一半[86][88] * BMS业务正在经历库存调整 预计2026年恢复增长[94][95] * 公司过去10年的内容增长比半导体行业平均增长率(SAR)高出约10% 过去5年高出约15%[88] **通信基础设施市场** * 受益于AI驱动 预计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数据中心对电源管理产品和光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11] * 有线通信部分(占该业务至少三分之二)增长强劲 最近两个季度均同比增长50%[102][104][114] * 无线通信部分此前疲软 但上一季度首次出现环比增长 不过尚未看到5G市场的广泛扩张[106][108][110] * 两项数据中心设计赢点(垂直电源和光交换)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贡献收入 成熟后年收入增量约1亿美元[12][104] **消费市场** * 表现强劲 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非常强劲的增长[11] * 增长源于产品组合多元化 已成功进入手机、可听设备、可穿戴设备、游戏等多个领域 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11][130] AI与数据中心 * 2024年AI相关收入约为4亿美元 2025年目标增长至5-6亿美元 增速远高于公司平均水平[96][99] * 增长主要由有线通信部分驱动[102] 财务表现与展望 * 第三季度毛利率因爱尔兰晶圆厂的供应限制和利用率问题而略低于预期[118] * 第四季度毛利率预计将趋势性回升至70% 得益于供应问题解决以及工业业务占比回升至近50%(其毛利率最高)[119] * 长期毛利率目标为回到74% 但这需要收入达到更高水平(因产能翻倍)以及工业业务占比提升[122][123] * 运营费用(OpEx)在2025年显著增加 主要因可变薪酬计划回归(预计增长约500%) 但这在后续增长年份应不会重复[43][126] * 自由现金流利润率在最近12个月已达到35%[123] * 资本支出已回落至正常水平 对自由现金流形成利好[123] 设计赢点与增长动能 * 2024财年设计赢点创新纪录 2025财年预计将超过2024年[50] * 设计赢点获取非常广泛 增长最显著的领域在汽车市场 其次是工业、消费和通信(垂直电源、光网络)[50][51] 库存管理 * 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库存天数约为160天[24][26] * 预计第四季度将增加库存美元价值 但库存天数将保持相对平稳[26] * 渠道库存一直保持在低于6周的水平(原目标为7-8周) 因后端周期时间改善至约6周 公司认为无需回到7-8周的水平[25][26][28][32] 定价与反倾销调查 * 公司 unaware 已被直接联系参与中国商务部宣布的反倾销调查[15] * 2022年收入增长很大部分来自涨价 2023年有增量涨价 2024年价格稳定 预计2025年价格也将保持稳定 过去两年并未大幅降价[15][17] * 公司在中国专注于高端市场 ASP较高(高于0.50美元区间) 该低ASP区间业务占比不大[17][18] 订单与能见度 * 订单趋势持续改善 在过去七个季度中有六个季度实现了连续订单增长[19] * 第三季度订单线性度良好 且出现了高于正常水平的临时订单(turns business) 第四季度指引预计临时订单将回归更正常水平[20][21] * 多数产品交货时间已短于13周 能见度仅一个季度 因此只提供季度指引[35] * 对于下一季度(一月季度) 典型的季节性表现是收入环比下降低至中个位数百分比[35] 长期目标与资本回报 * 2022年投资者日提出的长期目标是收入复合年增长率7%-10% 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10%-11% 2027财年每股收益达到15美元[38][39] * 由于下行周期的严重性 实现15美元每股收益目标的时间可能会推迟几年[44] * 增长动力来自:1) 与能源转型、汽车电气化、自动化等大趋势保持一致(贡献约1个百分点增长) 2) 定价环境改善(不同于以往每年降价2-3个百分点) 3) 收购Maxim Integrated带来的10亿美元协同收入(预计2027年实现)[40][41] * 资本回报政策目标是返还100%的自由现金流给股东 其中40%-60%通过股息发放 其余用于股份回购[48] 其他重要信息 * 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年度化收入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68] * 在该领域的优势在于提供高价值的模块和子系统 而不仅仅是单个芯片[71] * 在微波通信和制导领域具有特别强大的优势[75][77]
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业内怎么看?
36氪· 2025-09-16 04:26
事件概述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1][4] -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申请 指控美国产品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1][3] - 调查产品为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包括成品芯片及生产用晶圆、晶粒 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工业系统 [8][9][10] 市场反应 - A股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收盘涨停 纳芯微收涨10.79% 思瑞浦收涨9.68% 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希荻微分别收涨7.12%、4.91%、4.64% [1]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盘前走低 德州仪器、亚德诺盘前跌超2% 安森美跌超1% [3] - 美国产品进口数量持续上升 2022年11.59亿颗 2023年12.99亿颗 2024年15.90亿颗 [3] 产业影响 - 调查涉及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四家美国生产商 [2] - 德州仪器2024年中国收入30亿美元同比减少9% 占比19% 亚德诺2024财年中国收入21亿美元同比减少5% 占比23% [10] - 国内汽车和工业业务头部公司纳芯微、思瑞浦产品与调查产品重合度较高 预计直接受益 [10] - 2023年德州仪器在工业、汽车领域降价 对国内中小厂商造成价格冲击 2024年经营策略转向注重毛利率 [12] 行业支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呼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国际合作推动产业进步 [5]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反对美国不公正限制措施 支持维护公平贸易和产业权益 [5]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调查 强调需要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国际市场环境 [6] 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是第一梯队国际大厂主要收入来源地 [10] - 德州仪器、亚德诺等欧美企业占据第一梯队 在高端数模混合芯片、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11][12] - 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仍相对偏低 未来发展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 高端市场具备发展前景 [11][12][13]
反倾销反歧视反垄断:中国还击美国芯片战
虎嗅· 2025-09-16 04:05
中国芯片产业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并于同一天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1] 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15日判定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并启动进一步调查[1][8] 这标志着中国在芯片战中首次对美国采取系统性反制行动[1] 反倾销调查核心内容 - 反倾销调查针对美国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33] 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12月 产业损害调查期覆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32] - 美国企业德州仪器 ADI 博通和安森美被指控在对华销售中累计增长37% 但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严重压制国内产品价格[36] 倾销幅度加权平均达340.10%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302.41% 栅极驱动芯片达458.51%[30] - 国内产业因价格压制导致2023年以来处于大幅亏损状态 毛利率和开工率持续低迷[39] 若调查成立 可能对四家美国公司征收反倾销税 其在华收入合计超百亿美元[41] 英伟达反垄断违规详情 - 英伟达被认定违反2019年收购迈络思时市场监管总局附加的七项限制性条件[15] 具体违反第二条"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供应GPU加速器"[17] - 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提供性能阉割版GPU 如H20芯片算力仅为H200芯片的六分之一 带宽仅为五分之一[18] 且此前因H20芯片安全漏洞问题于2025年7月31日被国家网信办约谈[20][21] - 英伟达在GPU加速器市场全球份额达90%-95% 中国份额95%-100% 迈络思在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市场全球份额55%-60% 中国份额80%-85%[13] 该收购案于2020年4月16日被附条件批准[15] 市场反应与影响 - 中国模拟芯片厂商股价全线大涨 圣邦股份 纳芯微 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 赛微微电涨超7%[42] 美股德州仪器开盘跌超3% 安森美和博通跌约1%[43] - 英伟达股价在9月15日美股开盘一度跌1.5%[28] 公司自愿上交对华销售H20芯片15%的销售额给美国政府[25] 且CEO黄仁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26] 调查策略与背景 - 反制措施直接回应美国商务部9月12日将23家中国芯片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行动[2] 并为中美经贸会谈增加谈判筹码[3] 体现"边打边谈 以打促谈"策略[4] - 反歧视调查若成立可能导致加征关税或限制进出口[45] 所有调查可能随中美经贸会谈进展而调整[47] 终极反制依赖于自研能力提升[48]
对美反倾销调查,国产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虎嗅· 2025-09-15 13:37
反倾销调查事件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1][5]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于7月23日提交 指控美国生产商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2][4] - 调查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包括成品芯片及可生产相同功能芯片的晶圆、晶粒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工业系统 [9][10][13] 市场反应与影响 - A股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收盘涨停 纳芯微、思瑞浦收盘涨幅分别为10.79%、9.68% 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希荻微收涨7.12%、4.91%、4.64% [1]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盘前集体走低 德州仪器、亚德诺盘前跌超2% 安森美跌超1% [4] - 业内人士认为纳芯微和思瑞浦作为国内汽车和工业业务头部公司 产品与调查重合度较高 预计事件利好两家公司 [11] 行业格局与数据 - 被调查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 [3] - 申请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大幅上升 2022年至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4]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德州仪器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约30亿美元(同比减少9% 占比19%) 亚德诺2024财年来自中国收入约21亿美元(同比减少5% 占比23%) [15][16] - 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仍相对偏低 第一梯队以德州仪器、亚德诺等欧美企业为主 [17] 行业协会支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称需要公平环境 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6]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强烈反对美国不公正限制措施 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企业权益 [6]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商务部措施 呼吁开放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 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7] 产业竞争分析 - 2023年初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降价 集中于工业、汽车领域 对国内中小厂商造成最大冲击 [19][20] - 德州仪器等厂商在高端数模混合芯片、带数字处理模块的模拟产品及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 [20] - 国内厂商未来发展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 新兴应用和需求迭代为国产模拟芯片在高端市场提供发展前景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