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业科技(300960)

搜索文档
通业科技: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84%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427,076.68元 同比增长11.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83,218.31元 同比增长32.84% [1]
通业科技(300960.SZ):上半年净利润1888.32万元 同比增长32.84%
格隆汇APP· 2025-08-28 10:41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 同比增长11.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8.32万元 同比增长32.8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82.51万元 同比增长33.92% [1] - 基本每股收益0.1314元 [1]
通业科技(300960) - 2025年半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2025-08-28 10:18
关联资金往来 - 2025年期初其他关联资金往来余额116,433,724.44元[2] - 2025年度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额6,900,000.00元[2] - 2025年期末其他关联资金往来余额123,333,724.44元[2] 子公司往来情况 - 石家庄通业2025年期初往来余额76,985,000.00元[2] - 石家庄通业2025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额5,000,000.00元[2] - 石家庄通业2025年期末往来余额81,985,000.00元[2] - 广州通业2025年期初往来余额781,000.00元[2] - 广州通业2025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额300,000.00元[2] - 广州通业2025年期末往来余额1,081,000.00元[2] - 深圳通业2025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额600,000.00元[2]
通业科技(300960) - 募集资金2025年半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5-08-28 10:18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2021年3月24日首次公开发行2560万股A股,每股发行价12.08元,募集资金总额30924.80万元,净额26656.61万元[1] - 以前年度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21243.77万元,含置换自筹资金1602.04万元[2] - 2025年半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547.69万元,截至6月30日累计使用22791.46万元[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5195.43万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理财收益及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共1330.28万元,其中理财收益547.32万元[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3865.15万元[9] 募投项目变更 - 2021年公司对“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进行实施主体、地点和方式变更[12] - 2023年公司对“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及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地点、投资总额及内部投资结构调整[13] 项目投入与置换 - 截至2021年4月19日,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1988.24万元,其中投入募投项目1602.04万元[1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合计1988.24万元[15] 项目结项与资金补充 - “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结项,节余募集资金761.1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8][19] - 2024年9月30日,“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实施完毕,节余808.16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32] - 2025年6月30日,“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实施完毕,结项后节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32] 项目进度与收入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投资进度92.46%,实现收入4633.71万元[28][29]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及升级项目”投资进度46.41%,实现收入2035.31万元[29]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投资进度99.03%[29] - “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投资进度65.04%[29] 项目调整情况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及升级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为2025年12月31日[30]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实施主体增加石家庄通业电气和石家庄通业科技,实施地点变更[30]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增加实施主体石家庄通业电气,实施地点变更[30]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及升级项目”实施地点调整为深圳、石家庄等城市[31]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实施方式变更为深圳现有租赁厂房及石家庄新建厂房建设[31]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实施方式变更为深圳现有租赁厂房及石家庄租赁厂房建设[31] 其他情况 -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10239.60万元,比例为38.41%[28] - 因深圳租赁厂房成本升高,公司将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和变更实施地点[36][37] - 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中通过优化方案、成本管控和闲置资金管理节约了募集资金[33] - 公司于2022年审议通过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33][34]
通业科技(300960)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8 10:15
会议信息 -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送达全体董事[4] - 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10:00召开[4] - 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4] 议案审议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3] - 审议通过《募集资金2025年半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议案[6] 表决结果 - 《2025年半年度报告》等议案同意票9票,反对0票,弃权0票[5] - 《募集资金2025年半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议案同意票9票,反对0票,弃权0票[7] 公告日期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10]
通业科技(300960)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0: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1.5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8.32万元,同比增长32.84%[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82.51万元,同比增长33.92%[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314元/股,同比增长32.59%[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1314元/股,同比增长32.59%[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1%,同比上升0.73个百分点[20] - 营业总收入188,427,076.68元,同比增长11.58%[6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83,218.31元,同比增长32.84%[6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至1.88亿元[170][171] - 净利润同比增长32.8%至1888.32万元[17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2.6%至0.1314元[17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至1.44亿元[175] - 净利润同比增长33.2%至1881.94万元[17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368,006.71元,同比增长296.84%,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6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0%至1.07亿元[17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至2442.21万元[17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0%至1933.27万元[175]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9.1%至4863.23万元[1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源类产品销售收入41,951,729.49元,同比增长43.10%,占营业收入22.26%[60] - 智能控制类产品销售收入36,910,836.64元,同比下降28.92%,占营业收入19.59%[60] - 检修服务收入61,240,830.67元,同比增长23.78%,占营业收入32.50%[60] - 公司业务涵盖电源产品智能控制产品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类型[38] - 公司开展存量产品的维保业务作为持续性收入来源[48][5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产品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并出口至亚欧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38] - 公司构建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并在多个铁路局设立检修基地[36] - 公司已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辐射18个铁路局及重点城市地铁客户[58] - 公司逻辑控制单元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铁公司全面推广运营状态良好[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应对市场风险措施包括深化客户分层管理和拓展多元化产品线[93] - 公司应对政策风险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和灵活调整生产计划[94]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但未披露估值提升计划[99]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100] - 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派现、不送股、不转增股本[103] - 公司上市四年以来每年分红2024年度采用现金分红叠加转股形式进行利润分配[111]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137]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协议转让公司10%股份合计14,444,428股[13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8.52万元,同比下降105.46%[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85,236.97元,同比下降105.46%[6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288.52万元[1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8.8%至1.90亿元[17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11.8%至1.40亿元[177]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2.7%至1500.12万元[178]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2100万元[17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88.7万元,同比扩大415.5%[18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257.4万元,同比减少42.4%[180]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4698.4万元,同比减少24.6%[180]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6亿元[180]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9.5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13%[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9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68%[20] - 货币资金167,570,201.03元,占总资产比例17.57%,同比下降6.34个百分点[68] - 短期借款70,0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7.34%,同比上升2.24个百分点[68] - 存货193,194,042.01元,占总资产比例20.26%,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6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3000万元[7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账面价值为9034.36万元[71] - 金融资产小计期末总额为1.2亿元[71] - 货币资金中受限资产为1074.25万元[72]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65,307,675.91元,占资产总额的27.82%[9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68亿元,较期初2.33亿元下降28.1%[16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00万元,较期初1500万元增长100%[16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65亿元,较期初2.55亿元增长4.2%[161] - 存货期末余额为1.93亿元,较期初1.72亿元增长12.3%[161]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7000万元,较期初4968万元增长40.9%[162]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55亿元,较期初1.50亿元增长3.1%[162]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7223万元,较期初1.00亿元下降28.1%[163] - 流动负债合计增长4.6%至2.77亿元[168]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53.1%至598.76万元[168] - 应交税费同比下降49.7%至472.86万元[168] - 租赁负债同比下降32.6%至794.89万元[168] - 未分配利润同比下降25.5%至8260.96万元[16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30.5%至1.57亿元[17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9亿元,较期初减少35.9%[1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5.91亿元[184] - 未分配利润为7228.4万元[184] - 资本公积为2.89亿元[184] - 盈余公积为8399.7万元[184]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1,058,116.25元,其中政府补助807,409.50元[25]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19,447.02元[25]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8,036.94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186,777.21元[25] 行业和市场数据 - 全球高铁总营业里程达6.5万公里,中国高铁里程约4.8万公里占比超70%[30] -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4,730.14公里,同比增长3.06%[3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34] -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34] - 全国铁路上半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34] - 新投用复兴号动车组121标准组[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12,381.48公里[3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20.70公里其中地铁161.38公里占比73.12%[3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市域快轨37.50公里占比16.99%有轨电车21.82公里占比9.89%[35] - 十三五期间投入的高铁动车组及城轨车辆正陆续进入检修期与架修期[36] 研发和技术能力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约占公司总人数的1/3[56]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1项专利和26项软件著作权[56] - 公司拥有超过50种型号各类电源和超过50种型号各类逻辑控制单元[55] - 公司拥有超过300种型号的各类电机风机[55] - 公司持有ISO 9001、ISO/TS 22163铁路质量体系、CRCC、EN15085、SIL等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55] - 公司早于2001年便开始与西门子、克诺尔、庞巴迪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59] 产品与运营 - 公司电源类产品在线运行数量超过2万台[39] - 公司拥有超过50种型号的各类电源产品[39] - 公司核心团队平均司龄超十年[57] -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50] 募集资金使用 - 报告期投资额1.9亿元 较上年同期1.75亿元增长8.82%[7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累计投资收益为41.94万元[75] - 首次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67亿元[78] - 报告期内使用募集资金1547.69万元[80] - 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2.28亿元 占募集资金总额85.5%[78] - 募集资金专户期末余额为5195.43万元[80]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1,600.12万元,实际投入6,523.45万元,投资进度92.46%[81]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8,947.1万元,实际投入2,525.4万元,投资进度46.41%[81]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5,234.83万元,实际投入3,153.24万元,投资进度99.03%[81] - 信息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4,080.24万元,实际投入1,614.22万元,投资进度65.04%[8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8,500万元,实际投入8,975.15万元,超额完成105.67%[81]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本期实现收入4,633.71万元,累计实现收入7,663.22万元[81]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项目本期实现收入2,035.31万元,累计实现收入9,517.34万元[81]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募集资金净额26,656.61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38,362.29万元[81] - 承诺投资项目本期总投入金额1,547.69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2,791.46万元[81] - 承诺投资项目本期实现效益6,669.02万元,累计实现效益17,180.56万元[81]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及升级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82]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于2024年9月30日完成建设并投入试生产但暂未达预计效益[82]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为1602.04万元[82] - 公司支付发行费用的实际投资金额为1988.24万元[82]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地点由19个城市调整为20个城市包括新增哈尔滨等[82]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增加实施主体石家庄通业电气[82]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增加实施主体石家庄通业电气和石家庄通业科技[82]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实施方式变更为深圳租赁厂房和石家庄自有土地新建厂房[82]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实施方式变更为深圳租赁厂房和石家庄租赁自有厂房建设[82] - 维保基地及服务网点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及内部投资结构进行调整[8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和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合计1988.24万元[83]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结项后节余募集资金808.1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3] - 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结项后节余募集资金761.1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使用的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5195.43万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23340.97万元[84] - 募集资金专户支出22791.46万元[84] - 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尚未置换余额为549.51万元[84] - 公司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自有资金495.53万元[84] -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适用[85]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为7,055.6万元,实际累计投入金额6,523.45万元,投资进度92.46%[86]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为3,184万元,实际累计投入金额3,153.24万元,投资进度99.03%[86] - 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收入4,633.71万元,未达到预计效益[86]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为0,不适用预计效益评估[86] 投资和理财 - 公司委托理财发生额为8,000万元,其中券商理财产品3,000万元未到期[88] 子公司和客户 - 公司主要子公司石家庄通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40,123,747.46元,净利润为3,583,144.37元[92] - 公司客户集中风险主要来自中国中车及其下属公司,以及国铁集团等国有轨道交通运营单位[9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可能影响轨道交通市场需求[94] - 逾期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因国有客户付款审批流程长导致回款周期延长[95] 股权激励和股本变动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98名激励对象授予56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0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7.96元/股调整为5.29元/股[106]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完成714,112股归属,总股本增至144,444,265股[107] - 公司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50元含税总额46,198,977.75元[143] - 公司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合计转增41,065,758股[143] - 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43,730,153股[143] - 有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后为13,566,000股占比9.44%[141] - 无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后为130,164,153股占比90.56%[141] - 徐建英期末限售股数为13,566,000股因权益分派增加3,876,000股[147] - 公司于2025年4月30日完成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登记[144] - 公司于2025年6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14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854,000股[149] - 持股5%以上股东谢玮持股比例为33.78%,持股数量为48,552,000股,报告期内增加13,872,000股[149] - 持股5%以上股东天津英伟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19.87%,持股数量为28,560,000股,报告期内增加8,160,000股[149] - 持股5%以上股东徐建英持股比例为12.58%,持股数量为18,088,000股,报告期内增加5,168,000股[149] - 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嘉祥新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85%,持股数量为9,840,110股,报告期内增加2,811,460股[149] - 董事徐建英持股增加5,168,000股至18,088,000股,系因公司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所致[152] - 董事、总经理刘涛持有252,000股限制性股票[152] -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傅雄高持有196,000股限制性股票[152] - 职工董事、总工程师彭琦允持有196,000股限制性股票[152] - 财务总监谭青持有280,000股限制性股票[152] - 公司于2015年9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审计净资产折为68,000,000股[195] - 2019年3月公司发行8,785,812股收购石家庄通业科技100%股权,注册资本增至76,785,812元[196][197] - 2021年3月公司发行A股25,600,000股,注册资本增至102,385,812元[197]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53名对象2,040,000股,占总股本1.99%[198] - 2024年7月向43名激励对象授予278,583股限制性股票,认购款总额2,217,520.68元[198][199] - 2024年7月限制性股票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2,664,395元[199] - 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
通业科技8月26日获融资买入998.26万元,融资余额1.2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2:13
股价及融资融券交易表现 - 8月26日股价下跌2.04% 成交额达1.02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998.26万元 融资偿还1100.14万元 融资净流出101.88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1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达2.76%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为8609户 较上期减少1.65% [2] - 人均流通股10799股 较上期增加1.6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48.31万元 同比增长15.7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76.83万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18.29% [2] 主营业务构成 - 检修服务占比最高达36.62% 智能控制类产品占21.57% [1] - 电源类产品贡献17.10%收入 电机风机类占16.61% [1] - 配件及其他业务占比6.47% 其他补充收入占1.63%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31亿元 [3] - 最近三年累计派现总额达1.59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0年12月29日 2021年3月29日上市 [1] -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 [1] - 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维保服务 [1]
核心洞察:为什么通业科技是轨交电气领域的稀缺标的?
全景网· 2025-08-25 02:48
核心业务与竞争壁垒 - 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电气领域20余年 构建从电源供电到终端执行部件的全链条产品生态 包括电源产品 智能控制产品和电机及风机产品三大类型[1][3] - 垂直整合能力形成技术闭环 在机车 地铁 高铁等多场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能控制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地铁无人驾驶系统[3] - 拥有92项专利和26项软件著作权 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营销服务体系 产品出口至亚欧南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效率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31%至4.25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1%至4914.12万元 创历史新高[1][6][7] - 智能控制产品销售收入9156.81万元 同比增长85.7% 占比营收21.57% 电机风机产品销售收入7052.64万元 同比增长23.55%[6] - 毛利率维持在43.44%高位 期间费用率从34.58%降至30.93% 归母净利率从9.99%提升至11.58%[7]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 轨道交通行业处于存量更新加增量建设的双周期叠加阶段 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25万台 城市轨道交通配属车辆12314列[7] - 2024年新增地铁运营里程超600公里 国铁集团客货运输量创新高 带动车辆采购需求[7] - 川藏铁路 新藏铁路等重大投资建设为公司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3] 战略收购与业务协同 - 2025年以6.7亿元收购思凌科半导体 切入电网通信芯片赛道 该市场规模超百亿元[2][9] - 思凌科2023年营收2.92亿元 净利润2949.74万元 2024年营收3.10亿元 净利润3088.68万元[9] - 收购填补智能网络控制产业链空白 电力载波芯片技术可直接应用于轨交电网系统 提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10] 二级市场表现 - 2024年初以来股价持续上升 2025年4月8日至8月18日期间累计涨幅超140% 参与资金接近120亿元[1] - 当前股价调整呈现缩量态势 下跌势能接近尾声 上升大趋势未受影响[1]
从“贴钱”买股,到“画饼”式承诺,通业科技的跨界重组疑云 |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8-21 13:15
交易概况 - 通业科技拟以不超过6.7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 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交易附带协议: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向标的股东黄强及其关联方转让公司10%股权 总价约3.9亿元 [2] - 黄强出售股权仅获现金不足2亿元 需自掏腰包2.1亿元购入上市公司股权 [2][4] 财务异常 - 标的公司净资产在7个月内骤缩40% 从2024年末2.399亿元降至2025年7月末1.379亿元 [5][6] - 收购估值达6.7亿元 对应PE倍数21.7倍 属半导体行业并购中上水平 [5] - 2025年1-7月净利润仅535.16万元 较2024年度3088.68万元大幅下滑 [6] 业绩承诺风险 - 黄强承诺标的公司2026-2028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 [7] - 承诺值与历史业绩严重背离:2023年2949.74万元/2024年3088.68万元/2025年前7月535.16万元 [6][7] - 同业公司钜泉股份/力合微/东软载波/创耀科技近年业绩集体失速 [7] 业务协同质疑 - 通业科技主营轨道交通电气产品 标的公司主营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 [9] - 标的公司产品需转型至轨道交通非安全关键芯片领域 面临英飞凌等国际品牌竞争 [9]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需与复旦微电子/基本半导体/国芯思辰等一线品牌正面交锋 [9] 关联交易疑虑 - 黄强同时控制杭州迈芯诺半导体 其核心资产上海启鸣芯半导体与思凌科业务高度重合 [10][13] - 启鸣芯从四川思凌科(标的全资子公司)转移获得发明专利 发明人包含黄强 [13] - 存在核心资产转移至关联公司的潜在风险 [15]
并购重组周报(2025、08、15-2025、08、21)-20250821
长城证券· 2025-08-21 09:05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15日至8月21日期间,新增3家上市公司涉及并购重组事件,分别为镇洋发展、通业科技和ST景谷,涉及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农林牧渔行业 [1][9] - 镇洋发展作为目标方将被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换股吸收合并 [2][10] - 通业科技作为竞买方拟现金收购北京思凌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完善产业布局 [3][11] - ST景谷作为出让方计划现金转让汇银木业51%股权以剥离不良资产优化结构 [4][12] 公司分析 镇洋发展 - 主营业务为氯碱类、MIBK类和PVC类化工产品,2024年收入28.98亿元,同比增长37.06% [2][10] - 产品应用于农业、新能源材料等十多个领域,采用直销+经销模式 [2][10] - 交易方式为浙江沪杭甬向全体股东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 [2][10] 通业科技 - 轨道交通领域核心产品包括电源、智能控制和电机风机三类,覆盖机车地铁等场景 [3][11] - 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并出口至中亚非洲等地 [3][11] - 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收购思凌科100%股权,标的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 [3][11] ST景谷 - 主营人造板和林化产品,包括胶合板、纤维板等建筑用材 [4][12] - 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拟现金受让汇银木业51%股权 [4][12] - 交易目的为剥离2024年以来持续亏损的不良资产 [4][12] 交易数据 - 镇洋发展PE_TTM 37.74倍,总市值67.55亿元 [14] - 通业科技PE_TTM 92.45倍,总市值46.01亿元 [14] - ST景谷PE_TTM -33.75倍,总市值28.09亿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