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科技(002741)

搜索文档
光华科技(002741) - 2016年9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9:48
公司业务模式与产品 - 提出“PCB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销售服务模式,除提供化学品,还提供技术支持,已在多家公司实施,近期新增废液处理技术支持 [3] - PCB化学品包括高纯和复配两大类,高纯化学品为生产提供金属离子源,复配化学品起特定功能作用 [3][4] - 有机可焊保护剂(OSP)系列产品属PCB表面处理产品,采用创新技术,性能超国内同类产品,技术核心成膜剂有创新性,耐高温性能优,选择能力和兼容性达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生产洁净环保,生产技术国内领先且多项专利获授权 [7][8] 募投项目相关 - 年产1.4万吨专用化学品扩产项目必要,可进军新领域开发IC专用化学品,提升产品品质适应下游需求,解决产能饱和问题,巩固战略定位,丰富产品线开发超净高纯试剂 [4][5] 市场情况 - 超净高纯试剂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基础化工材料,成本占IC材料成本10%左右,国际巨头占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占有率10.5%且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中国年用量6 - 7万吨,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5%,2018年需求总量超70万吨 [6] 产品毛利率分析 - PCB复配化学品技术门槛高、配套服务要求高、应用于高端市场,配方含水使单位成本低于高纯化学品,销售单价也低;高纯化学品原料为金属或含金属化合物,成本高,单价高;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维持稳定毛利率 [8][9] 公司发展策略 - 积极拓展现有业务延伸产业链,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引进优质资产,利用融资优势横向并购拓宽产品线、进入新市场,纵向收购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 [9] 电子商务平台 - 目标是整合资源,以高端化学试剂为主要产品,完善线上线下互动,建设化学试剂行业开放式平台,目前运行良好 [10]
光华科技(002741) - 2016年5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9:06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1] - 参与单位有国元证券、国海证券,时间为2016年5月17日,地点在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杨荣政、证券事务代表陈锋 [1] 分组2:PCB化学品相关 - PCB化学品包括高纯化学品和复配化学品,高纯化学品以金属或含金属化合物为原料,为生产工序提供金属离子源;复配化学品以多种化学原料复配而成,起特定功能作用 [1] - PCB高纯化学品包括孔金属化镀铜系列、镀镍金系列、镀锡系列等;复配化学品包括完成表面处理系列、褪膜系列、化学沉铜系列等 [2] 分组3:PCB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 已在多家公司实施,销售服务模式除提供化学品外,还提供新厂前期规划等一系列技术支持 [2] - 公司PCB化学品研发生产技术领先,有四五十位技术服务工程师,现场服务有本土化优势,能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2] 分组4:PCB行业规模与趋势 - 2014年国内PCB年产值约为262亿美元 [2] - PCB产品向轻、薄、细、小发展,对化学品技术门槛提升,积极投入高端HDI领域研发的供应商有机会,环保等特性的PCB化学品是市场趋势 [2] 分组5:IC化学品市场情况 - 2012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2158亿人民币,2013年达40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3.3%,2006 - 2013年年复合成长率超18% [2][3] 分组6:公司研发创新 - 建立高效研发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通过产品技术突破提升盈利 [4] 分组7: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 - 凭借技术沉淀优势,利用科研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标准战略,主导行业标准制订与实施,提升产品品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4] - 以分析化学品客户群和电子化学品营销服务模式为依托,拓展产业升级热点行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保障可持续发展 [4] - 遵循相关原则,抓住行业发展契机,打造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龙头企业 [4]
光华科技(002741) - 2016年12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8:2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741,证券简称光华科技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 2016 年 12 月 13 日,地点在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1] - 参与单位有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红土创新管理有限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董事会秘书杨荣政、证券事务代表陈锋 [1][2] PCB 化学品相关 - PCB 化学品包括高纯和复配两大类,高纯以金属或含金属化合物为原料,为 PCB 工序提供金属离子源;复配通过复配技术按特定配方调配,用于 PCB 工序起特定作用 [2] - PCB 复配化学品技术门槛高、配套服务要求高、应用于高端市场,配方含水,单位成本低于高纯化学品,销售单价也低;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维持稳定毛利率 [2] 募投扩产项目相关 - 年产 1.4 万吨专用化学品扩产项目必要性:进军 IC 专用化学品新领域,提升产品品质适应下游要求,现有产能利用率近饱和需扩大规模,巩固 PCB 化学品专业制造商定位,丰富产品线开发超净高纯试剂 [3] 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市场相关 - 超净高纯试剂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基础化工材料,成本占 IC 材料成本 10% 左右 [4] - 国际巨头垄断全球超 80% 市场份额,国内十余家企业占有率 10.5%,产品集中在中低端,研发和生产技术与国际有差距 [4]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年用量 6 - 7 万吨,未来 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5% 左右,预计 2018 年需求总量超 70 万吨 [4] 其他业务相关 - 电子商务平台以实验室及科研机构高端化学试剂为主要产品,整合多渠道资源,完善线上线下互动,目前运行良好 [4] - 公司一方面拓展现有业务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引进优质资产;会利用融资优势进行横向并购拓宽产品线、进入新市场,纵向收购向上下游拓展 [4]
光华科技(002741) - 2017年11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08:24
公司产品介绍 - 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试剂、PCB 化学品及锂电池材料三大类 [1][2] - 化学试剂包括分析与专用试剂,应用于分析测试等领域;PCB 化学品分为高纯和复配化学品,用于集成电路互连技术;锂电池材料有三元前驱体等系列产品 [2] 各产品市场概况 化学试剂 - 全世界有品名的试剂品种超 20 万种,国际著名公司生产品种超 1 万种且系统化配套供应 [2] - 最畅销试剂是临床诊断等试剂,销售额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 [2] - 我国大部分化学试剂曾依赖进口,国产试剂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2] PCB 化学品 - 国内从事 PCB 化学品业务的企业有 140 - 150 家,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领 [3] - 2014 年国内 PCB 年产值 286.34 亿美元,全球占比 51%,2015 - 2017 年复合增速达 6% [3] - 2014 年国内 PCB 化学品市场规模 162 亿元,预计 2017 年达 206 亿元 [3] 锂电池材料 - 锂电池核心材料为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正极材料占成本 30%以上 [4] - 中国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等,应用领域分化明显 [4] - 假设 2017 - 2020 年单位 Wh 三元及铁锂电芯所需正极材料用量年均下降 10%、5%,2020 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超 6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超 50%,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达 5.49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 15.3%;2016 年三元材料需求量翻倍增长,铁锂正极材料同比增长 44% [5] 公司技术与业务情况 - 公司采用硫酸亚铁及磷酸氢二钠制备中间体磷酸铁,再制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5] - 公司下游客户包括国内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前 10 强及前 50 强中超 50%的企业,还是多家国际知名跨国企业的供应商 [5] 公司业绩与规划 - 公司预计 2017 年净利润增长 40% - 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8845.79 万元至 10741.32 万元 [5][6] - 业绩增长原因是 PCB 化学品下游客户新增生产线带动需求增长,以及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力度 [6] - 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不超过 500 人,总额预计不超 7000 万元,集合信托计划总份额预计不超 21000 万份 [6] - 公司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锂电池材料等项目,首期占地约 6.7 万平方米,投资预计约 7.2 亿元 [6][7] - 公司收购方向为化学相关领域,将利用融资优势进行横向并购和纵向收购 [7]
光华科技(002741) - 2018年8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1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80年,业务始于化学试剂生产,后切入PCB电子化学品生产,起初以代工形式销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业务放量,现成为国内少数可与国外厂商竞争的PCB化学品企业之一 [1][2] -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公司2017年建立1000吨三元523前驱体生产线,业务拓展至锂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回收领域,均围绕化学领域 [2] 公司主要产品 - 化学试剂:传统产品,代表行业技术优势水平,包括分析与专用试剂,应用于分析测试、教学、科研开发及新兴技术领域 [2][3] - PCB化学品: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特点,向PCB制造湿法流程完整化学品体系延伸,分为高纯化学品(如孔金属化镀铜系列等)及复配化学品(如完成表面处理系列等),涵盖140多个品种,应用于集成电路互连技术 [2][3] - 锂电池材料:基于核心技术结合领先工艺制造,包括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系列、钴盐镍盐锰盐系列等产品,具有品质稳定等特点 [2][3] 所属行业发展状况 电子化学品 - 全球产业发展快速且高度垄断,生产集中在美、日、欧等大企业;我国起步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但大部分企业技术和产品质量落后,约50%需求需进口,近2万种产品占电子材料品种65%左右,市场成长空间大 [3][4] 超净高纯试剂 - 市场基本被国际巨头垄断,占全球80%以上份额;国内企业十余家,市场占有率10.5%,产品集中在中低端,研发和生产技术与国际有差距,未来国内厂家有望满足中低端需求 [4] 锂电池产业 - 国产化程度高,有完整产业链制造能力,高端技术成熟,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平稳增长,在其他多元化场景有加速成长空间 [5]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 - 工信部发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率先在深圳等城市开展建设并全国推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3.8%和53.3%,为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产业带来机遇 [6][7] 动力锂电池市场情况 - 2013 - 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6%,2018年市场容量达350Gwh,市场达160亿美元,增长超2倍;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达12 - 20万吨;2018年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暴发,规模达50亿元,2023年将增长至311亿元 [7] 公司锂电池材料情况 - 以自制磷酸铁、碳酸锂等为原料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18年将形成2万吨磷酸铁及1.4万吨磷酸铁锂产能,一期1万吨磷酸铁及0.5万吨磷酸铁锂预计年底投产 [7][8] - 年产1000吨三元前驱体示范线已出货,锂电池正极材料计划在珠海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周期预计1年左右 [8] 锂电池正极材料竞争优势 性能和质量 - 掌握多项电子化学品相关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申请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8] - 原材料性能和质量决定最终产品性能和质量,公司在金属综合利用方面产业化实践成功,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利用核心技术为基础原料加工提供技术条件 [9] - 自主开发提纯和结晶控制技术,实现对材料的双重调控,保证锂电池材料性能;可调整现有生产流程生产满足要求的原材料,保障产品品质和稳定性 [9][10] 成本 - 主要原材料可自行生产且已实现销售,具备完整产业链、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可降低产品成本,把控原材料品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 [10][11] - 项目投产后产能提高,原材料采购规模扩大,议价能力增强,有利于成本控制 [11] - 具备从金属资源萃取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条件,与中国铁塔合作,可回收利用废旧锂电池金属,规避市场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11] 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资风险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当前主流为锂离子电池,不同正极材料电池性能各有优劣,汽车厂商会综合考虑选择;下一代电池技术尚处研究阶段,若主流技术路线变化,公司未及时掌握相关技术,将面临丧失技术和市场占有率风险 [12] 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 - 2017年切入锂电池生产领域,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打造“镍盐和钴盐 - 三元前驱体 - 三元材料”正极材料产业链 [12] - 目前有0.1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1万吨/年磷酸铁、0.5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在建,未来业务包括多种系列产品 [12][13] 公司锂电池回收业务 - 2017年10月在汕头建成150吨/月电池回收示范线,现升级至1000吨/月,与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协同,有望放量,打通“电池拆解回收 - 资源再生 - 正极材料”产业闭环 [13] - 2018年1月与多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梯次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机制和标准,有望在回收市场占先机 [13]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负值原因 - 业务规模扩大,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8%,原材料采购规模相应增加 [13] - 产品种类繁多且新增产品增加,为降低短缺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常规产成品备货量,导致原材料采购规模增加 [13] - 业务规模扩大,金属类原材料预付款结算及部分原材料价格上升,采购现金流出增加,销售收款滞后,造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 [13][14] 公司产品定价模式 - 采用成本加成方式,综合考虑单位成本变动、市场竞争情况、市场接受程度等因素,调整销售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 [14] - 拥有金属行情专业分析师团队,跟踪、分析、预测金属原材料价格变动,及时合理调整产品价格保持毛利水平 [14] 全球或国内PCB化学品市场情况 - 据Prismark预测,全球PCB产业将稳步发展,中国是全球产值最大、增长最快的制造基地,推动全球行业发展;2012 - 2017年中国PCB产值年复合增长率可达6.0%,2017年总产值达289.72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比例上升至44.13% [14] - 下游PCB产值增长为电子化学品产业提供机会,国产PCB化学品加速替代国外品牌,公司产品领先、客户优质,保证行业领先地位和业绩增长 [14][15]
光华科技(002741) -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23 07:01
公司产品介绍 -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PCB化学品、锂电池材料及化学试剂 [1][2] - PCB化学品分为高纯化学品及复配化学品,应用于集成电路互连技术等专用化学品 [2] - 锂电池材料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产品等 [2] - 化学试剂产品包括分析与专用试剂,超净高纯试剂为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基础化工材料之一 [2] - 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品包括梯级利用、资源再生利用、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等 [2] 5G通讯相关电子化学品情况 - 2020年公司加大5G通讯相关电子化学品开发力度,开发的5G滤波器表面处理专用化学品有无氰、无铅等优势,性能达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适用于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2][3] - 公司与中兴通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5G通讯基站产品用化学镀、电镀药水联合开发等方面合作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19年受宏观经济、金属价格等因素影响,产品毛利率下降,研发支出和财务费用增长,净利润下滑 [3] - 2020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净利润3500万至4500万,同比增长159%至233%,原因是优化产品结构和新项目投入生产 [3] 公司做正极材料优势 - 公司具备高纯电子级金属化学物产品,有产业链、原材料、设备、技术储备优势 [4] 公司动力电池回收情况 - 合作方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4] - 技术路线分两类,一是对符合梯次利用要求的电芯重新筛选配组,二是对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拆解分类回收,正极材料重新合成锂电正极材料 [4] - 在梯级利用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建立电池数据库和模型,开发主动均衡系统 [4][5] - 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分预处理、有价材料回收、制成化学品三个步骤 [5] 公司发展计划 - 积极拓展现有业务,延伸产业链,保持主业稳健增长,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引进优质资产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光华科技(00274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21 16:1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1] - 活动时间为2021年09月16 - 17日,地点在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杨荣政 [2] 参与单位及人员 - 参与单位包括杭州柏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涉及王峰、胥本涛等众多人员 [1][2] 公司产品介绍 PCB化学品 - 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特点,向PCB制造湿法流程完整化学品体系延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分为高纯化学品(孔金属化镀铜系列、镀镍金系列等)及复配化学品(完成表面处理系列、褪膜系列等),应用于集成电路互连技术专用化学品 [2][3] 锂电池材料 - 基于多级串联络合萃取提纯技术和结晶控制等核心技术,结合国际领先工艺制造,具有品质稳定等特点 - 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磷酸铁等系列、钴盐等系列产品 [2][3] 化学试剂 - 公司传统产品,代表行业技术优势水平,包括分析与专用试剂,超净高纯试剂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基础化工材料 [2][3] 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品 - 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多层次、多用途利用,包括梯级利用、资源再生利用、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 [3] 5G通讯相关电子化学品 - 2020年加大开发力度,开发的5G滤波器表面处理专用化学品无氰、无铅等,处理后滤波器信号传输稳定,性能达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适用于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有可观经济效益 - 与中兴通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5G通讯基站产品用化学镀、电镀药水联合开发等方面合作 [3][4] 正极材料优势 - 具备电子级产品硫酸铜等多种高纯电子级金属化学物产品 - 有产业链优势,包括原材料、设备、技术储备优势,可将相关材料制成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 [4] 动力电池回收情况 合作方 - 包括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 [4] 技术路线 - 掌握退役锂电池拆解及梯次利用关键核心工艺技术,产品分两类:符合梯次利用要求的电芯重新筛选配组作备用电源电池;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拆解分类回收,正极材料重新合成锂电正极材料 [5] 梯级利用核心技术 - 建立电池数据库和电池模型估计电池状态和预测寿命,开发主动均衡系统调整电池状态,提高单次输出性能,延长循环寿命 [5] 回收处理方法 - 分三步:预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Co、Ni等多种有价材料;调整溶液中材料比例制成硫酸镍等化学品 [5] 公司发展计划 - 积极拓展现有业务,延伸产业链,保持主业稳健增长 - 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等引进优质资产,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6]
光华科技(002741) -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1 06:52
业务前景与优势 - 公司拥有磷酸铁锂回收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根据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生命周期判断,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报废高峰,耗资12亿的增发项目有望成新增长点 [1] 回收利用率与污染物处理 - 公司碳酸锂回收率达95%以上,磷酸铁回收率超98%,回收中污染物较少,回收产生的铜可做电子化学品氧化铜的原料 [2] 研发力量与平台 - 公司授权专利将近130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六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业内领先的工艺技术优势 [2] 产能与渠道保障 - 国内规划电池回收产能超电池退役量,公司将利用技术和成本优势,以有竞争力价格跟合作伙伴锁定渠道或收购电池 [2][3] 合作与项目进展 - 关于与格力钛是否有实质性业务往来及供货情况,需查看公司相关公告 [3] - 珠海定增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周期为18个月 [3] - 汕头1万吨废旧磷酸铁锂回收项目预计10月底投产 [3] 增发与投资者参与 - 公司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三十五名特定对象,包括多种符合规定的投资者 [3] 盈利与业绩相关 - 公司未来盈利增速目标及明年利润翻倍情况需留意业绩预告和定期报告 [3] - 锂矿涨价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 [4] 股东人数与回收渠道 - 截至2022年9月22日公司股东人数需留意定期报告 [4] - 公司回收退役电池的渠道及业务宣传拓展情况有待观望 [4]
光华科技(00274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16: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33.84%;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6.80亿元,同比增长45.28%[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0万元,同比增长28.87%;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18.32%[4]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3万元,同比增长20.75%;年初至报告期末为9913万元,同比增长162.76%[4]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29万元,同比下降74.65%[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7.9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6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47%[4] - 营业收入本期发生额26.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28%,因新能源产线投产,销售规模增长[8] - 利润总额本期发生额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32%,因本期销售规模增长带动利润增长[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发生额23.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9%,因销售规模增长,销售回款相应增加[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发生额20.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95%,因新能源产线投产及应对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支出增加[8] - 本期营业总收入为2,679,796,133.79元,上期为1,844,636,330.41元,同比有所增长[22] - 本期营业总成本为2,579,949,889.75元,上期为1,808,758,475.09元,同比有所增加[22] - 本期财务费用为25,618,582.71元,上期为32,623,046.73元,同比有所减少[22]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0997023063亿元,上年同期为4762.940524万元[24]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0616351616亿元,上年同期为4921.110743万元[24]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9339737亿元,上年同期为4898.135618万元[24]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718元,上年同期为0.1306元[25] - 公司2022年年初到报告期末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3.9307341821亿元,上年同期为15.7451426423亿元[26] - 公司2022年年初到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629.092849万元,上年同期为 - 1505.366913万元[26] - 公司2022年年初到报告期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5598825749亿元,上年同期为2331.129283万元[27] - 公司2022年年初到报告期末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330982538亿元,上年同期为 - 1.1053151812亿元[27] - 公司2022年年初到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0232551423亿元,上年同期为 - 1.0275844182亿元[27] 资产负债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1.87亿元,较期初增长583.22%,因新能源产品销售规模增长,客户回款以高信用票据为主[7]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423,728,778.54元,较2022年1月1日的236,371,520.84元有所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698,736,002.65元,较2022年1月1日的766,119,267.06元有所减少[19] - 2022年9月30日应收款项融资为186,589,750.10元,较2022年1月1日的27,310,203.18元大幅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644,230,982.89元,较2022年1月1日的489,945,269.44元有所增加[19] - 2022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590,801,285.64元,较2022年1月1日的452,057,375.76元有所增加[20] - 2022年9月30日长期借款为312,617,000.00元,较2022年1月1日的7,760,000.00元大幅增加[20] 现金流量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88,617,912.09元,同比增加46,938,584.42元,增幅33.13%[9] - 处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为443,045.00元,同比减少91,676,955.00元,降幅99.52%[9]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56,431,302.49元,同比增加87,622,595.32元,增幅127.34%[9]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62,110,587.00元,同比增加62,110,587.00元,增幅100.00%[9]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863,155,756.77元,同比增加443,845,421.53元,增幅105.85%[9] - 分配股利等支付的现金为42,279,578.37元,同比增加22,472,847.35元,增幅113.46%[9] -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30,502,191.14元,同比增加18,950,736.14元,增幅164.05%[9]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3,122,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1] - 郑创发持股比例为25.81%,持股数量为102,671,700股[11] 项目建设情况 - 废旧锂电池项目预计10月底完成建设,11月初生产调试出产品;年产3.6万吨磷酸锰铁锂及磷酸铁项目预计2023年三季度建成投产[14][15] 资金往来情况 - 公司从盛迎科技取得两笔免息短期周转资金,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及3900万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全额归还[16] 报告审计情况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8]
光华科技(00274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5 16:00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 - 2022年6月30日[14] - 公司股票简称光华科技,代码002741,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65亿元,上年同期11.61亿元,同比增长52.00%[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53.75万元,上年同期3005.03万元,同比增长174.66%[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859.18万元,上年同期2071.86万元,同比增长279.33%[22]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423.19万元,上年同期 - 2868.71万元,同比减少89.05%[2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2098元/股,上年同期0.0800元/股,同比增长162.25%[22]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0.2084元/股,上年同期0.0800元/股,同比增长160.50%[22]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4.23亿元,上年度末30.32亿元,同比增长12.90%[22]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61亿元,上年度末15.79亿元,同比增长5.21%[22]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65亿元,上年同期11.61亿元,同比增长52.00%[49] - 本报告期营业成本14.56亿元,上年同期9.71亿元,同比增长49.92%[49]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4001.81万元,上年同期3633.74万元,同比增长10.13%[49]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7326.14万元,上年同期5016.83万元,同比增长46.03%,新增股权激励费用1145.53万元[49] - 本报告期财务费用1542.23万元,上年同期2302.99万元,同比减少33.03%[49]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7219.33万元,上年同期4969.20万元,同比增长45.28%[50]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423.19万元,上年同期 -2868.71万元,同比减少89.05%[50] - 公司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65亿元,上年同期11.61亿元,同比增长52%[51] - 资产减值为 - 1780.03万元,占利润总额 - 19.77%,因存货跌价准备[56] - 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7.70亿元,占总资产22.50%,上年末7.66亿元,占比25.27%,比重降2.77%[58] - 本报告期末存货6.50亿元,占总资产19.00%,上年末4.90亿元,占比16.16%,比重增2.84%[58] - 本报告期末短期借款6.63亿元,占总资产19.36%,上年末4.52亿元,占比14.91%,比重增4.45%[5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71.06万元,金融负债为0元[61] - 报告期投资额1.54亿元,上年同期0.35亿元,变动幅度346.04%[6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21.14亿元,较1月1日的18.41亿元增长14.84%[16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3.09亿元,较1月1日的11.91亿元增长9.90%[16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34.23亿元,较1月1日的30.32亿元增长12.90%[16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6.08亿元,较1月1日的13.76亿元增长16.88%[16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1.51亿元,较1月1日的0.73亿元增长106.74%[16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17.59亿元,较1月1日的14.49亿元增长21.42%[16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6.64亿元,较1月1日的15.83亿元增长5.15%[165] - 2022年6月30日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8.72亿元,较1月1日的16.42亿元增长14.01%[168] - 2022年6月30日母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3.47亿元,较1月1日的12.39亿元增长8.77%[168] - 2022年6月30日母公司资产总计32.20亿元,较1月1日的28.81亿元增长11.89%[168]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7.65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1.61亿元,同比增长52.00%[170]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为16.62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1.36亿元,同比增长46.31%[170]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181.16万元,2021年上半年为3017.42万元,同比增长171.13%[171] - 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253.75万元,2021年上半年为3005.03万元,同比增长174.67%[172]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8189.07万元,2021年上半年为3018.70万元,同比增长171.28%[172]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098元,2021年上半年为0.0800元,同比增长162.25%[172] - 2022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合计为14.30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12.16%[169] - 2022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32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0.59亿元,同比增长124.06%[169] - 2022年上半年负债合计为15.63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3.34亿元,同比增长17.15%[169] - 2022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57亿元,2021年上半年为15.47亿元,同比增长7.16%[169] - 2022年上半年利息费用为15416239.71元,2021年同期为21745097.41元[174]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495808.67元,2021年同期为637466.33元[174] - 2022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21844046.99元,2021年同期为34294063.50元[174]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0208785.67元,2021年同期为29586158.91元[17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02904670.85元,2021年同期为1042437604.20元[17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757136596.68元,2021年同期为1071124680.87元[17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4231925.83元,2021年同期为 - 28687076.67元[176] - 2022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1178846.63元,2021年同期为 - 101034278.77元[177]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9790391.48元,2021年同期为 - 133496672.34元[177]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4761055.82元,2021年同期为84726053.26元[1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6,078,603.25元,上年同期为36,830,804.48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6,068,003.25元,上年同期为9,216,695.52元[179]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66,422,865.00元,上年同期为221,915,004.14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66,422,865.00元,上年同期为221,915,004.14元[179]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47,891,676.00元,上年同期为330,516,580.00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30,600,500.69元,上年同期为10,418,890.96元[17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02,761,843.67元,上年同期为341,218,759.55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661,021.33元,上年同期为 - 119,303,755.41元[179]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402,645.28元,上年同期为 - 523,314.14元[17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4,793,329.46元,上年同期为 - 98,581,427.14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9,957,782.57元,上年同期为164,359,804.82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4,751,112.03元,上年同期为65,778,377.68元[179] - 上年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股本为393,360,743.00元,资本公积为586,191,698.80元等[181] - 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中综合收益总额涉及79,077.64元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11,455.34元等[182] - 本期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涉及 - 11,800.82元等[182] - 本期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未提及具体金额变动[182] - 2022年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金额均为10,057.27元[183] - 2021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91,064.48元[184] - 2022年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91,064.48元[185] - 2022年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为54,648.42元[185] - 2022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0,186.97元[185] - 2022年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24,461.45元[18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金额均为4,474,609.79元[186] - 2022年初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47,109,183.32元,其中股本393,360,743.00元,资本公积588,843,559.55元等[188] - 2022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金额为109,860元[188]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10,208,785.67元[189] - 2022年上半年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金额为11,455,344.85元[189] - 2022年上半年利润分配金额为11,800,822.29元[189] - 2022年上半年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金额均为6,610,057.27元[190] - 2022年末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56,972,491.55元,其中股本393,360,743.00元,资本公积600,298,904.40元等[190] - 2021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30,790,494.02元,2022年初余额相同[191] - 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为54,047,609.43元[191] - 综合收益总额为29,586,158.91元[191] -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24,461,450.52元[191]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均为4,474,609.79元[192] - 2022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84,838,103.45元[19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PCB化学品本报告期营收7.50亿元,占比42.47%,上年同期7.76亿元,占比66.82%,同比降3.38%[51] - 锂电池材料本报告期营收7.24亿元,占比40.99%,上年同期1.23亿元,占比10.58%,同比增488.62%[51] - 西北区本报告期营收3.31亿元,占比18.77%,上年同期0.25亿元,占比2.17%,同比增1217.68%[51]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919,815.10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011,3